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糙节理的改进形貌表征方法及采样点距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曦 曾亚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61-2169,2177,共10页
为了定量表征粗糙岩石节理的三维形貌特征,采用三维工业扫描仪X3对3组天然红砂岩节理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试验.基于Delaunay点云离散算法重构岩石节理面,分析单个微单元体与剪切方向的几何关系,提出改进模型来描述潜在接触部分随表面有效... 为了定量表征粗糙岩石节理的三维形貌特征,采用三维工业扫描仪X3对3组天然红砂岩节理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试验.基于Delaunay点云离散算法重构岩石节理面,分析单个微单元体与剪切方向的几何关系,提出改进模型来描述潜在接触部分随表面有效倾角门槛值的变化特征,并研究节理粗糙度随采样点距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进模型与试验结果较吻合,精度优于传统的Grasselli模型.基于改进模型提出新的粗糙度评估参数,该指标满足量纲分析的要求,能准确捕捉节理粗糙度的各向异性特征,可以用于表征天然岩石节理的粗糙度.发现节理形貌表征存在采样点距效应.随着采样点距的增大,节理粗糙度不断减小.在特殊情形下,采样点距增大会导致粗糙度增大,主要是因为放大了节理的一阶粗糙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节理 三维粗糙度 有效倾角 潜在接触面积比 采样点距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驱动的点云上采样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韩亚振 尹梦晓 +1 位作者 杨锋 钟诚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5-654,共10页
由三维扫描设备得到的点云经常是稀疏的、不均匀的,甚至因为遮挡而丢失数据,因此,点云上采样在渲染、三维重建等领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点云上采样方法逐渐成为该方向的主流技术.本文系统的... 由三维扫描设备得到的点云经常是稀疏的、不均匀的,甚至因为遮挡而丢失数据,因此,点云上采样在渲染、三维重建等领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点云上采样方法逐渐成为该方向的主流技术.本文系统的阐述了目前主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上采样方法,首先介绍了三段式点云上采样、基于离散微分几何的点云上采样以及基于生成模型的点云上采样.随后讨论了无监督式点云上采样和任意倍率点云上采样.最后介绍了相关数据集和评估指标.文章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优势和挑战,并讨论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和应用前景,希望能为研究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上采样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馈的迭代采样高噪声点云去噪框架
3
作者 王昶畅 江坤 +2 位作者 姜凯 张鹏 苏智勇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4-624,共11页
在三维点云采集过程中,由于测量异常、边缘散射和被测物体材质等因素的影响,点云数据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然而,目前的深度点云去噪算法在高噪声条件下表现较差,且易导致锐利特征的平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的迭代采样高... 在三维点云采集过程中,由于测量异常、边缘散射和被测物体材质等因素的影响,点云数据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然而,目前的深度点云去噪算法在高噪声条件下表现较差,且易导致锐利特征的平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的迭代采样高噪声点云去噪框架,旨在提升现有监督去噪算法在高噪声条件下的表现。首先,用现有的监督去噪网络对噪声点云进行初步去噪,得到预去噪点云;然后,将原始噪声点云和预去噪点云一起输入采样融合模块,得到包含几何细节和边缘特征的融合点云;再次,反馈感知细化网络在预去噪点云的反馈引导下对融合点云进行去噪,得到本轮迭代的去噪结果;最后,通过将当前去噪结果作为下一轮的反馈信息以及采样融合模块的输入,进行多次迭代,逐步去噪,得到最终的去噪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噪声条件下,该框架提升了现有监督式点云去噪算法的性能,表现出了较好的去噪效果和特征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去噪 采样 高噪声 反馈机制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点云采样技术的滑坡地形构建
4
作者 赵昌福 吕杰 +2 位作者 贾越 卢成卓 庞家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4,共7页
针对滑坡地形构建中传统激光雷达点云采样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体素网格采样(VGS)和最远点采样(FP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两者优点的新型采样方法(V-FPS).通过VGS进行快速粗采样,减少点的总数,在得到的较小点云... 针对滑坡地形构建中传统激光雷达点云采样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体素网格采样(VGS)和最远点采样(FP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两者优点的新型采样方法(V-FPS).通过VGS进行快速粗采样,减少点的总数,在得到的较小点云上应用FPS进行精细采样,以优化点云密度,用于构建数字高程模型.结果表明,使用VGS的点云密度的平均距离应≥0.563 m,使用FPS的点云密度的平均距离应≥0.673 m,使用V-FPS的点云密度的平均距离应≥0.760 m;V-FPS在保证滑坡地形细节完整的同时,处理效率提高了75.7%,可适应大规模点云数据处理的需求,显著提高了滑坡地形构建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采样 体素网格采样 最远采样 滑坡地形构建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NSGA-Ⅱ的纤维缠绕落纱点轨迹采样特征权重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田会方 仇振兴 吴迎峰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针对基于空间特征曲线特征函数的纤维缠绕落纱点轨迹采样算法无法自动选择特征权重的问题,建立以特征权重为变量,以得到采样点线性插值生成曲线与原曲线的MAE,RMSE为目标函数的双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基于改进NSGA-Ⅱ算法的双目标优化求... 针对基于空间特征曲线特征函数的纤维缠绕落纱点轨迹采样算法无法自动选择特征权重的问题,建立以特征权重为变量,以得到采样点线性插值生成曲线与原曲线的MAE,RMSE为目标函数的双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基于改进NSGA-Ⅱ算法的双目标优化求解方法以优化特征权重。实例验证表明,与传统NSGA-Ⅱ算法相比,改进NSGA-Ⅱ算法求得Pareto解集的MAE,RMSE平均下降了0.002和0.105,算法选取特征权重的MAE,RMSE比特征权重为(0.1,0.3)的MAE,RMSE分别降低了约12.9%和8.5%,比特征权重为(0.9,0.1)的MAE,RMSE分别降低了约20.6%和11.4%,有效地提高了落纱点轨迹采样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纱轨迹采样 空间曲线特征函数 NSGA-Ⅱ算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代理增强和逐层上采样的猪体点云补全方法
6
作者 尹令 罗泗港 +4 位作者 吴珍芳 蔡更元 沈卓婷 李钦萍 周润林 《中国猪业》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采用逆向工程技术进行猪体的三维重建并测算,是低成本无接触式猪体型体况评估的一大解决方案,在比较单视角和多视角采集方法的优缺点后,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补全方法,将猪体局部点云恢复成一个完整的点云以实现猪体三维重建。该... 采用逆向工程技术进行猪体的三维重建并测算,是低成本无接触式猪体型体况评估的一大解决方案,在比较单视角和多视角采集方法的优缺点后,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补全方法,将猪体局部点云恢复成一个完整的点云以实现猪体三维重建。该猪体点云补全方法基于点代理增强和逐层上采样,首先通过特征提取结合位置嵌入生成点代理,使用点代理增强Transformer进一步提高点代理的特征表示能力,再基于点代理通过逐层上采样由粗到细逐步恢复最终的高分辨率、细粒度和分布均匀的完整点云。本文对实际生产环境中采集的猪体点云进行补全,所提方法与目前主流的点云补全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在多个指标的评定上,本文提出的方法都取得了较好性能,尤其是在猪体点云缺失严重补全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效果更为突出。试验证明该方法对猪体主干部位的补全具备应用价值,能够用于实现基于局部点云的猪体三维点云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深度学习 猪体云补全 TRANSFORMER 云上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OA:基于动态图和偏移注意力的点云上采样 被引量:2
7
作者 韩亚振 尹梦晓 +3 位作者 马伟钊 杨诗耕 胡锦飞 朱丛洋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9,共11页
由三维扫描设备直接得到的点云经常是稀疏、不均匀、有噪声的,因而点云上采样在点云重建、渲染等领域扮演了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动态图和偏移注意力的点云上采样网络DGOA,主要包含局部特征提取(LFE)、全局特征提取... 由三维扫描设备直接得到的点云经常是稀疏、不均匀、有噪声的,因而点云上采样在点云重建、渲染等领域扮演了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动态图和偏移注意力的点云上采样网络DGOA,主要包含局部特征提取(LFE)、全局特征提取(GFE)和坐标重建(CR)3个模块。LFE采用多层结构提取邻域信息,每层基于特征相似性构建动态图,可以在特征空间自适应的将点云分组,增大感受野,获得长距离的语义信息,更好的建模点云的局部几何形状。GFE采用基于拉普拉斯算子的偏移注意力使每个点都能获得点云的全局信息,使生成点云的细节与原始点云一致,减少噪声的影响。CR借鉴FoldingNet操作,避免生成点的聚集。此外,整个网络与输入点云中点的顺序无关,具有置换不变性。在多个数据集的定量与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其他方法,并且具有良好的泛化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上采样 动态图 偏移注意力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注意力机制的并行多尺度点云上采样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肖霄 柏正尧 +2 位作者 李泽锴 刘旭珩 杜佳锦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3-191,共9页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上采样方法缺失对局部区域特征关联性的关注和对全局特征的多尺度提取,导致输出的密集点云存在异常值过多、细粒度不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嵌入注意力机制的并行多尺度点云上采样网络(Parallel Multi-...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上采样方法缺失对局部区域特征关联性的关注和对全局特征的多尺度提取,导致输出的密集点云存在异常值过多、细粒度不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嵌入注意力机制的并行多尺度点云上采样网络(Parallel Multi-scale with Attention mechanism for Point cloud Upsampling),网络由特征提取器、特征拓展器、坐标细化器和坐标重建器4个模块级联组成。首先给定一个N×3的稀疏点云作为输入,为了获得点云的全局和局部特征信息,设计了一个嵌入注意力机制的并行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PMA)用于将三维空间的点云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其次使用边缘卷积特征拓展器拓展点云特征维度,得到高维点云特征,以更好地保留点云特征的边缘信息,将高维点云特征通过坐标重建器转换回三维空间中。最后使用坐标细化器精细调整输出点云细节。在合成数据集PU1K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PMA-PU生成的密集点云在倒角距离(CD)、豪斯多夫距离(HD)和点面距离(P2F)上都有显著提升,分别比性能次优的网络模型优化了7.863%,21.631%,14.686%。可视化结果证明了PMA-PU具有性能更好的特征提取器,能够生成细粒度更高、形状更接近真实值的密集点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深度学习 云上采样 并行多尺度特征提取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深度调峰中SCR脱硝智能多点采样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邓悦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55-259,共5页
针对燃煤机组SCR脱硝常见问题,设计一套智能多点采样系统,包括双管采样系统、风冷单元系统和流量平衡单元,并在350 MW机组进行现场调试与应用。结果表明,SCR智能多点采样系统所测得断面平均质量浓度具备代表性,能够满足运行监控和环保... 针对燃煤机组SCR脱硝常见问题,设计一套智能多点采样系统,包括双管采样系统、风冷单元系统和流量平衡单元,并在350 MW机组进行现场调试与应用。结果表明,SCR智能多点采样系统所测得断面平均质量浓度具备代表性,能够满足运行监控和环保监测精度要求,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能提前将SCR出口NO_(x)质量浓度信号反馈至机组喷氨运行控制中,有效缓解SCR脱硝系统出现的反应器出口NO_(x)质量浓度分布偏差大、局部氨逃逸高及空预器堵塞等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采样 NOx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PU-GAN的点云上采样网络 被引量:2
10
作者 艾国 方立 冯站银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61-2467,共7页
针对点云分类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点云上采样网络,从低密度点云生成密集点云,提高点云分类准确率。针对点云上采样网络PU-GAN细节表示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生成器网络中引入Transformer模块,整合提取的特征信息;在特征扩张模块加入门控循环... 针对点云分类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点云上采样网络,从低密度点云生成密集点云,提高点云分类准确率。针对点云上采样网络PU-GAN细节表示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生成器网络中引入Transformer模块,整合提取的特征信息;在特征扩张模块加入门控循环单元和分层上采样单元,重构细粒度特征;以PU-GAN数据集进行训练,构建闽南古建筑数据集作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网络的上采样效果获得了提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通过对ModelNet40数据集进行上采样,在PointNet上进行分类实验,验证了该网络对分类准确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分类 云上采样 PU-GAN网络 Transformer模块 门控循环单元 古建筑数据集 PointNet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Transformer与多阶段学习框架的点云上采样网络
11
作者 李泽锴 柏正尧 +2 位作者 肖霄 张奕涵 尤逸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238,共8页
借鉴Transformer在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强大的特征编码能力,同时受多阶段学习框架的启发,设计了一种融合Transformer与多阶段学习框架的点云上采样网络——MSPUiT。该网络采用二阶段网络模型,第一阶段是密集点生成网络,利用多层Tra... 借鉴Transformer在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强大的特征编码能力,同时受多阶段学习框架的启发,设计了一种融合Transformer与多阶段学习框架的点云上采样网络——MSPUiT。该网络采用二阶段网络模型,第一阶段是密集点生成网络,利用多层Transformer编码器逐步实现从输入点云的局部几何信息、局部特征信息到点云高级语义特征的转换,特征扩充模块在特征空间中,对点云特征上采样,坐标回归模块将点云从特征空间重新映射回欧氏空间中初步生成密集点云M′;第二阶段是逐点优化网络,使用Transformer编码器对密集点云M′中潜藏的语义特征进行编码,联合上一阶段语义特征得到点云完整的语义特征,特征精炼单元从M′的几何信息和语义特征中提取点的误差信息特征,误差回归模块从误差信息特征中计算得到欧氏空间中点的坐标偏移量,实现对点云M′的逐点优化,使得点云上点的分布更加均匀,并且更加贴近真实物体表面。在大型合成数据集PU1K上进行了大量实验,MSPUiT生成的高分辨率点云在倒角距离(CD)、豪斯多夫距离(HD)、生成点云到原始点云块的距离(P2F)上的指标分别降至0.501×10^(-3),5.958×10^(-3),1.756×10^(-3)。实验结果表明,MSPUiT上采样后的点云表面更加光滑,噪声点更少,生成的点云质量高于当前主流的点云上采样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er编码器 多阶段学习框架 特征转换 云上采样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KRNet:高实时性点云配准轻量化框架
12
作者 王志航 杨华实 +4 位作者 杨维 庞明喜 陈治中 巩昊杨 王鼎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629-4637,共9页
为解决LIO-SAM (tightly-coupled lidar inertial odometry via smoothing and mapping)等基于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方法的传统点云配准策略和HRegNet(hierarchical registration network)等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的新型点云配... 为解决LIO-SAM (tightly-coupled lidar inertial odometry via smoothing and mapping)等基于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方法的传统点云配准策略和HRegNet(hierarchical registration network)等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的新型点云配准模型均存在的算力消耗高、配准时间长等问题,通过深入研究HRegNet神经网络点云配准模型框架,提出具有轻量化、实时性特点的HKRNet(hierarchical kcpstack registration network)网络模型。首先,使用点云体素化和高斯阈值降采样联用的滤波方法,去除雷达扫描地面的大量无用点,将点的数量从13万左右降至约7万。其次,对HRegNet模型内部耗时大的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s, KNN)点云聚类算法改进为KD树(K-dimensional tree, KD-Tree)算法,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升25%的处理速度。最后,针对模型内部卷积模块内存消耗高、计算效率低的问题,使用张量分解的轻量卷积模块并提出分层奇异值分解算法,将模型压缩至原来的86.1%并节约61.2%的计算量。结果表明,HKRNet网络相对于HRegNet网络可以在微小的精度损失下,减少40%的配准时间,单次配准时间不超过84 ms,满足实时配准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配准 深度学习 模型轻量 云下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样点卡尔曼滤波的动力电池SOC估计 被引量:60
13
作者 高明煜 何志伟 徐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1-167,共7页
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快速精确估计是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针对动力电池这一动态非线性系统,提出了电池过程模型的具体改进方法,以使其可以适应不同放电速率和不同温度条件对动力电池SOC的影响;给出了利用采样点卡尔曼滤波... 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快速精确估计是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针对动力电池这一动态非线性系统,提出了电池过程模型的具体改进方法,以使其可以适应不同放电速率和不同温度条件对动力电池SOC的影响;给出了利用采样点卡尔曼滤波进行电池SOC估计的具体步骤;最后,分析了采样点卡尔曼滤波在SOC估计精度、收敛速度、算法复杂度及鲁棒性等方面的性能。实验表明,采用采样点卡尔曼滤波算法可以快速地完成动力电池SOC的精确估计,误差在5%左右;模型参数的合理微调几乎不影响算法的准确性,表明了算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荷电状态 过程模型 观测模型 采样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方根采样点卡尔曼滤波在磷酸铁锂电池组荷电状态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金龙 佟微 +1 位作者 漆汉宏 张纯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246-6253,共8页
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算技术是锂电池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针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展开研究,以准确估计电池组中各单体荷电状态为目的,首先采用一阶戴维南(Thevenin)模型结合安时法建立综合电池模型;采用一种平方根采样... 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算技术是锂电池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针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展开研究,以准确估计电池组中各单体荷电状态为目的,首先采用一阶戴维南(Thevenin)模型结合安时法建立综合电池模型;采用一种平方根采样点卡尔曼滤波(square root sigma point Kalman filter,SRSPKF)方法,配合在线递推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RLS)算法,同时实现对电池等效模型参数的辨识以及对电池荷电状态的估算。理论上讲,SRSPKF算法使系统状态直接以其方差的平方根形式传播,可显著降低常规Sigma点卡尔曼滤波器(sigma points Kalman filter,SPKF)算法的复杂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对SPKF而言,SRSPKF具有更强的状态估计误差抑制能力,采用SRSPKF可以获得比SPKF更准确的SOC估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等效模型 荷电状态估算 平方根采样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区土壤有机碳时间变异及合理采样点数量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忠启 于法展 +1 位作者 于东升 胡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1-900,共10页
相对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空间变异性及合理采样点数量的研究,其时间变异性及揭示特定时段SOC变化所需采样点数量的研究较少。选择红壤丘陵区的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分析了1982—2007年SOC含量的时间变异特征,并估算... 相对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空间变异性及合理采样点数量的研究,其时间变异性及揭示特定时段SOC变化所需采样点数量的研究较少。选择红壤丘陵区的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分析了1982—2007年SOC含量的时间变异特征,并估算了揭示该时段SOC变化所需土壤采样点数量。结果表明,1982—2007年SOC含量均值由14.18增至16.27 g kg-1,增幅为14.74%,其变异系数则由0.22上升为0.44。各土地利用方式中,水田和林地SOC含量分别增加了2.93和3.12g kg-1,而旱地则降低了2.55 g kg-1;同时各利用方式的SOC含量变异系数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基于两时段的全部样点,在95%和90%置信区间上,计算得到揭示该时段全县SOC时间变异所需的采样点数量分别为186和147。基于各土地利用方式的SOC变化,计算得到水田、旱地和林地所需采样点数量分别为68、44和144(95%置信区间)及54、34和112(90%置信区间);揭示旱地SOC变化所需采样点数量应为水田的60%以上,而林地所需样点则为水田的2倍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红壤区SOC时间变异性及其调查采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时间变异 采样数量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采样点的大规模群体实时三维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束搏 毛天露 +1 位作者 徐文彬 王兆其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31-1738,共8页
大规模群体的三维可视化是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由于驱动方法与渲染效率的问题,在虚拟空间中创建的大规模虚拟群体很难同时满足驱动与渲染过程的逼真与实时.该问题对于群体规模庞大,个体外形、动作具有一定程度个性化,需要... 大规模群体的三维可视化是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由于驱动方法与渲染效率的问题,在虚拟空间中创建的大规模虚拟群体很难同时满足驱动与渲染过程的逼真与实时.该问题对于群体规模庞大,个体外形、动作具有一定程度个性化,需要进行独立运动控制的场景尤为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高效的大规模虚拟群体三维可视化方法:首先,通过使用模板派生技术从少量模板模型派生出大量外观各异的个体模型;其次,使用运动数据个性化变形技术实现了运动数据的重用;最后,使用基于采样点的渲染技术实现了大规模数据的实时显示.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研究并开发了一套大规模虚拟群体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能够方便的在普通PC机上实时、逼真的展示大规模的运动虚拟群体,并实现了60000群众紧急疏散过程的实时三维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群体 实时 模板派生 运动变形 采样渲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点分布对基于面形斜率径向基模型的自由曲面拟合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武鹏飞 张赞 +5 位作者 郑义 张娟 王尧尧 赵星 王灵杰 伍雁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64-1572,共9页
鉴于自由曲面模型的面形拟合精度在自由曲面表征以及面形初始结构选取等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针对基于面形斜率的高斯径向基表征模型,研究了不同的采样点分布类型对该模型面形拟合精度的影响。采用不同采样点分布拟合离轴二次曲面和带凸... 鉴于自由曲面模型的面形拟合精度在自由曲面表征以及面形初始结构选取等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针对基于面形斜率的高斯径向基表征模型,研究了不同的采样点分布类型对该模型面形拟合精度的影响。采用不同采样点分布拟合离轴二次曲面和带凸起的抛物面,结果表明采用均匀随机分布的采样点有利于实现高精度的面形拟合,且达到一定的拟合精度后,采样点的数目对拟合精度的影响有限。以离轴三反系统为设计实例,对比了由不同采样方式生成初始面形后系统的像质优化结果。结果显示,采用均匀随机型采样方式得到的初始面形进行系统优化,最终全视场平均调制传递函数(MTF)可以达到0.72以上,远高于由边缘集中采样方式生成初始面形后系统像质的优化结果,从而印证了理论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自由曲面 拟合精度 采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样点对透析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其莉 江永忠 +4 位作者 张静玲 邹伟 李艳伟 余波 雷亚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采样点透析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的差异,探讨供水管路微生物污染高风险环节。方法依据YY 0572—2015《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要求,对57所透析中心进行多点采样,包括水处理系统出水口、回水口、进水软管与透析机连接处等,... 目的观察不同采样点透析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的差异,探讨供水管路微生物污染高风险环节。方法依据YY 0572—2015《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要求,对57所透析中心进行多点采样,包括水处理系统出水口、回水口、进水软管与透析机连接处等,检测透析用水菌落总数和内毒素指标。结果透析用水菌落总数和内毒素合格率,以水处理系统出水口处最高,均为100%;其次为回水口处,分别为96.88%、95.31%,进水软管与透析机连接处分别为80.86%、77.03%;储水罐、配液桶等处两项合格率最低,分别为66.67%、83.33%。结论透析机连接软管、储水罐、配液桶等处是透析用水污染的主要环节,临床消毒应关注到此类消毒盲区,日常监测应强化对透析机连接软管等高风险点的采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用水 采样 连接软管 微生物污染 内毒素 联机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五号月面表取采样点选择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燕红 邓湘金 +2 位作者 顾征 金晟毅 李青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35-2943,共9页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利用表取采样方式顺利完成了月面多点样品采集工作。根据嫦娥五号探测器特点,阐述了表取采样工作过程,分析了斜侧安装的监视相机可视覆盖区域,并形成了适应于光照不均匀、纹理高度相...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利用表取采样方式顺利完成了月面多点样品采集工作。根据嫦娥五号探测器特点,阐述了表取采样工作过程,分析了斜侧安装的监视相机可视覆盖区域,并形成了适应于光照不均匀、纹理高度相似场景的月面三维数字重构流程。然后,结合表取采样机械臂与器表设备构型布局情况,构建了表取采样可达约束条件,进行了可视可达区分析。并针对任务采用的一类大尺度采样器,提出了数字仿真分析与物理实物验证相结合的采样点确定方法。嫦娥五号月面工作期间,利用该方法通过分析、仿真与物理验证,实现了平均精度优于1 cm的物理地形重建,确定了周向安全间距不小于15 cm、纵向安全间距不小于2 cm的采样点族,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的采样点正确、安全,有效支持了嫦娥五号表取采样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五号 表取采样 采样 可视区 可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工程中的三维光学检测点云采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德海 崔国英 +3 位作者 白代萍 李艳芹 张晓强 杨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6-948,共3页
针对大型复杂曲面产品三维光学检测技术在逆向工程中存在获取点云数据密度大、冗余点繁多、处理任务繁重等问题,对光学检测获得的海量点云预处理技术和工作流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点云采样时的最终判据Δ(S,S')。该判据在满足高精度... 针对大型复杂曲面产品三维光学检测技术在逆向工程中存在获取点云数据密度大、冗余点繁多、处理任务繁重等问题,对光学检测获得的海量点云预处理技术和工作流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点云采样时的最终判据Δ(S,S')。该判据在满足高精度、快速度、适简度的原则下以达到给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或者指定点的数目为目标,适用于重建几何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以某大型水轮机叶片为例进行了采样和逆向建模精度分析,证明了三维光学检测点云采样技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光学检测 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