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的微震监测研究
被引量:25
- 1
-
-
作者
孔令海
李峰
欧阳振华
季成
-
机构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
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新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3,143,共6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40-00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304117
51404140)
-
文摘
基于工作面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的微震监测结果,分析了微震事件分布与采动覆岩破裂的关系,采用经验公式和现场矿压监测结果,对比研究了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沿竖直方向,微震事件在距离煤层0~40 m为高密度分布,在40~70 m内中密度分布,70 m以上为低密度分布;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微震事件集中分布于3个区域,分别为机头区域Ⅰ、工作面45~90 m区域Ⅱ和90~120 m区域Ⅲ;基于微震监测推断得到的采动裂隙带高度(工作面煤层上方20~70 m范围),与基于经验公式得到的采动裂隙带高度约为80 m基本吻合;随工作面推进,微震事件能量具有周期性分布特点,周期步距平均为30 m,与支架工作阻力揭示的周期来压步距吻合。研究成果为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种监测方法。
-
关键词
微震监测
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征
裂隙带高度
支架工作阻力
-
Keyword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measuring
fracture distribution features in mining overburden strata
height of fracture zone
working resistance of powered support
-
分类号
TD713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瓦斯运移优势通道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赵鹏翔
卓日升
李树刚
林海飞
刘超
双海清
-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108,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42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734007)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资助项目(51674192
51674189)
-
文摘
为了研究综采工作面卸压瓦斯覆岩裂隙优势通道的演化规律,以采动裂隙椭抛带理论为基础,工作面推进速度为关键参数,构建采动卸压瓦斯优势通道数学模型,并针对山西和顺某高瓦斯矿井主采工作面,开展综采工作面在不同推进速度条件下的卸压瓦斯覆岩裂隙优势通道演化规律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快推进速度,三带高度降低,平均来压步距增大,优势通道在上覆岩层的空间位置也随之降低,优势通道发育的高度、宽度、垮落角和范围随着推进速度加快而减小。随着推进速度的加快,优势通道离层率和贯通度逐渐变小。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优势通道的分形维数由小到大对应的推进速度依次为7、5、3 m/d,呈现出降维的趋势。在现场高位钻孔试验中,对工作面推进速度不同时的高位钻孔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得到高位钻场抽采瓦斯占绝对瓦斯涌出总量的49.94%~89.88%,并且使得上隅角及回风巷平均瓦斯体积分数维持在0.27%以下及0.32%以下,从而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的回采。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推进速度下采动覆岩卸压瓦斯富集区的识别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关键词
采动覆岩裂隙
优势通道
工作面推进速度
高位钻孔
-
Keywords
mining overburden fractures
dominant channel
advancing speed of fully-mechanized coal mining face
high level borehole
-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