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2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鸡日采食量过大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1
作者 常寿生 《河北畜牧兽医》 2001年第4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蛋鸡 采食量过大 原因 危害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批次对渝州白鹅生长和饲料效率性状及剩余采食量估计的影响
2
作者 李琴 陈英 +6 位作者 王郁石 赵献芝 陈主平 钟航 谢友慧 李静 王启贵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05-2418,共14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性别、批次对渝州白鹅生长和饲料效率性状及剩余采食量(RFI)估计的影响。对2022—2023年单笼饲养的5个批次试验鹅1925只(公鹅938只、母鹅987只),测定个体6、8、10周龄体重并计算7~8周龄、9~10周龄、7~10周龄平均日增重(A... 本研究旨在分析性别、批次对渝州白鹅生长和饲料效率性状及剩余采食量(RFI)估计的影响。对2022—2023年单笼饲养的5个批次试验鹅1925只(公鹅938只、母鹅987只),测定个体6、8、10周龄体重并计算7~8周龄、9~10周龄、7~10周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比(FCR),比较不同性别、批次间性能差异。分别估计单批次单性别、单批次双性别、多批次单性别和多批次双性别以及是否将性别、批次作为固定效应的不同条件下的7~10周龄RFI,并以RFI估计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R^(2))为指标比较不同条件下RFI估计准确性差异。结果显示:性别、批次及其交互效应几乎对所有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9~10周龄ADG、ADFI和FCR的平均性别差异为7~8周龄的1.21、1.06和1.93倍,批次间呈现不同生长模式。单批次单性别RFI估计显示,5个批次的调整R^(2)均值为公鹅0.431、母鹅0.424,而单批次双性别RFI(校正性别)的调整R^(2)均值为0.625,表明考虑性别效应可提升RFI估计准确性,但不同批次提升幅度差异较大;合并使用多批次数据(校正批次)后,公、母鹅RFI的调整R^(2)分别为0.533和0.574,RFI估计准确性明显高于单批次单性别;进一步合并使用多批次双性别数据后,校正性别、校正批次及二者同时校正条件下RFI的调整R^(2)分别为0.556、0.633和0.663。综上所述,渝州白鹅FCR的性别差异在上市前显著增大;利用单批次双性别RFI选种的准确性、时效性好,但存在批次间波动,使用多批次双性别RFI选种可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并避免批次差异,但费时费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批次 剩余食量 饲料效率 生长性能 肉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肉鸡饲养后期采食量低下原因
3
作者 徐琳 《家禽科学》 2025年第6期148-150,共3页
肉鸡生长后期采食量下降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效益提升的关键瓶颈问题。导致采食量降低的因素,既涉及环境参数(如温湿度、空气质量)和营养水平等外部因素,也包括病理状态和生理代谢变化等内部因素。本文基于环境调控、营养优化和疾病防控... 肉鸡生长后期采食量下降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效益提升的关键瓶颈问题。导致采食量降低的因素,既涉及环境参数(如温湿度、空气质量)和营养水平等外部因素,也包括病理状态和生理代谢变化等内部因素。本文基于环境调控、营养优化和疾病防控三个方面,通过实施精准环境控制(如通风参数优化)、日粮营养精准配给(如能量蛋白比调节)以及建立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显著改善肉鸡采食状况,实现肉鸡养殖生产性能的优化升级,从而有效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食量 饲养管理 日粮营养 疫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剩余采食量的多胎细毛羊在80~160日龄的饲料效率及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4
作者 王许 哈尼克孜·吐拉甫 +9 位作者 黄俊成 刘武军 陶维昆 林长春 李鹏飞 董桂花 闫娜娜 王博 吴伟伟 郑文新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061-607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胎细毛羊在80~160日龄的生长发育特征、饲料效率及其剩余采食量(RFI)的变化规律与相关性,并进一步比较不同RFI的多胎细毛羊的差异。试验群体包括139只健康的多胎细毛羊公羔,进行标准化单栏饲养。羊只在56日龄断奶,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胎细毛羊在80~160日龄的生长发育特征、饲料效率及其剩余采食量(RFI)的变化规律与相关性,并进一步比较不同RFI的多胎细毛羊的差异。试验群体包括139只健康的多胎细毛羊公羔,进行标准化单栏饲养。羊只在56日龄断奶,试验分为过渡期(14 d)、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80 d)。在正试期内,每日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并每20 d记录体重(BW)及体尺数据,用以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率(FCR)等。根据个体RFI的平均值(80~160日龄)和标准差(SD)将试验羊群分为3组,分别为高RIF组(RFI>平均值+0.5SD,40只)、中RFI组(平均值-0.5SD≤RFI≤平均值+0.5SD,59只)和低RFI组(RFI<平均值-0.5SD,40只)。结果显示:1)在80~160日龄,多胎细毛羊的ADG为0.30 kg,FCR为5.11,ADFI为1.53 kg,代谢体重(MBW)为13.18 kg。随着日龄增长,BW及体尺逐渐增加,其变异系数逐渐降低。2)BW、体长(BL)、体高(BH)、胸围(ChC)等性状在对应的日龄阶段内与RFI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RFI与ADG及ADFI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FCR无显著相关(P>0.05)。同时,管围(CaC)、阴囊围(SC)与ChC、BH在不同日龄阶段与RFI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3)分组比较显示,全期低RFI组的RFI、ADFI和FCR均显著低于中RFI组(P<0.05),中RFI组显著低于高RFI组(P<0.05)。部分生长性状(如BH、BL、ChC和CaC)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十字部高(WH)、胸宽(CW)、腰角宽(HW)及SC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传统的FCR相比,以RFI作为评价指标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饲料效率,还有助于合理调控动物的采食量。然而,动物的采食行为受到环境因素、个体生理特征以及饲粮品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采食量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胎细毛羊 剩余食量 饲料转化率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RNA-seq揭示杜洛克猪剩余采食量的社会遗传效应调控的关键基因和分子途径
5
作者 崔晟頔 王书杰 +10 位作者 赵真坚 陈栋 申琦 余杨 王俊戈 陈子旸 禹世欣 陈佳苗 王翔枫 吴平先 唐国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41,共6页
【目的】旨在解析杜洛克猪剩余采食量的社会遗传效应(The social genetic effects of residual feed intake,SGE-RFI)的分子调控机制,揭示其通过能量代谢途径影响群体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为提高猪只饲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 【目的】旨在解析杜洛克猪剩余采食量的社会遗传效应(The social genetic effects of residual feed intake,SGE-RFI)的分子调控机制,揭示其通过能量代谢途径影响群体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为提高猪只饲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NA测序技术对杜洛克猪肝脏组织进行全转录组分析,系统筛选与SGE-RFI性状相关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功能富集方法解析其参与的生物学通路。【结果】鉴定出360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ATP代谢等能量代谢相关通路,提示其可能通过调控机体能量稳态间接影响社会行为。载脂蛋白基因簇APOA1、APOC3和APOA4的协同表达改变,揭示了社会遗传效应调控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系统与脂代谢的交互作用。【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杜洛克猪SGE-RFI的多维度调控网络,不仅为解析群体行为遗传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更为精准选育低剩余采食量种猪和优化群体饲养管理方案奠定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食量 社会遗传效应 杜洛克猪 肝脏 RNA-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及泌乳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发珍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25-27,共3页
在畜牧实践中,哺乳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对于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发育和母猪的繁殖效率至关重要。为了维持和提高这些指标,饲料营养的平衡、合理的饲喂管理、舒适的饲养环境以及良好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哺乳母猪采... 在畜牧实践中,哺乳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对于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发育和母猪的繁殖效率至关重要。为了维持和提高这些指标,饲料营养的平衡、合理的饲喂管理、舒适的饲养环境以及良好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及泌乳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及泌乳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母猪 食量 泌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育肥猪采食量的策略
7
作者 赵丁群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3期21-23,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提高育肥猪采食量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猪的品种、饲料、饲养环境、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包括优化饲料配方、改善饲料加工工艺、调控饲养环境条件、加强疾病防控和采用科学饲喂方法等,... 本文旨在探讨提高育肥猪采食量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猪的品种、饲料、饲养环境、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包括优化饲料配方、改善饲料加工工艺、调控饲养环境条件、加强疾病防控和采用科学饲喂方法等,以促进育肥猪采食量的增加,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猪肉生产质量,为现代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猪 食量 饲料 饲养环境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与泌乳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8
作者 田建波 汪一平 《今日养猪业》 2025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探究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及泌乳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通过文献综述,结合动物营养学、生理学及环境控制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哺乳母猪的品种特性、生理状态、营养供给、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 【目的】探究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及泌乳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通过文献综述,结合动物营养学、生理学及环境控制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哺乳母猪的品种特性、生理状态、营养供给、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结果】基于影响因素,提出选择优良品种、优化日粮配方、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精细化管理等综合改善措施,有效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及泌乳量。【结论】通过实施针对性改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哺乳母猪泌乳量不佳的情况,从而提升养猪业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母猪 食量 泌乳量 影响因素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及泌乳量的措施
9
作者 崔庆强 张明花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7期34-36,共3页
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与泌乳量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其受到环境、营养、胎次、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及泌乳量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益的关键。包括科学饲养管理,分阶段饲养、合理饲喂时间与频次;优化营养调配,增加能量、... 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与泌乳量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其受到环境、营养、胎次、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及泌乳量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益的关键。包括科学饲养管理,分阶段饲养、合理饲喂时间与频次;优化营养调配,增加能量、蛋白质摄入,平衡矿物质与维生素供给;创造舒适养殖环境,确保安静、干燥、卫生条件,提供充足清洁饮水;以及实施细致健康管理,预防与治疗影响采食与泌乳的疾病。综合这些措施,能有效提升母猪采食量,增强其泌乳能力,为仔猪提供高质量乳汁,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母猪 食量 泌乳量 科学饲养管理 营养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里岔黑猪泌乳母猪采食量的综合措施
10
作者 陆可英 崔超 《猪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在母猪泌乳期增加采食量,不仅能提高母猪泌乳数量和质量,为仔猪提供更多营养需要,促进仔猪生长,增加断奶仔猪体重,而且能预防母猪营养缺乏,减少断奶时体重损失,增加下一胎受胎率及仔猪活仔数,延长母猪利用年限,因此,增加泌乳母猪采食量... 在母猪泌乳期增加采食量,不仅能提高母猪泌乳数量和质量,为仔猪提供更多营养需要,促进仔猪生长,增加断奶仔猪体重,而且能预防母猪营养缺乏,减少断奶时体重损失,增加下一胎受胎率及仔猪活仔数,延长母猪利用年限,因此,增加泌乳母猪采食量能提高养殖效益。笔者根据多年养殖里岔黑猪的经验,总结分析了影响里岔黑猪泌乳母猪采食量因素,对提高里岔黑猪泌乳母猪采食量的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究,以供养殖场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母猪 里岔黑猪 断奶仔猪 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剩余采食量渝州白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琴 王郁石 +6 位作者 赵献芝 陈主平 王丽辉 张克山 谢友慧 李静 王启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331,共9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剩余采食量(RFI)渝州白鹅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方面的差异以及RFI与上述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236只渝州白鹅Ⅲ系公鹅进行单笼个体饲养,试验鹅3周龄末上笼至10周龄末结束,试验期50 d。分别测定试验鹅3、4、6、...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剩余采食量(RFI)渝州白鹅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方面的差异以及RFI与上述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236只渝州白鹅Ⅲ系公鹅进行单笼个体饲养,试验鹅3周龄末上笼至10周龄末结束,试验期50 d。分别测定试验鹅3、4、6、8、10周龄末的加料量、剩料量和体重,获得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饲料转化比(FCR)和RFI。试验鹅在10周龄末屠宰后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依据3~10周龄RFI数据,筛选出38只RFI最低、38只RFI最高和115只RFI居中的试验鹅分别作为低RFI组(L-RFI组)、高RFI组(H-RFI)和中RFI组(M-RFI组,作为对照),对3组试验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RFI对试验鹅3~4周龄、4~6周龄、3~10周龄FCR以及各阶段ADFI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均以L-RFI组最低。不同RFI组各阶段体重和ADG无显著差异(P>0.05)。RFI与FCR、ADFI普遍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体重、ADG基本无相关性(P>0.05)。L-RFI组皮脂率、腹脂率极显著低于M-RFI组和H-RFI组(P<0.01),皮脂厚极显著低于H-RFI组(P<0.01),全净膛率、翅膀率、脚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5或P<0.01),腿比率、腿肌率极显著高于M-RFI组和H-RFI组(P<0.01)。RFI与上述脂肪沉积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述主要屠宰性能性状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不同RFI组肌肉pH、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RFI与肉品质性状间基本不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RFI对渝州白鹅体重、增重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与M-RFI组和H-RFI组相比,L-RFI组渝州白鹅的饲料效率更高、屠宰性能更优、脂肪沉积更少。这提示,对RFI性状的负向选择有望提高肉鹅的饲料效率和屠宰性能且不会影响体重和增重,不会引起肉品质性状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食量 渝州白鹅 生长性能 饲料效率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剩余采食量快大型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宏祥 张雪萍 +10 位作者 王震 邹可欣 王逸飞 宋卫涛 朱春红 陶志云 王志成 徐文娟 顾昊天 李慧芳 章双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40-705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剩余采食量(RFI)肉鸭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间的差异,以探究RFI对快大型肉鸭的影响。试验选用400只快大型肉鸭(公母各占1/2)作为试验候选群体,于个体笼中从15日龄饲喂至35日龄,计算RFI后分为低剩余采食量(LR...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剩余采食量(RFI)肉鸭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间的差异,以探究RFI对快大型肉鸭的影响。试验选用400只快大型肉鸭(公母各占1/2)作为试验候选群体,于个体笼中从15日龄饲喂至35日龄,计算RFI后分为低剩余采食量(LRFI)组和高剩余采食量(HRFI)组,每组各30只公鸭和30只母鸭。每只个体称量35日龄体重后测定屠宰性能,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和腹脂率等指标;称量肝脏重和肌胃重并计算肝脏率和肌胃率,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长度并计算肠道总长度。结果表明:1)对于生长性能,公鸭和母鸭LRFI组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FCR)均极显著低于HRFI组(P<0.01);母鸭15日龄体重、35日龄体重、代谢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在HRFI组和LRFI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公鸭LRFI组上述指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5或P<0.01)。2)对于屠宰性能,公鸭LRFI组屠宰率和腹脂率均极显著低于HRFI组(P<0.01),胸肌率、腿肌率和瘦肉率均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1);母鸭LRFI组腹脂率极显著低于HRFI组(P<0.01),腿肌率和瘦肉率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1),而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与HRFI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3)对于内脏器官,公鸭和母鸭LRFI组肝脏率和肌胃率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HRFI组(P<0.05或P<0.01);母鸭所有肠段的长度及肠道总长度在HRFI组和LRFI间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公鸭LRFI组空肠长度和肠道总长度显著高于HRFI组(P<0.05)。综上所述,与HRFI快大型肉鸭相比,LRFI快大型肉鸭公鸭体重显著增加,而母鸭体重没有显著变化;LRFI快大型肉鸭公鸭和母鸭饲料效率均更高,腹脂沉积更少,同时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部分指标甚至更优。这提示,对RFI的负向选择可以提高快大型肉鸭的饲料效率和屠宰性能,但需注意避免公鸭体重进展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 剩余食量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内脏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草品种对圈养亚洲象采食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伊霞 许亚改 +4 位作者 许家兴 田亚琼 李轩 刘义坡 李常亮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通过对石家庄市动物园的4头亚洲象进行饲喂试验,筛选出动物喜食牧草,同时研究不同的饲喂方式、饲喂时间对圈养亚洲象饲草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别选取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高丹草、无芒雀麦作为参试饲草,通过对比动物对不同饲草品种的采... 通过对石家庄市动物园的4头亚洲象进行饲喂试验,筛选出动物喜食牧草,同时研究不同的饲喂方式、饲喂时间对圈养亚洲象饲草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别选取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高丹草、无芒雀麦作为参试饲草,通过对比动物对不同饲草品种的采食量,筛选出亚洲象喜食饲草为高丹草,通过对比不同饲喂时间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饲喂次数动物采食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食量 饲草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青贮饲料对肉牛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买买提·克玉木 曹宏斌 +2 位作者 刘应进 闫向民 马桢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1期82-84,共3页
为探究不同青贮饲料对肉牛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60头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荷斯坦肉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①、②和③组分别添加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和青贮苜蓿,试验为期60 d。结果显示... 为探究不同青贮饲料对肉牛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60头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荷斯坦肉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①、②和③组分别添加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和青贮苜蓿,试验为期60 d。结果显示,各组肉牛在试验期间第2、4、6、8周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①、②、③组肉牛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升高(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①、②、③组肉牛血清中的血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饲喂青贮饲料能够提高肉牛的采食量和生产性能,降低料重比,改善血清生化指标,肉牛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的组合方式饲养效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饲料 食量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代花粉饲料对蜂群采食量、群势及工蜂生理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刘彩云 梅绚 +5 位作者 黄斌 田自珍 王谦 张怀科 郝海燕 张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18,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代花粉饲料对蜂群采食量、群势及工蜂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6群蜂王繁殖力和工蜂数量相近的中华蜜蜂随机分为4组,每组4群。各组蜂群分别采用茶花粉(T0组)、玉米蛋白粉(T1组)、菜籽饼(T2组)、啤酒酵母(T3组)作为饲料...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代花粉饲料对蜂群采食量、群势及工蜂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6群蜂王繁殖力和工蜂数量相近的中华蜜蜂随机分为4组,每组4群。各组蜂群分别采用茶花粉(T0组)、玉米蛋白粉(T1组)、菜籽饼(T2组)、啤酒酵母(T3组)作为饲料原料。试验从春季繁殖期开始,共计60 d。结果表明:(1)4组蜂群的总采食量分别为1671.84、1972.84、1428.63、2298.47 g。其中,与T0组相比,T1组、T3组蜂群的总采食量显著提高了18.00%、37.48%(P<0.05)。(2)试验第20天,T3组蜂群群势显著高于T0组、T1组、T2组(P<0.05);试验第40天,T3组蜂群群势显著高于T0组、T2组(P<0.05);试验第60天,T1组、T3组蜂群群势显著高于T0组、T2组(P<0.05)。(3)4组蜂群工蜂初重分别为0.11、0.12、0.09、0.11 g。其中,与T2组相比,T0组、T1组、T3组工蜂初重显著提高了22.22%、33.33%、22.22%(P<0.05)。T1组成年工蜂头部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0组和T2组(P<0.05)。由此可见,用玉米蛋白粉、啤酒酵母作为饲料原料,能增加蜂群采食量,促进蜂群群势增长,改善工蜂生理指标;用菜籽饼作为饲料原料会降低工蜂初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花粉饲料 蜂群 食量 群势 工蜂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黑绵羊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体尺和采食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俄木曲者 王晋康 +5 位作者 平措 巴足木且 饶磊 八千张加 杨世忠 吉力阿妹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24-26,共3页
为了探究凉山黑绵羊核心选育群不同年龄段的体重、体尺和日采食量,对96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凉山半细毛羊进行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以及干物质采食量的测定。结果显示:(1)4月龄公母羊的体重分别为20.06±0.84 kg和20.36±... 为了探究凉山黑绵羊核心选育群不同年龄段的体重、体尺和日采食量,对96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凉山半细毛羊进行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以及干物质采食量的测定。结果显示:(1)4月龄公母羊的体重分别为20.06±0.84 kg和20.36±0.93 kg,6月龄公母羊的体重分别为24.45±0.54 kg和24.02±1.83 kg,12月龄公母羊的体重分别为35.92±1.91 kg和32.67±2.19 kg,成年公母羊的体重分别为98.69±10.54 kg和43.65±8.25 kg;(2)4月龄公羊的平均体高比母羊高3.82 cm,6月龄公羊的平均体长比母羊低2.09 cm,差异均显著(P<0.01),12月龄公羊的体重、体长和管围均极显著高于母羊(P<0.01),成年公羊的体尺体重极显著高于成年母羊(P<0.01);(3)4月龄公母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分别为0.59±0.02kg/d和0.58±0.02kg/d,6月龄公母羊的DMI分别为0.78±0.02 kg/d和0.69±0.02 kg/d,差异极显著(P<0.01),12月龄公母羊的DMI分别为0.94±0.06kg/d和0.76±0.03kg/d,差异显著(P<0.05),成年公母羊的DMI分别为2.00±0.03kg/d和1.13±0.03kg/d,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可知,凉山黑绵羊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性能,不同生长阶段凉山黑绵羊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具有性别的差异性,并得出了干物质采食量数据,为后期选育、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黑绵羊 体重 体尺 干物质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饲喂开展哺乳母猪采食量基因组遗传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瑞琪 厐彦芹 +4 位作者 李再山 尚秀国 兰干球 郭金彪 赵云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90-2900,共11页
旨在通过分析哺乳母猪采食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评估基于智能饲喂技术对哺乳期采食性状的选育效果。本研究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份分娩的922头1~4胎次大白猪的哺乳期采食量数据,分析猪只的哺乳期采食情况。利... 旨在通过分析哺乳母猪采食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评估基于智能饲喂技术对哺乳期采食性状的选育效果。本研究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份分娩的922头1~4胎次大白猪的哺乳期采食量数据,分析猪只的哺乳期采食情况。利用Hiblup软件对哺乳期采食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后使用Plink、GEMMA和R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与采食量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及重要候选基因,并对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上、下游420 kb范围内注释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纯种大白猪哺乳期采食性状遗传力在0.20~0.27之间,并筛选到28个SNPs位点与哺乳期采食性状显著相关。通过对相关联的SNPs位点进行注释,共筛选到15个与哺乳期采食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显著富集在葡萄糖、脂肪酸、激素和辅酶等的合成代谢多个生物学过程(P<0.05),分析认为HAMP、NDUFB8、UPK1A、CHSY1、U6、COX7A1可作为大白猪哺乳期采食性状的关键候选基因。以上研究结果为大白猪哺乳期采食性状提供重要的遗传变异位点与后续基因,为后期利用该遗传分子标记进一步改良采食量性状的选育奠定基础,也将为大白猪哺乳母猪高繁殖力和高泌乳性能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饲喂 哺乳母猪 食量选育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产酶培养基优化及其固态发酵产物对绵羊采食量和瘤胃pH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梦洁 李小明 +4 位作者 谢景龙 赵燕慧 李晨杨 熊辉 樊振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0-85,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影响米曲霉生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以及米曲霉固态发酵产物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优化培养基产酶最佳配比,测定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固态发酵中产纤维... 试验旨在探究影响米曲霉生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以及米曲霉固态发酵产物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优化培养基产酶最佳配比,测定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固态发酵中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中性蛋白酶活性。结果显示,米曲霉固态发酵产酶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麸皮、豆粕、磷酸氢二钾(K_(2)HPO_(4))和氯化钙(CaCl_(2)),发酵最优条件为:麸皮80%、豆粕20%、K_(2)HPO_(4) 0.5%、CaCl_(2) 0.5%,孢子悬浮液接种1%,pH值自然条件下30℃培养5~7 d,此条件下米曲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活性115.46 U/g,木聚糖酶活性55.28 U/g,中性蛋白酶活性3245.3 U/g。选取12只哈萨克绵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饲喂添加0.2%、0.4%DM的米曲霉发酵产物的胶囊。试验期7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绵羊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瘤胃pH值均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调整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和无机盐的种类可提高米曲霉固态发酵的产酶活性,在饲粮中添加0.4%DM米曲霉发酵产物有利于增加绵羊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调节瘤胃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固态发酵 产酶条件 绵羊 食量 瘤胃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剩余采食量对德新肉用细毛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及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王子庭 张志军 +6 位作者 王许 吴伟伟 吕雪峰 邢巍婷 马艳 庹勇 郑文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49-655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中、低剩余采食量(RFI)对新疆德新肉用细毛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0只70日龄德新肉用细毛羊公羔作为试验群体,单栏饲喂11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100 d。根据线性回...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中、低剩余采食量(RFI)对新疆德新肉用细毛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0只70日龄德新肉用细毛羊公羔作为试验群体,单栏饲喂11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100 d。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筛选出RFI区间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31和+0.10 kg/d,并按照RFI>平均值+0.5标准差(SD)、平均值+0.5SD≥RFI≥平均值-0.5SD和RFI<平均值-0.5SD分为高RFI组(H-RFI组,11只)、中RFI组(M-RFI组,18只)和低RFI组(L-RFI组,13只)。试验期每20 d测定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试验期第100天,羊只屠宰后称量内脏重,测量消化道长度,并对血清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瘦素、生长激素及肝脏和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H-RFI组平均日采食量和RFI极显著高于L-RFI组和M-RFI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高于L-RFI组和M-RFI组(P=0.01)。各组间羊只平均日增重、中期代谢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2)L-RFI组心脏重、脾脏重、肾脏重显著高于H-RFI组(P<0.05),头重、蹄重、肺脏重、肝脏重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1)。M-RFI组空肠重显著高于H-RFI组(P<0.05)。3)L-RFI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低于H-RFI组(P=0.05),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瘦素含量极显著低于M-RFI组和H-RFI组(P<0.01)。4)肝脏抗氧化指标中,L-RFI组总蛋白(TP)含量极显著低于M-RFI组和H-RFI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M-RFI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H-RFI组(P<0.05),L-RFI组和M-RFI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H-RFI组(P=0.05)。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指标中,M-RFI组TP含量极显著高于L-RFI组和H-RFI组(P=0.01),L-RFI组GSH-Px活性显著低于M-RFI组(P<0.05),M-RFI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H-RFI组(P<0.05),M-RFI组T-AOC显著高于L-RFI组和H-RFI组(P<0.05)。由此可见,选择L-RFI的德新公羔可以有效减少饲粮消耗,并对羊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对德新肉用细毛羊选种选育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细毛羊 剩余食量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消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不同剩余采食量皖南黄兔盲肠中微生物菌落多样性
20
作者 王源朗 齐平平 +2 位作者 丁海生 赵辉玲 黄冬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9-557,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皖南黄兔个体间剩余采食量水平差异与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体重、年龄相近的110只皖南黄兔仔兔进行6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测定个体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根据RFI值选出5只高RFI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皖南黄兔个体间剩余采食量水平差异与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体重、年龄相近的110只皖南黄兔仔兔进行6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测定个体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根据RFI值选出5只高RFI和5只低RFI皖南黄兔母兔,分别为H组(高RFI值)和L组(低RFI值)。利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H组和L组母兔盲肠内容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剩余采食量水平的家兔盲肠菌群组成丰富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菌落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L组黄兔盲肠微生物中纺锤链杆属(Fusicatenibacter)、经黏液真杆菌属(Blautia)、毛螺菌属(Lachnospira)、草酸杆菌属(Oxalobacter)、肠杆菌属(Intestini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0.05);Paludicola、Mailhella、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H组(P<0.05)。[结论]不同RFI水平的皖南黄兔群体盲肠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包括毛螺菌属、纺锤链杆菌属、结肠杆菌等与血脂代谢、血糖调节过程相关的菌群在两组间的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及丰度可能是改善家兔饲料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微生物 16S rDNA测序 皖南黄兔 剩余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