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里坊制解体论当代街道设计的底层逻辑
1
作者 孙宁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中国古代以坊墙为界的棋盘式城市布局可谓封建统治者彰显王权意向和强化城市管理的杰出作品,然宋朝以降,都城东京转向街市制。文章通过历史图谱及史料分析,认为由商品经济、世俗活动、科学技术、市民文化组成的客观因素推动了里坊制的解... 中国古代以坊墙为界的棋盘式城市布局可谓封建统治者彰显王权意向和强化城市管理的杰出作品,然宋朝以降,都城东京转向街市制。文章通过历史图谱及史料分析,认为由商品经济、世俗活动、科学技术、市民文化组成的客观因素推动了里坊制的解体,街市制生成。基于多重动力诱导的“街道生活”的发生,代表着一种原始生命力,表现出人们最早对街道空间的需求:交易、交流、传播和表现。经由《清明上河图》分析可见,北宋时期的街道形态呈现出一种清晰的空间关系和内核动力,以此为据,探索当代街道的原生生命力和设计的底层逻辑,不失为一种响应国家“小街区、密路网”模式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坊 街市制 街道 《清明上河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坊制度下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解析——以唐长安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继 周波 陈岚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1-174,共4页
里坊制度不仅是一个营建制度,更是统治者维护专制权力的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从城市规模形态、职能组织配置、街道空间形态和城市公共空间等四个方面论证和分析,探索里坊制度下以唐长安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进而解析里坊制度对... 里坊制度不仅是一个营建制度,更是统治者维护专制权力的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从城市规模形态、职能组织配置、街道空间形态和城市公共空间等四个方面论证和分析,探索里坊制度下以唐长安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进而解析里坊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长安 里坊制度 城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唐长安的里坊制度和城市形态——与梁江、孙晖两位先生商榷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卫 杨建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3-88,共6页
认为唐里坊并不是小城镇,而是中国古代城市中传统的聚居单位;唐里坊之间的大街在内在本质上仍是街道,并非军事隔离带;唐长安大城套小城的城市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城市普遍形态,这种形态的形成是由封闭的里坊制度决定的,不是唐长安... 认为唐里坊并不是小城镇,而是中国古代城市中传统的聚居单位;唐里坊之间的大街在内在本质上仍是街道,并非军事隔离带;唐长安大城套小城的城市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城市普遍形态,这种形态的形成是由封闭的里坊制度决定的,不是唐长安的独特形态。比较研究必须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区别,必须坚持历史的、辩证的观念。城市形态研究必须立足于城市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里坊 城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长安里坊内部道路体系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卫 李京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1-87,共7页
鉴于学界目前尚缺乏对唐长安里坊内部道路体系情况的清晰认识,通过对文献史籍的解读和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提出唐长安里坊内部的道路体系是由十字街和沿墙街、十字巷、曲组成的三级道路体系的观点,并认为整个路网呈方格网形,是在一定的... 鉴于学界目前尚缺乏对唐长安里坊内部道路体系情况的清晰认识,通过对文献史籍的解读和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提出唐长安里坊内部的道路体系是由十字街和沿墙街、十字巷、曲组成的三级道路体系的观点,并认为整个路网呈方格网形,是在一定的规划和建设管理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里坊 道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长安里坊规划方法再考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晖 曹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80,87,共8页
在考古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尺度核准对隋唐长安里坊规划方法进行了考察。文章主要作出了三点推断:一、长安里坊的特殊形态源于"宫城和皇城优先"的规划过程;二、正方形的坊和市是规划中的决定性要素;三... 在考古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尺度核准对隋唐长安里坊规划方法进行了考察。文章主要作出了三点推断:一、长安里坊的特殊形态源于"宫城和皇城优先"的规划过程;二、正方形的坊和市是规划中的决定性要素;三、100步是规划中使用的基本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里坊规划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形态与里坊、坊巷、街巷——以湖南省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伍国正 吴越 《华中建筑》 2007年第4期90-92,共3页
里坊、坊巷和街巷是中国古代城市的聚居形式。村落是农村聚落的简称,以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特征.发展过程中受到城市聚居形态的影响。文章以有关里坊制、坊巷制和街巷式的历史和文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湖南传统村落形态的分析,总结了... 里坊、坊巷和街巷是中国古代城市的聚居形式。村落是农村聚落的简称,以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特征.发展过程中受到城市聚居形态的影响。文章以有关里坊制、坊巷制和街巷式的历史和文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湖南传统村落形态的分析,总结了街巷式村落形态的特点,从社会经济功能方面论述了村落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因子,文章最后指出了街巷式布局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坊 街巷 村落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坊制解体与北宋东京城市防御体系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郑东军 周兰兰 《新建筑》 2011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作为城市防御和管理而形成的里坊制度,其解体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过程,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商品经济的影响。从北宋东京城市防御体系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战争、城市管理、城市治安等军事因素与里坊制解体的关系,指出厢坊制管理模式的出现... 作为城市防御和管理而形成的里坊制度,其解体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过程,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商品经济的影响。从北宋东京城市防御体系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战争、城市管理、城市治安等军事因素与里坊制解体的关系,指出厢坊制管理模式的出现是里坊制解体的首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坊 北宋东京城 城市防御体系 瓦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坊制度发展演变特点新论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昕泽 任军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3期94-95,共2页
里坊制度承自西周时期的闾里制,最初指乡村居民的聚居单位,后移入城市,成为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里坊制度有建筑学和社会学两个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建筑学的层面可能在宋代前后的某些城市中部分地消... 里坊制度承自西周时期的闾里制,最初指乡村居民的聚居单位,后移入城市,成为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里坊制度有建筑学和社会学两个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建筑学的层面可能在宋代前后的某些城市中部分地消失,而社会学层面则一直延续到明清乃至民国年间。本文通过对里坊制度发展演变过程的重新解读,发掘里坊制度的沿革特点及其发展演变的深层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坊制度 聚落 建筑学内涵 社会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里坊制的崩溃与街巷制的产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茜 《电影评介》 2013年第7期91-93,共3页
封建社会早期,由于城市规模扩大、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里坊制应运而生。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里坊制严格封闭的管理制度给市民生活、生产及人际交往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最终在唐末宋初被街巷制取代。... 封建社会早期,由于城市规模扩大、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里坊制应运而生。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里坊制严格封闭的管理制度给市民生活、生产及人际交往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最终在唐末宋初被街巷制取代。它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一次重要的形制演变,是一次极其重要的规划观念的"革命",也标志着中国由封建社会中期进入封建社会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坊 街巷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垣墉”——江西流坑乡村里坊解读
10
作者 李哲 孙肃 +1 位作者 伍小敏 李严 《新建筑》 2022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以江西乐安县流坑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较完整地保留了更多里坊民居遗存。研究基于国家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资料及村落街巷三维数据,对流坑里坊遗存的空间特征进行可量化分析,理清四级嵌套的村落结构体系、里坊单元划分及其内部街巷结构... 以江西乐安县流坑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较完整地保留了更多里坊民居遗存。研究基于国家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资料及村落街巷三维数据,对流坑里坊遗存的空间特征进行可量化分析,理清四级嵌套的村落结构体系、里坊单元划分及其内部街巷结构、坊门的类别与级别,结合历史资料解析流坑里坊被保留至今的原因。通过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我国传统村落里坊遗存的理解,在当前社会发力村镇保护与开发的背景下,重塑关于里坊居住模式生命力的认知,充分理解村民依恋传统民居空间的内在原因,为村落新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坊居住模式 传统村落 都城与乡遂 宗族血缘 江西流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洛阳城里坊平面布局之探讨
11
作者 陈建军 周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18,共10页
北魏洛阳城棋盘式里坊区的规划建设完善了承传上千年的里坊制度,在中国城建史上意义重大。由于时代久远,有关北魏洛阳城里坊平面布局的文献史料及考古学资料极度匮乏,对其研究探讨步履维艰。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洛阳伽蓝记》及出土... 北魏洛阳城棋盘式里坊区的规划建设完善了承传上千年的里坊制度,在中国城建史上意义重大。由于时代久远,有关北魏洛阳城里坊平面布局的文献史料及考古学资料极度匮乏,对其研究探讨步履维艰。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洛阳伽蓝记》及出土墓志有关官员住宅的记载,尝试通过分析里坊内道路体系构成和推测封建等级制度下各级官员住宅规模,探讨北魏洛阳城里坊的平面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洛阳城里坊 道路体系分析 官员住宅规模推测 里坊平面布局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壁古堡之里坊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英娜 张玉坤 《华中建筑》 2006年第11期98-101,共4页
里坊制度曾是我国城市与农村规划的基本组织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但经过调查与分析,作者认为在许多乡村聚落里至今仍有里坊制度的遗存。谊文通过分析山西介休市张壁古堡的形态格局与隐舍其中的管理制度,发现其具有类似里坊制... 里坊制度曾是我国城市与农村规划的基本组织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但经过调查与分析,作者认为在许多乡村聚落里至今仍有里坊制度的遗存。谊文通过分析山西介休市张壁古堡的形态格局与隐舍其中的管理制度,发现其具有类似里坊制度的形态模式。进而将里坊与张壁古堡的结构模式进行详细地对比与分析,从多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与此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张壁古堡中里坊制度道存至今的原因,从而揭示其村落营造中的里坊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壁古堡 里坊制度 形态格局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坊制的衰微对明代金陵城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南都繁会图》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海怡 孙琦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13期110-111,共2页
里坊制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格局模式,随着经济、贸易的繁盛,里坊制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随后被街巷制取代。明代是制度重建的时代,现代城市的大部分格局是以明清旧有城市格局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该文以里坊制衰微原因为切入点,以明... 里坊制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格局模式,随着经济、贸易的繁盛,里坊制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随后被街巷制取代。明代是制度重建的时代,现代城市的大部分格局是以明清旧有城市格局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该文以里坊制衰微原因为切入点,以明代《南都繁会图》中呈现的城市格局为例,探讨里坊制衰微对明代城市格局的影响,并对明代金陵的城市格局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坊 明代金陵 城市格局 南都繁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里坊形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海丽 《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49-53,共5页
从《洛阳伽蓝记》所记述的里坊数目、规制、分布、排列、区划、管理、绿化等诸方面对北魏时期的洛阳城里坊形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响里坊形制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充分肯定了北魏洛阳的里坊形制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我国都城规划发展产... 从《洛阳伽蓝记》所记述的里坊数目、规制、分布、排列、区划、管理、绿化等诸方面对北魏时期的洛阳城里坊形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响里坊形制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充分肯定了北魏洛阳的里坊形制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我国都城规划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洛阳 里坊 形制 数量 规划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街巷制取代里坊制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思嘉 《山西建筑》 2015年第4期8-9,共2页
论述了里坊制的形成及发展,分析了里坊制在唐宋时期的瓦解与改革,并研究了街巷制进入历史潮流的成因,指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进步是促使里坊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街巷制取代里坊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 里坊 街巷制 唐宋时期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里坊制瓦解对城市格局与建筑的影响——以北宋东京城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璐阳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7期80-81,共2页
随着人口激增、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等客观因素,宋代在城市格局与建筑方面涌现了诸多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文章以北宋东京城为例,以里坊制的崩溃、街巷制的形成为重点,分析北宋在城市格局与建筑等方面的新变化,以及在背... 随着人口激增、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等客观因素,宋代在城市格局与建筑方面涌现了诸多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文章以北宋东京城为例,以里坊制的崩溃、街巷制的形成为重点,分析北宋在城市格局与建筑等方面的新变化,以及在背后推动这些变化产生的社会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城市格局 建筑 里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坊”字词频词义谈中国里坊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占焕然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3期198-200,共3页
坊字义为街巷及其围合形成的街区的通称,是城市规划重要相关术语。但在中国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坊字意义及其形制有着典型的时代差异。通过分析其意义的变化进而探究里坊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最终揭示不同历史时期里坊制度背后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街巷 里坊制度 历史断面 古代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特征
18
作者 贾文慧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整体上在内城和郭城沿御道规整化布局里坊区,并呈现出以类相从、坊市趋于融合、里寺相互掺杂以及权贵富贾竞相豪侈等特征。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与北魏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折射出北魏历史兴衰,促进... 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整体上在内城和郭城沿御道规整化布局里坊区,并呈现出以类相从、坊市趋于融合、里寺相互掺杂以及权贵富贾竞相豪侈等特征。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与北魏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折射出北魏历史兴衰,促进了北魏时期城市转型,为隋唐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洛阳城 里坊布局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洛阳城里坊搜佚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建军 苏静 周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0,共10页
汉魏洛阳城建城史1600余年,见证了里坊制度由初创至发展完善的全过程,但传世文献中有关里坊的信息很少。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出土文献中的许多汉魏洛阳城里坊名称重见天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检索历史文献,将已知的汉魏洛阳城里... 汉魏洛阳城建城史1600余年,见证了里坊制度由初创至发展完善的全过程,但传世文献中有关里坊的信息很少。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出土文献中的许多汉魏洛阳城里坊名称重见天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检索历史文献,将已知的汉魏洛阳城里坊按朝代辑录成文,为学者研究里坊制度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洛阳城 里坊名称 搜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里坊制”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0
作者 杨可扬 《山西建筑》 2015年第18期6-7,共2页
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里坊制"的建立、发展及背景,阐述了其松懈瓦解的过程,探讨了西方古代城市没有产生"里坊制"的原因,通过分析"里坊制"的出现与否,论述了中西方深层次的文化和思想背景的差异。
关键词 里坊 文化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