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煤沉陷积水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氮、磷动态及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范廷玉 谷得明 +6 位作者 严家平 王顺 程方奎 陈永春 陆春辉 李国瑞 陈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8-1167,共10页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时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对研究区水体营养状态进行...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时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对研究区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限制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类沉陷积水区内氮、磷时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有降雨、周围农业面源输入、外部河流的互相补给等;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响应关系更强;两类沉陷积水区均属磷限制性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积水区 地表水 浅层地下水 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期采煤沉陷积水区底泥及周边土壤覆水条件下营养盐释放潜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孝杨 王顺 +3 位作者 胡友彪 范廷玉 王月越 邢世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84-1893,共10页
选择淮南矿区典型采煤沉陷积水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周边农田土壤作为对比,采用静态培养柱进行了底泥营养盐的释放潜能实验,设定好氧、缺氧两种条件,通过测定在240 h内上覆水中pH、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NH_4^+、NO_2^-、NO_3^-... 选择淮南矿区典型采煤沉陷积水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周边农田土壤作为对比,采用静态培养柱进行了底泥营养盐的释放潜能实验,设定好氧、缺氧两种条件,通过测定在240 h内上覆水中pH、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NH_4^+、NO_2^-、NO_3^-、PO_4^(3-)和总有机碳(TOC)的浓度值,研究了沉陷积水区底泥及周边土壤中营养盐向上覆水的释放潜能.结果表明,在积水初期,上覆水pH、ORP、DO等对底泥中氮、磷及有机物的富集与释放起着重要的作用,底泥会释放以NH+4为主的无机氮,厌氧条件下氨化作用更强烈,而好氧、厌氧两种条件土壤培养柱中无机氮和总氮均是从上覆水向土壤富集.采煤沉陷积水区底泥向上覆水释磷,而土壤淹水后好氧、厌氧两种条件下均不释放磷.综合来看,积水初期沉陷积水区低水位(2—5 m)条件下的好氧环境有利于上覆水中的有机物、氮、磷元素向底泥富集,内源负荷潜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积水区 底泥 土壤 营养盐 释放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上光伏电站对淮南采煤沉陷积水区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鑫 贝耀平 +2 位作者 袁丙青 曹冬梅 谭红兵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4-211,共8页
为研究我国淮南采煤沉陷积水区特大型漂浮式水上光伏(FPV)电站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不同FPV覆盖率的湖泊及周围水体分季节进行水生态关键指标监测和分析,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典型水生态指标活性叶绿素与藻蓝蛋白、常见水质参数... 为研究我国淮南采煤沉陷积水区特大型漂浮式水上光伏(FPV)电站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不同FPV覆盖率的湖泊及周围水体分季节进行水生态关键指标监测和分析,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典型水生态指标活性叶绿素与藻蓝蛋白、常见水质参数和重金属元素浓度。结果表明:光伏板的覆盖减弱了水生态指标与营养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降低了水体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利用率,约50%的FPV覆盖率可防止水体进一步富营养化;采煤沉陷积水区中重金属元素浓度极低,且FPV组件未导致水体中重金属元素浓度的升高;在类似淮南大面积采煤沉陷积水区开展FPV电站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高效开发利用废弃矿山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光伏电站 水生态环境 富营养化 采煤沉陷积水区 淮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桥采煤沉陷积水区重金属分布与迁移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欧金萍 郑刘根 +3 位作者 陈永春 谢欣湉 朱文远 陈业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5-792,共8页
为了探讨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层面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与潜在迁移趋势,系统采集淮南矿区顾桥采煤沉陷积水区上覆水和沉积物样品各10个,通过高速离心获得相应间隙水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试分... 为了探讨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层面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与潜在迁移趋势,系统采集淮南矿区顾桥采煤沉陷积水区上覆水和沉积物样品各10个,通过高速离心获得相应间隙水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试分析了各样品中As、Cd、Cr、Cu、Mn、Ni、Sb、Zn含量,并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上覆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顾桥采煤沉陷积水区上覆水水质较好,符合鱼类养殖的水质标准;间隙水中Cr、Cd和Zn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93.11、2.14和176.18μg·L^(-1)。水质基准法生物毒性评价结果显示,间隙水中Cr、Cd和Zn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生物毒性;沉积物中As、Cd、Cu、Cr、Ni的含量均值超过淮南土壤背景值和中国沉积物综合平均值,其中Cd平均质量分数高达1.114mg·kg^(-1),明显富集。(2)从垂直分布来看,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趋势表现为: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3)分配系数结果表明,Cd、Zn、Sb易从沉积物中迁移进入上覆水中,具有较高的潜在环境危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上覆水体中As与Mn、Cu与Cd具有相同污染源;间隙水中多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较好,部分重金属具有同源性,沉积物中Ni与Zn、Mn的来源相似。(4)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为偏重度污染,Cr为轻度污染,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为:Cd>Cr>Sb>Cu>As>Ni=Mn>Zn,顾桥采煤沉陷积水区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Cd、Cr具有潜在生态危害,应引起管理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积水区 上覆水 间隙水 沉积物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郊采煤沉陷积水区人工湿地构建技术——以唐山南湖湿地建设为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鲁叶江 李树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0,共5页
为了近郊采煤沉陷积水区生态治理问题,在综合分析近郊采煤沉陷破坏特点和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唐山南湖人工湿地建设为例,对近郊采煤沉陷积水区人工湿地构建过程中的水域不稳定、水源不足、水体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扩湖形成了... 为了近郊采煤沉陷积水区生态治理问题,在综合分析近郊采煤沉陷破坏特点和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唐山南湖人工湿地建设为例,对近郊采煤沉陷积水区人工湿地构建过程中的水域不稳定、水源不足、水体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扩湖形成了稳定水域面积;通过水平衡分析为人工湿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通过采取排污口封堵、固废造景绿化和湿地内部水循环模式建立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湿地水维系能力,使唐山市南部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研究成果为类似近郊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南湖湿地 采煤沉陷积水区 高潜水位 水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临涣采煤沉陷区水域水体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任梦溪 郑刘根 +1 位作者 程桦 喻怀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0-688,共9页
在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研究过程中,水质特征的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淮北临涣采煤沉陷水域5个功能区(A、B、C、D、E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其2014年丰水期、枯水期水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利... 在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研究过程中,水质特征的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淮北临涣采煤沉陷水域5个功能区(A、B、C、D、E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其2014年丰水期、枯水期水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污染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重铬酸盐指数,水体具有富营养化风险;(2)不同功能区的综合水质评价结果显示,丰水期:E区(4.240 9)>D区(4.130 9)>C区(4.040 9)>B区(3.940 9)>A区(3.630 9),枯水期:E区(4.330 9)=D区(4.330 9)>C区(4.020 9)>B区(3.920 9)>A区(3.620 9);(3)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源主要来自居民生活、工业、煤矿和农业生产,从丰水期到枯水期,污染源基本呈现从点源向非点源过渡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积水区 水质评价 污染源解析 淮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迪沟采煤沉陷区水体水质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从磊 谢毫 +2 位作者 陈业禹 牛玉亭 范佳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5,共8页
为了解淮南迪沟采煤沉陷区水体水质状况,将该沉陷积水区水域划分为3个单元(济河、沉陷积水区、对照区),采集不同单元样品,测试分析其水质特征,并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济河和沉陷积水区均为弱碱性水体,水... 为了解淮南迪沟采煤沉陷区水体水质状况,将该沉陷积水区水域划分为3个单元(济河、沉陷积水区、对照区),采集不同单元样品,测试分析其水质特征,并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济河和沉陷积水区均为弱碱性水体,水质比较澄清,透明度好。氮磷营养盐指标总体含量表现为济河最高,这与济河周边的农业面源污染有关;重金属Cu、Zn、Pb和As在沉陷积水区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富集,与沉陷区周边充填煤矸石中重金属淋溶释放、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地表扬尘有关;通过对沉陷积水区距离济河由近及远每隔15 m采集水样的纵向采样点C1、C2、C3分析得出,其TN和NH4^(+)分布表现出距离济河越近,则含量越低,而TP、Cu、Zn、Pb和As表现出相反的规律性;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结果显示,Hg和CODMn在济河和沉陷积水区污染相对严重;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显示,3个单元综合水质指标Pi均符合Ⅲ级标准。在交汇水域,济河采样点J3、J4与沉陷积水区采样点C1、C2的水质状况表现为J3(2.320)<J4(2.550)<C1(2.750)<C2(2.850),说明随着沉陷积水区与济河间坝体的沉陷,济河水体并未对沉陷积水区水体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积水区 水质特征 水质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淮南迪沟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