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有机硫炼焦煤分选组分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热变迁行为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刘少林
孔娇
+4 位作者
申岩峰
李挺
杨暖暖
王美君
常丽萍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5-924,共10页
利用重介质分选法分别将两种高有机硫炼焦煤分选为密度范围不同的五个组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核磁共振波谱仪(13CNMR)和热解质谱联用技术(Py-MS)探究不同分选组分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热变迁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分选组分中硫...
利用重介质分选法分别将两种高有机硫炼焦煤分选为密度范围不同的五个组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核磁共振波谱仪(13CNMR)和热解质谱联用技术(Py-MS)探究不同分选组分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热变迁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分选组分中硫的分布、赋存形态及其所处化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有机硫主要分布在低密度组分(D1)中,且以噻吩硫的形式存在;无机硫作为矿物质组分主要分布于高密度组分(D5)中。随着分选组分密度的增大,其脂肪碳的比例降低,芳香碳的比例增加,D1中硫醇、硫醚等硫化物的含量明显增加。热解过程中脂肪碳结构裂解生成的挥发分促进含硫气体的释放,进而提高了D1的脱硫效率,D5中硫的热变迁行为则主要受煤中矿物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质分选法
高硫煤
赋存形态
热解
硫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有机硫炼焦煤分选组分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热变迁行为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刘少林
孔娇
申岩峰
李挺
杨暖暖
王美君
常丽萍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5-92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878208,21808152)
山西省青年基金(201801D221361)
太原理工大学青年项目(2017QN60)资助~~
文摘
利用重介质分选法分别将两种高有机硫炼焦煤分选为密度范围不同的五个组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核磁共振波谱仪(13CNMR)和热解质谱联用技术(Py-MS)探究不同分选组分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热变迁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分选组分中硫的分布、赋存形态及其所处化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有机硫主要分布在低密度组分(D1)中,且以噻吩硫的形式存在;无机硫作为矿物质组分主要分布于高密度组分(D5)中。随着分选组分密度的增大,其脂肪碳的比例降低,芳香碳的比例增加,D1中硫醇、硫醚等硫化物的含量明显增加。热解过程中脂肪碳结构裂解生成的挥发分促进含硫气体的释放,进而提高了D1的脱硫效率,D5中硫的热变迁行为则主要受煤中矿物质的影响。
关键词
重介质分选法
高硫煤
赋存形态
热解
硫变迁
Keywords
heavy medium separation
high sulfur coal
occurrence
pyrolysis
sulfur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TQ53O.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有机硫炼焦煤分选组分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热变迁行为研究
刘少林
孔娇
申岩峰
李挺
杨暖暖
王美君
常丽萍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