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η°]音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无未 禹平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3期22-23,共2页
《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音李无未禹平近读刘禾先生《东北方言词探源例释》一文①,感到收获颇多,但对“打”字就是东北方言中“[t‘i]了一顿”的“挨[t‘i]”的词的本字的观点不敢苟同,认为... 《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音李无未禹平近读刘禾先生《东北方言词探源例释》一文①,感到收获颇多,但对“打”字就是东北方言中“[t‘i]了一顿”的“挨[t‘i]”的词的本字的观点不敢苟同,认为有必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东北方言 “打” 《广韵》 《燕子赋》 对外汉语 语言学 中古音 普通话 《中原音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权的失落: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清小说中的“女尊男卑”现象 被引量:13
2
作者 段江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6期147-151,146,共6页
先秦以来的礼法一直保证男性的绝对权威。可是 ,在明清小说中 ,我们却可以看到大量的“女尊男卑”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分析 ,我们发现 :男女双方在经济、道德、情感、情欲、智能等各方面的条件是影响婚姻质量的直接因素 ;在很多... 先秦以来的礼法一直保证男性的绝对权威。可是 ,在明清小说中 ,我们却可以看到大量的“女尊男卑”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分析 ,我们发现 :男女双方在经济、道德、情感、情欲、智能等各方面的条件是影响婚姻质量的直接因素 ;在很多时候 ,男女在婚姻中的实际地位并不由抽象的礼法决定 ,而是众多因素综合运作的结果。从更深的层面来说 ,家庭中的男权失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小说 "女尊男卑"现象 男权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试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衍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23,129,共8页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清初、以山东方言写就的白话小说,在这部书中已出现了[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的若干用例。该格式用于未然语境,"了"粘附在动结式、动趋式VC之后,表示"动作结果或动作趋向实现的可能性"...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清初、以山东方言写就的白话小说,在这部书中已出现了[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的若干用例。该格式用于未然语境,"了"粘附在动结式、动趋式VC之后,表示"动作结果或动作趋向实现的可能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这一格式是由表示实现的"VC了"式述补结构在特定的未然语境里派生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能性述补结构 [VC了]式 汉语方言语法 汉语历史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醒世姻缘传》看近代汉语助词“将”的语法功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岳立静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590-598,共9页
文章详细分析了《醒世姻缘传》中助词"将"的句法分布、功能以及所有带"将"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指出带"将"动词都是一个能够在空间延续的动作,助词"将"的主要语法功能即是用来表示这一动作行为、... 文章详细分析了《醒世姻缘传》中助词"将"的句法分布、功能以及所有带"将"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指出带"将"动词都是一个能够在空间延续的动作,助词"将"的主要语法功能即是用来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性质的延续状态,并进一步从认知角度对助词"将"这一功能意义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条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助词 语法功能 语法化 “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醒世姻缘传》看清初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衍军 李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120,共5页
清初学校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基本因袭明制,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清初在教育和科举制度上又有许多改革和创新。中央官学方面,鼓励纳资入国子监,招收例贡、例监等各类监生;地方教育方面,清代书院、社学官学化程度很高,私塾教育成为科举... 清初学校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基本因袭明制,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清初在教育和科举制度上又有许多改革和创新。中央官学方面,鼓励纳资入国子监,招收例贡、例监等各类监生;地方教育方面,清代书院、社学官学化程度很高,私塾教育成为科举应试的预备性教育。尤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教育完全为科举服务,不论官学、私学,均以科举为核心,成为科举的附庸。《醒世姻缘传》所记载的文化史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十七世纪中叶(即清初)的学校教育及科举制度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官学 私学 科举制 教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清妇女的朝山进香 被引量:7
6
作者 梅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54-59,共6页
《醒世姻缘传》反映了明清之际山东地区的社会风俗 ,其中对妇女朝山进香多有描述。本文依据书 ,结合相关史料 ,认为明清时期妇女朝山进香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她们多随香会出行 ,或祈福还愿 ,或游山玩水 ,游历所及遍及宗教圣地和名山... 《醒世姻缘传》反映了明清之际山东地区的社会风俗 ,其中对妇女朝山进香多有描述。本文依据书 ,结合相关史料 ,认为明清时期妇女朝山进香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她们多随香会出行 ,或祈福还愿 ,或游山玩水 ,游历所及遍及宗教圣地和名山大寺。这种活动虽遭到统治阶级及维护礼教人士的禁止和反对 ,但却屡禁不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明清妇女 朝山进香 祈神还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理念统摄下的神道教化——论《醒世姻缘传》的神道设教 被引量:4
7
作者 付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6-111,共6页
《醒世姻缘传》中的神道教化始终遵循着儒家的思想传统。由凡入圣的晁夫人是儒家博施济众、仁爱为本的理想化身。晁梁最终选择以孝子终身的生存方式 ,显示出儒家血缘伦理道德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晁源、狄希陈与薛素姐的两世孽缘则表... 《醒世姻缘传》中的神道教化始终遵循着儒家的思想传统。由凡入圣的晁夫人是儒家博施济众、仁爱为本的理想化身。晁梁最终选择以孝子终身的生存方式 ,显示出儒家血缘伦理道德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晁源、狄希陈与薛素姐的两世孽缘则表明 ,《醒世姻缘传》消化吸收佛教因果轮回观念 ,无非是要强调儒家仁义纲常为本的伦理道德设置不容践踏。作者在神道设教中弘扬儒家道德理想的主观意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道教化 儒家思想 醒世姻缘传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X+VP+比较标记+Y”式差比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戚晓杰 姜维枫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差比句 标记 近代汉语 山东方言 白话小说 明末清初 地域特色 《醒》 地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的民间性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付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9-152,共4页
与前后期文人世情小说不同,《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采取了一种民间性策略。作者取用神道立足于民间受众,神道设教中多关涉民间意义上的宗族伦理与儒家社会伦理,把民间祈福畏祸的文化心理作为扬善惩恶的教化落点,从而有效呼应了作品以儒... 与前后期文人世情小说不同,《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采取了一种民间性策略。作者取用神道立足于民间受众,神道设教中多关涉民间意义上的宗族伦理与儒家社会伦理,把民间祈福畏祸的文化心理作为扬善惩恶的教化落点,从而有效呼应了作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教化主旨。在世风浇漓、道德沦丧的晚明社会,这种文学救世的策略,无疑十分切实而有效。这也是《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的成功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神道设教 明清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方言词例说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春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4,共5页
1.“百当”、“白当”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2.“节年”的意义及其与现代山东方言“jian年”、“jian天”的关系;3.“提溜”、“滴溜”等的关系及音变问题;4.俗语“仰着合着”的意义及相关词语的语义组合关系与变化。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方言词 词例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醒世姻缘传》的讽刺艺术及其在讽刺小说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国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29,共5页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满溢着讽刺意味的小说,作者对于世风日下的现实深怀不满,对于"前后世姻缘"中男女主人公为主的世人身上表现出的种种丑态进行了尖锐的讥讽。与之前的小说不同的是,这种讽刺已经成为了小说的叙事基调。因此...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满溢着讽刺意味的小说,作者对于世风日下的现实深怀不满,对于"前后世姻缘"中男女主人公为主的世人身上表现出的种种丑态进行了尖锐的讥讽。与之前的小说不同的是,这种讽刺已经成为了小说的叙事基调。因此,它是一部讽刺手法广泛存在的小说,是《儒林外史》之前非常重要的讽刺小说,应被列入中国讽刺小说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讽刺艺术 叙事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弱质与父权秩序的倾覆──《醒世姻缘传》的女权主义批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楚爱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0,共3页
在《醒世姻缘传》中,女性人本意识的觉醒和为争取权力、自由而对男性施以几近变态的报复是导致父权秩序倾覆的主要原因,而男性文人自身的弱质同样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在新的大时代面前,他们未能积极地调整... 在《醒世姻缘传》中,女性人本意识的觉醒和为争取权力、自由而对男性施以几近变态的报复是导致父权秩序倾覆的主要原因,而男性文人自身的弱质同样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在新的大时代面前,他们未能积极地调整好自己。人格卑劣,生活能力低下,再加上好色轻薄等种种恶习,最终使自己失去了父权优势,引发了阴阳倒置及传统文明的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男性弱质 父权秩序 倾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与《姑妄言》中的一种婚姻现象——话说惧内 被引量:1
13
作者 施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6-91,共6页
 《醒世姻缘传》与《姑妄言》是明末清初两部通俗世情小说,皆以平民家庭生活为其主要内容,其中对惧内现象的描写尤为精彩,从中笔者归纳出男人惧内、女人泼悍的社会、经济、生理、心理因素。惧内现象昭示着男权文化的式微及妇道教化的失...  《醒世姻缘传》与《姑妄言》是明末清初两部通俗世情小说,皆以平民家庭生活为其主要内容,其中对惧内现象的描写尤为精彩,从中笔者归纳出男人惧内、女人泼悍的社会、经济、生理、心理因素。惧内现象昭示着男权文化的式微及妇道教化的失败,也体现了妇女对低下社会地位的不满,对一夫多妻制的反抗。而作者对"悍妇"的丑化、兽化,对其悍恶行为的极度夸张,正泄露了男权社会的恐惧与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姑妄言》 婚姻现象 明末清初 通俗世情小说 男权文化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教育思想管窥——鞭挞恶师形象,阐发师德理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延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05-307,共3页
从师德角度探讨《醒世姻缘传》所表现的教育思想,挖掘其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价值,为今天的师德建设提供借鉴、批判继承的材料.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塾师形象 教育思想 师德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醒世姻缘传》看“给”的来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路广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5期75-77,共3页
本丈对《醒世姻缘传》中的“给”以及与“给”性质类似的“己”,作了详尽的分析;并运用这些材料对“给”的来源进行了考察,认为尚不能说“给”源于“乞”。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给” 词源 用法 现代汉语 介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间白话文字词学考察——以《醒世姻缘传》为例
16
作者 王衍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7-149,共3页
《醒世姻缘传》是十七世纪中叶用山东方言写成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该书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汉语史以及山东方言史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是一部丰富详尽的语言史料集。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语言学 语音 词汇 语法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法·情欲·情分:《醒世姻缘传》中的“婚姻本相”
17
作者 段江丽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104-110,共7页
明末世情小说代表作《醒世姻缘传》的主干内容是冤冤相报的婚姻故事 ,这一内容在古代小说中具有代表性意义。本文从缘法、情欲、情分三个方面对作品中所描写的“婚姻本相”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
关键词 情欲 明代 世情小说 文学研究 醒世姻缘传 婚姻 婚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醒世姻缘传》中的谐音民俗
18
作者 王衍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5-117,共3页
《醒世姻缘传》是17世纪中叶用山东方言写成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该书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之际山东民俗文化的具体形态,特别是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山东一带在诞生礼俗、婚姻礼俗等方面众多的谐音民俗事象。如以"笊篱"谐音"... 《醒世姻缘传》是17世纪中叶用山东方言写成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该书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之际山东民俗文化的具体形态,特别是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山东一带在诞生礼俗、婚姻礼俗等方面众多的谐音民俗事象。如以"笊篱"谐音"早离",寓意"早点离开"(死亡);以"羊"谐音"祥",寓意"吉祥"等等。这种谐音民俗以谐音象征的方式隐喻了人们的愿望和诉求,体现出民间对语言的魔力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谐音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醒世姻缘传》的女性形象刻画在世情小说史上的意义
19
作者 陈国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7-22,共6页
《醒世姻缘传》沿着《金瓶梅》开辟的世情小说的路数,着力描写女性形象,不仅刻画了素姐这一以暴虐为特征的女主角,而且以写实厚重的笔法刻画了晁奶奶、童奶奶等为家庭和社会作出很大贡献的中下层社会女性形象,从而显示了女性在中国古代... 《醒世姻缘传》沿着《金瓶梅》开辟的世情小说的路数,着力描写女性形象,不仅刻画了素姐这一以暴虐为特征的女主角,而且以写实厚重的笔法刻画了晁奶奶、童奶奶等为家庭和社会作出很大贡献的中下层社会女性形象,从而显示了女性在中国古代家庭生活中的巨大能量,丰富了世情小说中的女性的形象类型,并在《红楼梦》之前在长篇世情小说中为女性唱赞歌,这有其开创性的和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中下层社会女性 巨大能量 赞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人名臆解
20
作者 张振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醒世姻缘传》通过谐音、照应、拆字、用典、白描等方法给人物命名,利用人名寄托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品格、职业和在故事中的功能的评价和暗示。这些人名具有强烈的诙谐感和反讽效果,体现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评价。通过谐音法还可推测作者&... 《醒世姻缘传》通过谐音、照应、拆字、用典、白描等方法给人物命名,利用人名寄托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品格、职业和在故事中的功能的评价和暗示。这些人名具有强烈的诙谐感和反讽效果,体现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评价。通过谐音法还可推测作者"西周生"可能是"戏诌生"、"戏众生"或者"戏诸生"的谐音,而"环碧主人"可能是"幻笔主人"的谐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小说人物命名 谐音 环碧主人 西周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