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玉米芯酸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书艳 徐春梅 邬敏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651-3653,共3页
研究了采用酸酶法水解玉米芯中的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玉米芯预处理工艺:用60℃水浸泡玉米芯12 h,过滤,保留滤渣。玉米芯酸预水解条件:按固液比1∶6加入2.0 g/L的稀硫酸液,120℃预水解60 min,溶出总糖量15.01%,平均聚合度2.1... 研究了采用酸酶法水解玉米芯中的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玉米芯预处理工艺:用60℃水浸泡玉米芯12 h,过滤,保留滤渣。玉米芯酸预水解条件:按固液比1∶6加入2.0 g/L的稀硫酸液,120℃预水解60 min,溶出总糖量15.01%,平均聚合度2.16。酶水解条件:pH值4.8,加酶量40 IU/g玉米芯,50℃水解4 h,溶出总糖量20.32%,平均聚合度1.74,玉米芯酸酶水解液中低聚木糖的相对含量达到6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酸酶法 木聚糖酶 低聚木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酸酶法提取碎米抗性淀粉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祝水兰 周巾英 +3 位作者 刘光宪 冯健雄 张灿权 杨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14-1821,共8页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酸酶法提取抗性淀粉工艺条件,为碎米抗性淀粉的提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碎米淀粉为原料,抗性淀粉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8.05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建立二次多项...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酸酶法提取抗性淀粉工艺条件,为碎米抗性淀粉的提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碎米淀粉为原料,抗性淀粉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8.05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建立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依据回归分析确定超声波辅助酸酶法提取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建立了抗性淀粉提取率(Y)对盐酸浓度(A)、酶用量(B)、酸解时间(C)和超声波时间(D)的二次回归方程:Y=51.99+1.03A+0.93B+0.88C-0.64D-0.55AB+0.58AC-0.73AD+1.12BC+0.56BD+0.52CD-1.25A^2-2.28B^2-5.24C^2-1.60D^2。各因素对碎米抗性淀粉提取率的影响排序为盐酸浓度>酶用量>酸解时间>超声波时间;酶用量与酸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碎米抗性淀粉提取率影响极显著(P<0.01),盐酸浓度与超声波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超声波辅助酸酶法提取抗性淀粉最优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0.5 mol/L、酶用量3.5 U/g、酸解时间1.5 h、超声波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提取率为51.99%,与预测值(52.44%)接近。【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的超声波辅助酸酶法可有效提取碎米抗性淀粉,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米 超声波 酸酶法 抗性淀粉提取率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酶法水解麦胚制取持水剂的研究
3
作者 吴晓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56,共4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酸酶法水解麦胚制取持水剂的生产工艺 ,并对产品应用于香肠中的抗氧化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酸酶法水解麦胚制取持水剂的优化工艺参数为 :对加入0 5NH2 SO4 的浓度为 10 %的麦胚乳 4 0 0ml,反应温度...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酸酶法水解麦胚制取持水剂的生产工艺 ,并对产品应用于香肠中的抗氧化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酸酶法水解麦胚制取持水剂的优化工艺参数为 :对加入0 5NH2 SO4 的浓度为 10 %的麦胚乳 4 0 0ml,反应温度为 4 5℃、酸作用时间为 5 19h ,酶作用时间为 3 86h ,酶与底物浓度比为 4 12I .U ./ g。经优化工艺生产的持水剂的水分活度为 0 .886aw,所对应的水解度为 3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 水分活度 酸酶法 水解物 持水剂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菌-酶法处理黄姜皂素生产废渣的工艺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美秀 呼世斌 +1 位作者 王燕洁 徐冯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6-201,共6页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酸-菌-酶法共降解黄姜皂素生产废渣的最佳糖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皂素生产废渣先进行酸水解,再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其中的木质素进行降解,最后进行酒精酶水解,得到这种酸-菌-酶法糖化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蒸汽处理后...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酸-菌-酶法共降解黄姜皂素生产废渣的最佳糖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皂素生产废渣先进行酸水解,再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其中的木质素进行降解,最后进行酒精酶水解,得到这种酸-菌-酶法糖化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蒸汽处理后的废渣先经液固比20∶1、稀硫酸(w=4%)、100℃的条件下酸水解120 min;再于30℃、pH6、加菌量100 mL.L-1的培养条件下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降解4 d;最后在酶用量0.9 mL、温度为50℃、pH4.8的工艺条件下酶解100 min。黄姜皂素废渣经该条件处理后,木质素去除率达42.82%,还原糖得率最高达59.72%,比采用酸-酶法水解后的还原糖得率提高了25.62%。这种酸-菌-酶法结合工艺可以更有效地降解皂素生产废渣,得到较高的还原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素生产废渣 -菌-酶法 糖化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酯化脱酸米糠油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晨伟 王勇 +3 位作者 李明祺 李明 李磊 金青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90,共6页
对酶法酯化脱酸工艺所生产的米糠油进行了质量与安全性评价。分别对其特征指标、品质指标、食品安全指标、甘油三酯组成、油脂伴随物含量,以及炼耗、辅料消耗、能耗等工艺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酶法酯化脱酸米糠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均... 对酶法酯化脱酸工艺所生产的米糠油进行了质量与安全性评价。分别对其特征指标、品质指标、食品安全指标、甘油三酯组成、油脂伴随物含量,以及炼耗、辅料消耗、能耗等工艺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酶法酯化脱酸米糠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均符合我国米糠油国家标准的要求,其脂肪酸、甘油三酯组成与传统工艺所生产米糠油无明显差异,维生素E、甾醇、角鲨烯、谷维素等有益伴随物保留率更高,反式脂肪酸、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等风险因子生成量减少,且得率大幅度提高,辅料消耗、能耗等显著降低。酶法酯化脱酸工艺所生产的米糠油是一款更安全、更营养的米糠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酶法 质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毛油酶法脱酸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晨伟 王勇 +3 位作者 李明祺 李明 李磊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0,共4页
米糠毛油普遍酸价较高,采用常规的脱酸方式存在炼耗高、预处理要求高、营养成分损失大、油品品质差等问题。酶法脱酸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采用固定化脂肪酶CALB对米糠毛油进行酶法脱酸研究,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甘油与游离脂肪酸摩尔比1... 米糠毛油普遍酸价较高,采用常规的脱酸方式存在炼耗高、预处理要求高、营养成分损失大、油品品质差等问题。酶法脱酸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采用固定化脂肪酶CALB对米糠毛油进行酶法脱酸研究,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甘油与游离脂肪酸摩尔比1∶3、剪切速度25 m/s、剪切时间20min、加酶量50 g/kg、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 h、甘油中水分含量25%、真空度小于1 000 Pa、通氮气,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酶法 固定化脂肪酶CAL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结构脂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高亮 余旭伟 +5 位作者 邹凤 程昕祎 杨壮壮 王小三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6-70,共5页
在Lipozyme RM IM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分提后的棕榈硬脂与油酸和亚油酸反应,通过酶法酸解合成富含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的结构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对酶法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合成OPL结构脂的最优反应条... 在Lipozyme RM IM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分提后的棕榈硬脂与油酸和亚油酸反应,通过酶法酸解合成富含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的结构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对酶法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合成OPL结构脂的最优反应条件为:棕榈硬脂、油酸、亚油酸摩尔比1∶7∶7,酶添加量8%,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在最优条件下,进行50倍放大实验,合成产物中OPL和sn-2位棕榈酸的含量分别为48.37%和8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油-2-棕榈-3-亚油甘油三酯 结构脂 酶法 Lipozyme RM 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脱酸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7
8
作者 施春阳 石珑华 李道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7,共7页
酶法脱酸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特异性高及环保等优点,是未来油脂脱酸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对酶法脱酸近30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特别是对近年来新型酶法脱酸技术、新颖酶及新型酶制剂在酶法脱酸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酶法脱酸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特异性高及环保等优点,是未来油脂脱酸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对酶法脱酸近30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特别是对近年来新型酶法脱酸技术、新颖酶及新型酶制剂在酶法脱酸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针对限制酶法脱酸工业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策略;最后,对油脂酶法脱酸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酶法 脂肪酶 偏甘油酯脂肪酶 固定化 定向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和发酵生物技术公司 建立了顺式-4-羟基-L-脯氨酸商业生产体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河田孝雄 《生物产业技术》 2012年第3期62-62,共1页
日本协和发酵生物公司于2011年秋季前建立了药品及香料制造原料的顺式-4-羟基-L-脯氨酸酶法商业生产体系,确立了利用早稻田大学先进理工学部应用化学科木野邦器教授发现的新型酶的高效工业制造方法。 木野教授发现的新酶是L-脯氨酸的... 日本协和发酵生物公司于2011年秋季前建立了药品及香料制造原料的顺式-4-羟基-L-脯氨酸酶法商业生产体系,确立了利用早稻田大学先进理工学部应用化学科木野邦器教授发现的新型酶的高效工业制造方法。 木野教授发现的新酶是L-脯氨酸的立体及位置特异性羟基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公司 L-脯氨 羟基化酶 生产体系 发酵 商业 顺式 酸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合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晓雅 齐玉堂 +2 位作者 张维农 从艳霞 袁曼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2,152,共7页
为了解决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合成过程中不利于脂肪酶活性发挥的问题,采用两步法合成OPO,首先以棕榈硬脂和高油酸葵花籽油为原料通过化学酯交换反应得到相对棕榈硬脂熔点降低的油脂,再以化学酯交换油脂与油酸为原料在Lipoz... 为了解决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合成过程中不利于脂肪酶活性发挥的问题,采用两步法合成OPO,首先以棕榈硬脂和高油酸葵花籽油为原料通过化学酯交换反应得到相对棕榈硬脂熔点降低的油脂,再以化学酯交换油脂与油酸为原料在Lipozyme RM IM脂肪酶催化下进行酶法酸解反应得到OPO。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棕榈硬脂与高油酸葵花籽油质量比2∶1、化学酯交换油脂与油酸质量比1∶1.45、酶添加量4%、反应温度50.40℃、反应时间5.29 h,该条件下OPO含量为27.26%,sn-2位棕榈酸占总棕榈酸含量为67.36%。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合成OPO的新工艺一方面提升了高油酸植物油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酶法酸解反应的温度适中,更有利于脂肪酶活性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酯交换反应 酶法解反应 1 3-二油-2-棕榈甘油三酯 熔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的固定化及其催化高酸值米糠油乙酯化脱酸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东升 刘建 +1 位作者 刘宁 李道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1,共7页
研究了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的固定化及其催化高酸值米糠油乙酯化脱酸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4种树脂,ECR8285树脂对Lipase G50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在载酶量为40 mg/g时,制备得到的固定化Lipase G50的酯化活力为518.66 U/g,比活力... 研究了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的固定化及其催化高酸值米糠油乙酯化脱酸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4种树脂,ECR8285树脂对Lipase G50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在载酶量为40 mg/g时,制备得到的固定化Lipase G50的酯化活力为518.66 U/g,比活力为15.65 U/mg;最佳的固定化Lipase G50催化脱酸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与高酸值米糠油中游离脂肪酸物质的量比2∶1、酶加量40 U/g、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 h,在最佳条件下高酸值米糠油的酸值(KOH)由62.14 mg/g降至0.12 mg/g;与此同时,固定化Lipase G50在高酸值米糠油脱酸中展现出优异的操作稳定性,连续使用10个批次,酯化活力为509.22 U/g,与初始固定化酶相比,酯化活力没有显著降低。脱酸米糠油经分子蒸馏后,其酸值(KOH)为0.19 mg/g,过氧化值为2.16 mmol/kg,达到了GB/T 19112—2003一级米糠油标准。因此,固定化Lipase G50在油脂脱酸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甘油酯脂肪酶 Lipase G50 固定化 值米糠油 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麸油的精制及其在面霜中的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亚男 王韧 +3 位作者 陈正行 袁汝玲 罗小虎 李诚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4-71,共8页
对提取的燕麦麸油进行水化脱胶和酶法脱酸处理,研究精制前后燕麦麸油基本理化性质、脂肪酸、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将脱胶产生的燕麦极性脂质和精制后燕麦麸油应用到面霜中,考察面霜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经精制处理后,燕麦麸油的品... 对提取的燕麦麸油进行水化脱胶和酶法脱酸处理,研究精制前后燕麦麸油基本理化性质、脂肪酸、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将脱胶产生的燕麦极性脂质和精制后燕麦麸油应用到面霜中,考察面霜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经精制处理后,燕麦麸油的品质得到有效的改善,燕麦麸油酸价大幅降低,主要脂肪酸的组成无明显变化,碘值和皂化值的变化不大,但抗氧化物质有一定的损失,总酚、生育酚和甾醇的损失率分别为25.67%、25.99%、20.58%。;燕麦麸油面霜和极性脂质面霜对DPPH的清除能显著高于阴性对照(橄榄油替代燕麦麸油),当面霜浓度为80 mg/mL时,2种面霜对DPPH的清除率均高于80%且接近阳性对照(添加了维生素C),说明燕麦麸油面霜和燕麦极性脂质面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麸油 水化脱胶 酶法 极性脂质 面霜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葡萄糖生产中葡萄糖液的净化处理
13
作者 赵锁军 刘桂平 《现代农村科技》 2013年第8期77-78,共2页
葡萄糖生产过程中,不管是酶法、酸酶法或酸法水解工艺,都不可避免地在糖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非葡萄糖成分的物质,葡萄糖液的净化就是利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来除去这些杂质。
关键词 葡萄糖液 净化处理 葡萄糖生产 淀粉 生产过程 水解工艺 酸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