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组合楔形体原理的采动坡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史文兵 黄润秋 赵建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8-1175,共8页
地下采煤通常会引起地表严重开裂,甚至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采动坡体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工程实际关心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都匀市煤洞坡采动坡体为例,在斜坡破坏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组合楔形块体原理构建了采动坡体稳定性系数计算... 地下采煤通常会引起地表严重开裂,甚至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采动坡体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工程实际关心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都匀市煤洞坡采动坡体为例,在斜坡破坏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组合楔形块体原理构建了采动坡体稳定性系数计算方程,并从实验、经验类比、采空率等方面对采动坡体的强度指标进行了综合取值,计算了采动坡体在天然、饱水及裂隙水作用下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煤洞坡山体是处于稳定状态的,这与坡体上的裂缝位移监测成果是相符的。但在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情况下,煤洞坡山体稳定性就会逐渐变差,甚至发生滑动;坡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随内摩擦角的降低而降低,随裂隙水充水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旦后缘块体挤压前缘块体时,就会存在一个安全系数急剧降低的"阀值"。从裂缝水柱高度与降雨渗入裂缝的雨水量关系出发,建立了裂缝水柱高与降雨量之间关系式。经计算当降雨量(短时间内)超过192mm,斜坡就会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坡体 稳定性分析 组合楔形 安全系数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采动坡体稳定性计算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海峰 康建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43-345,353,共4页
本文运用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提出了采动坡体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并给出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分析表明 ,与实际采动滑坡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采动坡体 稳定性 有限元法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余学义 毛旭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研究近距离多煤层重复开采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岔角滩煤矿二采区为研究背景,选取具有明显特征的V号坡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力学模型,在天然坡体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修正给出了采动坡体的稳定系数计算公式。此外,结合数值模拟方... 为研究近距离多煤层重复开采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岔角滩煤矿二采区为研究背景,选取具有明显特征的V号坡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力学模型,在天然坡体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修正给出了采动坡体的稳定系数计算公式。此外,结合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分析C19,C20煤层依次开采和一次性开采等厚煤层情况下对地表坡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的地表坡体在受到C19,C20两层煤依次采动后,坡体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 03和0. 80.模拟开采等厚煤层结束后,覆岩破坏发育高度约为120 m,地表浅处松散层发生局部破坏;在C19煤层回采结束后,覆岩塑性破坏区发育高度约为80 m,未波及地表,坡体仍处于稳定状态;在C20煤层回采结束后,覆岩塑性破坏区发育高度为150 m,地表松散层和基岩风化带整体破坏,坡体稳定性差。当开采单一煤层时,覆岩裂缝发育最大高度为35~40倍采高,对坡体的影响相对较小。近距离两层煤依次开采后,加剧了覆岩破坏,使得坡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采动坡体 重复 数值模拟 覆岩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沙土质冲沟坡体下开采矿压显现特征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旭锋 张东升 +2 位作者 卢鑫 许猛堂 仇小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2,共5页
为了分析在冲沟坡体下浅埋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基于冲沟发育的矿区浅埋煤层地质条件,以工作面背沟开采为主要方式,采用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浅埋煤层冲沟采动坡体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冲沟坡体下开采时,基本顶初次... 为了分析在冲沟坡体下浅埋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基于冲沟发育的矿区浅埋煤层地质条件,以工作面背沟开采为主要方式,采用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浅埋煤层冲沟采动坡体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冲沟坡体下开采时,基本顶初次破断具有不对称性;冲沟采动坡体被地表超前裂隙切割成多边块状,并在两侧坡体的夹挤摩擦作用下缓慢回转下沉;相同地质条件下,坡角越大,采动坡体对工作面矿压显现影响越大。同时,建立了在冲沟坡体下采场基本顶初次破断的力学模型,分析认为在冲沟发育浅埋煤层条件下,基本顶初次破断时开切眼侧与推进侧岩块长度比值为1~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沙土质冲沟 采动坡体 矿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