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山区采矿扰动植被指数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超 张晓克 +1 位作者 郭增长 吴立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0-758,共9页
选取潞安矿区7个生产矿井中的8个试验工作面,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开采沉陷值;对2004—2007年7个时相(分别为2004年7月8日、11月1日,2005年2月1日、8月26日,2006年5月22日,2007年4月9日和6月1日)的SPOT24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及波... 选取潞安矿区7个生产矿井中的8个试验工作面,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开采沉陷值;对2004—2007年7个时相(分别为2004年7月8日、11月1日,2005年2月1日、8月26日,2006年5月22日,2007年4月9日和6月1日)的SPOT24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及波段运算,提取工作面开采沉陷前后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值,经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NDVI时间序列曲线,以研究采矿扰动区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试验工作面地表覆被NDVI变化与采矿扰动区具有空间相关性.非采矿扰动区(伪不变特征区)森林冠层的NDVI最大值由2004年的0.619 451增至2007年的0.739 987,平均年净增加6.18%.在采矿扰动区,虽然开采前地表NDVI最大值呈增加趋势,但开采当年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达11.91%.②试验工作面地表NDVI变化与采矿扰动具有时间相关性.NDVI在开采前表现相对稳定,受开采扰动虽出现下降但却滞后4~6个月,并且持续1~2 a,其后转入上升期.常村矿的S1-1#、S3-2#、N1-4#,漳村矿的2101#、2102#、2201#,五阳矿的5100#,王庄矿的5210#等8个试验工作面NDVI最大值年均降幅分别为12.24%、27.81%、15.79%、19.19%、7.19%、21.48%、13.25%和1.66%,平均值为14.83%.在气候、耕作、采矿扰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采矿扰动是半干旱山区采矿区地表NDVI变化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山区 采矿扰动 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采矿扰动对小流域基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瑞 宋小燕 +2 位作者 孙文义 雷晓平 宋松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5,21,共5页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采矿活动的水文响应有助于促进矿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选取黄土高原白马河、松塔河、昕水河和州川河四个典型小流域,研究了8种基流分割方法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并采用基于对比流域的距平累积差值曲线法(DACP)分析了...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采矿活动的水文响应有助于促进矿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选取黄土高原白马河、松塔河、昕水河和州川河四个典型小流域,研究了8种基流分割方法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并采用基于对比流域的距平累积差值曲线法(DACP)分析了采矿扰动对流域基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hapman-Maxwell滤波法和Eckhardt滤波法在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中适用性最佳,分割基流量相对稳定,基流过程线符合流域的降水产流机制和退水过程;1956~2012年四个小流域的基流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随着采矿扰动强度增加,基流的DACP指数上升,采矿扰动增加了流域基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扰动 对比流域 基流分割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扰动下层析成像及微震多参数特征实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董陇军 闫先航 +1 位作者 王剑 唐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252-2265,共14页
采矿活动诱发的岩爆可引起矿区内强烈的振动和严重的岩石破坏。结合微震多参数、大震级事件分布与层析成像特征综合井下分析,综合为一种较好的预警方法。首先,在中国陕西某地下矿山建立了自主研发的微震监测系统。然后,根据层析成像计... 采矿活动诱发的岩爆可引起矿区内强烈的振动和严重的岩石破坏。结合微震多参数、大震级事件分布与层析成像特征综合井下分析,综合为一种较好的预警方法。首先,在中国陕西某地下矿山建立了自主研发的微震监测系统。然后,根据层析成像计算结果得出了波速场异常与采矿活动区的关联模型,初步确定了可能存在风险的区域与采矿活动的特征。此外,对b值、S值、成像结果、大震级微震事件分布及陕西矿区795和860水平现场调查情况等多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该矿山6月7日岩爆案例,将795至860水平现场的多个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从工程角度发现了潜在的不安全区域,对安全施工管理提供了参考。微震监测系统可作为一个危险预警的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微震多参数 微震事件 微震能量 采矿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东草原露天矿区植被扰动累积效应分析
4
作者 胡阅川 曹银贵 +1 位作者 罗绒流连 乌澜键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29,共8页
【目的】煤炭开采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周围的植被产生了显著影响,在矿区尺度上探究采矿活动对植被扰动的机制,能为矿区生态修复与棕地再生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胜利矿区1992—2022年的植被覆盖... 【目的】煤炭开采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周围的植被产生了显著影响,在矿区尺度上探究采矿活动对植被扰动的机制,能为矿区生态修复与棕地再生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胜利矿区1992—2022年的植被覆盖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像元二分法和Sen+MannKendall法计算研究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根据结果分析成因。利用相关性分析对研究区内的植被覆盖度驱动因子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利用MGWR-XGBoost融合模型构建驱动因子和植被覆盖度之间的驱动模型,并根据模型结果分析采矿活动对植被的扰动规律。【结果】1)胜利矿区长期的采矿活动对植被覆被造成了一定的扰动影响,与全时段相比,采矿期增加了20.95百分点的植被退化面积;2)建立的FVC驱动模型的R2为0.81,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58和0.077;3)采矿活动对植被的扰动主要分布在采场内部及沿开采方向的3~4 km范围内,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累积效应。【结论】胜利矿区露天开采的植被扰动存在累积效应,今后的采矿活动应在开采规划中合理优化开采布局和时间安排,以控制采矿活动对植被的扰动。棕地修复应当重点关注时间与空间上的累积影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采矿扰动 棕地 累积效应 植被覆盖 MGWR-XGBoost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扰动下草地和灌木生长状态的差异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帆 王晨旭 +2 位作者 李亮 严怀民 万梦媛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针对开采沉陷区植被生长状况精细化研究较少的现状,基于无人机影像数据提取13种可见光植被指数,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趋势分析法探究沉陷盆地内植被生长状态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得到:草地的EXB(excess blue index)、NGRDI(normalized g... 针对开采沉陷区植被生长状况精细化研究较少的现状,基于无人机影像数据提取13种可见光植被指数,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趋势分析法探究沉陷盆地内植被生长状态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得到:草地的EXB(excess blue index)、NGRDI(normalized green-red difference index)等指数变化值与开采导致的变形具有强相关性;灌木RGRI(red green ratio index)指数、EXR(excess red index)指数、MGRVI(modify green-red vegetation index)等指数变化值与开采导致的变形具有强相关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对沉陷影响区的草地和灌木生长状况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地表产生下沉1%时,草地的生长状态变差最为明显,而灌木的生长状态抵抗变形能力较强,随着下沉量增大才有所变差,下沉量为92%时,灌木变差情况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可见光植被指数 采矿扰动 相关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化矿区地下采矿对地表土壤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英 吴立新 +2 位作者 岳辉 马保东 孟哲哲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7-202,共6页
为探索煤炭地下开采是否对地表土壤湿度产生影响,以典型的荒漠化矿区神东矿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壤湿度监测指数和尺度化土壤湿度监测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消除遥感数据时相差异的影响,基于矿区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反演得到研究区土壤湿度... 为探索煤炭地下开采是否对地表土壤湿度产生影响,以典型的荒漠化矿区神东矿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壤湿度监测指数和尺度化土壤湿度监测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消除遥感数据时相差异的影响,基于矿区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反演得到研究区土壤湿度分布图,从矿井尺度上分析地下煤炭开采对神东矿区9个矿井的地表土壤湿度的影响,并利用实地调查土壤湿度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下煤炭开采活动对大柳塔、活鸡兔、锦界、榆家梁、石圪台、补连塔等矿井浅层土壤湿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采区土壤湿度小于非采区,与实地调查结果相吻合;上湾-尔林兔、乌兰木伦、哈拉沟矿井浅层土壤湿度并未受到地下采煤活动的显著影响。实践表明,开展植被建设、加强矿井水的循环利用等手段可以部分消除采矿活动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矿区 土壤湿度 采矿扰动 煤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主被动遥感的乌海矿区土地损伤测度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山川 汤傲 +3 位作者 李效顺 卞正富 侯湖平 倪衡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8-685,共8页
煤炭资源开发战略加速西移,迫使西北矿区土地损伤迅速加剧。传统的矿区土地监测手段难以实现全空间覆盖的土地损伤诊断,该研究以乌海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t TM/OLI影像和Sentinel-1A影像,利用3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 煤炭资源开发战略加速西移,迫使西北矿区土地损伤迅速加剧。传统的矿区土地监测手段难以实现全空间覆盖的土地损伤诊断,该研究以乌海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t TM/OLI影像和Sentinel-1A影像,利用3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通过提取植被损伤指数、地表形变指数和土地覆被类型等关键参数,以土地结构损伤函数与土地功能损伤函数为主体构建矿区土地损伤测度模型。结果表明:矿区土地损伤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开采工作面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衰减特征,土地损伤值为4.5~8.0的高损伤区面积为42.36 km^2,占总面积的2.68%;中损伤区面积为544.21 km^2,占比为34.43%;非损伤区面积为994.02 km^2,占比为62.89%。损伤测度结果有助于矿区环境修复精细化设计,为乌海矿区土地整治与修复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损伤 采矿扰动 测度模型 3S 乌海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率下灰砂比对全尾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伟 陶明 +1 位作者 李夕兵 李国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59-1663,共5页
为研究采矿扰动下灰砂比对全尾胶结充填体力学响应,预制了三组不同灰砂比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试件,利用ф50 mm SHPB试验系统,对预制试件进行单轴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对弹性波传播有较强的反射和阻尼作用;在较高应变... 为研究采矿扰动下灰砂比对全尾胶结充填体力学响应,预制了三组不同灰砂比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试件,利用ф50 mm SHPB试验系统,对预制试件进行单轴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对弹性波传播有较强的反射和阻尼作用;在较高应变率下,试件强度则表现出快速软化;软化试件在18μs左右即达到峰值应力;试件动态抗压强度等参数变比均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灰砂比越高,试件的极限动态抗压强度等参数越大;在相同应变率下,试件的动态抗压强度等参数的增加反而降低.试件的破坏形式为压碎破坏,在相同应变率作用下,水泥含量越少,试件的破坏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扰动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 灰砂比 SHPB试验 高应变率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Z与NDVI的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晶 焦利鹏 +1 位作者 申莹莹 刘乾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22-2829,共8页
重建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时空规律,可以为定量研究区域或全球生态进程和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以阿巴拉契亚地区韦兹县煤田区为例,基于22期Landsat TM/ETM+影像,应用综合森林特征指数(IFZ)和归一... 重建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时空规律,可以为定量研究区域或全球生态进程和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以阿巴拉契亚地区韦兹县煤田区为例,基于22期Landsat TM/ETM+影像,应用综合森林特征指数(IFZ)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相结合的遥感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重建了1984年以来27 a间该地区具有生态学意义的LUCC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识别了持续森林覆盖(PF)、持续其他植被覆盖(POV)、持续无植被覆盖(PNV)、采矿扰动(EM)、其他扰动(OD)等类型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类总体精度85.9%,Kappa系数为0.852;PF,POV,PNV,OD和EM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66.68%,5.15%,0.24%,3.63%和23.67%;伴随开采规模缩减,EM面积增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时序遥感 露天矿区 采矿扰动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区草地荒漠化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玲 王广军 李映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6-939,共4页
以位于草原区的霍林河露天煤矿为例,基于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在荒漠化信息提取的基础上,对研究区16年来的荒漠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变化、超载放牧、掏挖药材以及垦荒等因素的影响,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以及荒漠化总... 以位于草原区的霍林河露天煤矿为例,基于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在荒漠化信息提取的基础上,对研究区16年来的荒漠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变化、超载放牧、掏挖药材以及垦荒等因素的影响,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以及荒漠化总面积存在由强转弱、再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②受煤炭开发的影响,重度荒漠化草地多围绕矿业建设用地呈“”状分布,并且受季风影响向矿业建设用地东侧发展迅速。矿业建设用地面积与重度荒漠化面积相关关系显著,可将其作为评价、预测该区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扰动 草地荒漠化 信息提取 遥感 霍林河露天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物分类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以海流兔流域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高文龙 苏腾飞 +2 位作者 张圣微 杜银龙 雒萌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239,共8页
针对矿山开采是否会使地物类型发生巨大变化及环境恶化问题,利用Landsat(TM,OLI)影像,对海流兔流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的土地进行分类,揭示2006—2018年间3个阶段(每4 a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通过筛选比较最大似... 针对矿山开采是否会使地物类型发生巨大变化及环境恶化问题,利用Landsat(TM,OLI)影像,对海流兔流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的土地进行分类,揭示2006—2018年间3个阶段(每4 a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通过筛选比较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分类方法,并应用地物时空变化特征和转移矩阵统计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法得到的土地分类图精度优于其他分类方法;3个阶段中沙地与草地/灌木转化频繁,沙地总面积减少16.83%,草地/灌木增加12.68%,建设用地逐年稳定增长;截至2018年,矿区发展并未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伤害,井工矿地物结构变化与海流兔流域地物结构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转移矩阵 采矿扰动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西山煤田长时间序列NDVI时空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丹宁 胡政军 赵尚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102,107,共6页
研究采矿扰动区内植被变化规律,能够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山西省西山煤田为研究区,通过设立对比试验区,利用MODIS/NDVI(2001—2019年)结合同期的气温、降水气候因子,分别从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及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等方... 研究采矿扰动区内植被变化规律,能够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山西省西山煤田为研究区,通过设立对比试验区,利用MODIS/NDVI(2001—2019年)结合同期的气温、降水气候因子,分别从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及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对比,用于探究采矿扰动区内植被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19年来西山煤田与间接影响区及校验区的植被均呈增加趋势,但西山煤田相比于校验区NDVI均值低11.42%。(2)西山煤田相较于自然生态条件下植被增长率为-5.53%。(3)西山煤田与校验区的NDVI值均受到气温、降水两种气象因子的影响,但是与降水的相关性更高,即受降水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扰动 西山煤田 对比试验区 MODIS/NDVI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