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期间景德镇祭红釉的化学组成对比研究及其科技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彭子成 梁宝鎏 +3 位作者 余均岳 郑培凯 李果 李德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3期30-36,共7页
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清两代祭红釉的发展沿革,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10片明永乐祭红釉和胎的化学组成,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明清期间祭红釉和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的祭红釉相比于清代(康... 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清两代祭红釉的发展沿革,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10片明永乐祭红釉和胎的化学组成,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明清期间祭红釉和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的祭红釉相比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的R_2O+RO(wt%)平均值约低20%,RO/R_2O(mol/mol)平均值约低45%,RO_2/R_2O_3(mol/mol)平均值约高34%。明代永乐和宣德的祭红釉胎式分布RO_2(mol)值均大于5.8,而清代样品均小于5.4。明清两代祭红釉化学组成的突然变化(shift),可能暗示明代的制釉工艺在清代已经失传,而在清代则自行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期间祭红 和胎的化学组成 变化和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林湖窑晚唐时期秘色瓷生产工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朱伯谦 陈克伦 承焕生 《文博》 1995年第6期44-48,共5页
一、引言 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唐代文物的消息曾经轰动海内外,其中有十三件青瓷,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其釉色大多呈比较纯正的青色或青绿色,晶莹润澈,为世人所瞩目。在同出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 一、引言 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唐代文物的消息曾经轰动海内外,其中有十三件青瓷,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其釉色大多呈比较纯正的青色或青绿色,晶莹润澈,为世人所瞩目。在同出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衣物帐》中明确将这十三件瓷器称为“瓷秘色”,由此,人们对文献中屡见记载的越窑秘色瓷的真正面貌开始有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林湖 秘色瓷 生产工艺 晚唐时期 PIXE分析 釉的化学组成 光学显微镜 质子束 “瓷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