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醇化烟叶关键微生物类群与风格特色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敏 黄晓杰 +8 位作者 蔡昊城 何沛 朱志扬 朱益 彭光爵 秦天 马婷婷 雷佳 黎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分别选取清香型(云南玉溪)、浓香型(湖南郴州)和中间香型(贵州遵义)醇化1年的C2F烟叶,测定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相似度检验分析烟叶微生物群落差异物种,随机矩阵理论构建分子生态网络;运用Mantel分析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微生物群落的... 分别选取清香型(云南玉溪)、浓香型(湖南郴州)和中间香型(贵州遵义)醇化1年的C2F烟叶,测定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相似度检验分析烟叶微生物群落差异物种,随机矩阵理论构建分子生态网络;运用Mantel分析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浓香型烟叶细菌及真菌群落ɑ多样性指数最高;烟叶显著富集的关键细菌类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关键真菌类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根霉菌属(Rhizopus)和桑帕约氏酵母菌属(Sampaiozyma);以浓香型烟叶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规模最大,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显著影响烟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结构,清香型及中间香型烟叶内关键微生物类群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浓香型烟叶关键微生物类群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化烟叶 烟叶香型 学成分 微生物多样性 关键类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照射时间对低次醇化烟叶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林云 陈森林 +1 位作者 胡男君 赖燕华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6,共9页
【目的】改善低次醇化烟叶的质量,提高其利用率。【方法】利用紫外光对烟叶进行照射,考察不同紫外光照射时间下其物理特性、感官质量、淀粉、蛋白质、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变化。【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15~60 min的紫外光照射... 【目的】改善低次醇化烟叶的质量,提高其利用率。【方法】利用紫外光对烟叶进行照射,考察不同紫外光照射时间下其物理特性、感官质量、淀粉、蛋白质、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变化。【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15~60 min的紫外光照射对烟叶各方面的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效果,30 min照射的烟叶总体品质最佳,填充值、糖碱比和致香成分总量提升,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感官质量有所改善。75 min后,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烟叶样品的加工性能逐渐降低,致香物质总量减少,香型风格有所改变。【结论】在适宜的照射时间下,紫外光照射能够改善醇化烟叶的品质,照射时间过长则会对部分理化性质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照射 醇化烟叶 物理特性 感官质量 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化烟叶附生产蛋白酶细菌分离筛选及活性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伟 刘鸿 +6 位作者 邹克兴 陈义昌 王小东 孙会忠 蔡联合 苏赞 胡逸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以醇化烟叶为材料,采用平板分离技术分离培养出26株细菌活体纯培养物,依次编号为GXZY1~GXZY26,纯化菌株通过牛奶琼脂培养基的鉴别培养,初筛出GXZY3、GXZY7和GXZY93株具有明显的水解圈,初步定性为产蛋白酶功能细菌。对GXZY3、GXZY7和... 本文以醇化烟叶为材料,采用平板分离技术分离培养出26株细菌活体纯培养物,依次编号为GXZY1~GXZY26,纯化菌株通过牛奶琼脂培养基的鉴别培养,初筛出GXZY3、GXZY7和GXZY93株具有明显的水解圈,初步定性为产蛋白酶功能细菌。对GXZY3、GXZY7和GXZY9菌株连续60 h的连续发酵实验,发现3株菌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性均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发酵后18 h;GXZY9菌株发酵液中的酶活性持续保持高位,最大值达到18.2 U/g,且酶活性下降幅度最小,而GXZY3和GXZY7则在发酵36 h后持续下降到较低水平。对菌株GXZY13的多相鉴定结果表明,其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GXZY9。菌株GXZY9对烤烟蛋白质含量具有较强的调控功能,可作为烟叶醇化微生物制剂开发的良好备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附生菌 蛋白酶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存方式及时间对烟叶醇化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薛云 曲利利 +6 位作者 杨雯静 刘远上 梁佳欣 梁永伟 吴攀 吴彦 许春平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贮存方式及时间对烟叶醇化质量的影响,为烟叶分类贮存,实施精准养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库、保湿库和机械库中分别选取5个醇化时间(3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的福建龙岩CFS烟叶和贵州遵义CF... 【目的】探明不同贮存方式及时间对烟叶醇化质量的影响,为烟叶分类贮存,实施精准养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库、保湿库和机械库中分别选取5个醇化时间(3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的福建龙岩CFS烟叶和贵州遵义CFSE1烟叶,品种均为云烟87,采用连续流动仪和GC-MS技术测定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探究不同贮存条件下烟叶醇化的质量。【结果】醇化过程中,不同贮存库2种烟叶的烟碱、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醇化18个月后,3个贮存库中福建龙岩CFS烟叶的烟碱、还原糖及总糖含量较醇化3个月时的降幅分别为23.13%~16.79%、18.82%~16.27%及19.14%~13.33%,以机械库贮存烟碱、还原糖、总糖含量降幅最大。醇化18个月时,机械库、自然库、保湿库中贵州遵义CFSE1烟叶的烟碱含量分别较醇化3个月时降低4.55%、10.13%、6.58%;还原糖降幅分别为7.37%、4.49%、12.23%;总糖降幅分别为7.25%、9.96%、13.30%。醇化18个月时,3个贮存库中福建龙岩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糖碱比均在适宜范围,贵州遵义烟叶还原糖、总糖含量、糖碱比未在适宜范围内,需延长醇化时间。3个贮存库中2种烟叶的挥发性成分总量均随醇化时间延长而增加,醇化18个月时机械库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库对2种烟叶的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结论】醇化18个月后,福建龙岩CFS烟叶和贵州遵义CFSE1烟叶挥发性成分总量均在机械库最高,且福建龙岩CFS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糖碱比适宜。综合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和挥发性成分总量考虑,福建龙岩CFS烟叶和贵州遵义CFSE1烟叶宜贮存于机械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烤烟 贮存方式 烟叶 常规学成分 挥发性成分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叶复烤暂存成品烟叶醇化参数变化及优化策略研究
5
作者 潘若刚 毛起蓉 +1 位作者 李垚垚 黄锐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9期109-111,共3页
针对打叶复烤暂存成品烟叶醇化过程中的干物质损耗问题展开分析,系统考察了烟叶等级差异、环境条件及工艺参数对损耗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等级烟叶由于内在成分和结构特性,表现出更明显的损耗倾向;环境温湿度变化通过调节微生物活性... 针对打叶复烤暂存成品烟叶醇化过程中的干物质损耗问题展开分析,系统考察了烟叶等级差异、环境条件及工艺参数对损耗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等级烟叶由于内在成分和结构特性,表现出更明显的损耗倾向;环境温湿度变化通过调节微生物活性,显著影响损耗程度;工艺参数的合理设置对控制损耗具有关键作用。提出了优化储存条件和改进工艺操作的技术方案,包括调整工艺参数、建立分级醇化标准等措施。这些成果为烟草企业控制烟叶损耗、保障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复烤 烟叶 干物质损耗 温湿度控制 工艺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属在烟叶发酵和醇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亮 琚绍煊 +5 位作者 时向东 丁松爽 金一骁 刘冰洋 陈一鑫 王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1-4,共4页
芽孢杆菌属在烟叶发酵和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烟叶发酵和醇化过程中细菌群落的研究进展,对芽孢杆菌属在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增加烟叶香气物质含量、改善烟叶感官质量、缩短发酵醇化时间和抑制烟叶霉变等方面的应用... 芽孢杆菌属在烟叶发酵和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烟叶发酵和醇化过程中细菌群落的研究进展,对芽孢杆菌属在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增加烟叶香气物质含量、改善烟叶感官质量、缩短发酵醇化时间和抑制烟叶霉变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芽孢杆菌属在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的研究方向及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应用芽孢杆菌菌剂提升国产雪茄烟叶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烟叶发酵 烟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烟叶醇化过程中颜色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马盛力 陈伟 +7 位作者 候俊杰 孙佳良 余超凡 黄慧 徐俊 李强 王敏 薛辰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2期142-145,15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表征烟叶醇化过程中颜色深浅的方法。研究中采集了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包括28组共84张烟叶图像,通过图像去背景,提取RGB、HSV、Lab和灰度颜色空间特征,选取10张由专家按照颜色深浅排序的烟叶图像,筛选...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表征烟叶醇化过程中颜色深浅的方法。研究中采集了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包括28组共84张烟叶图像,通过图像去背景,提取RGB、HSV、Lab和灰度颜色空间特征,选取10张由专家按照颜色深浅排序的烟叶图像,筛选出与专家排序相关性大于0.85的颜色特征。利用84张图像的这些颜色特征构建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并采用第一主成分作为醇化片烟颜色深浅的表征值。随后,用第二组由专家排序的8张不同颜色深浅的烟叶图像验证模型。结果显示,醇化片烟预测的颜色深浅值与专家排序的相关性为0.97。这表明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烟叶醇化过程中的颜色深浅模型能够有效表征烟叶的颜色深浅,为工业中烟叶醇化过程提供了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烟叶 颜色深浅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过度醇化片烟原料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叶为民 刘勇 +1 位作者 黄磊 尹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39-144,共6页
为研究臭氧对过度醇化片烟原料质量的影响并解决过度醇化片烟霉变问题,分别设置了2组不同臭氧浓度水平(0、50、100、150μmol/mol;0、100、200、300μmol/mol)和3个臭氧处理时间(30、60、90 d),研究臭氧对已醇化3年和7年烟叶的祛霉效果... 为研究臭氧对过度醇化片烟原料质量的影响并解决过度醇化片烟霉变问题,分别设置了2组不同臭氧浓度水平(0、50、100、150μmol/mol;0、100、200、300μmol/mol)和3个臭氧处理时间(30、60、90 d),研究臭氧对已醇化3年和7年烟叶的祛霉效果及颜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mol/mol臭氧处理烟叶60 d后即可杀灭霉菌并祛除大部分霉味,50~150μmol/mol臭氧处理烟叶90 d后可明显抑制颜色向棕黑色方向转变。对于已醇化3年烟叶,臭氧处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品质变差,对于已醇化7年烟叶,臭氧处理会产生较大的正面作用,且100μmol/mol臭氧对烟叶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优。因此,臭氧可以改善过度醇化片烟原料质量,提高其利用价值,并有效祛除烟叶霉变,解决片烟原料霉变问题。但是,对于刚过最佳醇化期的烟叶,不宜采用臭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霉变烟叶 过度醇化烟叶 常规学成分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质减害的烟叶醇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颜克亮 武怡 +2 位作者 曾晓鹰 王超 李庆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0-453,共4页
烟叶醇化在提升烟草品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提质减害的行业问题,归纳并总结了提升烟叶品质及降低有害物质的烟叶醇化技术,提出了烟叶醇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 烟叶 提质减害 发酵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烟叶醇化技术与对烟质的选择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树茂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2-143,共2页
调制后的烟叶经发酵后,存放在人为控制下的气候环境中,可改善烟叶的品质,可有效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
关键词 空气温度 烟叶技术 发酵 烟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烟叶醇化感官质量仿真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羽翔 罗诚 +4 位作者 李东亮 杨杰 周东 杜薇 陈思昂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通过建立烟叶醇化感官质量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烟叶醇化过程中的感官变化,突破烟叶养护工作传统以经验指导烟叶库存周转和配方使用。选取4个仓库中18个不同样品烟叶在间隔6个月,共36个月自然醇化后的醇化感官评分作为初始样本。通过因... 通过建立烟叶醇化感官质量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烟叶醇化过程中的感官变化,突破烟叶养护工作传统以经验指导烟叶库存周转和配方使用。选取4个仓库中18个不同样品烟叶在间隔6个月,共36个月自然醇化后的醇化感官评分作为初始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划分出烟叶醇化度等级,再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经检验表明此模型应用于预测烟叶醇化感官质量性能较好,均方误差最大值(MSE)为1.00E-06,预测可知第42个月烟叶醇化度等级仅凉山会理C3F不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感官评价 因子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在烟叶醇化和再造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亚恒 王芳 +3 位作者 张庆明 姬厚伟 史改丽 张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4390-4393,共4页
微生物在烟叶和再造烟叶醇化和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从烟叶醇化过程中微生物类群、微生物应用和再造烟叶生产中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微生物在烟叶醇化和再造烟叶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微生物 烟叶 再造烟叶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化库温度变化规律与烟叶醇化品质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丽媛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4期41-44,共4页
为了实地监测陕西省延安市地区烟叶醇化库内外温度变化,探讨其与烟叶醇化品质的关联性。通过实测2019—2021年各月份醇化库内外温度变化,分析温度变化规律。测定经10个月自然醇化的烟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化学成分及致香成分含量,分析温... 为了实地监测陕西省延安市地区烟叶醇化库内外温度变化,探讨其与烟叶醇化品质的关联性。通过实测2019—2021年各月份醇化库内外温度变化,分析温度变化规律。测定经10个月自然醇化的烟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化学成分及致香成分含量,分析温度与醇化品质的关联性。结果显示,2019—2021年醇化库内外温度变化均成单峰型,规律基本一致,均于每年7月达到最高温度。7月份测定烟碱、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同年10月份和1月份,而钾、氯含量差异不明显,致香成分总量也在7月高温条件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得出醇化库内外温度变化规律一致,经相同醇化过程的烟叶在高温环境下品质更优,高温加速醇化进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温度 学成分 致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酶制剂对烟叶醇化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14
作者 张磊 王浩军 《南方农业》 2014年第03X期112-112,140,共2页
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剂量的α-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酸性蛋白酶外源酶制剂对烟叶醇化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组合添加外源酶制剂对常规化学成分影响不显著,单一添加酶制剂可以有针对性地调节烟叶化学... 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剂量的α-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酸性蛋白酶外源酶制剂对烟叶醇化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组合添加外源酶制剂对常规化学成分影响不显著,单一添加酶制剂可以有针对性地调节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外源酶制剂 烟叶 常规学成分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加夫芽孢杆菌产酶条件优化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正风 张鹏 +5 位作者 王萝萍 胡巍耀 端凯 高丽伟 张忠锋 夏玉珍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6,共8页
纤维素、果胶、淀粉和蛋白质是烟叶中含量较高的生物大分子,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较为显著。本研究对烟叶醇化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并对其产酶条件和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旨在发掘对烟叶品质有促进效果的功能微生物资源。研究筛选得到2-4A菌... 纤维素、果胶、淀粉和蛋白质是烟叶中含量较高的生物大分子,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较为显著。本研究对烟叶醇化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并对其产酶条件和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旨在发掘对烟叶品质有促进效果的功能微生物资源。研究筛选得到2-4A菌株,能够同时分泌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经鉴定为摩加夫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对2-4A菌株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基pH及接种量进行优化后,该菌株的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活力分别增加至41.36、3.64、5.14和72.13U/mL。用发酵液处理烟叶,能够对烟叶中的4种大分子物质进行降解,其中蛋白质的降解率达到37.8%,淀粉的降解率超过30%,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均超过10%。经过2-4A菌株发酵液处理,烟叶中酮类、酸类、酯类、杂环类、醇类和醛类等香气物质的含量在整体上均得到提升,酸类和醇类物质提升最多。就单种致香物质而言,对烟叶香气有较大影响的茄尼酮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0.51百分点,叶绿醇含量提高了15.83百分点,3-甲基丁酸含量提高了6.85百分点。摩加夫芽孢杆菌在协调烟叶化学组分和增加致香物质含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提升烟叶品质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降解酶 烟叶 品质改善 烟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贮存技术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杨欣玲 杨永锋 +8 位作者 张俊岭 张书伟 刘勇 王根发 孙九喆 申洪涛 刘茂林 梁淼 侯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3-159,共7页
为实现气调贮存法在仓储过程中片烟最佳品质状态的持续保持和醇化时间的有效调控,选取自然醇化1 a的片烟样品,采用气调贮存与自然醇化的方法,对其醇化过程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自然醇化... 为实现气调贮存法在仓储过程中片烟最佳品质状态的持续保持和醇化时间的有效调控,选取自然醇化1 a的片烟样品,采用气调贮存与自然醇化的方法,对其醇化过程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外观颜色发深,褐变,并伴随有出油现象,而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色度均匀,饱满度较好,开垛后3个月与自然醇化接近或相同。自然醇化与气调贮存的片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气调贮存的片烟两糖比高于自然醇化处理;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趋势较平缓,气调贮存的片烟氮碱比更接近1,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优。醇化6~12个月,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气调贮存处理;但醇化第18个月后,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自然醇化处理,且气调贮存处理片烟的最佳感官质量较自然醇化处理提高0.5~1.5分;此外,气调贮存较自然醇化使片烟保持最佳醇化质量的时间延长6个月。综上,气调贮存法可通过调节环境气体组分的方式,影响片烟醇化质量,延长片烟最佳品质状态保持期,实现片烟品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烟 气调贮存 烟叶 学成分 感官质量 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颜色指标值与烟叶褐变程度及其内在化学成分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涛 宗钊辉 +5 位作者 胡亚杰 韦建玉 王维 赵伟才 王行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170-173,195,共5页
应用ward法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探究烟叶的颜色指标值与醇化过程中烟叶褐变程度以及烟叶颜色指标值与其内在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以ward法聚类分析在14.08处将所有烟叶样品分为3个类别,逐步判别得对分类结果有显著影响的明度(... 应用ward法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探究烟叶的颜色指标值与醇化过程中烟叶褐变程度以及烟叶颜色指标值与其内在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以ward法聚类分析在14.08处将所有烟叶样品分为3个类别,逐步判别得对分类结果有显著影响的明度(L值)、黄蓝色(b值)、黄度(Y值),建立2个Fisher判别函数,Fisher判别法的结果与感官评价的结果符合率达96.7%;通过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烟叶的颜色指标值与化学成分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醇化过程中L、Y与类胡萝卜素、总酚、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含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L、a、b值与全氮含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总糖含量与Y值、淀粉含量与b值存在线性关系。证实了烟叶醇化过程中通过烟叶颜色指标值判定烟叶褐变程度与化学成分变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颜色指标值 褐变程度 学成分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蓓蓓 郭军伟 +9 位作者 马骥 张诺涵 赵乐 王洪波 刘雨 金哲 李山 刘金霞 王志才 聂聪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60,共13页
对烟草行业近十五年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新鲜烟叶、初烤/复烤烟叶、醇化烟叶、卷烟产品配方、卷烟制丝、卷烟成品及卷烟辅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关键词 近红外 烟草 新鲜烟叶 初烤烟叶 复烤烟叶 醇化烟叶 卷烟产品配方 卷烟制丝 卷烟成品 卷烟辅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保温技术对烟叶醇化品质的提升效果研究
19
作者 郑好 邹杨 +5 位作者 邹刚 徐皖菁 彭芳 李雅雯 方玉强 李文明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45-54,共10页
为探究气调保温技术对烟叶醇化品质的提升作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气调保温方式进行优化,考察保温材料的不同材质、厚度和压盖时机对烟叶的感官质量、5种多酚类成分含量和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结果显示,"铝箔+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 为探究气调保温技术对烟叶醇化品质的提升作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气调保温方式进行优化,考察保温材料的不同材质、厚度和压盖时机对烟叶的感官质量、5种多酚类成分含量和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结果显示,"铝箔+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XPE)+铝箔"保温效果最好,且保温材料保温效果与其厚度成正比。在感官品质方面,醇化1 a后12个处理的烟叶感官质量均得到明显提升,影响感官品质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为压盖时机;在多酚类物质变化方面,经一年的气调养护后不同处理烟叶多酚类物质(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和芸香苷)含量在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影响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变化的最优因素均为压盖时机。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结果显示,最佳的气调保温处理为保温压盖材质为铝箔+XPE+铝箔、压盖厚度为2 cm、压盖时烟垛内中心温度低于25℃。本实验探究出最佳的气调保温方式及其对各类指标成分的影响,为今后烟叶的贮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烟 气调储存 烟叶 感官品质 多酚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对发酵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瞿娇娇 施鸣 +3 位作者 张庆明 杨佳玫 刘仁祥 邹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38,共3页
为了观察分离的细菌菌株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对初烤烟叶B3F进行单菌株50d的发酵处理。结果表明,从豆豉中分离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对烟叶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烟叶的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及各成分之间趋于平衡,香气趋于醇和丰满、细腻,... 为了观察分离的细菌菌株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对初烤烟叶B3F进行单菌株50d的发酵处理。结果表明,从豆豉中分离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对烟叶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烟叶的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及各成分之间趋于平衡,香气趋于醇和丰满、细腻,刺激性和杂气明显减少;从普洱茶中得到的PE-1、PE-2菌株对烟叶品质也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烟叶 发酵 细菌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