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醇醚磷酸酯中单、双酯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83-1484,共2页
以三氯氧磷和醇醚为原料合成的醇醚磷酸酯中含有大量盐酸,盐酸的存在影响产品中单、双酯含量的确定。通过测定氯离子含量可间接确定醇醚磷酸酯中的盐酸含量,从而可较准确的测定单酯、双酯、三酯及磷酸含量。
关键词 酸性醇醚磷酸酯 盐酸含量测定 单、双酯含量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十四醇醚磷酸酯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德琪 陈阳 +2 位作者 季永新 王也 陈洁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2,共6页
研究了异构十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工艺,并探讨产品在防锈涂料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正庚醇为原料,通过格尔伯特方法,反应合成异构十四醇。探讨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其羟值242. 13。2.以异构十四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 研究了异构十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工艺,并探讨产品在防锈涂料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正庚醇为原料,通过格尔伯特方法,反应合成异构十四醇。探讨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其羟值242. 13。2.以异构十四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异构十四醇聚氧乙烯醚[C_(14)H_(29)O(CH_2CH_2O)_7H]。3.以异构十四醇醚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研究异构十四醇醚磷酸酯最佳反应条件,测得其表面张力26. 87 mN/m,CMC 0. 25 g/L,HLB值10. 86,产品与液体石蜡混合后下层分出10 mL水平均所需时间540 s,与异构十三醇醚磷酸酯相比,表面性能更优。4.最适宜用作乳液聚合的是碳数14、乙氧基数7的乳化剂。并将其应用于防锈乳液漆制备,测试表明其耐水性、耐盐水性、耐冲击性等均优,达到了预计效果,有望代替进口异构十三醇醚磷酸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醇 格尔伯特醇 异构醇醚磷酸酯 乳液聚合 防锈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醚磷酸酯钾盐在水基1060铝合金切削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亭 武江红 赵永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11-1915,共5页
考察了不同碳链结构、不同环氧乙烷加和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在水基1060铝合金切削液中的作用。首先,测定了醇醚磷酸酯钾盐系列的表面张力和动态表面张力,确认了醇醚磷酸酯钾盐的良好表面活性;其次,通过液液界面张力的测定,... 考察了不同碳链结构、不同环氧乙烷加和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在水基1060铝合金切削液中的作用。首先,测定了醇醚磷酸酯钾盐系列的表面张力和动态表面张力,确认了醇醚磷酸酯钾盐的良好表面活性;其次,通过液液界面张力的测定,说明醇醚磷酸酯钾盐可以有效降低液液界面能,且疏水性强的样品表现出了良好的乳化性能;此外,使用座滴法测试的三相接触角与Girifalco-Good法计算得到的数值出入较大,说明1060铝合金表面与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间的作用不仅是极性作用和静电作用,还有更加强烈的氢键作用;最后,使用液相全浸腐蚀法测试了醇醚磷酸酯钾盐抵抗铝合金缓蚀的效果,结果表明,单一组分异构十三醇醚磷酸酯钾盐具有良好的抗缓蚀性能,基于该样品表面性质优异,故可以选择其或碳数稍大的异构醇醚磷酸酯钾盐作为水基金属切削液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醚磷酸酯 水基金属切削液 乳化剂 抗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醚磷酸酯分子量分布对25%戊唑醇分散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冯宁 赵亭 +2 位作者 武江红 赵永红 任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2-1517,共6页
为提升脂肪醇醚磷酸酯(AEP)在水悬剂中的利用效率,使用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作为分散剂,制备了25%戊唑醇水悬剂并考察了该制剂及其固体颗粒的部分性质。确认了窄分布醇醚磷酸酯有利于提升水悬剂的Zeta电势、剪切... 为提升脂肪醇醚磷酸酯(AEP)在水悬剂中的利用效率,使用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作为分散剂,制备了25%戊唑醇水悬剂并考察了该制剂及其固体颗粒的部分性质。确认了窄分布醇醚磷酸酯有利于提升水悬剂的Zeta电势、剪切粘度及悬浮率,有利于提升水悬剂的热储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和触变稳定性;使用粉末接触角计算了固体颗粒的表面自由能,确认窄分布醇醚磷酸酯钾盐更有利于改良固体表面的亲水性;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散射波谱推测窄分布醇醚磷酸酯可能在固体表面排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醚磷酸酯 水悬剂 农药分散剂 戊唑醇 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分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分子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宁 赵亭 +1 位作者 赵永红 张广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87-2492,共6页
为了研究常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C-AEP)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索窄分布醇醚磷酸酯与常规醇醚磷酸酯(N-AEP)的差异。使用N-AEP混合体系模拟了常规醇醚磷酸酯,分别测定了样品的分子量分布、胶束反离子常数、静态表面张力,使用胶束理... 为了研究常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C-AEP)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索窄分布醇醚磷酸酯与常规醇醚磷酸酯(N-AEP)的差异。使用N-AEP混合体系模拟了常规醇醚磷酸酯,分别测定了样品的分子量分布、胶束反离子常数、静态表面张力,使用胶束理论考察了混合体系中不同EO加和数的AEP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混合体系中具有不同EO加和数的AEP在形成胶束、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方面基本都表现出了增效关系。使用临界堆积参数理论预测了AEP分子的聚集形态,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加以验证。未发现EO加和数与聚集体的形貌和尺寸之间的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醚磷酸酯 混合表面活性剂 混合胶束理论 醇醚衍生物 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