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喀斯特溶蚀地区采煤扰动与地质灾害空间相关分析——以六盘水市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鑫 金丹 李效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2,共6页
为了定量化分析采矿扰动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程度,以六盘水市为例,采用Arcgis 10.2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与空间相关性分析,对六盘水市矿点核密度与6大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六盘水市采煤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发育存... 为了定量化分析采矿扰动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程度,以六盘水市为例,采用Arcgis 10.2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与空间相关性分析,对六盘水市矿点核密度与6大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六盘水市采煤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发育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其中与地裂缝相关性最大,未考虑地裂缝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674,考虑地裂缝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683;采煤活动对山地灾害的发育促进作用较大,未考虑山地灾害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427,考虑山地灾害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380。(2)贵州省喀斯特溶蚀地区地面塌陷主导诱发因素为地下水过度开采的人为因素,区域内地面塌陷与采煤活动之间相关性很小,以六盘水市为例,平均相关系数仅为0.009 7。(3)基于核密度估算的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在定量化采矿扰动与地质灾害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关分析 地质灾害 采煤扰动 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城矿区采煤扰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土地复垦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玲 冯新伟 +1 位作者 路婕 陈伟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594-5595,5630,共3页
着重分析了永城矿区采煤扰动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影响,针对永城矿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可采用的不同土地复垦模式,并简要分析了土地复垦效益。
关键词 采煤扰动 土地资源 复垦 永城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技术的采煤扰动底板破坏深度探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平卿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121,共4页
为获取工作面采煤扰动底板破坏深度实测数据,应用于采煤工作面水害评价工作以防范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在朝川矿21090工作面正下方的-250 m东翼泄水巷布置了7个间距10 m、垂深30 m的监测钻孔,利用超声波探测技术进行了为期13 d的底板岩... 为获取工作面采煤扰动底板破坏深度实测数据,应用于采煤工作面水害评价工作以防范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在朝川矿21090工作面正下方的-250 m东翼泄水巷布置了7个间距10 m、垂深30 m的监测钻孔,利用超声波探测技术进行了为期13 d的底板岩层波速监测。结果表明:从3号、5号、6号钻孔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了工作面采煤扰动底板破坏深度为23.36~24.46 m,与"三下"压煤开采规程给出的底板破坏深度统计公式计算结果相近,应用于生产时超声波探测结果比统计公式计算数据更为可靠,因而利用超声波技术探查采煤扰动底板破坏深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超声波波速 采煤扰动 底板破坏深度 监测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采煤扰动影响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明媚 薛永安 +1 位作者 吕义清 乔清海 《中国煤炭》 2019年第5期102-106,113,共6页
为了揭示地下采煤扰动影响区地表演变特征,选择太原西山矿区杜儿坪煤矿的南三盘区为研究区,以采煤前后5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ERDAS、Arc GIS为数据处理平台,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与演变分析。结果显示:1976-2... 为了揭示地下采煤扰动影响区地表演变特征,选择太原西山矿区杜儿坪煤矿的南三盘区为研究区,以采煤前后5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ERDAS、Arc GIS为数据处理平台,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与演变分析。结果显示:1976-2015年期间,林地、草地是研究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草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所占比例由56.01%减少至6.66%。而灌木林地所占比例则由0%增至40.85%。建筑用地、裸地、道路、园地、耕地等地类所占比例均较少,但所占比例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是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转变的体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过程和方向与煤炭开采扰动及区域发展过程相吻合,通过时序土地利用图揭示地下采煤扰动影响区地表时空演变特征方法可行,数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采煤扰动影响区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对矿区扰动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瑾 毕银丽 +3 位作者 张延旭 洪天才 裘浪 陈书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7-1423,共7页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后不同时间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为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接种丛枝菌根和不接种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接菌后不同时间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微生...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后不同时间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为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接种丛枝菌根和不接种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接菌后不同时间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矿质养分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接种菌根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菌根真菌与植物建立良好的互惠共生关系;相同时间,接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对照,两处理种群数量上均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同一时间,接菌处理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对照,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磷酸酶活性不断增加;随着植物的生长根际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均逐渐显著降低,同一时间条件下,接菌区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区扰动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速效磷含量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土壤 微生物 群落 酶活性 采煤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