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高含水期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小林 于立君 +2 位作者 唐玮 冯金德 王东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106,156,共3页
中含水期油水相对渗透率比(Kro/Krw)与含水饱和度(Sw)在半对数坐标中呈直线关系,而在特高含水期Kro/Krw与Sw在半对数坐标中将偏离直线关系,以二项式函数关系变化。根据特高含水期的油水渗流特征,结合分流方程和Welge方程,推导了新型的... 中含水期油水相对渗透率比(Kro/Krw)与含水饱和度(Sw)在半对数坐标中呈直线关系,而在特高含水期Kro/Krw与Sw在半对数坐标中将偏离直线关系,以二项式函数关系变化。根据特高含水期的油水渗流特征,结合分流方程和Welge方程,推导了新型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研究表明,在特高含水期,Kro/Krw与Sw在半对数坐标上的直线关系发生偏离后,含水率上升到某一特定值时,理论采出程度将小于原线性关系下所对应的采出程度,且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较为相符。研究成果对于特高含水期的开发规律认识及可采储量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含水率 采出程度 相对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砾岩油藏储量分布及采出程度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克上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宋子齐 谭成仟 +5 位作者 刘顺生 吴少波 高兴军 覃建华 戴灿星 罗治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5-337,共3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为例提出了高度非均质砾岩油藏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准则及网络积分计算分析方法,利用砾岩油藏测井解释、沉积微相、油藏参数空间分布成果及相应的开发动态分析资料,建立砾岩油藏储量计算参数网格化数... 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为例提出了高度非均质砾岩油藏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准则及网络积分计算分析方法,利用砾岩油藏测井解释、沉积微相、油藏参数空间分布成果及相应的开发动态分析资料,建立砾岩油藏储量计算参数网格化数据库,分析计算了该区克上组各小层原油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及采出程度。指出了该区油田开发稳产的重要接替和调整挖潜层位,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气藏 参数 网格 储量 采出程度 油田开发效果 挖潜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油田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艳 李洪生 +2 位作者 刘大猛 周生友 董文龙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5,共5页
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密闭取心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动态资料测试等方法,根据平面、纵向上和层内分布对双河油田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Ⅳ5-11层系目前剩余油进行三维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含水率大于90... 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密闭取心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动态资料测试等方法,根据平面、纵向上和层内分布对双河油田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Ⅳ5-11层系目前剩余油进行三维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含水率大于90%的区域内,在局部构造高点、低渗透部位及井网不完善部位剩余油及可动油饱和度较高,非主流线剩余油饱和度高于主流线;纵向上采出程度差异大,主力小层采出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相对较多,非主力小层采出程度不均匀,剩余储量相对较少;层内剩余油集中在厚油层及正韵律油层顶部及低渗透层段,取心井试油结果与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含水率 采出程度 油藏 数值模拟 密闭取心井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尔图北一、二排西上返区块采出程度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钱杰 张国珍 +2 位作者 原观军 董志林 关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大庆油田萨尔图中部开发区北一、二排西部区块主力油层葡萄花油层Ⅰ组结束聚合物驱油后即将上返到萨尔图油层萨Ⅱ10-萨Ⅲ10单元层注聚合物,这个区块是大庆油田第一个二类油层聚合物工业驱区块,其注聚合物前的采出程度的准确标定关系到... 大庆油田萨尔图中部开发区北一、二排西部区块主力油层葡萄花油层Ⅰ组结束聚合物驱油后即将上返到萨尔图油层萨Ⅱ10-萨Ⅲ10单元层注聚合物,这个区块是大庆油田第一个二类油层聚合物工业驱区块,其注聚合物前的采出程度的准确标定关系到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工业驱的效果评价和进一步推广应用。通过对该区块的动态、静态资料的四种不同计算采出程度方法优缺点加以分析对比,认为“静态资料法”比较合理,并将该方法计算结果标定为区块注聚合物前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程度 聚合物 上返 水驱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油田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对采出程度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士奇 周志军 +1 位作者 张小静 王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6,155,共4页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和油藏工程技术,提出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分析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对井组不同位置采出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注水初期,单元采出程度上升很快,当注水倍数达到0.5倍孔隙体积时,...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和油藏工程技术,提出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分析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对井组不同位置采出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注水初期,单元采出程度上升很快,当注水倍数达到0.5倍孔隙体积时,单元采出程度上升开始趋缓。井组的不同检测点呈现不同的规律:主对角线上离注水井越近,单元采出程度越高;中垂线和生产井等距点上越接近主对角线,单元采出程度越高;注水井等距检测点上单元采出程度变化基本相同。油层驱替倍数越高,采出程度越高,水驱开发效果越好,当驱替倍数小于20倍时,单元采出程度上升较快,驱替倍数超过20倍时,上升趋势变缓。根据以上结论,当水驱过程中注水倍数较小时,可继续提高注水倍数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当注水倍数较大、驱替倍数较小时,可通过改变液流方向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注水倍数 驱替倍数 采出程度 双河油田ⅧⅨ油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藏含水率及采出程度相似理论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闫存章 秦积舜 +2 位作者 郭文敏 张星 王文环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使模拟实验结果更好地应用到油田,为油田开发方案提供理论指导,应用相似定数法导出了水驱油藏相似准则,经相似变换建立了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相似准则。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相似准则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利用相似理论函数论对敏感性较强的... 为使模拟实验结果更好地应用到油田,为油田开发方案提供理论指导,应用相似定数法导出了水驱油藏相似准则,经相似变换建立了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相似准则。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相似准则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利用相似理论函数论对敏感性较强的相似准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驱油藏采出程度及含水率同各相似准则之间满足乘积关系。根据此关系建立了水驱油藏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经验关系式。关系式中引入了相渗经验系数以消除模型与原型相渗差异。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所建立的经验关系式可以满足油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程度 水驱油藏 油田开发 含水率 物理模拟实验 数值模拟方法 敏感性分析 相似准则 函数论 乘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采出程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定量计算——以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吉余 刘曼玉 徐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3,67,共3页
高含水期采出程度是编制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直接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评价。因此,采出程度预测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高含水期开发的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有7口密闭取心井,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用6口密闭取心井的资料... 高含水期采出程度是编制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直接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评价。因此,采出程度预测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高含水期开发的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有7口密闭取心井,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用6口密闭取心井的资料研究了对采出程度影响显著的参数并确定了各参数与采出程度的定量关系式;用另外1口密闭取心井的资料,根据确定的采出程度定量关系式计算该井的采出程度,计算出的采出程度与实际采出程度比较接近,一类油层采出程度的精度为77.65%,二类油层为94.30%,三类油层为90.95%,达到了精度的要求。该方法为预测非取心井采出程度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措施井层优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程度 剩余油 高含水期 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定量计算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层状油藏油井水驱采出程度预测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维易 李百莹 +2 位作者 陈增辉 徐良 徐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1,156-157,共4页
针对S油田目标井组水驱期间油井采出程度差异大的问题,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影响采出程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影响采出程度的主要因素为油井产水量、油井有效厚度、主力层地层系数。通过拟合得... 针对S油田目标井组水驱期间油井采出程度差异大的问题,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影响采出程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影响采出程度的主要因素为油井产水量、油井有效厚度、主力层地层系数。通过拟合得到油井水驱采出程度的经验公式,利用所得经验公式对目标井组相邻油井进行采出程度预测,计算出的采出程度与实际值较为接近,精确度为0.96。研究成果为预测海上层状油藏油井水驱采出程度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油田后续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层状油藏 水驱采出程度 多元线性回归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混相驱拟含气率与采出程度图版的建立 被引量:7
9
作者 孙雷 冯乔 +2 位作者 陈国利 张华 靳美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8,共6页
针对Y区块注CO2混相驱动态开发评价方法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利用水驱童氏图版评价气驱开发效果不够准确等特点,首先定义了A型气驱特征曲线,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适合Y区块的CO2混相驱拟含气率和采出程度的关系式,绘制了CO2混相驱特征理论图版... 针对Y区块注CO2混相驱动态开发评价方法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利用水驱童氏图版评价气驱开发效果不够准确等特点,首先定义了A型气驱特征曲线,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适合Y区块的CO2混相驱拟含气率和采出程度的关系式,绘制了CO2混相驱特征理论图版,用改进后的图版预测了Y区块注CO2后所提高的最大采收率,并将预测的采收率与现场预测的采收率进行比较,其结果比较吻合,说明该图版能很好地预测CO2混相驱动态开发效果,同时对该区块下一步的开发及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 拟含气率 采出程度 提高的最大采收率 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砂岩油藏采出程度敏感性分析与评价——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光明 石立华 +3 位作者 喻高明 芦超 王乔 章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3,117,共4页
以秦皇岛32-6油田为研究对象,结合海上稠油砂岩油藏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建立了秦皇岛32-6油田采出程度随井距、原油粘度、提液时机、油层厚度、采油速度和纵向渗透率非均质... 以秦皇岛32-6油田为研究对象,结合海上稠油砂岩油藏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建立了秦皇岛32-6油田采出程度随井距、原油粘度、提液时机、油层厚度、采油速度和纵向渗透率非均质性变化的数值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模拟结果可知,不同条件下采出程度的主控因素不同。其中,井距对采出程度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地层原油粘度和纵向渗透率非均质性,而提液时机、油层厚度和采油速度的影响较小。此外,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无因次化,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不同地质、流体物性、开发等因素表征采出程度的关系式,更直观地表现了不同因素变化对采出程度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砂岩油藏 数值模拟 敏感性分析 采出程度 秦皇岛32—6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含水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存友 白喜俊 +2 位作者 王燕灵 陈新彬 周锡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2,共4页
以大庆外围35个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数据为基础,利用丁型水驱曲线分析得到了不同区块水驱曲线的截距a、斜率b和可采储量NR,并由此推导建立了外围低渗透油田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公式,绘制了低渗透开发的含水变化的理论曲线。绘... 以大庆外围35个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数据为基础,利用丁型水驱曲线分析得到了不同区块水驱曲线的截距a、斜率b和可采储量NR,并由此推导建立了外围低渗透油田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公式,绘制了低渗透开发的含水变化的理论曲线。绘制的理论曲线形态为一条凹S型曲线,说明低渗透油田含水上升具有初期含水上升慢,后期加快的特点。另外,通过关系公式测算,近50%的可采储量在含水率达到20%之前采出,证明低含水阶段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外围 低渗透 含水率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点井网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的确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戚涛 吕栋梁 +2 位作者 李标 唐海 何泽龙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含水率和采出程度是油田开发的关键指标。由于低渗透油藏存在非达西渗流特征,目前还无法通过理论方法计算得到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文中以四点井网为例,应用单元分析方法和油水两相渗流的流线积分方法,推导出适用于低渗、特低... 含水率和采出程度是油田开发的关键指标。由于低渗透油藏存在非达西渗流特征,目前还无法通过理论方法计算得到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文中以四点井网为例,应用单元分析方法和油水两相渗流的流线积分方法,推导出适用于低渗、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求取了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油田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油藏开发指标的预测、开发设计及注水开发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点井网 含水率 采出程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出程度的高含水期低饱和度油层补孔时机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传智 吴忠维 +2 位作者 杜庆龙 朱丽红 单高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0,共7页
高含水期低饱和度油层补孔时机(补孔时油井的含水率)对提高多层油藏高含水期采出程度有重要意义。运用渗流理论及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存在隔层的多层油藏高含水期低饱和度油层补孔渗流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无因次初始含油饱... 高含水期低饱和度油层补孔时机(补孔时油井的含水率)对提高多层油藏高含水期采出程度有重要意义。运用渗流理论及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存在隔层的多层油藏高含水期低饱和度油层补孔渗流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无因次初始含油饱和度、无因次注水速度、无因次渗透率及无因次厚度条件下,补孔时机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补孔时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补孔时含水率的增加,综合含水率98%采出程度与补孔3年后采出程度均增加;当补孔时含水率达到85%后,随着补孔时含水率上升,综合含水率98%采出程度与补孔3年后的采出程度增加幅度均变大;无因次饱和度、无因次厚度、无因次渗透率越大;综合含水率98%时的采出程度与补孔3年后的采出程度越大;无因次注水速度越大,补孔3年后采出程度越大;无因次注水速度不影响综合含水率98%的采出程度。研究结论:以综合含水率98%的采出程度为目标时,补孔时含水率取92%~96%为最佳;以开发3年后的采出程度为目标时,注水速度应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尽量取大,补孔时含水率取92%~96%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低饱和度层 补孔 补孔时机 采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相似第二定理研究聚驱采出程度数学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文敏 秦积舜 +1 位作者 吕爱华 张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85,共5页
为使室内实验结果更好地为油田现场提供指导,应用相似理论中的相似定数法导出聚合物驱相似准则,按照因变关系将相似准则分为因变相似和自变相似。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自变相似准则进行敏感性分析,同时利用相似第二定理研究聚合物驱采... 为使室内实验结果更好地为油田现场提供指导,应用相似理论中的相似定数法导出聚合物驱相似准则,按照因变关系将相似准则分为因变相似和自变相似。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自变相似准则进行敏感性分析,同时利用相似第二定理研究聚合物驱采出程度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聚合物驱阶段采出程度同自变相似准则之间满足乘积关系,由此建立聚驱阶段采出程度数学模型,同时引入相渗校正系数修正室内实验模型与现场模型之间的相渗差异,实践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能够满足现场预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相似准则 采出程度 数学模型 经验关系式 畸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采出程度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晓慧 王帮霁 +1 位作者 梁旭 郝秋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6,共5页
特高含水期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采出程度是编制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指标,因此特高含水期采出程度的测算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完善水驱曲线、相渗曲线计算采出程度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开发动态数据、室内实验数据、矿场... 特高含水期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采出程度是编制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指标,因此特高含水期采出程度的测算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完善水驱曲线、相渗曲线计算采出程度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开发动态数据、室内实验数据、矿场试验数据,计算得出喇、萨、杏油田分类油层、分开发区特高含水期采出程度为8% ~ 10%.明确了喇、萨、杏油田剩余储量潜力,为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萨、杏油田 特高含水期 采出程度 水驱曲线 相渗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曲线的推导 被引量:11
16
作者 金蓉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75,共4页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曲线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曲线,绘制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曲线常采用相渗曲线法和流管法。通常情况下,采用相渗曲线法绘制理论曲线的假设是在油水两相渗流条线下K_(ro)/K_(rw)—S_w呈半对数直线关系,...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曲线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曲线,绘制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理论曲线常采用相渗曲线法和流管法。通常情况下,采用相渗曲线法绘制理论曲线的假设是在油水两相渗流条线下K_(ro)/K_(rw)—S_w呈半对数直线关系,这种方法会导致在低含水饱和度时期含水率偏高,在高含水饱和度时期含水率偏低。为了准确绘制理论曲线,通过回归整条相对渗透率曲线,得到了新的K_(ro)/K_(rw)—S_w表达式。以BuckleyLeverett前沿推进方程和Welge平均含水饱和度方程为基础,推导出新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将绘制的曲线与实际实验数据和应用半对数直线关系绘制的理论曲线进行对比,新的理论曲线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相对渗透率比 含水饱和度 含水率 采出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斯蒂旋回模型预测油田采出程度的广义形式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鹏程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3期31-34,共4页
根据翁文波先生提出的逻辑斯蒂 (Logistic)旋回模型推导了预测油田采出程度的关系式 ,同时 ,提出了该模型的广义形式。逻辑斯蒂旋回模型的关系式及其广义形式都可以预测油田采出程度。但根据矿场资料分析 ,逻辑斯蒂旋回模型推导的预测... 根据翁文波先生提出的逻辑斯蒂 (Logistic)旋回模型推导了预测油田采出程度的关系式 ,同时 ,提出了该模型的广义形式。逻辑斯蒂旋回模型的关系式及其广义形式都可以预测油田采出程度。但根据矿场资料分析 ,逻辑斯蒂旋回模型推导的预测油田采出程度的关系只是其广义模型的特例。应用实例表明 ,它们的预测值与实际值非常吻合 ,但其中的广义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旋回模型 预测 采出程度 油田 广义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蒸汽吞吐阶段采出程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马德胜 赵洪岩 张修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7-30,共4页
针对辽河油区不同稠油油藏类型,选取典型蒸汽吞吐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影响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渗透率、地层系数、油层在射孔井段位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提高该阶段采出程度的三种措施是选注合采、交互式注汽合采及... 针对辽河油区不同稠油油藏类型,选取典型蒸汽吞吐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影响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渗透率、地层系数、油层在射孔井段位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提高该阶段采出程度的三种措施是选注合采、交互式注汽合采及加深注汽管柱注汽。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采出程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物性及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刚正 胡婧 +5 位作者 刘涛 郭辽原 王小芳 吴晓玲 曹功泽 汪卫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8,共8页
油藏物性及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影响,但该领域一直缺乏系统的室内研究,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无科学的油藏筛选标准。基于胜利油区孤东51-511区块,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渗透率、地面原油黏度、采出程... 油藏物性及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影响,但该领域一直缺乏系统的室内研究,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无科学的油藏筛选标准。基于胜利油区孤东51-511区块,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渗透率、地面原油黏度、采出程度及非均质性级差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当渗透率为50~4000 mD时,提高采收率先增加后降低,当渗透率为500 mD时驱油效果最好,提高采收率达到6.6%;当地面原油黏度为35~5371 mPa·s时,随着地面原油黏度的增加,提高采收率先升高后降低,当地面原油黏度为1148 mPa·s时,提高采收率最高,达到8.8%;当采出程度为10%~50%时,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提高采收率逐渐降低(由12%降低至2%);渗透率级差为2~20时,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提高采收率逐渐降低(由7.3%降低至3.2%)。基于上述研究,建立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油藏筛选标准,从油藏、生物及开发3大类指标明确关键参数的最佳适用范围,为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油藏筛选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指导现场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渗透率 黏度 采出程度 渗透率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莫北油田水驱油机理与采出程度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苟燕 高树生 +2 位作者 彭永灿 胡志明 王丽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8,共5页
针对新疆莫北油田水驱开发的主要特征,即初期水驱开发效果较好、无水产能较高、无水开发时间较短、见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导致最终采收率较低,一般不超过20%,研究了低渗砂砾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和水驱油渗流规律。结果表明,储层... 针对新疆莫北油田水驱开发的主要特征,即初期水驱开发效果较好、无水产能较高、无水开发时间较短、见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导致最终采收率较低,一般不超过20%,研究了低渗砂砾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和水驱油渗流规律。结果表明,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严重是导致其产生这样水驱开发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室内岩心水驱油模拟实验结果与矿场油井开发动态基本一致,证明了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受控于储层的微观渗流机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发特征 采出程度 微观孔隙结构 渗流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