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性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的抗甲醛内墙乳胶漆制备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健 孟浩 +3 位作者 韩培福 姜毅之 柳秋林 董全江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2,59,共5页
采用改性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和多孔竹炭制备出一种抗甲醛内墙乳胶漆,通过化学反应法和物理吸附相结合,可以有效去除室内甲醛污染。应用红外光谱法初步探究了抗甲醛乳胶漆去除甲醛的反应机理,并考察了VAE加量对乳胶漆净化甲醛效... 采用改性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和多孔竹炭制备出一种抗甲醛内墙乳胶漆,通过化学反应法和物理吸附相结合,可以有效去除室内甲醛污染。应用红外光谱法初步探究了抗甲醛乳胶漆去除甲醛的反应机理,并考察了VAE加量对乳胶漆净化甲醛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基于VAE乳液的抗甲醛内墙乳胶漆与市售样品相比,在甲醛净化效率和持久性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醛 胶漆 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塞拉尼斯公司将扩大在南京的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的生产能力
2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5,共1页
关键词 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 塞拉尼斯公司 生产能力 南京 美国 生产装置 生产网络 生产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维尼龙厂1kt/a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中试装置建成投产
3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57,共1页
四川维尼龙厂投资980万元建成投产1kt/a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中试装置。该中试装置以研发新品为主,同时满足小批量VAE用户的特殊需要。
关键词 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 中试装置 维尼龙 投产 四川 VAE 小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4
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2 位作者 易凡丰 赵宝建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比例以及乳化剂用量对水性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S与X-100的比例为1∶2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质量分数)时,所得到的苯丙共聚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聚合的单体转化率96%以上,凝胶率低于0.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23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钙离子稳定性优异,乳胶膜的吸水率为2.48%,水接触角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剂 乙烯-丙烯酸丁酯 聚合 钙离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渗透性能及水化微观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曾鲁平 乔敏 +5 位作者 赵爽 王伟 陈俊松 朱伯淞 冉千平 洪锦祥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对比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以可再分散乳胶粉与聚合物乳液不同形态掺入后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对速凝水化体系下聚合物颗粒的物理成膜过程以及化学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EVA共聚物通过颗粒吸附、团... 对比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以可再分散乳胶粉与聚合物乳液不同形态掺入后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对速凝水化体系下聚合物颗粒的物理成膜过程以及化学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EVA共聚物通过颗粒吸附、团聚及局部成膜作用,降低了速凝阶段水化产物钙矾石的数量并延缓了水泥C_(3)S的早期水化过程,造成速凝浆体凝结时间的明显延长以及早期强度降低,其以乳液形态掺入带来的早期水化延缓作用更强。硬化喷射混凝土内部直径130μm以上的圆形气泡数量受聚合物掺入影响而明显增多,造成硬化孔隙率增大同时降低了后期强度,但以乳胶粉形态掺入时EVA共聚物带来的引气作用及硬化气泡球形度改善效果更强。水化28 d,EVA共聚物在速凝浆体中可形成连续聚合物膜状结构,并充分分散、填充在钙矾石骨架与浆体孔隙之间,显著提高了喷射混凝土的抗水渗性能与弯曲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喷射混凝土 水化微观结构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孙争光 朱杰 +2 位作者 李盛彪 范德勤 黄世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采用功能性聚硅氧烷 (PMS)、醋酸乙烯酯 (VAc)及羟甲基丙烯酰胺 (NMA)进行乳液聚合 ,得到了PMS -VAc共聚乳液胶粘剂。讨论了PMS用量对聚合反应转化率、乳液流变性、冻融稳定性及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共聚物乳液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
关键词 聚硅氧烷-醋酸乙烯 共聚 研究 功能性 共聚 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胶粘剂的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方少明 周立明 +3 位作者 刘东亮 高丽君 邢纪普 马莹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研究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工艺,探讨了单体配比、交联剂、淀粉等用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醋酸乙烯酯)∶m(丙烯酸丁酯)=1∶2,m(交联剂)=1.25g,m(淀粉)=15g时,该胶粘剂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其抗剥离强... 研究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工艺,探讨了单体配比、交联剂、淀粉等用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醋酸乙烯酯)∶m(丙烯酸丁酯)=1∶2,m(交联剂)=1.25g,m(淀粉)=15g时,该胶粘剂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其抗剥离强度可达140N/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 丙烯酸丁酯 共聚 胶粘剂 合成工艺 单体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水解动力学研究Ⅱ.乳胶粒内部水解反应动力学
8
作者 陈沛智 赵奇志 +1 位作者 李小芹 李建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56,共5页
当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 (EVA)胶粒表面水解完成后 ,水解反应将继续在胶粒内部进行 ,采用滴定法跟踪测试体系碱的浓度进行动力学研究 ,并建立一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描述。研究表明 ,胶粒内部水解反应呈现前后两个阶段 ,反应速率主要由 ... 当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 (EVA)胶粒表面水解完成后 ,水解反应将继续在胶粒内部进行 ,采用滴定法跟踪测试体系碱的浓度进行动力学研究 ,并建立一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描述。研究表明 ,胶粒内部水解反应呈现前后两个阶段 ,反应速率主要由 OH-在胶粒内部的扩散速率所控制。前半阶段反应活化能为 5 3.2 1k J/ m ol,指前因子为1.5 2 5× 10 7min- 1 ,后半阶段反应活化能为 44 .86 k J/ mol,指前因子为 3.411× 10 5 m in-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 乙烯 醋酸乙烯 共聚 水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基电缆屏蔽料的开发与加工工艺优化
9
作者 赵洋 郭甜 +1 位作者 尚英强 丁一铭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137,共7页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基电缆屏蔽料存在与铝质导线之间剥离强度不佳的问题,为改善剥离强度并兼具良好的导电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方对其性能的影响。醋酸乙烯酯(VA)质量分数(18%~40%)与MAH接枝PP(PP-MAH)质量分数(0%~5%)越高,EV...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基电缆屏蔽料存在与铝质导线之间剥离强度不佳的问题,为改善剥离强度并兼具良好的导电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方对其性能的影响。醋酸乙烯酯(VA)质量分数(18%~40%)与MAH接枝PP(PP-MAH)质量分数(0%~5%)越高,EVA屏蔽料与铝之间的剥离强度越大。在导电性方面,加入25~40份导电炭黑使得EVA屏蔽料的导电性能增加,但拉伸强度先升高后下降;而加入2、3、4份碳纳米管(CNT)在提升导电性的同时,也使电缆屏蔽料的拉伸强度下降了约26%、32%、36%。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对剥离强度的影响也非常显著,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越高,剥离强度越大。通过实验优化,确定了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方为EVA分子内VA质量百分比为23%的EVA 100份、PP-MAH 3份、导电炭黑30份、CNT 2份。最佳的压制条件为热压温度120℃,热压压力10 MPa。基于该配方制备的EVA屏蔽料兼具良好的剥离性和导电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该研究为电缆屏蔽材料的配方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表明通过合理调控基料与助剂的质量比、优化加工参数,可显著提升材料的综合性能,满足剥离强度和导电性能等性能指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电缆屏蔽料 铝护套 剥离强度 加工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醋酸乙烯酯基光固化核壳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水性木器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金秋 李欢欢 +1 位作者 范晓慧 李志国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8,共7页
为解决水性木器涂料涂装效率低的问题,首先构建了双键功能化PVAc基核壳乳胶粒,然后通过预乳化将多活性单体(TMPTA)在乳胶粒合成后期加入乳液,制备了PVAc基光固化复合乳液,并对其稳定性、光固化性能和漆膜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 为解决水性木器涂料涂装效率低的问题,首先构建了双键功能化PVAc基核壳乳胶粒,然后通过预乳化将多活性单体(TMPTA)在乳胶粒合成后期加入乳液,制备了PVAc基光固化复合乳液,并对其稳定性、光固化性能和漆膜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VAc基核壳乳胶粒壳层含有活性双键,且粒径远小于紫外光波长,可实现UV固化;通过调控活性单体的加入量,可显著加快PVAc基光固化复合乳液的成膜速度,应用于木器漆涂饰时,最快可在20 s内完成固化;同时乳胶膜性能可调控,在活性单体TMPTA与壳层双键的物质的量比为3∶1时,光固化乳胶膜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为0.91 MPa,断裂伸长率为1.29%,弹性模量为70.54 MPa;此外,木器涂料漆膜硬度、附着力、光泽和粗糙度分别为4H、0级、23.7、1.15μm。所制备的PVAc基光固化复合乳液将在水性木器涂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木器涂料 核壳结构 醋酸乙烯 不对称双键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醋酸乙烯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菁 胡力平 焦书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0-86,共7页
本文通过测定乳液的稳定性、固含量及聚合过程的 pH 变化,从7种类型的乳化剂中选用了 MES-9乳化剂。当乳化剂、引发剂用量分别为单体含量的3%、0.2%,聚合温度为60℃时,可制备高固含量(55-60%)的丙烯酸酯-醋酸乙烯乳液。在聚合过程中 pH... 本文通过测定乳液的稳定性、固含量及聚合过程的 pH 变化,从7种类型的乳化剂中选用了 MES-9乳化剂。当乳化剂、引发剂用量分别为单体含量的3%、0.2%,聚合温度为60℃时,可制备高固含量(55-60%)的丙烯酸酯-醋酸乙烯乳液。在聚合过程中 pH 基本保持不变,乳液的稳定性优于其他类型的乳化剂。考察了工艺条件对收率、特性粘度、乳液粘度、胶粒粒径的影响。并测定了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EA-VAc)共聚的竞聚率:r_(EA)=6.54,r_(VA)c=0.0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醋酸乙烯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心亚 孙志娟 +2 位作者 黄洪 蓝仁华 陈焕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34-637,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引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和壬基酚聚氧乙烯(20)醚(OP-10)作复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为78±2 ℃条件下,合成了A-171改性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引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和壬基酚聚氧乙烯(20)醚(OP-10)作复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为78±2 ℃条件下,合成了A-171改性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考察了配方中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和A-171用量对共聚物性能和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仪(FTIR)、粒度仪和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对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引入w(BA)=10%~15%(相对于配方中单体总质量,下同)、w(MAA)=4%、w(A-171)=1%到VAc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中,共聚物乳液涂膜的吸水率<5.0%,耐寒性通过10个循环,60 ℃加速贮存稳定性>10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醋酸乙烯-丙烯酸酯共聚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乳液共聚物与PVC共混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丽庭 张留成 +3 位作者 刘国栋 高俊刚 刘海峰 金日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6-109,共4页
通过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 N-苯基马来酰亚胺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将其与PVC共混得到耐热 PVC共混物 ,研究了共聚物组分含量对 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性的影响 ,用TBA、TGA对共混物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 。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 甲基丙烯酸甲酯 乙烯 共聚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流变性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取向氢氧化镁的改性及其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金帅 马亚丽 +4 位作者 王海棠 司傲龙 郑强 贾松岩 李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120,共10页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对蒸氨转化率的影响;并以制得的Mg(OH)_(2)为研究对象,采用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HD-171)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HD-172)作为表面改性剂,对Mg(OH)_(2)进行改性,将改性剂HD-171和HD-172改性后Mg(OH)_(2)添加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并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阻燃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是影响蒸氨反应镁离子浸出率的关键因素,成功制备出纯度为99.98%、粒径为1.3μm、六方片状的高取向[I(001)/I(101)=1.3,I为晶面衍射峰强度]Mg(OH)_(2)产物。通过对比改性前后Mg(OH)_(2)的吸油值可知:在反应温度75℃,改性剂HD-171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1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反应温度85℃,改性剂HD-172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2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均为70%的情况下,与未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相比,HD-171和HD-172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4.05和2.53 MPa,氧指数分别提升了2.6%和1.1%,说明HD-171和HD-172改性后的Mg(OH)_(2)可以有效地提高EVA的阻燃性和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高取向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硅烷偶联剂 阻燃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硅烷-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丽琼 刘杰 +1 位作者 李玮 张黎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丙烯酸酯为单体,乙氧基醇磺基琥珀酸二钠(A—102)为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VTES、反应温度以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丙烯酸酯为单体,乙氧基醇磺基琥珀酸二钠(A—102)为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VTES、反应温度以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HEMA浓度的增大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VTES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由实验得出恒速阶段聚合反应速率R_p与乳化剂浓度C_E、引发剂浓度C_1及有机硅单体浓度C_(VTES)的关系为R_p∝C_E^(0.35)C_I^(0.48)C_(VTES)^(-0.64),表观活化能E_a为81.1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丙烯酸酯 共聚 反应动力学 有机硅改性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乳液共聚物与PVC共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丽庭 张留成 +3 位作者 刘国栋 高俊刚 杨森 金日光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0年第3期36-39,共4页
通过乳液共聚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得到耐热PVC共混物,研究了共聚物组分含量对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性的影响,用热分析法以及维卡软化点测定仪对共混物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同时考... 通过乳液共聚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得到耐热PVC共混物,研究了共聚物组分含量对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性的影响,用热分析法以及维卡软化点测定仪对共混物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马来酰亚胺 共聚 聚氯乙烯 耐热性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智俊 王木立 +1 位作者 朱东 张东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 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浓度、单体和引发剂滴加时间对乳液粒径、凝胶量等的影响,并利用红外(FT-IR)、纳米激光粒度仪(DLS)、透射电镜(TEM)进行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SMA-1000P与十二醇质量比为1∶0.75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乳化剂。TEM观察到的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趋势与DLS测得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证明了核壳结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 种子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共聚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建 黄凯兵 +2 位作者 赵上元 任丹凤 彭秀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47-1252,共6页
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体系中丙烯酸用量、中和度和过硫酸钾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单体转化率、乳胶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对乳胶粒子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聚... 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体系中丙烯酸用量、中和度和过硫酸钾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单体转化率、乳胶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对乳胶粒子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聚合体系中丙烯酸钠起反应型乳化剂的作用,在丙烯酸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体系pH为5.6时,可制得稳定的乳液;在中和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体转化率随丙烯酸和过硫酸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体系以均相成核方式为主,乳胶粒子的分散系数小于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 无皂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和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长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2,共8页
对比研究了保护胶体聚乙烯醇(PVA)、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加料量和引发剂加料速率对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VAE)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粒径和相对分子质量演化的影响。乳胶粒成核后明显的团聚特性决定了... 对比研究了保护胶体聚乙烯醇(PVA)、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加料量和引发剂加料速率对聚醋酸乙烯酯(PVAc)和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VAE)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粒径和相对分子质量演化的影响。乳胶粒成核后明显的团聚特性决定了增加保护胶体PVA和阴离子乳化剂SDS加料量对提高PVAc相对分子质量作用不明显。该聚合体系中由于成核乳胶粒强烈的团聚倾向,同一乳胶粒中可同时存在多个自由基,减小引发剂加料速率可降低双基终止几率,明显提高PVAc相对分子质量。进一步利用该技术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VAE乳液,力学性能对比测试表明,高分子量VAE乳液成膜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聚合物水泥防水复合材料领域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乙烯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改性淀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接枝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臣 陆冲 程树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813,870,共7页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接枝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GEVA)和马来酸酐(MA)功能化改性淀粉(MST),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对二者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MST/GEVA复合材料,其中固定MST...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接枝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GEVA)和马来酸酐(MA)功能化改性淀粉(MST),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对二者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MST/GEVA复合材料,其中固定MST和GEVA的质量分数均为20%。通过拉伸、冲击、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EVA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明显改善,断裂伸长率最高可达170%,冲击强度提高了400%左右;随着GEVA接枝率的提高,淀粉逐渐被GEVA相包覆,促进了淀粉在PLA基体中的分散;同时复合材料的吸水性降低,结晶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 增容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