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观孔隙结构参数的水驱采收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周丛丛 孙洪国 王晓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1-63,共3页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是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是一种非线性、不确定的复杂关系。用相关性分析优选出对水驱采收率影响较大的参数,分别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水驱采收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是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是一种非线性、不确定的复杂关系。用相关性分析优选出对水驱采收率影响较大的参数,分别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水驱采收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更好的自适应性,能较好地反映影响水驱效果的各种微观参数与采收率的内在联系,而且预测精度较高。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水驱采收率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偏相关 多项式回归 人工神经网络 采收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油藏采收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克柳 李相方 +4 位作者 王星 罗银富 甘云雁 羊新州 李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5,115,共5页
注气辅助重力泄油已成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最新开发方式,可解决常规连续注气和水气交替注入体积波及系数低的主要问题,大幅度提高最终采收率,然而还未有相对应有效的采收率预测方法。通过对注气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机理研究,利用量纲分析方... 注气辅助重力泄油已成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最新开发方式,可解决常规连续注气和水气交替注入体积波及系数低的主要问题,大幅度提高最终采收率,然而还未有相对应有效的采收率预测方法。通过对注气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机理研究,利用量纲分析方法,对毛管数、邦德数及重力数进行分析,评价其对采收率影响的相对作用,然后通过考虑储层润湿性、油气密度差与粘度比,重新修正重力数和重力泄油数,利用实验及现场数据,确定其与采收率的关系,最后建立了注气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油藏采收率预测方法。非混相驱替时,重力泄油数与采收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修正重力泄油数与采收率的相关性更好;混相驱替时,重力泄油数与采收率的相关性差一些,但修正重力泄油数与采收率的相关性较好。实例应用表明,经过修正的采收率预测方法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辅助重力泄油采收率预测方法量纲分析重力泄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童氏图版在葡北三区采收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贾林 杨二龙 +3 位作者 董驰 孙丽艳 沈忱 付洪涛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4-737,共4页
童氏图版法预测采收率广泛应用于水驱油田的生产实践中,但该方法对高含水油藏井网调整后目标区块采收率预测的契合性较差。文中根据地质储量与甲型水驱规律曲线斜率的关系,计算了童氏图版系数X的值;基于改进的甲型水驱规律曲线,引入无... 童氏图版法预测采收率广泛应用于水驱油田的生产实践中,但该方法对高含水油藏井网调整后目标区块采收率预测的契合性较差。文中根据地质储量与甲型水驱规律曲线斜率的关系,计算了童氏图版系数X的值;基于改进的甲型水驱规律曲线,引入无水采收率和水驱规律曲线积分常量,推导出了适用于高含水油藏井网调整后的改进童氏图版公式,并绘制了改进童氏图版。将改进的童氏图版应用于大庆油田葡北三区采收率的预测,适用的X为5.513 691 47,预测的采收率为45%,预测误差小于0.5%。改进的童式图版应用于高含水油藏井网调整后区块采收率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高含水油藏生产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式图版 水驱规律曲线 采收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增探明储量采收率预测方法评价与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树华 许静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0-494,共5页
新增探明储量由于资料所限,不能采用动态法标定可采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类比法、经验公式法和经验值法等,如何准确预测采收率是合理计算可采储量和新增探明储量评审工作的技术关键与难点。该文在充分调研采收率预测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 新增探明储量由于资料所限,不能采用动态法标定可采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类比法、经验公式法和经验值法等,如何准确预测采收率是合理计算可采储量和新增探明储量评审工作的技术关键与难点。该文在充分调研采收率预测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对比新增探明储量各种采收率预测方法优、缺点,提出了新增探明储量采收率预测方法顺序为经验值法(小型油藏)—类比法验证(中型油藏)—经验公式法—综合地质法—数值模拟法进一步验证(大型油藏),建立适合本公司油藏地质特征的类比序列和经验值标准,为新增探明储量采收率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储量 可采储量 采收率预测 储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等效井网密度的南海东部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勇 李伟 +4 位作者 唐放 张团 崔传智 钱银 吴忠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3,共7页
南海东部水驱砂岩油藏一般采用直井和水平井共同开发,井网密度计算存在困难,传统的采收率经验公式不适用,因此亟需建立适用于海上油田的采收率预测模型。运用数值模拟与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平井与直井井数折算比计算模型,然后基于采收... 南海东部水驱砂岩油藏一般采用直井和水平井共同开发,井网密度计算存在困难,传统的采收率经验公式不适用,因此亟需建立适用于海上油田的采收率预测模型。运用数值模拟与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平井与直井井数折算比计算模型,然后基于采收率主控因素分析结果,使用多元回归,得到南海东部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当流度一定时,边水油藏、底水油藏的采收率随等效井网密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快后增加慢的规律,当井网密度增加到3口/km2时采收率增加幅度明显降低;当等效井网密度不变时,边水油藏、底水油藏的采收率随流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边水油藏采收率的增幅要小于底水油藏。实例验证表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采收率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该模型具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部 砂岩油藏 等效井数折算比 采收率预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低渗透砂岩聚合物驱采收率预测 被引量:8
6
作者 蒲堡萍 魏建光 +1 位作者 周晓峰 尚德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12045-12056,共12页
在恶劣的油藏条件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可行性主要在实验室进行,以探究化学驱方案在现场实施的可能效果,但此类实验通常昂贵且费时。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和研究变量关系,进行了3个聚合物驱油实验项目,其次通过构建14种机器学习基础模... 在恶劣的油藏条件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可行性主要在实验室进行,以探究化学驱方案在现场实施的可能效果,但此类实验通常昂贵且费时。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和研究变量关系,进行了3个聚合物驱油实验项目,其次通过构建14种机器学习基础模型来预测低渗透砂岩聚合物驱油实验的效率。结果表明: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ion,MLP)、随机树(random forest,RF)和极限梯度上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模型表现最佳,它们在测试集的确定系数均为0.9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5、0.836和0.859。模型表明特征重要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含水率、累积注入孔隙体积、渗透率、非均质系数、孔隙度、聚合物注入量、聚合物浓度、注入压力。研究成果为室内物理低渗透砂岩聚合物驱提供了可靠的数据,给出了14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性能直接对比,建立了高拟合高泛化高稳定低误差的低渗透砂岩聚合物驱预测模型,有助于化学驱方案快速在低渗透储层应用,以及降低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预测 机器学习 化学驱油 低渗透砂岩 多层感知机(MLP) 极限梯度上升(XGB) 随机森林(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梯度爬升算法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变权组合模型致密油的采收率预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金水 田冷 +1 位作者 黄诗慧 董鹏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78-4787,共10页
致密油储层因具有渗透率与产能低下的特点,多采用大型水力压裂改造储层来提高采收率,根据不同的地质、压裂参数变化,预测改造后的采收率对于压裂施工改造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多因素影响的致密油压裂后采收率预测理论模型,难以实时准... 致密油储层因具有渗透率与产能低下的特点,多采用大型水力压裂改造储层来提高采收率,根据不同的地质、压裂参数变化,预测改造后的采收率对于压裂施工改造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多因素影响的致密油压裂后采收率预测理论模型,难以实时准确地根据压裂方式及参数来预测压裂后油藏采收率变化。为进一步提升致密油的采收率预测精确度,引进机器学习进行预测,基于极限梯度爬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algorithm,XGBoost)和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lgorithm,SVR)进行了一定改进得到变权组合模型XGBoost-SVR,模型借鉴残差进化机制,实现加权融合系数的最优组合,该组合模型可对两种单模型进行优势互补,避免了因单一模型参数导致的范围性误差,增大模型预测容错率。首先对致密油的采收率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地质因素、储层因素和工程因素对采收率的影响,构造相关原始数据集;其次将预处理后数据集输入SVR单模型和XGBoost单模型分别进行训练,得出单模型预测值;最后采用基于残差的自适应的变权组合方法建立XGBoost-SVR组合模型,得到各模型最终预测结果,明确采收率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权重比。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与SVR和XGBoost单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在预测精度达到94.63%,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采收率预测 极限梯度爬升算法-支持向量回归算法(XGBoost-SVR)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异化注采优化的水驱经济采收率快速预测方法——以胜利油田整装水驱油藏为例
8
作者 吕琦 曹伟东 +3 位作者 肖武 张海燕 徐永春 侯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矿场开发单元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的采收率是开发效果评价和提高采收率潜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也是科学编制中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油藏的动静态非均质性对采收率影响较大,单井差异化注采优化能够实现非均质油藏的均衡注采,提高采收率。... 矿场开发单元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的采收率是开发效果评价和提高采收率潜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也是科学编制中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油藏的动静态非均质性对采收率影响较大,单井差异化注采优化能够实现非均质油藏的均衡注采,提高采收率。目前现行采收率预测方法未充分考虑动静态非均质性影响,难以实现单井差异化注采条件下的采收率准确预测。以胜利油田整装水驱油藏为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明确水驱油藏采收率的主控因素。提出基于单井差异化注采优化的水驱增效技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融合动静态主控影响因素、经济政策界限等,设计多组实操性强的方案进行模拟;借助多因素非线性拟合手段,充分考虑油藏非均质性适配最佳技术政策,结合经济条件约束,构建基于差异化注采优化的水驱经济采收率快速预测模型。矿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水驱非均质油藏差异化注采开发经济采收率的快速、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态非均质性 差异化注采优化 经济极限 采收率快速预测 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CO_(2)-EGR关键技术:实验到矿场
9
作者 位云生 程刚 +6 位作者 郭建林 曹正林 叶礼友 郭智 闫海军 王军磊 韩江晨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58,共12页
“双碳”背景下,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CO_(2)-Enhanced Gas Recovery,CO_(2)-EGR)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提高气藏采收率的有效技术途径,然而,目前针对致密砂岩气藏的CO_(2)-EGR技术仍面临驱替机理不明确、碳埋存潜力难量化、选区标准... “双碳”背景下,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CO_(2)-Enhanced Gas Recovery,CO_(2)-EGR)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提高气藏采收率的有效技术途径,然而,目前针对致密砂岩气藏的CO_(2)-EGR技术仍面临驱替机理不明确、碳埋存潜力难量化、选区标准不完善等问题,进而制约了该技术的规模化推广与应用。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某致密砂岩气藏CO_(2)-EGR提高采收率与碳埋存潜力评价为对象,攻关形成了致密砂岩气藏CO_(2)-EGR物理模拟实验方法、采收率预测技术、CO_(2)-EGR可行性评价技术、CO_(2)-EGR选区评价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与方法,并系统论证了致密砂岩气藏CO_(2)-EGR的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致密砂岩气藏CO_(2)-EGR可有效提高CH4采收率,岩心衰竭开发至废弃压力7.5 MPa后,转为注CO_(2)开发,天然气采收率可提高22.2%,CO_(2)埋存量达0.16 PV(Pore Volume,PV);②致密砂岩气藏CO_(2)-EGR采收率增量与衰竭开发压降波及系数、压力衰竭效率、CO_(2)波及系数以及CO_(2)驱气效率等因素相关,其中出口端CO_(2)摩尔分数达20%时,CO_(2)平均驱气效率可达91.5%;③致密砂岩气藏CO_(2)-EGR最优注采井距为300~350 m,最优转注压力为7.5 MPa,最优注气压力为12.5 MPa,最优关井时机为产出气体CO_(2)摩尔分数达20%,预计X试验区CO_(2)-EGR将提高气藏采收率约5.1%;④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CO_(2)-EGR技术推广应用后,预计具有增产天然气约1100×10^(8) m^(3)、埋存CO_(2)约3.8×10^(8) t的规模潜力。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支撑了致密砂岩气藏CO_(2)-EGR从室内研究向现场应用转化,可有效提高气藏采收率,在注采井网完善且注采制度合理的情况下,CO_(2)-EGR技术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10%以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气藏 CO_(2)-EGR 物理模拟实验 采收率预测技术 可行性评价技术 选区评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砂岩油藏可视化模型水驱油物模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潘毅 董卫军 +2 位作者 冯靓 唐怀轶 陈莹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6,共8页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多层砂岩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备了一种大尺度可视化砂箱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不同注水速度的水驱油实验,考察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注入速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多层砂岩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备了一种大尺度可视化砂箱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不同注水速度的水驱油实验,考察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注入速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该模型具有设计尺寸大、模拟程度高及直观可视等特点,较其他模型更具代表性。通过模拟NP油田某区块砂岩地层,根据几何相似、井型相同、层序韵律相同、流体黏度相同的原则,更加真实的模拟地层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及注水速度对模型的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油井数多,单井控制面积小,采收率略高;而注水速度低,油井见水晚,含水率上升缓,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特征曲线拟合表明,该实验过程符合水驱特征,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砂岩油藏 可视化模型 注水速度 采收率预测 水驱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非均质油层分类及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迎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9-733,共5页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油层多、非均质性强,油田开发进入'精细挖潜、深度开发'阶段后,挖潜方向以层内挖潜为主。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特征,利用多参数乘积法、灰色关联分析、总信息量分析等方法开展油层分类研究,提出了非均质流动...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油层多、非均质性强,油田开发进入'精细挖潜、深度开发'阶段后,挖潜方向以层内挖潜为主。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特征,利用多参数乘积法、灰色关联分析、总信息量分析等方法开展油层分类研究,提出了非均质流动系数的概念,建立了油层分类标准,实现了分类标准定量化。将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沉积油层分别分为3类,建立了不同类型油层采收率预测模型,进行了理论采收率预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同沉积类型单元的采收率预测模型,为胜利油区整装油田进一步挖潜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分类 河流相 三角洲 非均质流动系数 采收率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外围油田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的建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鑫 李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3期45-50,共6页
针对目前大庆外围油田CO2驱油区块采收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预测、缺乏适合的经验公式等问题,建立了基于大庆外围油田基础物性和流体PVT参数的混相、近混相、非混相驱非均质理想模型,定义了含碳率-累产油、A型、B型三种CO2驱特征... 针对目前大庆外围油田CO2驱油区块采收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预测、缺乏适合的经验公式等问题,建立了基于大庆外围油田基础物性和流体PVT参数的混相、近混相、非混相驱非均质理想模型,定义了含碳率-累产油、A型、B型三种CO2驱特征曲线,利用特征曲线预测模型中的采收率,优选出适合CO2近混相驱的特征曲线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S区块的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图版,并与S区块实际动态相比较,选取A型气驱特征曲线进一步建立了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应用改进后的图版预测了S区块CO2驱采收率。结果表明:运用CO2近混相驱特征图版预测的采收率与S区块现场预测的采收率比较接近,此方法可以简单快捷预测CO2驱采收率,同时为S区块以及类似区块下一步的开发及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大庆外围油田 近混相驱 特征图版 采收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化参数的储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研究——以涠西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猛 叶青 +2 位作者 袁丙龙 王玉 陈之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7-602,共6页
储层非均质性的分布规律是影响油藏天然能量的主要地质因素,如何量化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这一直是地质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中以涠西南凹陷古近系陆相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工区内大量的基础数据,总结了储层非均质性分布... 储层非均质性的分布规律是影响油藏天然能量的主要地质因素,如何量化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这一直是地质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中以涠西南凹陷古近系陆相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工区内大量的基础数据,总结了储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确定了储层单砂层厚度和韵律指数中值是表征储层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的主要参数;根据单砂层厚度的差异,建立了储层连通率与注采井距的关系,明确了该区不同三角洲前缘类型的合理注采井距范围;结合储层非均质性主要表征参数,优化了不同油藏类型区域的采收率动态预测公式,计算采收率与实际采收率吻合度达到80%以上。该研究方法现场应用效果较好,可为后续油气田开发井网的调整部署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类型 储层非均质性 合理井距 采收率预测公式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