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个树种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的酸缓冲能力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淇玮 龙瑜 +4 位作者 余鑫 周时宇 朱泓静 余慧英 郑文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4-661,共8页
【目的】探讨9个树种凋落物之间及同一树种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之间的酸缓冲能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酸雨背景下人工造林树种选择及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模拟酸雨条件下,测定9个南方常见树种的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的酸... 【目的】探讨9个树种凋落物之间及同一树种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之间的酸缓冲能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酸雨背景下人工造林树种选择及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模拟酸雨条件下,测定9个南方常见树种的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的酸缓冲能力、pH值、比叶面积、平均吸水速率和淋洗液盐基离子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树种凋落物酸缓冲能力及同一树种鲜叶凋落物与枯叶凋落物酸缓冲能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树种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的酸缓冲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粉单竹、香樟及无患子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的酸缓冲能力均较强。(2)不同树种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酸缓冲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鲜叶凋落物酸缓冲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凋落物pH值和比叶面积,枯叶凋落物酸缓冲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凋落物pH值、比叶面积、平均吸水速率和淋洗液K+、Mg2+含量。(3)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酸缓冲能力的差异与树种有关;杉木、马尾松和木莲鲜叶凋落物的酸缓冲能力显著高于枯叶凋落物,而粉单竹、香樟、垂枝红千层和无患子鲜叶凋落物的酸缓冲能力显著低于枯叶凋落物;鲜叶凋落物与枯叶凋落物酸缓冲能力的影响因素也与树种有关。【结论】9个树种的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都能对酸雨起到缓冲作用;不同树种凋落物的酸缓冲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树种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的酸缓冲能力也存在差异;粉单竹、香樟、无患子等树种的鲜叶凋落物和枯叶凋落物酸缓冲能力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性状 酸缓冲能力 非正常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土壤酸化及土壤酸缓冲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波 王云琦 +4 位作者 王玉杰 王彬 张会兰 郭平 刘春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8-424,共7页
为探讨N沉降对酸雨区森林土壤酸化和土壤酸缓冲能力的影响,于2012年4—12月在重庆缙云山地区选取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2种典型林分进行模拟N沉降试验,设N0、N1、N2、N3 4个处理,施N量(模拟N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hm2·... 为探讨N沉降对酸雨区森林土壤酸化和土壤酸缓冲能力的影响,于2012年4—12月在重庆缙云山地区选取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2种典型林分进行模拟N沉降试验,设N0、N1、N2、N3 4个处理,施N量(模拟N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hm2·a),每月月初将NH4NO3溶液均匀喷洒在所选样方内,8个月后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p H下2种林分土壤的酸缓冲能力存在较大差异,p H越低土壤酸缓冲能力越高.22种林分的土壤酸缓冲能力随N沉降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的N沉降量下,常绿阔叶林土壤酸缓冲能力略高于针阔混交林.3N沉降会加快土壤酸化速率.与N0处理相比,N1、N2、N3处理常绿阔叶林土壤p H分别下降了0.03、0.06、0.16,而针阔混交林则分别下降了0.08、0.10、0.26.42种林分土壤中盐基离子含量均随N沉降量的增加而降低,交换性Al3+含量则相反.与N0处理相比,常绿阔叶林N1、N2、N3处理盐基离子含量分别下降了55.76%、66.00%、70.38%,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增加了16.03%、21.37%、31.81%;针阔混交林盐基离子含量分别下降了24.12%、43.38%、62.24%,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增加了19.19%、23.48%、34.85%.研究表明,氮沉降会降低森林土壤酸缓冲能力,加快酸化速率,并且常绿阔叶林土壤对N沉降的敏感性高于针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 土壤酸缓冲能力 盐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来源解析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毕晓辉 冯银厂 +1 位作者 朱坦 陈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9-583,共5页
建立了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的表征方法,测定了天津市区不同源类的酸缓冲能力;建立了基于二重源解析技术(NCMB)的TSP酸缓冲能力来源识别技术,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并在天津城区加以应用.结果表明,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天津城区降... 建立了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的表征方法,测定了天津市区不同源类的酸缓冲能力;建立了基于二重源解析技术(NCMB)的TSP酸缓冲能力来源识别技术,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并在天津城区加以应用.结果表明,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天津城区降雨pH值的关键因素;颗粒物的酸缓冲能力主要来源于城市扬尘、建筑水泥尘和土壤风沙尘等开放源.开放源污染是现阶段决定天津城区酸雨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悬浮颗粒物(TSP) 酸缓冲能力 二重源解析技术(NC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的酸缓冲能力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林丰妹 焦荔 +3 位作者 邵科 毕晓辉 徐虹 蒋智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44,共5页
通过酸缓冲能力的测定实验,研究杭州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的酸缓冲能力,并利用二重源解析技术,解析了大气颗粒物中碱性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呈弱碱性,对降水酸度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作用较小。总体而言,TSP与PM10... 通过酸缓冲能力的测定实验,研究杭州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的酸缓冲能力,并利用二重源解析技术,解析了大气颗粒物中碱性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呈弱碱性,对降水酸度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作用较小。总体而言,TSP与PM10的酸缓冲能力与其浓度呈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明显,TSP的酸缓冲能力比PM10强。Ca是影响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的关键化学组分。TSP的酸缓冲能力主要来自建筑水泥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酸缓冲能力 二重源解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酸碱滴定曲线拟合参数表征土壤对酸缓冲能力的新方法 被引量:45
5
作者 成杰民 胡光鲁 潘根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9-573,共5页
以太湖地区3种对酸缓冲能力不同的水稻土(黄泥土、白土和乌泥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pH值(pH为5.6,4.0,3.0,2.0)的模拟酸雨淋溶,研究模拟酸化条件下土壤酸碱缓冲能力的变化。根据酸碱滴定曲线,进行统计分析和数学拟合,提出以酸碱滴定曲线... 以太湖地区3种对酸缓冲能力不同的水稻土(黄泥土、白土和乌泥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pH值(pH为5.6,4.0,3.0,2.0)的模拟酸雨淋溶,研究模拟酸化条件下土壤酸碱缓冲能力的变化。根据酸碱滴定曲线,进行统计分析和数学拟合,提出以酸碱滴定曲线拟合方程的斜率表征土壤酸缓冲能力的新方法。结果表明,3种供试土壤酸碱的基础缓冲能力依次为黄泥土(β=3.25)、乌泥土(3.00)、白土(1.58);土壤酸碱滴定曲线在其突跃范围内,加酸的量与pH呈显著线性负相关;直线斜率b的绝对值用以定量土壤对酸碱缓冲能力,b的绝对值越大,土壤酸碱缓冲能力越差。K值用以定量说明土壤酸碱缓冲能力的变化,当K>100%时,K值越大,土壤酸缓冲能力降低越多;当K<100%时,K值越小,土壤酸碱缓冲能力增加越大;当K≈100%(≤±5%)时,可视为土壤酸碱缓冲能力无显著变化。因新方法的理论依据仍为酸碱滴定曲线的理论,所以仅适用于反应动力学上较快的阳离子交换反应,即土壤酸碱初级缓冲体系,不适用于原生矿物的风化的土壤酸碱次级缓冲体系。其结果为研究土壤酸碱缓冲能力的变化,乃至研究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提供了可靠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缓冲能力 拟合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曾凡刚 王玮 +2 位作者 杨忠芳 潘志 尹丽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6,共4页
为了掌握大气气溶胶与酸性降水的关系 ,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北方和南方不同观测点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的酸度 ,并利用微量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其酸化缓冲能力。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的酸度 ,同时对酸化的缓冲能力非常低 ,甚至可以... 为了掌握大气气溶胶与酸性降水的关系 ,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北方和南方不同观测点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的酸度 ,并利用微量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其酸化缓冲能力。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的酸度 ,同时对酸化的缓冲能力非常低 ,甚至可以促进降水的酸化 ,这种污染特征也是上述观测点发生酸性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PM10 性降水 缓冲能力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菜地土壤氮平衡及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俞映倞 薛利红 +4 位作者 杨扬 汪吉东 段婧婧 何世颖 杨林章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47-1955,共9页
针对太湖地区菜地化肥氮投入量较大导致氮淋失严重及土壤酸化的现状,选取太湖地区的菜地土壤,利用盆栽试验连续种植三季小白菜,结合生物炭埋袋回收技术,研究不同化肥氮施用量(以N计,0和110mg/kg)及生物炭添加量(w为0%、1%、... 针对太湖地区菜地化肥氮投入量较大导致氮淋失严重及土壤酸化的现状,选取太湖地区的菜地土壤,利用盆栽试验连续种植三季小白菜,结合生物炭埋袋回收技术,研究不同化肥氮施用量(以N计,0和110mg/kg)及生物炭添加量(w为0%、1%、2%和5%)对土壤氮淋失及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氮施用量为110mg/kg条件下,与无生物炭添加相比,生物炭添加量为2%时可使作物对土壤矿质态氮的利用效率提高约1倍(由41%增至81%),因化肥氮施用引起的土壤氮素残留量降低83%;生物炭添加可有效减少48%~65%的土壤氮淋失量,当添加量为1%、2%时,生物炭主要通过削减淋失液中ρ(TN)来降低土壤氮淋失量;添加量为5%时,则主要通过削减淋失液体积来实现.无论是否添加化肥氮,生物炭均能有效维持土壤原有的pH、w(有机质)及w(盐基离子);促使土壤酸碱缓冲能容量增加22%~37%,致酸速率降低17%~80%,显著提升了土壤的酸碱缓冲能力.研究显示,在化肥氮施用量为110mg/kg条件下,生物炭添加量为2%时能对土壤酸化产生较好的缓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利用率 氮淋失量 土壤缓冲能力 菜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3种茶园土壤的酸度和酸碱缓冲能力及石灰需要量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袁大刚 陈旋 +3 位作者 孙健 杨大东 王昌全 蒲光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以川西名山县处于同一地形序列上的漂洗水稻土、黄壤和酸性紫色土3种主要茶园土壤0~2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于春、夏、秋3个季节采样,对土壤pH、交换性酸含量、水解性酸含量、酸碱缓冲能力及石灰需要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3种茶园土... 以川西名山县处于同一地形序列上的漂洗水稻土、黄壤和酸性紫色土3种主要茶园土壤0~2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于春、夏、秋3个季节采样,对土壤pH、交换性酸含量、水解性酸含量、酸碱缓冲能力及石灰需要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3种茶园土壤pH均低于4.5,不适于无公害茶叶生产。交换性酸均以交换性铝为主,交换性铝含量和交换性酸含量均以漂洗水稻土的最低。水解性总酸度表现为酸性紫色土显著高于漂洗水稻土,酸性紫色土和漂洗水稻土的水解性总酸度与黄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漂洗水稻土以非交换性酸为主,黄壤和酸性紫色土以交换性酸为主。2 3种茶园土壤交换性氢含量、交换性铝含量、交换性酸含量和水解性总酸度等指标由于地形条件、气候特征、茶树生物学特性和人类活动等影响而总体上呈夏季低于春(秋)季的趋势变化。3 3种茶园土壤的酸碱缓冲曲线均呈“S”型,但土壤缓冲容量有差异,表现为酸性紫色土、黄壤、漂洗水稻土的缓冲能力依次减小。4 3种茶园土壤必须进行改良,但用不同方法计算出的石灰需要量有较大差异,建议将氯化钙交换–氢氧化钙滴定法得出的石灰需要量结合田间试验进行校正;若调节至同一pH,漂洗水稻土的石灰需要量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缓冲能力 石灰需要量 四川 名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地区柑橘园土壤酸化现状和石灰需求量评估
9
作者 张圆圆 丁志峰 章明奎 《农学学报》 2025年第8期30-38,共9页
旨在研究浙西地区柑橘园土壤酸化特征,为橘园酸性土壤改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选择浙西地区26个橘园开展土壤调查,分析了土壤交换性酸的组成、酸缓冲性能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并以土壤加石灰培养法确定的石灰需求量为参照,评估了SM... 旨在研究浙西地区柑橘园土壤酸化特征,为橘园酸性土壤改良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选择浙西地区26个橘园开展土壤调查,分析了土壤交换性酸的组成、酸缓冲性能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并以土壤加石灰培养法确定的石灰需求量为参照,评估了SMP缓冲法、交换性酸中和估算法、氢氧化钙混合滴定法、氯化钙交换—氢氧化钙中和滴定法和根据土壤理化性质估算法5种石灰需求量估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调查橘园土壤pH在3.11~6.52之间,其中88.5%的土壤pH低于柑橘适宜生长范围(pH 5.0~6.5);由紫砂岩风化物发育而来的土壤(pH 4.80)高于其他母质土壤,其后依次为洪积物(pH 4.41)、河流冲积物(pH 4.36)、石英砂岩风化物(pH 4.24)、酸性岩风化物(pH 4.23)发育的土壤;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在0.05~6.66 cmol/kg之间,水解性酸含量在2.24~16.05 cmol/kg之间,紫砂岩风化物、河流冲积物和洪积物发育土壤的潜性酸的含量相对较低。土壤酸缓冲容量与游离氧化铁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盐基离子总量、盐基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交换性Al^(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土壤交换性钙和游离氧化铁对土壤酸缓冲容量贡献最大,紫砂岩发育的土壤有着较高的交换性钙和游离氧化铁含量,故而缓冲容量较高。随着园龄的增加,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含量上升,交换性盐基和土壤酸缓冲能力下降。石灰需求量不同估算方法的结果比较表明,SMP缓冲法在估算石灰需求量较高的土壤时准确性较高,氢氧化钙混合滴定法与培养实验结果线性相关程度最高,这2种方法相对适用于浙西橘园土壤石灰需求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地区 柑橘园 性土壤 酸缓冲能力 石灰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酸雨区森林土壤酸缓冲机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0
作者 胡波 王云琦 +4 位作者 王玉杰 郭平 刘春霞 唐晓芬 孙素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3,共7页
为探讨酸雨区森林土壤的酸缓冲机制,采集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灌木林)不同土层土壤样品,研究森林土壤酸缓冲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同一土壤在不同的pH阶段其酸缓冲能力相差很大,这是由于... 为探讨酸雨区森林土壤的酸缓冲机制,采集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灌木林)不同土层土壤样品,研究森林土壤酸缓冲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同一土壤在不同的pH阶段其酸缓冲能力相差很大,这是由于土壤不同缓冲机制所造成的。当pH>3.0时,土壤中起主要缓冲作用的是土壤有机质、CEC、交换性Al 3+等;当pH<3.0时,土壤的主要缓冲机制为土壤矿物质的风化,土壤pH成为影响缓冲作用的主要因素。②在pH>3.0时,不同土壤酸缓冲能力相差较大,4种林分土壤平均缓冲能力大小为灌木林(25.58mmol/kg)>常绿阔叶林(23.81mmol/kg)>针阔叶混交林(19.43mmol/kg)>毛竹林(17.12mmol/kg),且同一林分表层土壤酸缓冲能力大于下层土壤。③当pH<3.0时,所有土壤的缓冲能力都急剧增强,pH越低,土壤酸缓冲能力越强,在同一pH阶段不同土壤酸缓冲能力相近。④按照对酸害容量划分,4种林分土壤全部属于易受害、稍易受害土壤,酸沉降极易对植物造成伤害,强烈建议对缙云山森林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其土壤pH值和酸缓冲能力,同时,加大对环境的监控,减小酸雨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酸缓冲能力 土壤缓冲容量 土壤害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运动员酸碱缓冲能力与无氧功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勇 缪素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69,共3页
本文对14名女子自行车场地运动员的1’无氧功与酸碱缓冲系统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安静时碱储备能力无差异;安静时体内碱储备与1分钟平均功率无明显相关;1分钟平均功率与运动中产生的CH^+正相关,与PH值负相关;受试者... 本文对14名女子自行车场地运动员的1’无氧功与酸碱缓冲系统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安静时碱储备能力无差异;安静时体内碱储备与1分钟平均功率无明显相关;1分钟平均功率与运动中产生的CH^+正相关,与PH值负相关;受试者1分钟平均功率与体内碱性物质的改变显著性负相关;机体酸中毒时CO2的排出量大,血中CO2分压与呼出气中CO2量的比值同1分钟平均功明显相关,1分钟平均功率与最大CO2排出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运动 运动员 缓冲能力 无氧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胶园土壤酸碱缓冲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井玉丹 林清火 +3 位作者 郭澎涛 刘海林 王家宝 罗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5-350,共6页
为探明海南省橡胶园土壤酸缓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酸碱滴定法对海南省植胶区代表性的5种类型土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土壤pH处于4.58~6.69,平均为5.53。当pH3.5~6.0时,土壤缓冲体系为初级缓冲体系,不同类型土壤酸缓冲能力相差较... 为探明海南省橡胶园土壤酸缓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酸碱滴定法对海南省植胶区代表性的5种类型土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土壤pH处于4.58~6.69,平均为5.53。当pH3.5~6.0时,土壤缓冲体系为初级缓冲体系,不同类型土壤酸缓冲能力相差较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等因素起主要的缓冲作用,各胶园土壤酸缓冲容量均较小(pHBC=7.50~20.62 mmol/kg)。当pH〈3.5时,土壤缓冲体系为次级缓冲体系,各土壤缓冲能力急剧增强,且在同一pH阶段,各土壤酸缓冲能力相差较小。可见,海南省土壤大多属于酸性,土壤酸缓冲能力差,不同土壤之间土壤酸缓冲性能相差很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酸缓冲作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橡胶园土壤 土壤酸缓冲能力 土壤缓冲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关键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江军 曹楠楠 +4 位作者 俞梦笑 常中兵 陈洋 张硕 闫俊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1-499,共9页
对有关酸性森林土壤如何缓冲酸沉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土壤矿物风化与离子交换反应、有机质的作用,和其他生命与非生命因素方面去探讨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的关键机理,旨在加深人们对酸性森林土壤响应酸沉降模式与缓冲机制的理解,从... 对有关酸性森林土壤如何缓冲酸沉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土壤矿物风化与离子交换反应、有机质的作用,和其他生命与非生命因素方面去探讨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的关键机理,旨在加深人们对酸性森林土壤响应酸沉降模式与缓冲机制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预测酸沉降背景下酸性森林土壤的酸化进程及其负面效应,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维持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 酸缓冲能力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高炉矿渣固化铅污染土酸缓能力、强度及微观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伍浩良 薄煜琳 +2 位作者 杜延军 魏明俐 薛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37-140,共4页
采用碱激发高炉矿渣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处理,并研究其固化稳定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掺量提高,GGBS-MgO固化铅污染土酸缓能力的固化污染土酸缓冲系数β随之提高;铅能够抑制GGBS-MgO进行水化反应,致使GGBS-MgO固化铅污染土比表... 采用碱激发高炉矿渣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处理,并研究其固化稳定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掺量提高,GGBS-MgO固化铅污染土酸缓能力的固化污染土酸缓冲系数β随之提高;铅能够抑制GGBS-MgO进行水化反应,致使GGBS-MgO固化铅污染土比表面积远低于同掺量的固化未污染土;GGBS-MgO固化铅污染土q_u均低于相同掺量下固化未污染土,且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其比表面积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SEM和XRD结果显示,GGBS-MgO固化铅污染土和固化未污染土的试样,主要水化产物都为C-S-H与Ht;累积进汞量和孔径直径结果显示,GGBS-MgO固化未污染土累积进汞量高于固化铅污染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稳定技术 碱激发高炉矿渣 酸缓冲能力 无侧限抗压强度 微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3种典型林分对酸沉降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波 王云琦 +4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刘春霞 郭平 唐晓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以缙云山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大气降水、穿透水、枯落物层滤液和壤中流,研究3种典型林分不同层次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表明:(1)缙云山降水酸性较强,pH=4.57,SO24-/NO3-=9.78,酸雨类型为典型的硫酸型酸雨。(2)酸雨对于盐... 以缙云山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大气降水、穿透水、枯落物层滤液和壤中流,研究3种典型林分不同层次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表明:(1)缙云山降水酸性较强,pH=4.57,SO24-/NO3-=9.78,酸雨类型为典型的硫酸型酸雨。(2)酸雨对于盐基离子的淋溶以Ca2+淋溶量最大,Na+、K+分别在林冠层和土壤层表现为吸附现象,NH4+在林冠层表现为淋溶,在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表现为吸附。(3)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通过盐基离子与降水中H+发生交换作用,从而降低降水的酸度,3种林分的酸缓冲能力大小顺序为毛竹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同一林分,不同层次的缓冲能力大小为土壤层>枯落物层>林冠层。(4)淋滤液的pH值与酸根离子与盐基离子比值(k)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18,p<0.01),k值越大,说明酸雨状况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盐基离子 酸缓冲能力 林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酸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谢鹏 霍铭群 +3 位作者 孙倩 刘兆荣 白郁华 李金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6-629,共4页
采集了北京市2007年1月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和PM2.5样品,将TSP样品溶解在pH=5.60稀硫酸溶液中,用反滴法测定了颗粒物在酸性条件下的酸度和潜在酸性,评价了实际大气环境下颗粒物对降水酸化的影响.
关键词 颗粒物 缓冲能力 潜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侵蚀性红壤酸性和交换性能的修复效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和利钊 张杨珠 +2 位作者 刘杰 廖超林 黄运湘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侵蚀性红壤的修复效应,研究了施化肥(NPK)、化肥+有机肥(NPKM)、化肥+土壤调理剂2号(NPKR2)与不施肥(CK)处理对不同母质发育的侵蚀性红壤酸性和交换性能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NPKM及NPKR2处理均可明显提高各种酸性...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侵蚀性红壤的修复效应,研究了施化肥(NPK)、化肥+有机肥(NPKM)、化肥+土壤调理剂2号(NPKR2)与不施肥(CK)处理对不同母质发育的侵蚀性红壤酸性和交换性能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NPKM及NPKR2处理均可明显提高各种酸性土壤的pH缓冲能力,NPK处理效果则不明显;NPKR2可改良和降低土壤酸化程度,NPKM处理则只能增大土壤的pH缓冲容量,对改良土壤酸化的效果不显著;NPKM处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pH缓冲能力不成正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板页岩红壤、网纹层红壤和均质层红壤铝离子的活性,但只有NPKR2处理能明显降低花岗岩红壤的铝离子活性,其他施肥处理的效果不明显;各施肥处理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均差异不大;NPKR2处理的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施肥处理下网纹层红壤和均质层红壤的ECEC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花岗岩红壤和板页岩红壤仅NPKR2处理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红壤 施肥 缓冲能力 交换性能 修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高山、重点城市春季TSP对降水酸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长城 肖辉 +2 位作者 赵卫红 王祖炉 陈胜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10,共6页
利用福建九仙山和福州市两地监测的TSP资料,对高山、重点城市的TSP酸碱特性和酸化缓冲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九仙山、福州市的TSP均为酸性颗粒物,是福建省春季酸雨的致酸因子之一,福州市的TSP致酸性能比九仙山的弱。
关键词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 降水 缓冲能力 高山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作用及其对雨水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69
19
作者 韩燕 徐虹 +4 位作者 毕晓辉 林丰妹 焦荔 张裕芬 冯银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为研究湿沉降冲刷过程中大气颗粒物对雨水化学组成和酸度的影响,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杭州市进行了降水前、中、后的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同时采集了降水样品,分析了颗粒物样品和雨水样品中的主要水溶性... 为研究湿沉降冲刷过程中大气颗粒物对雨水化学组成和酸度的影响,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杭州市进行了降水前、中、后的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同时采集了降水样品,分析了颗粒物样品和雨水样品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使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及化学特征在雨水冲刷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雨水中主要离子成分的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TSP和PM10的酸缓冲能力分别为1.95和1.02,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从颗粒物浓度、酸缓冲能力A值以及颗粒物化学组成在降水前、中、后过程中的变化看,雨水对颗粒物中的碱性组分具有显著冲刷作用;结合雨水主成分分析,颗粒物对雨水中Ca2+、Na+的贡献较为显著,对Mg2+、K+的贡献有待进一步验证,对NH4+、SO42-和NO3-的贡献较小,而F-和部分Cl-则可能主要来自云内雨除过程或者对气态化合物的云下冲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PM10 降水 化学组成 酸缓冲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尾砂表生地球化学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一先 白正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6,共6页
在对石铜钼矿和河台金矿尾砂矿物物相及化学组成研究基础上 ,利用自行设计的大口径淋滤柱开展了淋滤实验和静置浸泡 (溶解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矿山尾矿排放水不一定是酸性 ,它取决于矿床脉石矿物、赋矿的岩石及其次生蚀变矿物的酸... 在对石铜钼矿和河台金矿尾砂矿物物相及化学组成研究基础上 ,利用自行设计的大口径淋滤柱开展了淋滤实验和静置浸泡 (溶解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矿山尾矿排放水不一定是酸性 ,它取决于矿床脉石矿物、赋矿的岩石及其次生蚀变矿物的酸缓冲能力。矿山排放水的组成是地表或地下水与矿山尾砂中矿物和氢氧化物及非晶态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元素的赋存状态对其被淋滤的程度有很大影响。优先流能使重金属大量带出 ,因此要尽量防止优先流的形成。研究结果可为矿山综合整治和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尾砂 表生地球化学 淋滤实验 酸缓冲能力 赋存状态 元素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