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顶煤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确定的关键问题分析
1
作者 崔希民 车宇航 +7 位作者 孙帅辉 李培现 孙灏 许志华 袁德宝 蒋金豹 赵玉玲 MALINOWSKA A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3-583,共11页
导水裂缝带高度是保障水体下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重要指标。针对水体下厚煤层放顶煤开采引用经验公式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存在的条件不符问题,梳理了经验公式的产生基础,强调了经验公式的适用条件是大采场、单层采厚1~3 m、累计采厚不超过... 导水裂缝带高度是保障水体下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重要指标。针对水体下厚煤层放顶煤开采引用经验公式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存在的条件不符问题,梳理了经验公式的产生基础,强调了经验公式的适用条件是大采场、单层采厚1~3 m、累计采厚不超过15 m的厚煤层分层开采。基于放顶煤开采顶煤冒放性和采出率的现场实测结果,提出了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的有效采厚概念,有效采厚与顶煤采出率密切相关,且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随有效采厚的增加而增大,基于有效采厚的导水裂缝带高度可以有效避免因顶煤采出率提高而引发的欠估计情况发生。基于覆岩与地表沉陷从非充分采动到充分采动的发展演化事实,引入描述采动程度与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关系的Boltzmann函数,给出了基于采动程度系数的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开 导水裂缝带高度 顶煤出率 采动程度 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条件下地表采动程度评定与分析
2
作者 闫伟涛 陈俊杰 孙奇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0,共4页
在厚松散层条件下,松散层对地表移动产生显著影响,对厚松散层下地表采动程度进行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对几种常用采动程度计算方法梳理的基础上,以折减系数越高,松散层影响程度越低,依据松散层影响程度来对松散层进行界定为主线,... 在厚松散层条件下,松散层对地表移动产生显著影响,对厚松散层下地表采动程度进行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对几种常用采动程度计算方法梳理的基础上,以折减系数越高,松散层影响程度越低,依据松散层影响程度来对松散层进行界定为主线,分析给出了充分采动角法计算结果与宽深比表示法、松散层折减法和采宽基岩厚度比表示法之间的关系。基于松散层折减系数和松基厚度比对厚松散层和巨厚松散层进行了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采动程度 折减系数 松基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刘义新 戴华阳 +2 位作者 姜耀东 张一帆 彭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0,124,共5页
为研究淮南矿区巨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对松散层厚400 m、采深500 m的某矿11118工作面地表沉陷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静态、动态规律和地表移动参数。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厚松散层大采深下... 为研究淮南矿区巨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对松散层厚400 m、采深500 m的某矿11118工作面地表沉陷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静态、动态规律和地表移动参数。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下沉曲线具有走向、倾向的双向对称特征;走向边界角、上、下山边界角很小且三者相等为35°;地表移动盆地边界收敛缓慢,出现长距离缓慢下沉带,建筑物受损轻微;采空区上方地表下沉集中且地表移动变形值大,建筑物损坏严重;同等开采条件下,厚松散层下单工作面采煤地表采动程度较一般开采条件下高,易接近或达到充分采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深部开 地表移 采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松散层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2
4
作者 王金庄 李永树 +2 位作者 周雄 吴立新 魏生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以邢台矿区东庞矿实测资料为基础,辅以室内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介绍了巨厚松散层下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特征,提出了采动程度衡量方法,阐述了地表下沉系数偏大和地表移动剧烈活跃期等问题,揭示了厚松散层和岩层内部移动破坏机理,... 以邢台矿区东庞矿实测资料为基础,辅以室内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介绍了巨厚松散层下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特征,提出了采动程度衡量方法,阐述了地表下沉系数偏大和地表移动剧烈活跃期等问题,揭示了厚松散层和岩层内部移动破坏机理,以及岩体移动破坏与地表沉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层 地表移 采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深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实测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荣 郭增长 李春意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工作面倾斜方向容易出现极不充分开采,深部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与浅部开采条件下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对某矿地表移动观测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和动态变形特征,计算了极... 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工作面倾斜方向容易出现极不充分开采,深部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与浅部开采条件下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对某矿地表移动观测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和动态变形特征,计算了极不充分工作面开采程度和地表下沉盆地的范围,详细描述了极不充分开采地表变形特征以及拐点位置.对于指导相似地质条件下开采,解放建筑物下压滞的大量煤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不充分开 沉陷 采动程度 深部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德海 苏美德 宋常胜 《煤矿开采》 2002年第3期50-52,共3页
根据豫东永夏矿区的实测资料 ,分析了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特征 ,阐述了地表采动稳定的判别方法及预计的双重介质模型 。
关键词 巨厚松散层 采动程度 地表移参数 双重介质模型 覆岩 下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采沉陷预计中参数误差对移动变形值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梁明 黄朝华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针对开采沉陷预计中的概率积分法 ,分析了由于主要预计参数的误差而导致移动变形值的误差 ,并且分析了其对应的变化规律和关系。
关键词 概率积分法 地表移理论 预计参数 误差 变形值 沉陷预计 矿山开 下沉值 采动程度 最大变形值预计公式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深条带开采宽度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何荣 郭增长 陈俊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在建筑物下开采深部压煤通常采用条带开采法控制地表移动变形量,条带开采工作面倾斜方向容易形成极不充分工作面,结合某煤矿建筑物下深部压煤条带开采试验,深入研究和探索深部条带开采采宽和留宽确定方法及其协调关系,并与下沉系数法、... 在建筑物下开采深部压煤通常采用条带开采法控制地表移动变形量,条带开采工作面倾斜方向容易形成极不充分工作面,结合某煤矿建筑物下深部压煤条带开采试验,深入研究和探索深部条带开采采宽和留宽确定方法及其协调关系,并与下沉系数法、压力拱计算值法相比较,得出该煤矿条带开采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极不充分开采法确定开采宽度对于条带开采设计是十分有效的,能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和变形程度.本方法对于指导相似地质条件下开采建筑物下压滞的大量煤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条带开 极不充分开 采动程度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开采地表沉陷盆地边界的再认识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意 车宇航 王石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4-89,共6页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条件下煤矿开采沉陷盆地边界的界定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和误差传播定律,建立了厚含水松散层条件下地表沉陷监测点点位中误差函数模型;以辛置煤矿五采区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揭示了采动程...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条件下煤矿开采沉陷盆地边界的界定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和误差传播定律,建立了厚含水松散层条件下地表沉陷监测点点位中误差函数模型;以辛置煤矿五采区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揭示了采动程度与边界角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国家对沉陷盆地边界的界定并不统一,厚含水松散层条件下,沉陷盆地边缘15 mm的水平移动点可作为沉陷盆地的边界,对于特级保护对象,建议以2 mm下沉点作为沉陷盆地的边界。随着采动程度的增加,沉陷盆地上、下山边界角呈现先缓慢减小再逐渐增加的趋势,二者服从Lorentz函数模型,相关度分别为0. 88和0. 99,该函数模型能够表达研究区域采动程度与边界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陷盆地 边界角 厚含水松散层 Lorentz函数 采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局部开采对矿区铁路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何荣 张献伟 +1 位作者 郭增长 李园园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结合煤矿的开采设计,根据其地质构造、煤层等采矿地质条件,在利用原有井筒和其它主要生产系统,保证现有生产系统正常安全运转的前提条件下,分析条带开采间隔煤柱的强度,论证开采的安全系数,对地表矿区铁路因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局部开采后... 结合煤矿的开采设计,根据其地质构造、煤层等采矿地质条件,在利用原有井筒和其它主要生产系统,保证现有生产系统正常安全运转的前提条件下,分析条带开采间隔煤柱的强度,论证开采的安全系数,对地表矿区铁路因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局部开采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根据矿区铁路的损害程度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和维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陷 采动程度 条带开 地表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积分法预计模型的某些修正 被引量:22
11
作者 吴侃 葛家新 +1 位作者 周鸣 于丰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6,共4页
概率积分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方法,由于该法基础理论的局限,而导致预计结果与实测结果在某些方面存在不符.为了进一步提高概率积分法的预计精度,在研究许多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公式.通过对概率积分法预计参... 概率积分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方法,由于该法基础理论的局限,而导致预计结果与实测结果在某些方面存在不符.为了进一步提高概率积分法的预计精度,在研究许多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公式.通过对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的修正和单元水平移动盆地的修正,预计结果与实测结果在某些方面的不符现象基本上可以得到消除,并获得更高的预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积分法 采动程度系数 预计模型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拐点偏距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洪岩 题正义 李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基于实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地质、采矿条件等对拐点偏距的影响,并建立了拐点偏距的回归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拐点偏距的主要因素为覆岩抗压强度、采动程度、煤层倾角、采深和表土层厚度等.同时发现当覆岩中... 基于实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地质、采矿条件等对拐点偏距的影响,并建立了拐点偏距的回归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拐点偏距的主要因素为覆岩抗压强度、采动程度、煤层倾角、采深和表土层厚度等.同时发现当覆岩中存在大于10m坚硬岩层时模型计算误差较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重新建立了无大于10m坚硬岩层的时拐点偏距计算模型.该模型的拟合度、稳定性和精度都较高,能够满足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点偏距 煤层倾角 松散层厚度 采动程度 覆岩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