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和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卢志刚 刘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78-2180,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死(ACI)血瘀证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NS评分及FMA评分、脑梗死体...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死(ACI)血瘀证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NS评分及FMA评分、脑梗死体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IFN-γ、IL-12和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FN-γ、IL-12、TNF-α、CNS评分、FMA评分和及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CNS评分及FMA评分、脑梗死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IFN-γ、IL-12和TNF-α在治疗后1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中医疗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能明显改善ACI血瘀证患者病情,机制可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 梗死 血瘀证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法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智力、运动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徐亭亭 何晓霞 +1 位作者 裴静愉 郭妹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法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智力、运动功能影响,旨在为患儿康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08例脑性瘫痪患儿,均由医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4例...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法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智力、运动功能影响,旨在为患儿康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08例脑性瘫痪患儿,均由医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现代康复疗法干预,观察组患儿实施醒脑开窍法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儿Gesell诊断发育量表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检测量表评分(GMFM88)变化、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痉挛程度评分变化、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患儿家属对本次康复治疗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85.19%,46/54),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esell诊断发育量表评分、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检测量表评分(GMFM88)、中医症状积分、痉挛程度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Gesell评分、GMFM88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痉挛程度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后Gesell评分、GMFM88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痉挛程度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83.33%,45/54),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在脑性瘫痪患儿中应用效果良好,患儿治疗效果提升,智力、运动功能等发育情况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改善,恢复好,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性瘫痪 醒脑开窍法针灸 现代康复疗 疗效 智力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法针灸联合点穴推拿对小儿脑性瘫痪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汇团 黄小玲 +2 位作者 陈景汉 杜乐品 张玉琼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740-744,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针灸联合点穴推拿对小儿脑性瘫痪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性瘫痪小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针灸联合点穴推拿对小儿脑性瘫痪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性瘫痪小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基础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A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点穴推拿,B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醒脑开窍法针灸治疗,C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点穴推拿+醒脑开窍法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4组患儿智力、运动功能发育和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4组患儿动作能DQ、语言能DQ、应物能DQ、应人能DQ、总DQ评分、GMFM-88、FMFM评分均显著升高(P <0. 05),治疗后C组动作能DQ、语言能DQ、应物能DQ、应人能DQ、总DQ评分、GMFM-88、FMFM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 <0. 05),A组和B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基础组(均P <0. 05),A组与B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4组康复效果分布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组总有效率为86. 67%,明显高于其余3组(P <0. 01),A组、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基础组(P <0. 01),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醒脑开窍法针灸联合点穴推拿能够显著改善小儿脑性瘫痪的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增强康复效果,其作用明显优于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单纯应用醒脑开窍法针灸或点穴推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针灸 点穴推拿 小儿性瘫痪 智力发育 运动功能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法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针刺频率的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凌鑫 樊小农 石学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筛选"醒脑开窍"法针刺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针刺频率和时间最优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60、180、120次/min... 目的:筛选"醒脑开窍"法针刺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针刺频率和时间最优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60、180、120次/min,时间180、60、5s不同组合的针刺干预,以Zausinger六分法评分作为神经功能评价效应指标。结果:人中穴的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P<0.05),针刺频率与时间的最优搭配是180次/min,5s。结论: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且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 人中穴 时间 频率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马晓红 陈晓娟 周辉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4-227,共4页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联合组31例。对照组予以脑机接口治疗,联合组采用脑机接口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联合组31例。对照组予以脑机接口治疗,联合组采用脑机接口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3周后疗效,治疗前、治疗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功能、电生理、血管内皮功能,治疗期间安全性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降低,相较而言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FMA)、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WMFT)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升高,相较而言联合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脑区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 latency,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缩短,且组间比较联合组更短(P<0.05)。治疗期间,两组产生的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的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16.13%(5/31)vs 9.38%(3/32),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与其调节电生理、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针刺 机接口 梗死 上肢痉挛性偏瘫 上肢功能 电生理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铁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开欣 胡采红 +1 位作者 罗涛 魏从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34例)和mCIMT组(3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34例)和mCIMT组(34例)。mCIMT组予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和限制健侧上肢康复技术治疗;综合治疗组在mCIMT组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血清F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FMA评分、MBI评分、血清TRF水平、血清TI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1);综合治疗组NIHSS评分、血清FE水平均低于mCIMT组,FMA评分、MBI评分、血清TRF水平、血清TIBC水平均高于mCIMT组(P<0.01)。综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mCIMT组[91.18%(31/34)vs 70.59%(24/34)](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mCIMT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神经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清铁代谢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开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 铁蛋白 转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郭萍 杨荣荣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76,共5页
目的 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 目的 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并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认知、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平衡,神经因子,脑血流动力学,治疗后2个月跌倒风险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scale, 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分,血清神经生长因子(serum levels of nerve growth factor, 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Vm)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serum levels of neuronal specific olase, NSE)、S100B蛋白(S100B)水平,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ulse index, 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12 s、站起测验(chair rising test, CRT)≤10 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2级比例更高(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可行性较高,可改善患者认知、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分析与其调节机体血清神经因子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有关,最终降低跌倒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恢复期 开窍针刺 神经因子 血流动力学 认知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8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8
作者 何希俊 谭吉林 +1 位作者 王本国 赖莹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67-468,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17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86例,针刺组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不同证型辅以不同的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mg/d,两组患者均针对原发病给予常规治疗,并尽早进...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17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86例,针刺组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不同证型辅以不同的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mg/d,两组患者均针对原发病给予常规治疗,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8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89.54%、对照组73.2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PSD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针刺治疗 氟西汀 醒脑开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非经穴点的设立——经穴特异性临床研究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筱媛 李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 对照非经穴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IL-1RI和TNFR-Ⅰ的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倪光夏 石学敏 +3 位作者 王占奎 王淑兰 张新昌 程莹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干预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干预手段,以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方法,观测不同时间点病变侧大脑皮层2种关键炎性细胞因子受体即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干预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干预手段,以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方法,观测不同时间点病变侧大脑皮层2种关键炎性细胞因子受体即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IL-1RI)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TNFR-Ⅰ)的mRNA表达情况,并观察针刺对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规律。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降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异常升高的IL-1RI、TNFR-Ⅰ的mRNA的表达,且该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更为明显。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干预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应,进而对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针刺 缺血再灌注 炎性细胞因子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不同程度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军峰 李军 +2 位作者 李岩 卞金玲 石学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96-296,共1页
醒脑开窍针法是石学敏院士创立并推行治疗中风病的有效疗法 ,然而中风病病情复杂 ,临床中不同患者所呈现的病情不尽相同 ,从中风的不同程度着手 ,观察研究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不同疗效。总结其治病规律是 :轻型中风有效率为 98% ,中型... 醒脑开窍针法是石学敏院士创立并推行治疗中风病的有效疗法 ,然而中风病病情复杂 ,临床中不同患者所呈现的病情不尽相同 ,从中风的不同程度着手 ,观察研究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不同疗效。总结其治病规律是 :轻型中风有效率为 98% ,中型中风有效率为 85 6 % ,重型中风有效率为 4 9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 中风 病情轻重程度 中医药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组织及血清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永明 梁宪如 +2 位作者 杜元灏 郭永铁 石学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617-618,共2页
目的 :观察缺血后脑组织及外周血清TNF -α含量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效应。方法 :以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及血清TNF -α含量变化。结果 :缺血后各组动物脑组织及血清TNF ... 目的 :观察缺血后脑组织及外周血清TNF -α含量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效应。方法 :以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及血清TNF -α含量变化。结果 :缺血后各组动物脑组织及血清TNF -α含量均较同时段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1) ,针刺治疗后脑组织及血清TNF -α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可显著降低缺血脑组织及血清中TNF -α的含量 ,从而减轻或抑制TNF -α造成的一系列脑缺血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TNF—α 开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福建 陈堃 +2 位作者 邓家豪 陈浩 高卓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病后48 h内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照组(43例)则在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比对照组74.42%(32/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生活质量评估表(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疗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效果明确,优于晚介入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针刺 梗死 介入时机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兰兰 文国强 +1 位作者 欧阳锋 邓益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63-964,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功能训练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功能训练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假性球麻痹 开窍针刺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用于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晓燕 吴淑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7-548,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促醒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疗效。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再行针刺疗法)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为52.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介入针刺治疗越...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促醒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疗效。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再行针刺疗法)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为52.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介入针刺治疗越早、针刺治疗疗程越长则疗效越好。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是促醒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针刺 损伤 开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颖 闻霞 张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404-405,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为治疗组30例,传统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为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为治疗组30例,传统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为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降低残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开窍针刺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加味芍药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7
作者 陆军伟 王云 +3 位作者 周淼 任梦蕾 王芳 於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加味芍药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加味芍药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加味芍药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加味芍药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简易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上升(P<0.01),CSI评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加味芍药汤可改善患者肢体痉挛、肢体活动功能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针刺 加味芍药汤 中风 肢体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钦潘 韩永升 +5 位作者 韩咏竹 王伟 汪炜民 毛玉强 郭铁 韩峰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主穴取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采取"醒脑开窍"法行电针治疗30min。首次针刺在动物造模成功后24h内进行,其后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7天为一疗程(针刺6d,休息1d)。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饲养于笼内,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估、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与GFAP的表达。结果: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VEGF与GFAP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第7天,脑缺血周围出现VEGF与GFAP表达增多,第14天时增多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电针组VEGF与GFAP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增加更显著。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通过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VEGF与GFAP的表达,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针刺 缺血再灌注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加早期康复对中风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春红 冯春燕 +2 位作者 卞金铃 门杰 石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加早期康复对中风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寻找适合中国特色中风单元提供参考。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间与自身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1)醒脑康复组与醒脑对照组自身... 目的:探讨针刺加早期康复对中风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寻找适合中国特色中风单元提供参考。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间与自身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1)醒脑康复组与醒脑对照组自身前后对照,各项指标(上肢、下肢、Barthel指数)均符合P<0.05,说明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2)治疗后组间比较,虽然康复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但P>0.05,故仍不可以认为两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在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较单纯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在统计学意义上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潜在的远期疗效,能有效增强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认为是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中风的有益补充;但仍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寻求确切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针刺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加减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春燕 康煜炜 +9 位作者 李金波 张春红 牛博真 开佰超 于海龙 杨建 王佐彬 苑丽敏 刘晨思 门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减治疗卒中后足内翻对其下肢步行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胫前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振幅(RMS)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40例脑卒中足内翻病例行醒脑开窍针刺加减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Fugl(下肢)、MBI,...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减治疗卒中后足内翻对其下肢步行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胫前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振幅(RMS)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40例脑卒中足内翻病例行醒脑开窍针刺加减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Fugl(下肢)、MBI,胫前肌、腓肠肌表面肌电RMS的变化。结果 针刺前后对照,Fugl(下肢)、MBI较针刺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腓肠肌:被动活动3个月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胫前肌:被动活动时,治疗后肌张力较前显著增加(Z=3.428,P=0.001<0.05),与健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0.497,P=0.619>0.05);主动活动时,治疗后较前显著增加(Z=3.508,P=0.000<0.05),但仍显著低于健侧(Z=3.79,P=0.000<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加减治疗卒中后足内翻,可有效增加患足肌力、肌张力,肌张力增加明显与健侧无显著性差异,肌力较前增加但仍明显低于健侧,提示该针刺法对于改善卒中后足内翻患者肌张力改善优于肌力,对于提高胫前肌肌力更显著,对腓肠肌肌力影响不显。醒脑开窍针刺法加减治疗卒中后足内翻可有效改善患足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可能与其较好地协调患足背屈时主动肌、拮抗肌肌张力/肌力相关。但由于病例采集地点局限,病例数较少,建议后期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降低实验误差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另外,醒脑开窍针刺法加减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相关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针刺加减 卒中后足内翻 疗效评价 表面肌电RM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