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欲望的凸现与调控——对“三言”“二拍”的一种读解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宏图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93-98,共6页
欲望的凸现与调控———对“三言”“二拍”的一种读解王宏图一、引言:作为内在文体张力的欲望的凸现与调控明朝中后期堪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繁盛的年月,话本小说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尽管留存到今天的相当大部分话本作品... 欲望的凸现与调控———对“三言”“二拍”的一种读解王宏图一、引言:作为内在文体张力的欲望的凸现与调控明朝中后期堪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繁盛的年月,话本小说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尽管留存到今天的相当大部分话本作品成形于宋元时期,但它们的最后加工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欲望 《喻世明言》 文本 讲述者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儒家伦理 米歇尔·福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中商人的经商理念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桂清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67-169,共3页
“三言”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于天启年间刊刻的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三言”中商人的思想,反映商人作为新生的阶级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商人在经商获利的同时,还有更高的期... “三言”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于天启年间刊刻的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三言”中商人的思想,反映商人作为新生的阶级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商人在经商获利的同时,还有更高的期望:即对社会地位的提升及对劳动、诚信、仁义品格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明代 通俗小说 冯梦龙 “三言” 商人 经商理念 意识形态 社会地位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的经典意识与“三言”的艺术品格
3
作者 刘勇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0-105,共6页
明刊“三言”前各有一序,反映了冯梦龙话本小说经典意识的连续性与逻辑性。而他的编撰工作,则是其经典意识的反映与落实,这表现在对话本小说文体特点的清醒认识与自觉把握、在小说发展史中揭示话本小说的“通俗”意义、努力寻求并夯实... 明刊“三言”前各有一序,反映了冯梦龙话本小说经典意识的连续性与逻辑性。而他的编撰工作,则是其经典意识的反映与落实,这表现在对话本小说文体特点的清醒认识与自觉把握、在小说发展史中揭示话本小说的“通俗”意义、努力寻求并夯实主流思想与世俗观念的平衡点、将面向大众的小说艺术追求发挥到极致等诸多方面。“三言”的经典价值还有可能超越当时小说家的认识,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与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经典价值 艺术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言”中的因果报应
4
作者 王引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61-67,共7页
晚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包含大量的因果报应内容。多年来,研究者大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内容有严重的消极作用,是“麻醉剂”,削弱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因此,理所应当地视之为... 晚明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包含大量的因果报应内容。多年来,研究者大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内容有严重的消极作用,是“麻醉剂”,削弱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因此,理所应当地视之为封建糟粕。我觉得这种看法既不符合冯梦龙的编者意图,也不符合“三言”的客观实际。因为冯梦龙在“三言”中编写因果报应,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一种使人戒恶从善的强制性力量,其目的在于借此“以警后人”,“劝他为善不为恶”,从而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社会道德伦理、风气习俗归于淳厚。所以它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一味地起消极作用,而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冯梦龙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劝善惩恶 佛家思想 三言 使人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主义爱情的萌芽——试论“三言”的爱情价值
5
作者 林伦才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17-118,121,共3页
"三言"中的爱情小说肯定了男女情欲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情真说"贯穿始终,将美好爱情上升到情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相互尊重的高度,是对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是近代民主主义爱情的萌芽。
关键词 爱情小说 “三言” 民主主义爱情 爱情价值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的小说理论与《三言》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41-47,共7页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发现,在评价冯梦龙时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他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倡导者。他在《三言》以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评价《三言》时,也往往只把它看成是由冯梦龙编选的包括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小说集。因此,在论及冯梦龙时往往很少涉及《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在论及《三言》时,也很少涉及冯梦龙的思想和小说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冯梦龙 小说理论 通俗文学 文学史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中国小说史 醒世恒言 小说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卢柟之狱”
7
作者 李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共8页
说“卢怪李洵早年读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一卷,觉得对卢其人,虽然加上不少小说家的煊染、夸张,把卢的气质、性格与生活写得活灵活现,应是一篇好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在《明史》中有传。《醒世恒言》的作者... 说“卢怪李洵早年读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一卷,觉得对卢其人,虽然加上不少小说家的煊染、夸张,把卢的气质、性格与生活写得活灵活现,应是一篇好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在《明史》中有传。《醒世恒言》的作者写卢与史传,大致相同。《明史》卢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朝诗集小传》 《明史》 《明文海》 雇工人 士子 社会地位 卢柟 十六世纪 知县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憨斋三笑》刍论
8
作者 白岭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墨憨斋三笑》刍论白岭一如果说起明末通俗文学主帅冯梦龙的“三言”,我们会觉得如雷贯耳;而如果说起他的“三笑”,便会觉得颇为新奇了。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这个名字。可喜的是现在有了———是笔者给他取下的。其实,“... 《墨憨斋三笑》刍论白岭一如果说起明末通俗文学主帅冯梦龙的“三言”,我们会觉得如雷贯耳;而如果说起他的“三笑”,便会觉得颇为新奇了。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这个名字。可喜的是现在有了———是笔者给他取下的。其实,“三言”的名字也是别人给他取下的。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墨憨斋 冯梦龙 三笑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挂枝儿》 《警世通言》 《新列国志》 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小妹”为苏东坡之姊而非妹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振峰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3期26-26,共1页
从明末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问世,“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便流传开来。苏小妹即苏东坡的妹妹之说也便成了定论。近读苏东坡文集,方知这并非史实。原来,苏小妹为苏东坡之姊而非其妹。苏东坡为乳母所作之墓志铭写道:“事先夫人三十有五... 从明末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问世,“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便流传开来。苏小妹即苏东坡的妹妹之说也便成了定论。近读苏东坡文集,方知这并非史实。原来,苏小妹为苏东坡之姊而非其妹。苏东坡为乳母所作之墓志铭写道:“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八娘与轼。”八娘何人?据《苏诗总案》记载:“东坡姊八娘……不得志卒”,司马光在《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也曾提到:幼女(即八娘)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墓志铭 冯梦龙 醒世恒言 司马光 苏诗 幼女 明末 故事 勤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语词杂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兰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作者旁征博引,就《金瓶梅词话》中“挨光”、“别变”、“槽道”、“趔趄”、“牵头”、“马八六(马伯六)”、“掏摸”、“眼里火”、“咬指”、“咬指头”等语词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考释。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型世言》 西门庆 槽道 拍案惊奇 趔趄 醒世姻缘传》 醒世恒言 《儿女英雄传》 贪色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梦龙“三言”的编辑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永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98-101,共4页
“三言”即冯梦龙编辑的三部通俗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它的编辑特色是:1.时代性,“三言”所辑入的作品本身及思想内容多与明代市民阶层的兴盛和内忧外患严重的形势密切相关;2.目的性,“三言”的编... “三言”即冯梦龙编辑的三部通俗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它的编辑特色是:1.时代性,“三言”所辑入的作品本身及思想内容多与明代市民阶层的兴盛和内忧外患严重的形势密切相关;2.目的性,“三言”的编辑,是为了借文艺作品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3.倾向性,“三言”所编辑的作品,大多反映市民阶层的愿望和要求;4.兼容性,其故事发生的年代,上起春秋,下至当世,反映了各方面的思想和愿望;5.通俗性,其作品多来自民间,语言通俗,易于传播;6.全集性,几乎将当时流行的优秀话本“艹鬼括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编辑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情史》到《聊斋志异》──“科举与志怪”之二 被引量:1
12
作者 冈本不二明 王枝忠 鲁忠慧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情史》 拍案惊奇 《夷坚志》 冯梦龙 科举落第 文言小说 清史 文学作品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人头地”的源流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忠侠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5期97-97,共1页
《辞源》修订本第一册336页“出人头地”条释文云:“超出他人之上。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见奇功。’按:本条书证并非语源。其源: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九·与梅圣俞... 《辞源》修订本第一册336页“出人头地”条释文云:“超出他人之上。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见奇功。’按:本条书证并非语源。其源: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九·与梅圣俞书(嘉祐二年)》:“承惠《答苏轼书》,甚佳。……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流 修订本 语源 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 苏轼 成语 书证 汗出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游全传>注》试笔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利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6,共6页
《水浒》者,“至博极富之制作”也,自清人程穆衡为之《注略》,颇多创获,“实以古人未尝为此学故也”。程氏自叙其甘苦曰:“盖其贯穿经史,网罗百家,旁摭二氏,衍一义,订一言,靡不融会载籍而出之。……若其炉锤古今,征材浩演,语有成处,字... 《水浒》者,“至博极富之制作”也,自清人程穆衡为之《注略》,颇多创获,“实以古人未尝为此学故也”。程氏自叙其甘苦曰:“盖其贯穿经史,网罗百家,旁摭二氏,衍一义,订一言,靡不融会载籍而出之。……若其炉锤古今,征材浩演,语有成处,字无虚构,余腹笥未可云俭,然且茫如望洋焉。”蕴香居士序其书亦云:“然一经好古之士为之注解,便觉博奥异常。”第以事属椎轮,功开筚路,较之程氏所著他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马 淡酒 洗泥 《水浒》 醒世恒言 市语 水浒传 《三遂平妖传》 左手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大学一些人滥编滥印图书行为应予制止
15
作者 李令媛 孟祥照 +1 位作者 石宏宽 王振汉 《中国出版》 1980年第5期12-13,共2页
我们是河北大学的教师,向你们反映一个情况。一九七九年以来,河北大学的某些同志,以教学需要为名,大规模地翻印《拍案惊奇》、《清平山堂话本》、《十二楼》、《石点头》、《五色石》等一类内容复杂的书,计有十多种,四、五百万字,印十... 我们是河北大学的教师,向你们反映一个情况。一九七九年以来,河北大学的某些同志,以教学需要为名,大规模地翻印《拍案惊奇》、《清平山堂话本》、《十二楼》、《石点头》、《五色石》等一类内容复杂的书,计有十多种,四、五百万字,印十万多册,以十七、八元一套的价格,在社会上出售。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法行为。上述书籍过去是经过专家学者校勘整理、标点注释,由国家出版社出版的,版权所有,不容窃取。特别是《醒世恒言》、初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大学 清平山堂话本 拍案惊奇 国家图书馆 校勘整理 出版单位 非法行为 版权所有 醒世恒言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小妹的真伪
16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东坡 苏洵 苏轼 墓志铭 宋仁宗 相思泪 文经武纬 才女形象 醒世恒言 悲剧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鲤吞钩”当为训
17
作者 周子见 《社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1,共1页
关键词 本能欲望 船到桥头自然直 侥幸心理 社会伦理道德 醒世恒言 大吃苦头 男婚女嫁 梁启超 法律法规 烧不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门·旁门·后门
18
作者 豫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金瓶梅》 林黛玉 《二刻拍案惊奇》 封建等级制度 古代小说 《红楼梦》 醒世恒言 尊卑等级 卑微者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梦龙的文学观
19
作者 力文 《中州学刊》 1984年第2期91-94,41,共5页
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有些属于冯的搜集,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即使是搜集,也包含着冯的某种加工、制作),所以能以较好的思想、艺术成就,成为明代短篇白话的高峰,开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 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有些属于冯的搜集,有些是冯梦龙本人的创作,即使是搜集,也包含着冯的某种加工、制作),所以能以较好的思想、艺术成就,成为明代短篇白话的高峰,开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作为编撰基础的冯梦龙的文学观。 如果从中国小说理论史的角度考察问题,先于冯梦龙的李贽,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比较充分地提到了中国小说的理论问题。李贽的理论给予后代以很大的影响,不仅小说评点的形式影响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而且许多重大小说理论见解影响了冯梦龙,例如对小说产生的社会原因的论述,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叙》中指出,《水浒》的作者“虽生元日,实愤宋事”。由于“宗室不竞,冠屦倒施”,遂成就了《水浒》这样的“发愤”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小说创作 文学观 李贽 中国小说理论 市民阶层 《三言》 小说通俗化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
20
作者 刘重一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S1期91-93,共3页
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刘重一晚明,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我国公案小说的成熟期。从冯梦龙整理并刊行《古今小说》的天启初年(1621)起至明朝灭亡,前后虽不过二十余年,却先后出现了像“三言”、“二拍”、《型... 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刘重一晚明,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我国公案小说的成熟期。从冯梦龙整理并刊行《古今小说》的天启初年(1621)起至明朝灭亡,前后虽不过二十余年,却先后出现了像“三言”、“二拍”、《型世言》、《石点头》、《醉醒石》等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公案小说 白话短篇小说集 “二拍” “三言” 《型世言》 宋元话本 白话小说 醒世恒言 凌氵蒙初 冯梦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