-
题名海子是“第三代诗人”吗--一个重写诗歌史的思考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冯强
-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规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ZDA279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百年‘兴’论流变研究[1919-2020]”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BZW012。
-
文摘
诸多诗歌选本和当代文学史著作都将海子视为“第三代诗人”,这一划分背后的依据主要是年代学和年龄意义上的,即便历史文献能够提供一些证据,但缺少更深层次的理念判断。“第三代诗人”的行动性主要奠基于个人,即韩东所说的“第二次背叛”,海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与“个人写作”不同的理念,一种介于大地与教堂、抒情诗和史诗之间的范式以及另一种行动性,以此为坐标,重写诗歌史就显得必要。
-
关键词
海子
第三代诗人
个人写作
行动性
重写诗歌史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第三代”诗歌的艺术位置与文学史情境
- 2
-
-
作者
王东东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2,共8页
-
文摘
通过在朦胧诗-“第三代”诗歌、“第三代”诗歌-“九十年代诗歌”这两种“关系”中认识“第三代”诗歌,以此“锚定”其文学史形象、地位和性质。正如朦胧诗一样,“第三代”诗歌构成了1980年代中国当代诗歌的另一个精神-艺术原点。不过,其诗学内部矛盾的复杂性或辩证性经常被忽略,而正是这种两歧性使之成为20世纪末期诗学演变无法绕开的环节,并扮演中轴和换轨角色。在“第三代”诗歌里可以看到两个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的纽结,以及当代诗歌精神的拓扑学。重新研究“第三代”诗歌、重写诗歌史应该注意历史化与未来化的平衡。
-
关键词
精神-艺术原点
两歧性
历史化
未来化
重写诗歌史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