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采动损害与控制类项目分析
1
作者 朱旺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0-582,共3页
回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近六年资助采动损害与控制项目的基本情况。基金资助采动损害与控制类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岩石破坏基本性质研究、采动损害机理研究、采动损害非线性动态力学模型研究、采动损害... 回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近六年资助采动损害与控制项目的基本情况。基金资助采动损害与控制类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岩石破坏基本性质研究、采动损害机理研究、采动损害非线性动态力学模型研究、采动损害与控制预测预报研究、采动损害治理与控制基础研究。并介绍了此类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采动损害与控制类项目 损害机理 非线性态力学模型 矿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胶结充填控制采动损害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宝贵 崔希民 +2 位作者 孙恒虎 孔令标 孔祥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1-365,共5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然而煤矿开采对地表环境和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实现煤炭资源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对煤矿采空区进行胶结充填的新思想 ,分别从胶结充填材料的选择...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然而煤矿开采对地表环境和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实现煤炭资源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对煤矿采空区进行胶结充填的新思想 ,分别从胶结充填材料的选择、充填工艺与方案、经济评价 3个方面对煤矿胶结充填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通过采空区的有效充填来控制岩层移动和地表变形 ,能够达到保护地表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区 胶结充填控制 损害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输电塔-线耦合体系风致振动灾变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书贤 魏晓刚 +1 位作者 张弛 麻凤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70,共6页
为避免煤矿采动损害作用下输电塔风振响应致灾,基于开采沉陷学和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对输电塔-线耦合体系风致振动灾变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煤矿采动损害与风荷载的联合作用模型和输电塔-线耦合体系的运动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煤矿... 为避免煤矿采动损害作用下输电塔风振响应致灾,基于开采沉陷学和计算流体力学原理对输电塔-线耦合体系风致振动灾变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煤矿采动损害与风荷载的联合作用模型和输电塔-线耦合体系的运动方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的输电塔风致振动的动力响应,探索输电塔强度衰减致灾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煤矿采动对输电塔的损伤及塔-线耦合体系改变了结构的动力特性,输电塔体系倒塌破坏的原因是在风湍流的激励作用下,煤矿采动对输电塔的损伤导致局部失稳区不断演化,最终产生动态受压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 风振响应 沉陷 强度衰减 灾害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斜特厚煤层开采采动损害传递途径研究
4
作者 高召宁 石平五 姚令侃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通过对急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煤岩移动规律研究,提出了开采过程顶煤和围岩破坏发展分区,即顶煤放出区、沿底座滑区、顶板离层破坏区和煤岩滞后垮落区。分析了影响沿底座滑区和顶板离层破坏区破坏的主要因素及其采动损害传递的... 通过对急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煤岩移动规律研究,提出了开采过程顶煤和围岩破坏发展分区,即顶煤放出区、沿底座滑区、顶板离层破坏区和煤岩滞后垮落区。分析了影响沿底座滑区和顶板离层破坏区破坏的主要因素及其采动损害传递的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 分区 主途径控制 特厚煤层开 传递途径 急倾斜 顶板离层 放顶煤 规律研究 水平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损害防治对策与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24
5
作者 胡炳南 郭文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9,共9页
煤矿采动损害防治与沉陷区治理是我国煤矿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客观评价了煤炭开采社会贡献和存在的采动负面效应;较全面地梳理总结了采煤沉陷区治理国家部委政策鼓励、资金支持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的进展;归纳了我国东北平原资源枯竭... 煤矿采动损害防治与沉陷区治理是我国煤矿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客观评价了煤炭开采社会贡献和存在的采动负面效应;较全面地梳理总结了采煤沉陷区治理国家部委政策鼓励、资金支持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的进展;归纳了我国东北平原资源枯竭矿区、西部生态脆弱区、中东部平原高潜水位区和西南山区、丘陵岩溶区4种不同区域类型采煤沉陷区采动沉陷损害特征和存量、增量变化情况;提出存量科学治理和增量预防控制的采煤沉陷区防治重点;基于岩层移动控制关口前移、煤矿区采动沉陷预防与损害治理并重理念,提出实现绿色开采采动沉陷损害防治的采前优化设计、采中损害控制和采后科学治理三原则对策;针对采煤沉陷区存量与增量特征,提出东北、西部、中东部与西南采煤沉陷区存量治理关键技术和采煤沉陷区建筑复垦关键技术、增量控制关键技术共6方面治理关键技术发展方向;针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的不足,提出开展全国范围采煤沉陷区现状调查评估和制定综合治理中长期专项规划,完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利用标准体系,构建新时期采煤沉陷区“源头防治-过程控制-综合利用-全程监测”一体化治理新模式,加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等沉陷区综合治理建议,为我国煤矿采动沉陷损害防治和沉陷区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沉陷区 损害防治 存量治理 增量控制 绿色开 沉陷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覆岩切落裂缝破坏及控制方法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余学义 黄森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21,共4页
陕北神东矿区厚风积沙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浅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呈非连续切落式裂缝破坏。大量研究表明,这种裂缝损害受覆岩中关键层的控制。因此,研究浅埋煤层关键层的破断规律和失稳条件是解决这种条件下采动损害控制的关键... 陕北神东矿区厚风积沙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浅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呈非连续切落式裂缝破坏。大量研究表明,这种裂缝损害受覆岩中关键层的控制。因此,研究浅埋煤层关键层的破断规律和失稳条件是解决这种条件下采动损害控制的关键技术。以神东矿区大柳塔1203综采工作面为例,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覆岩中关键结构层稳定条件与采动损害之间的关系,为神东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确定合理、经济的保水控制开采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神东矿区 损害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