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场老顶初次破断机理与破断形态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庆享 祈万涛 杨春林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依据典型浅埋煤层工作面的实测和模拟,发现了采场老顶初次破断的非对称现象。运用相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采场顶板初次破断机理,确定了有关参数。
关键词 浅埋煤层工作面 老顶初次 非对称现象 采场顶板初次破断机理 顶板控制 三铰拱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工作面上覆厚硬岩组破断运动规律与多重动载产生机理
2
作者 王家臣 王兆会 +4 位作者 孙文超 李猛 张鑫 李家龙 侯东鑫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6-1893,共18页
大采高开采技术具有高产、高效、高采出率等优点,成为榆神矿区厚煤层开采的技术首选。大采高工作面采出空间和装备功率成倍增加,采动效应急剧增强,特别是超大采高与厚硬顶板并存条件下,强矿压现象频发,威胁生产安全。为提升超高工作面... 大采高开采技术具有高产、高效、高采出率等优点,成为榆神矿区厚煤层开采的技术首选。大采高工作面采出空间和装备功率成倍增加,采动效应急剧增强,特别是超大采高与厚硬顶板并存条件下,强矿压现象频发,威胁生产安全。为提升超高工作面围岩控制效果,以曹家滩1221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室内试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了10 m超大采高工作面厚硬顶板破断运动规律与支架载荷演化特征,探究强矿压产生机理及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大采出空间、高推进速度、多厚硬岩组导致超高工作面液压支架具有“急增阻、高静载、多重动载、高频循环载荷”等承载特征,工况劣化导致顶板载荷快速向超高煤壁转移,引发坚硬煤壁板式劈裂破坏;超大采高导致工作面上覆3个厚硬岩组进入液压支架工况影响区,厚硬岩组呈现小变形破断模式,破断前以弹性变形为主,组内岩层无离层现象,破断后裂隙发育速度快,能量释放率高,破断岩块可形成错位岩梁平衡结构;得到了支架顶梁载荷三维分布曲面及其同顶板结构的协同演化特征,厚硬顶板破断前支架载荷小,分布于立柱支撑区,破断后支架快速增阻进入满负荷状态,多组硬岩破断导致液压支架承受多重动载冲击效应,顶梁载荷偏离立柱支撑区,引发异常支架工况;构建了考虑层间剪力的厚硬顶板短梁结构模型,其内部拉应力降低,剪应力升高,揭示了厚硬顶板小变形沉降原理和拉剪混合破断机理;得到了直覆厚硬顶板破断前后弹性应变能分布特征,给出了厚硬顶板动力破断和应变能释放条件,厚硬顶板弹性小变形破断特征决定了应变能以瞬间释放为主,向破断岩块动能的转换率达到21%,提出了动载冲击力计算方法,厚硬顶板高能量释放率和破断岩块下位大自由空间是超高工作面多重动载产生的直接原因;超前区域压裂后,厚硬岩组由弹性小变形向塑形大变形破断模式转变,高塑性耗散功与高劣化程度降低了动载冲击强度,提升了超高工作面围岩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 厚硬顶板 机理 支架阻力 多重动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薄板理论的采场顶板破断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新丰 高明中 +3 位作者 陈雨雪 王建建 兰学强 周安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8,共5页
针对煤层开采过程中采场覆岩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和变形破断形态,运用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构建四边固支、两边固支两边简支和四边简支3种支承边界条件下的顶板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基本顶断裂前后的挠度、弯矩和应力解析表达式,并... 针对煤层开采过程中采场覆岩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和变形破断形态,运用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构建四边固支、两边固支两边简支和四边简支3种支承边界条件下的顶板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基本顶断裂前后的挠度、弯矩和应力解析表达式,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顶板破断的内在机理与显现特征,揭示了采场顶板横"O-X"破断的力学本质。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系统分析了顶板应力场的演化特征和分布规律,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理论 顶板 力学模型 理论计算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压水上采场底板应力场分布及隔水层破断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师皓宇 石建军 +1 位作者 田多 许海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0,72,共5页
为实现承压水上安全开采,以新集一矿承压水上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了承压水上采场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并基于固支梁理论推导了隔水层发生拉伸破断、剪切破断的力学判据。结果表明:隔水层发生破断位置在采场煤壁附近,... 为实现承压水上安全开采,以新集一矿承压水上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了承压水上采场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并基于固支梁理论推导了隔水层发生拉伸破断、剪切破断的力学判据。结果表明:隔水层发生破断位置在采场煤壁附近,隔水层承载能力随着隔水层厚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工作面倾斜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该判据计算可知,该工作面底板隔水层所受水压大于1.78 MPa时易发生剪切破断。最后提出突水防治措施有:一是提高煤壁附近底板的承载能力;二是根据承压水压缩短工作面倾斜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 承压水 隔水层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影响下采场顶板的破断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甄亚彬 赵玉成 王子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74,共4页
特殊地质赋存下顶板破断规律及压力分布的掌握对于煤炭开采过程液压支架的受力情况把握及支架选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UDEC软件对断层影响下采场顶板的破断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断层的不同带宽和产状对采场顶板最大下沉值和应力... 特殊地质赋存下顶板破断规律及压力分布的掌握对于煤炭开采过程液压支架的受力情况把握及支架选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UDEC软件对断层影响下采场顶板的破断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断层的不同带宽和产状对采场顶板最大下沉值和应力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不同断层分布影响下采场顶板的破断规律,这些将为断层影响下采区顶板的支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EC 顶板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变面长采场顶板破断演化的力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新丰 陆明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5,共15页
不规则煤层开采容易引发顶板应力集中、矿压显现异常等问题,为探究变面长采场顶板破断规律与结构演化特征,针对工作面斜长由小变大的突变型采场不同开采阶段的几何特征与力学成因,运用小挠度薄板弯曲理论依次建立并解析4种边界条件的顶... 不规则煤层开采容易引发顶板应力集中、矿压显现异常等问题,为探究变面长采场顶板破断规律与结构演化特征,针对工作面斜长由小变大的突变型采场不同开采阶段的几何特征与力学成因,运用小挠度薄板弯曲理论依次建立并解析4种边界条件的顶板结构模型。根据变面长采场顶板矿压分区显现特征,采用MATLAB与FLA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顶板破断规律与宏观力学响应。通过系统分析与总结归纳,构建了变长工作面“三场三区三结构”的覆岩结构传递演化模式,提出了“两场两规律”的顶板分区破断效应。并通过典型工程案例的矿压实测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变面长采场分为小面采场、变面采场和大面采场,小面采场顶板为缓压型结构,发生的是传统“O-X”形破断;变面采场顶板为突变型结构,顶板断裂产生的延长形与漂移形“O-X”破断裂隙与大面采场增压型结构顶板的裂纹发育特征较为相似,故将二者整合为全大面采场;全大面采场顶板发生的是“X-O”形破断,裂纹继续发展产生延长形破断,形成“两场两规律”的顶板破断理论。研究结论为探明变面长采场的覆岩运移本质,加强深部复杂煤层赋存条件下的顶板灾害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面长 薄板弯曲 覆岩结构 “O-X” 失稳 顶板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矿采场坚硬顶板破断规律及控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其仁 赵军 赵文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2-4,共3页
初步探讨了云岗矿采场坚硬顶板破断的基本规律,介绍了利用端头强制放顶处理坚硬顶板的方法,并通过端头强制放顶后的矿压观测资料分析了放顶后顶板上覆岩层的活动规律。
关键词 控制 坚硬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伪俯斜采场顶板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解盘石 田双奇 段建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74-2982,共9页
为研究大倾角伪俯斜采场顶板垮落运移及其与支架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大比例三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深入分析了伪俯斜采场初采阶段和正常回采阶段顶板应力演化与变形破坏规律,垮落顶板充填特征以及“支架-顶板... 为研究大倾角伪俯斜采场顶板垮落运移及其与支架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大比例三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深入分析了伪俯斜采场初采阶段和正常回采阶段顶板应力演化与变形破坏规律,垮落顶板充填特征以及“支架-顶板”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大倾角伪俯斜采场顶板应力分布与位移具有非对称性,顶板具有非对称“O-X”破断特征,且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其中“O”破断顺序为:采空区侧边界—采煤工作面侧边界—上部边界—下部边界;“X”破断顺序为:工作面倾斜上方基本顶先发生破坏,随后基本顶沿顺时针方向依次破断。顶板周期性来压与垮落均具有分区特性与时序性,沿走向工作面各个区域顶板的垮落位置与支架相对位置不同,其中,工作面倾斜中部支架直接受到垮落顶板的作用,具体为“砸—压—推”,而倾斜上部与下部垮落顶板仅在下滑过程中对支架产生倾向向下的推力,未出现明显的砸、压现象,上部作用最弱,破断顶板使支架发生不同程度的“倒”、“扭”现象;垮落顶板对采空区的充填可分为4个阶段,各个阶段交替转化的过程对工作面中、下部支架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矸石堆积区最终沿走向形成充填稳定区域与动态运移区域。为大倾角煤层伪俯斜采场岩层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也丰富了大倾角煤层采场岩层控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伪俯斜 “O-X”型 分区特征 顶板运移 垮落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