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晶有机肥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在土壤中的释放动态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义新 韩移旺 +2 位作者 江玉平 于黎莎 刘武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1-435,共5页
连续2 a 在大田和盆钵试验条件下,进行了结晶有机肥(简称有机肥) 与烟草专用复肥( 简称复肥) 对烟草肥效及其在土壤中释放动态的研究。研究了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氨的挥发、速效N 素动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1 ~20 ... 连续2 a 在大田和盆钵试验条件下,进行了结晶有机肥(简称有机肥) 与烟草专用复肥( 简称复肥) 对烟草肥效及其在土壤中释放动态的研究。研究了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氨的挥发、速效N 素动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1 ~20 d 内有机肥比复肥平均每天减少氨挥发0 .70~0 .86 mg/ 盆;前者无土表“结霜”现象, 后者随土壤水分散失有明显的土表“结霜”现象。与复肥比,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细菌数量数十倍且持续1 月余,养分释放动态与烟草的营养阶段性相吻合。烟草团棵时,有机肥比复肥处理显著增加烟叶内NO3N含量及根系氧化力,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也有增加趋势。与等N 量复肥比, 有机肥增产17.82 % ~20.26 % ,产值增加2 844.5~4478 .8 元/hm2 。因肥料损失少且供肥适宜,故能明显减少肥料用量,每hm2 施52 .5 kg 纯N 的有机肥比施75.0kg 的复肥还可增产9.9 % ~14 .38% ,产值增加1740 .6 ~3390 .5 元/hm2 。将结晶有机肥用量降至纯N30.0 kg/hm2 与复合肥纯N75.0 kg/hm2 比,烟叶产量无明显降低而产值可增加1741.7 元/hm2 。结晶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有机肥 烟草 养分释放动态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矿粉的超微细活化及磷释放动态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夫涛 盖国胜 +3 位作者 井大炜 杨玉芬 董元杰 刘春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4-477,共4页
以无机、有机材料为活化剂,用振动磨湿法研磨和连续提取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活化剂对磷矿粉的超微细活化作用及磷素动态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添加活化剂能够显著提高磷矿粉的粉碎效率,缩短研磨时间。对磷矿粉进行超微细活化处理能显著提高... 以无机、有机材料为活化剂,用振动磨湿法研磨和连续提取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活化剂对磷矿粉的超微细活化作用及磷素动态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添加活化剂能够显著提高磷矿粉的粉碎效率,缩短研磨时间。对磷矿粉进行超微细活化处理能显著提高磷矿粉有效磷的含量,胶磷矿加入无机、有机活化剂和无机、有机活化剂并用的处理2h样品的有效磷含量是粗胶磷矿的1.82、1.86、1.83倍。2%柠檬酸连续浸提试验表明,各微细处理的胶磷矿6次累积磷总量分别是粗胶磷矿粉的1.90、1.86、1.64、1.6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粉 超微细 活化 有效磷含量 释放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树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及其抑菌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阿君 王志英 邹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3-104,共2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研究了火炬树(Rhus tyhpina)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了火炬树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炬树枝叶在春、秋两季释放的挥发物主要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夏...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研究了火炬树(Rhus tyhpina)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了火炬树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炬树枝叶在春、秋两季释放的挥发物主要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夏季,烷烃、烯烃类化合物所占比例稍高于萜烯类化合物,同时伴有少量酮类、醇类化合物的释放。夏季,火炬树能够有效地抑制空气中的细菌,且植物在清晨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释放动态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及其抑菌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阿君 王志英 邹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利用SUMMA采样罐收集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Litv.)挥发物,通过预浓缩仪与气质联用系统对樟子松挥发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樟子松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有萜类、烷烃、烯烃类、醇类、呋喃类、醛类、酮类... 利用SUMMA采样罐收集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Litv.)挥发物,通过预浓缩仪与气质联用系统对樟子松挥发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樟子松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有萜类、烷烃、烯烃类、醇类、呋喃类、醛类、酮类和含氮化合物7大类物质,其中萜类、烃类物质占主体,且随季节变化显著。(+)-2-蒈烯(占挥发物总量36.84%)、(+)-莰烯(占挥发物总量22.28%)是构成春季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夏季则以2-氯-1-丙烯(占挥发物总量34.31%)为主,秋季以(E)-2,7-二甲基-3-辛烯-5-炔(占挥发物总量59.19%)、桧烯(占挥发物总量11.35%)、莰烯(占挥发物总量9.05%)、β-蒎烯(占挥发物总量6.88%)、β-月桂烯(占挥发物总量4.01%)为主。樟子松的挥发物对空气中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以夏季抑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挥发物 释放动态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冈常绿阔叶林磷的释放动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于明坚 李铭红 赵雷洪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75-79,共5页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5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动态,并建立了P残留率变化的模型.P浓度在凋落物分解24个月后变化很小,期间走势较为平稳.P的残留率与凋落物的残留率关系密切;但P浓度及C/P比的变化与干物... 本文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5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动态,并建立了P残留率变化的模型.P浓度在凋落物分解24个月后变化很小,期间走势较为平稳.P的残留率与凋落物的残留率关系密切;但P浓度及C/P比的变化与干物质的消失并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释放动态 凋落物 养分循环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中杨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及其抑菌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郭阿君 王志英 邹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7-70,共4页
利用SUMMA采样罐收集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鉴定银中杨(Populus alba×berolinen-sis)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银中杨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银中杨释放的挥发物以烷... 利用SUMMA采样罐收集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鉴定银中杨(Populus alba×berolinen-sis)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银中杨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银中杨释放的挥发物以烷烃、烯烃类物质为主。春、秋两季以1-戊炔为主,夏季以2-氯-1-丙烯为主。春、秋释放的萜类物质以α-蒎烯、D-柠檬烯为主,夏季以石竹烯和龙脑为主。银中杨的自然挥发物能够有效地抑制空气中的细菌,尤以夏季抑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释放动态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冈常绿阔叶林钙的释放动态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铭红 于明坚 潘文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34-336,共3页
本文以青冈常绿阔叶林中 5种凋落物为对象 ,研究其分解过程中 Ca的释放动态 . 5种凋落物分解 2 4个月期间 Ca浓度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但因干物质的消失 ,最后 Ca还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释放 ,并且 Ca浓度和残留率的变化均很有规律 ,... 本文以青冈常绿阔叶林中 5种凋落物为对象 ,研究其分解过程中 Ca的释放动态 . 5种凋落物分解 2 4个月期间 Ca浓度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但因干物质的消失 ,最后 Ca还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释放 ,并且 Ca浓度和残留率的变化均很有规律 ,而不同凋落物的规律并不都一致 .Ca浓度和残留率与凋落物干物质残留率的关系密切 ,反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常绿阔叶林 释放动态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CO_2缓释颗粒肥释放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国瑞 王凯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在室内恒温 ( 18℃ )条件下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几种CO2 颗粒肥的释放动态 ,结果表明 ,①广丰产有机CO2 缓释颗粒肥的CO2 释放量明显优于某地产的CO2 气肥 ;广丰产有机CO2 缓释颗粒肥存放 1年后对CO2 释放量并无影响。②广丰有机CO2 缓... 在室内恒温 ( 18℃ )条件下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几种CO2 颗粒肥的释放动态 ,结果表明 ,①广丰产有机CO2 缓释颗粒肥的CO2 释放量明显优于某地产的CO2 气肥 ;广丰产有机CO2 缓释颗粒肥存放 1年后对CO2 释放量并无影响。②广丰有机CO2 缓释颗粒肥的基质 ,虽然也能释放CO2 ,但释放总量明显降低。③土壤干燥及低温会降低CO2 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二氧化碳 颗粒肥 释放动态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植物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及其抑菌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凤辰 田娜 程小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2-82,共11页
【目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净化空气、改善身心健康的生态功能。通过研究夏秋季节油松叶片BVOCs的成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于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揭示油松叶片释放BVOCs组分与规律,探索其抑菌特性,为森林康养型植... 【目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净化空气、改善身心健康的生态功能。通过研究夏秋季节油松叶片BVOCs的成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于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揭示油松叶片释放BVOCs组分与规律,探索其抑菌特性,为森林康养型植物的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进行油松叶片BVOCs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城市微生物采集点与油松样地空气微生物含量测定的对照试验计算油松叶片BVOCs的抑菌率。【结果】(1)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共测定出11类173种化合物,其中,夏季共测定出11类113种化合物,秋季共测定出11类103种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为烷烃与烯烃,夏季含量最高可达70%以上,秋季最高可达90%以上。夏季较秋季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组成成分更丰富且总量高但夏季油松叶片BVOCs释放峰值要滞后于秋季。(2)在环境因子中,油松BVOCs释放量与大气温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呈不显著负相关。(3)油松叶片BVOCs抑菌物质释放量呈现出“一峰一谷”的日变化趋势,夏、秋季抑菌物质释放峰值分别为14:00与12:00,且夏季较秋季抑菌物质释放总量高。油松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中以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且抑菌率表现为早上>中午>晚上。(4)综合考虑油松BVOCs对人体有益及有害影响,夏季在16:00,油松叶片BVOCs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相对含量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有害物质相对含量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在秋季,14:00至16:00油松叶片BVOCs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相对含量上升,有害物质相对含量下降,且在16:00左右抑菌物质相对含量达到峰值,有害物质相对含量接近于零。【结论】在一天不同时间和一年不同季节(夏季和秋季)油松叶片释放BVOCs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油松叶片BVOCs对空气中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改善空气质量作用。夏秋季节14:00至16:00左右林内对人体有益的油松植物挥发物质较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挥发物质较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油松释放BVOCs调节人体健康的生理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 释放动态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期长白山森林溪流中凋落叶N、P的释放动态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鸽 王璐 +3 位作者 宫雨薇 谭颖 张振兴 杨海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41-2348,共8页
冬季河床凋落叶作为寒冷区森林溪流的主要能量来源,其元素释放动态是土壤-水体营养元素流动的关键纽带,并可能受到凋落叶质量、底栖动物与季节性冻融过程的影响。为了解凋落叶在季节性冻融过程中的分解过程、元素动态及底栖动物在该过... 冬季河床凋落叶作为寒冷区森林溪流的主要能量来源,其元素释放动态是土壤-水体营养元素流动的关键纽带,并可能受到凋落叶质量、底栖动物与季节性冻融过程的影响。为了解凋落叶在季节性冻融过程中的分解过程、元素动态及底栖动物在该过程中的作用,以长白山森林源头溪流河岸带代表性植物色木槭(Acer mono)和蒙古栎(Quecus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叶分解袋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有无底栖动物定殖的(5 mm和0.3 mm孔径)凋落叶袋中凋落叶的分解动态及N、P元素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低温条件下,色木槭仍维持较快的分解速率(0.0152±0.0030)d−1,蒙古栎维持中速分解速率(0.0064±0.0017)d−1;(2)底栖动物显著促进了凋落叶的质量损失(P<0.05),其对色木槭凋落叶分解的贡献高于蒙古栎,表明底栖动物对凋落叶的摄食分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更倾向于选择分解快的高质量凋落叶;(3)冻融期分解过程中蒙古栎凋落叶N元素表现为富集-释放-释放,而色木槭凋落叶N元素在各个时期均表现为释放现象,2种凋落叶P释放动态一致;(4)底栖动物显著促进了凋落叶越冬分解过程中N、P元素的释放(P<0.05);(5)从不同时期的失质量速率及元素释放率可见,底栖动物对凋落叶分解及元素释放动态的主要作用出现在冻结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 森林溪流 底栖动物 元素释放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南地区含铀煤的铀动态释放机理
11
作者 赵俊伟 干正炼 宁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0-310,共11页
我国部分煤矿存在铀的异常富集。在煤矿开采、选冶、堆存及使用过程中,含铀煤中的铀会发生迁移转化,对周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以我国云南西南地区含铀煤为研究对象,在模拟当地出露的碱性地下水和酸雨的作用下,探究了煤中铀的动态释放规... 我国部分煤矿存在铀的异常富集。在煤矿开采、选冶、堆存及使用过程中,含铀煤中的铀会发生迁移转化,对周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以我国云南西南地区含铀煤为研究对象,在模拟当地出露的碱性地下水和酸雨的作用下,探究了煤中铀的动态释放规律及释放机理。其中,供试煤样铀含量为87.16 mg/kg,有机质结合态铀占比为85.3%。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煤中铀的动态释放规律符合指数衰减模型,在150 mmol/L、[HCO_(3)^(-)]∶[CO_(3)^(2-)]=2∶1、1.0 mL/min的动态碱浸条件下,煤中铀的初始浸出浓度最高,达到186.55μg/L,煤中铀近乎完全释放;在[SO_(4)^(2-)]∶[NO_(3)^(-)]∶[Cl^(-)]=5∶1∶1、pH=3、1.0 mL/min的动态酸浸条件下,煤中铀的初始浸出浓度仅有3.57μg/L,浸出率仅为2.94%;暴露于当地碱性地下水的环境下,煤中铀的释放风险更高。煤中无机常量组分的溶浸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下,煤中铀的释放与煤中钙、铁、锰的溶解相关。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煤腐殖酸溶解是铀释放的主因。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进一步表明,煤中铀的释放主要受煤腐殖酸中C—O、C=O键的碱溶控制。该研究揭示了煤中铀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释放机理,可为评估煤中铀的环境暴露风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煤 赋存形态 动态释放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和枣释放BVOCs组分生长季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少宁 李绣宏 +3 位作者 柳学强 赵娜 徐晓天 鲁绍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8,共12页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经济林树种山楂和枣不同时期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释放有益BVOCs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经济林树种山楂和枣不同时期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释放有益BVOCs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整个生长季从山楂叶中共检测出12类328种BVOCs,从枣叶中共检测出12类301种BVOCs,枣叶释放类别的数量与山楂叶相同,释放种类少于山楂叶,两树种均在9月释放类别最多;山楂叶和枣叶主要释放烷烃类、烯烃类和芳香烃类、酯类和醇类BVOCs;枣叶主要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其中天然壬醛山楂叶和枣叶每月都有释放,但枣叶每月释放BVOCs的种类更加丰富;山楂是烯烃类夏季高释放量树种,枣是春季芳香烃高释放量树种;从山楂叶中共检测出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有机酸类、酮类、醇类和酰胺类8类43种有益成分,而枣叶不释放酮类,释放种类总数量比山楂叶多。【结论】两个树种释放烯烃类有益BVOCs在总有益BVOCs成分中占比最大,以释放对薄荷-1(7),3-二烯、α-蒎烯、罗汉柏烯、3-蒈烯、右旋萜二烯为主,夏季是山楂叶和枣叶释放有益BVOCs组分的主要季节,两者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总之,树种释放BVOCs成分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山楂叶释放总有益BVOCs最大值超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有益成分 生长季 释放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施肥对赤水河上游地区土壤氮磷钾养分释放的影响
13
作者 刘浩楠 杨娟 焦蒙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2,共7页
探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对土壤氮素、磷素、钾素释放的影响,为赤水河上游地区坡耕地农田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和持续供应提供理论指导依据。以配方施肥为基础,赤水河流域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设置对照(CK)、磷钾(PK)、氮... 探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对土壤氮素、磷素、钾素释放的影响,为赤水河上游地区坡耕地农田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和持续供应提供理论指导依据。以配方施肥为基础,赤水河流域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设置对照(CK)、磷钾(PK)、氮钾(NK)、氮磷(NP)和氮磷钾配施(NPK)5个处理,研究各处理下土壤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在90 d内的释放规律以及对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处理下,土壤碱解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释放量表现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铵态氮的释放量表现为先降低后稳定的趋势;与CK和缺素处理相比,NPK配施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因此,配施氮磷钾肥不仅能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还能维持和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 土壤养分 释放动态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动态释放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牛晓君 张景飞 +4 位作者 史小丽 王晓蓉 高光 季江 Dietmar Glindemann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就磷化氢释放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试验(AGP)的方法,研究了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亚磷酸盐、次亚磷酸盐对水华暴发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就磷化氢释放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试验(AGP)的方法,研究了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亚磷酸盐、次亚磷酸盐对水华暴发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富营养水体磷化氢的释放可能在引起湖泊水华暴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氧化产物 动态释放 铜绿微囊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聚丙烯中挥发性有机物动态释放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8-554,共7页
研究了聚丙烯(PP)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在两种典型汽车车内环境(密闭及非密闭)下的动态释放行为,建立了PP中VOC扩散释放的数学模型并揭示了不同环境下VOC的释放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下,PP中VOC的动态释放行为主要受环境温度和... 研究了聚丙烯(PP)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在两种典型汽车车内环境(密闭及非密闭)下的动态释放行为,建立了PP中VOC扩散释放的数学模型并揭示了不同环境下VOC的释放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下,PP中VOC的动态释放行为主要受环境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影响。在密闭环境下,随环境温度的升高,VOC含量呈指数增加,随加热时间的延长,VOC释放逐渐趋于平衡;低沸点的VOC更易释放,但平衡时间较长;高沸点的VOC较难释放,但平衡时间较短。在非密闭环境下,VOC释放以动态扩散为主,随环境温度的升高,VOC扩散速率变快;随加热时间的延长,VOC逐渐释放直至释放完毕;低沸点VOC达到完全释放的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挥发性有机物 动态释放 扩散 平衡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位内存的动态释放
16
作者 李鸿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76-79,共4页
通过对上位内存控制块结构的剖析,介绍了释放上位内存的一种方法——动态释放。
关键词 上位内存 上位内存块 动态释放 D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Java Agent角色动态加载与释放的实现方法
17
作者 黄红兵 范高俊 金士尧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7-140,共4页
角色的加载与释放是基于Agent社会组织系统仿真中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HJcass复杂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在代码级别上实现了Java Agent角色的动态加载与释放。首先分析了基于AGR的社会组织仿真中角色加载与释放的具体需求,指出了RoleX系... 角色的加载与释放是基于Agent社会组织系统仿真中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HJcass复杂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在代码级别上实现了Java Agent角色的动态加载与释放。首先分析了基于AGR的社会组织仿真中角色加载与释放的具体需求,指出了RoleX系统在组织系统仿真应用中的局限性;然后结合这些具体需求,给出了角色动态加载与释放算法;并根据这些算法,针对RoleX系统的局限给出了一种基于BCEL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角色动态加载与释放 社会组织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荣 胡静静 +4 位作者 王超 张贞 盖瑞 郭小静 沈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了解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的日变化动态和季节变化动态,对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株成年黄连木,分别于2008年春季(5月)、夏季(7月)... 【目的】了解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的日变化动态和季节变化动态,对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株成年黄连木,分别于2008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10月)选择天气晴朗的1天,在9:00,12:00,15:00,18:00和21:00采集树冠外围受光一致、健康无损的复叶,利用静态顶空进样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叶片释放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日动态变化和季节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黄连木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顺式-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香芹烯、3-蒈烯、α-松节烯、β-月桂烯等单萜类化合物及少量的醇类、酮类、酯类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占总排量的85%以上。1年中,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动态趋势为夏季(93.6%)>秋季(89.2%)>春季(85.9%),而萜烯类化合物的种类在春季最多(59种),其次是夏季(52种),而秋季最少(50种);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在春季最多,夏季和秋季的释放量相近;酯类、烷烃类和醛类物质均为夏季的释放量最少,春季的释放量多于秋季;而酮类物质的释放量在不同季节中没有明显变化。就主要的萜烯类物质的释放量而言,顺式-β-罗勒烯为春季>夏季>秋季,反式-β-罗勒烯为秋季>春季>夏季,而香芹烯则为秋季>夏季>春季,α-松节烯和β-月桂烯的释放量基本保持不变,3-蒈烯为夏季>春季>秋季。1天中,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总量呈现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并在15:00释放量达到最大,而早晚的释放量则较小。就几种主要的萜烯类物质的释放量而言,香芹烯、反式-β-罗勒烯和顺式-β-罗勒烯无论在春季、夏季或者秋季,其释放量均在15:00达到最高;α-松节烯在春季和秋季,15:00达到最大水平,而夏季12:00其释放量已达到最大;β-月桂烯的相对含量除了春季18:00略有下降外,其他时间均保持不变;3-蒈烯1天中的释放量在春季和秋季基本保持不变,但夏季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并于12:00释放量达到最大。【结论】萜烯类化合物是黄连木叶片释放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其年释放动态变化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日释放量动态变化趋势为15:00>12:00>18:00>9:00>2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释放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系统根茬养分释放规律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宏斌 张钰薇 +3 位作者 程俊康 张颖 李俊年 辛国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852-1860,共9页
在“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稻(Oryza sativa)”轮作系统中,通过研究水稻和黑麦草根茬的养分释放动态规律,旨在探讨该轮作系统的土壤培肥机理。结果表明,1–30 d是水稻和黑麦草根茬降解最快的时期,19.12%的水稻根茬和38.89... 在“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稻(Oryza sativa)”轮作系统中,通过研究水稻和黑麦草根茬的养分释放动态规律,旨在探讨该轮作系统的土壤培肥机理。结果表明,1–30 d是水稻和黑麦草根茬降解最快的时期,19.12%的水稻根茬和38.89%的黑麦草根茬在这一时期降解。水稻根茬的降解率随气温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而黑麦草根茬在夏季高温时降解率显著降低。“稻→草”轮作期间,水稻和黑麦草根茬的营养元素释放率差异显著(P<0.05),黑麦草中的氮、磷、钾必需营养元素的释放率显著高于水稻根茬(P<0.05),而水稻根茬的钙、镁主要营养元素的释放率显著高于黑麦草(P<0.05)。对降解前后的土壤分析表明,水稻降解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降解前(P<0.05),而黑麦草降解后全氮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水稻降解后(P<0.05);土壤全磷含量随水稻、黑麦草的降解逐渐降低但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土壤全钾含量在水稻根茬降解后显著增加(P<0.05),而在黑麦草根茬降解后则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水稻和黑麦草轮作过程中两类根茬养分的释放规律以及对土壤的影响,可为“黑麦草→水稻”轮作的系统培肥原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茬 黑麦草根茬 养分释放动态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转型后的氮素释放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锦山 袁德厚 韩红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5-377,共3页
利用培养试验研究尿素转型后氮素释放性能。结果表明 ,尿素转型后 ,硫脲、磷脲、硝脲的NH4-N ,NO3 -N和矿化氮释放动态比CO(NH2 ) 2 ,NH4CL和单质氮肥的复混肥相对稳定 ,标准差偏小。从与含氮量相关系数上看 ,前者相关性好 (│r│ =0 .6... 利用培养试验研究尿素转型后氮素释放性能。结果表明 ,尿素转型后 ,硫脲、磷脲、硝脲的NH4-N ,NO3 -N和矿化氮释放动态比CO(NH2 ) 2 ,NH4CL和单质氮肥的复混肥相对稳定 ,标准差偏小。从与含氮量相关系数上看 ,前者相关性好 (│r│ =0 .6 889) ,后者相关性差 (│r│ =0 .3793)。这一结果表明 :尿素转型后氮素的释放量和速率受控于其结构 ,而非单一氮素含量所决定。同时 ,单一CO(NH2 ) 2 ,NH4Cl加入P ,K复混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转型 氮素释放 农业生产 释放动态 相关系数 PH值 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