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田采出水回注地层CO_(2)封存赋存状态研究
1
作者 杨术刚 任金蔓 +4 位作者 蔡明玉 刘浩童 刘双星 薛明 张坤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3,671,共9页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背景下,气田采出水回注协同CO_(2)地质封存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拓展CO_(2)地质封存效益路径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CO_(2)在气田采出水回注地层的赋存状态演化将直接影响CO_(2)的封存效率和长期安全性。从CO_(2)-气田采...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背景下,气田采出水回注协同CO_(2)地质封存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拓展CO_(2)地质封存效益路径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CO_(2)在气田采出水回注地层的赋存状态演化将直接影响CO_(2)的封存效率和长期安全性。从CO_(2)-气田采出水-储层岩石相互作用机理出发,运用PHREEQC软件,系统研究了CO_(2)压力、采出水矿化度、储层岩石类型和地层温度对溶解矿化相CO_(2)、自由相CO_(2)2种赋存状态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结合反应过程矿物组成与溶解矿化比例变化,分析了影响气田采出水回注地层CO_(2)赋存状态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长石、绿泥石是促进CO_(2)矿化反应的主要矿物,而伊利石与方解石则是主要的固碳矿物;(2)溶解矿化相CO_(2)物质的量(以下简称CO_(2)溶解矿化量)随CO_(2)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气田采出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砂岩体系中CO_(2)溶解矿化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灰岩体系中CO_(2)溶解矿化量随温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加;(3)模拟条件下,CO_(2)压力变化导致的砂岩与灰岩体系中CO_(2)溶解矿化比例变化介于47%~72%,岩石类型差异导致的CO_(2)溶解矿化比例变化介于10%~45%,采出水矿化度与地层温度变化导致的砂岩与灰岩体系中CO_(2)溶解矿化比例变化分别介于2%~31%和3%~15%。研究成果对深化碳封存CO_(2)赋存状态演化及影响因素认识、推进气田采出水回注协同CO_(2)地质封存由理论研究向现场示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气田采出水回注 减污降碳协同 PHREEQC软件 CO_(2)-水-岩相互作用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田采出水回注发展建议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术刚 张坤峰 +4 位作者 陈宏坤 高春阳 戴忠 杜显元 陈昌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116,共11页
2021年12月颁布实施的《地下水管理条例》标志着中国地下水质量与环境管理迈入依法严管的新发展阶段,同时也对油气田采出水回注地下水风险防控提出了更艰巨的挑战,如何确保采出水回注与地下水保护协同是当前油气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1年12月颁布实施的《地下水管理条例》标志着中国地下水质量与环境管理迈入依法严管的新发展阶段,同时也对油气田采出水回注地下水风险防控提出了更艰巨的挑战,如何确保采出水回注与地下水保护协同是当前油气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基于美国地下注入控制法规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油气田采出水回注在管理体系、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现状,并提出了中国油气田采出水回注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发布的涵盖选址、水质指标以及运行管理与监测等内容的采出水回注行业或企业标准,有效支撑了油气开发与地下水环境保护相协调;②美国油气田采出水地下注入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以规范注入活动、保护地下可饮用水源免受危害为核心,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③需建立国家层面油气田采出水回注管理体系与标准规范。结论认为,随着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油气田采出水量急剧上升,加之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趋紧,系统开展油气田采出水回注管理体系与标准规范研究十分必要;油气田采出水回注标准规范的建立可进一步增强油气资源开发与地下水环境的友好性,实现油气行业绿色发展,并高质量助力实现“稳油增气”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油增气 采出水回注 地下水管理条例 地下水污染防治 标准规范 许可制 地下入控制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采出水回注协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分析
3
作者 杨术刚 刘双星 +3 位作者 蔡明玉 曹冬冬 赵兴雷 张坤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38-2147,共10页
天然气上产与CO_(2)减排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与之密切相关的气田采出水回注与CO_(2)地质封存已成为能源环境领域的热点话题.目前,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趋紧,气田采出水地下回注一定程度受限,CO_(2)地质封存规模化发展缓... 天然气上产与CO_(2)减排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与之密切相关的气田采出水回注与CO_(2)地质封存已成为能源环境领域的热点话题.目前,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趋紧,气田采出水地下回注一定程度受限,CO_(2)地质封存规模化发展缓慢,二者均需探寻新的实施路径和效益路径.本文系统分析了气田采出水回注与CO_(2)地质封存在场地选址、建井与注入、运行监控与环境监测以及流-固相互作用与运移影响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①储层可注性与盖层封闭性均为二者选址的核心,井筒完整性与材质同是保护地下水的关键,过程控制与风险监测均为保障工程长期安全的重要手段,流-固相互作用与地层响应及流体时空分布均是两类工程的关键科学问题.②CO_(2)强化卤水/咸水资源开采协同气田采出水回注、CO_(2)强化天然气开采协同气田采出水回注是实现二者协同的潜在效益路径.研究显示,气田采出水回注协同CO_(2)地质封存,在充分利用地层空间、注入井及监测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能提升采出水回注能力,促进CO_(2)矿化封存,是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实现环境效益与气候效益及经济效益多赢的潜在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采出水回注 CO_(2)地质封存 减污降碳协同 场地选址 建井与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新平 王振波 金有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3,共3页
针对油井产出水处理问题,探讨了井下油水分离(Downhole Oil/Water Separation,DOWS)采油技术出现的背景、分离系统的两大基本类型、原理及现场试验情况。评述了应用此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当前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 针对油井产出水处理问题,探讨了井下油水分离(Downhole Oil/Water Separation,DOWS)采油技术出现的背景、分离系统的两大基本类型、原理及现场试验情况。评述了应用此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当前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最后,就今后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研究的方向提出了4个方面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油水分离 出水 重力式分离 机械式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色油田高效注水配套工艺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佐栅 梁德成 +1 位作者 翁志 吴小梅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3期71-74,共4页
针对百色油田复杂小断块、低孔、低渗及高吸水启动压力的地质特点,对注水开发效率低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这些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办法。针对水敏性的影响,改进原来的污水处理流程,确定水性改良方案,运用采出水处理回注工艺技术,... 针对百色油田复杂小断块、低孔、低渗及高吸水启动压力的地质特点,对注水开发效率低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这些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办法。针对水敏性的影响,改进原来的污水处理流程,确定水性改良方案,运用采出水处理回注工艺技术,解决了因水敏而导致的注水困难问题。在取得前期效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适合百色油田的含油污水精细过滤、解决水质沿程管线恶化、外输污水的净化、注前缘保护液试验、高效净水剂及杀菌剂的优选、用加砂压裂方法启动注水井低渗层的高效注水配套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水配套工艺 百色油田 精细过滤 出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水溶气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
6
作者 何勇明 谢汪洋 陈先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水溶性天然气(简称水溶气)是一种储量巨大的非常规能源,极具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但目前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没有成熟的开发技术。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水溶气的储量分布及开发现状,总结了国内外水溶气开发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地... 水溶性天然气(简称水溶气)是一种储量巨大的非常规能源,极具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但目前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没有成熟的开发技术。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水溶气的储量分布及开发现状,总结了国内外水溶气开发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地热型水溶气开采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结合技术、采出水回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现场试验情况,以及对气水界面和水侵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分析认为,目前水溶气开发技术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综合利用、经济有效和安全可靠的开发技术。为此,需高度重视水溶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以实现我国水溶气的有效勘探开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气 储量分布 采出水回注 开发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