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竹笋笋壳醋酸木质素结构特性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7
1
作者 龚卫华 胡强 +2 位作者 向卓亚 赵国华 彭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7-1422,共6页
采用醋酸法提取大叶麻竹笋笋壳中木质素,并对得到的醋酸木质素进行表面微观特性、结晶特性、热稳定性、吸湿特性及抗氧化能力测定,同时与相同来源的纤维残渣和粗膳食纤维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醋酸木质素表面呈球形且结构粗糙多孔,以... 采用醋酸法提取大叶麻竹笋笋壳中木质素,并对得到的醋酸木质素进行表面微观特性、结晶特性、热稳定性、吸湿特性及抗氧化能力测定,同时与相同来源的纤维残渣和粗膳食纤维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醋酸木质素表面呈球形且结构粗糙多孔,以无定形结构存在,热稳定性较好,最大失重速率为0.34%/℃,吸湿率较低(5.21%)。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测定结果表明,醋酸木质素抗氧化能力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T,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BHT相当,无显著差异。并且醋酸木质素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相同来源的纤维残渣和粗膳食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麻竹笋 笋壳 醋酸木质素 结构特性 抗氧化活性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笋壳醋酸木质素吸附重金属Cr(Ⅵ)的特性及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子聪 房翠兰 +2 位作者 李升 叶发银 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2-60,共9页
研究笋壳醋酸木质素(bamboo shoot shell acetic acid lignin,BSS-AL)对Cr(Ⅵ)的吸附性能和机制。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pH、BSS-AL添加量、接触时间和Cr(VI)的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建立吸附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 研究笋壳醋酸木质素(bamboo shoot shell acetic acid lignin,BSS-AL)对Cr(Ⅵ)的吸附性能和机制。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pH、BSS-AL添加量、接触时间和Cr(VI)的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建立吸附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比较吸附前后BSS-AL的官能团及元素组成来探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BSS-AL能有效吸附重金属Cr(Ⅵ),在含Cr(Ⅵ)的体系中暴露240 min后,BSS-AL对Cr(Ⅵ)的清除率已超过97%,其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BSS-AL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能达到14.908 mg/g,吸附等温模型符合Langmuir模型。FTIR和XPS分析技术阐释了BSS-AL吸附Cr(Ⅵ)的机制,即静电相互作用、离子交换和还原后再吸附。综上,BSS-AL在去除食品中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Cr(Ⅵ)中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醋酸木质素 CR(VI) 吸附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壳木质素理化性质及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晗 杨威岭 +2 位作者 杨宗玲 范方宇 王昌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充分利用油茶壳资源,研究分别采用醋酸法和碱法提取油茶壳木质素,并对其基本成分、理化性质和结构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醋酸木质素(91.87%)纯度略微低于碱木质素(93.37%);且醋酸木质素中[C]和固定碳含量较高。两种木质素... 为充分利用油茶壳资源,研究分别采用醋酸法和碱法提取油茶壳木质素,并对其基本成分、理化性质和结构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醋酸木质素(91.87%)纯度略微低于碱木质素(93.37%);且醋酸木质素中[C]和固定碳含量较高。两种木质素抗氧化力远大于油茶壳粗膳食纤维;与碱木质素相比,醋酸木质素持水力、溶胀力分别增加了59.49%、55.36%,饱和与不饱和脂肪结合力分别增加了5.06%、2.24%,DPPH自由基清除力增加了10.50%,吸湿率降低了28.14%。紫外和红外光谱谱图可知,醋酸木质素和碱木质素主要由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组成;醋酸木质素中愈创木基含量更高,碱木质素中紫丁香基含量更高。热重分析可知,醋酸木质素热稳定性高于碱木质素,更适于高温耐热材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醋酸木质素 木质素 理化性质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