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矿物自动分析系统的红土镍矿酸浸渣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1
作者 董再蒸 孙永升 +3 位作者 齐赛男 李鎏灿 孙洪硕 温利刚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3,共7页
为深入探究某红土镍矿高压硫酸酸浸渣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及元素的赋存形式,明确有价金属回收及有害杂质分离的方法,对样品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分别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化学物相分析和SEM-EDS-BPM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等手... 为深入探究某红土镍矿高压硫酸酸浸渣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及元素的赋存形式,明确有价金属回收及有害杂质分离的方法,对样品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分别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化学物相分析和SEM-EDS-BPM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等手段对样品的化学组成、粒度特性、元素分布和矿物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富含铁、铝等具回收价值的元素,其矿物重构程度高,主要矿物包括铁氧化物、铝钾硫铁氧化物、磁/赤铁矿及铬铁尖晶石类矿物。样品粒度极细,-0.010μm的含量高达77.56%,主要矿物的粒度绝大多数在0.038μm以下;铁氧化物单体含量高,与其他主要矿物的连生关系紧密。由于铁、硫、铝元素均主要赋存在铁氧化物中,因此铁与其他元素分离难度较大。研究为此冶金次生固废高效利用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浸渣 工艺物学 自动分析 嵌布关系 元素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莫底沟矿区含硫矿物产酸潜力评估
2
作者 高飞 王涛 +1 位作者 肖一鑫 方立天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含硫矿物产酸潜力的综合评估对于酸性矿山废水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河津市莫底沟矿区为例,基于岩石样品地球化学静态测试结果,结合含硫矿物储量和矿井涌水量估算,综合评估了莫底沟矿区含硫矿物的产酸潜力。结果表明... 含硫矿物产酸潜力的综合评估对于酸性矿山废水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河津市莫底沟矿区为例,基于岩石样品地球化学静态测试结果,结合含硫矿物储量和矿井涌水量估算,综合评估了莫底沟矿区含硫矿物的产酸潜力。结果表明:莫底沟矿区内太原组10号煤、本溪组铝土矿和本溪组硫铁矿均具有产酸潜力,太原组煤层间的灰岩不具备产酸潜力;估算出莫底沟矿区的最大产酸量为1.9万t H_(2)SO_(4),年产酸性废水量为30.9万m^(3),产酸年限为265.5 a;对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最大产酸量偏大,年产酸性废水量偏小,产酸年限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废水 含硫物产潜力评估 最大产 年限 山西莫底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矿水中重金属人工湿地处理机理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窦磊 周永章 +3 位作者 蔡立梅 杨小强 张澄博 付善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耗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逐渐应用于酸矿水的处理。文章对人工湿地去除酸矿水中重金属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机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应加强长期连续的动态监测,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湿地中各影响因子...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耗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逐渐应用于酸矿水的处理。文章对人工湿地去除酸矿水中重金属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机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应加强长期连续的动态监测,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湿地中各影响因子与处理机理之间的关系,对主要处理机理的定性描述转向定量模型化研究,确立人工湿地接受和处理不同污染物质的最大能力和阈限,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合理设计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重金属 处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矿山酸矿水中金属污染元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陆建军 陆现彩 +3 位作者 朱长见 孙东平 高剑锋 王汝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酸矿水是含硫化物矿石在表生条件下与水圈大气圈及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安徽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典型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在长期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矿石.地表条件下这些含硫化物的废矿石被氧化,产生对生态环...  酸矿水是含硫化物矿石在表生条件下与水圈大气圈及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安徽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典型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在长期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矿石.地表条件下这些含硫化物的废矿石被氧化,产生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的酸矿水.以鸡冠山矿山为例分析酸矿水中主要微量元素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自然酸矿水中存在大量氧化亚铁硫杆菌,酸矿水的形成可能与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发育有一定联系,氧化亚铁硫杆菌促进酸矿水形成;鸡冠山酸矿水的pH值在2.5~4.2之间,与适宜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酸性条件一致;微量元素在酸矿水中的分布与pH值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布密切相关,在最适宜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pH值3.0左右的酸矿水中微量元素浓度达最低,说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和酸度对微量元素的分布有一定制约;酸矿水中高度富集微量元素,比河水中溶解态的微量元素含量高出几千倍到几十万倍甚至千万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金属污染元素 鸡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纯石棉尾矿酸浸渣制备无定型二氧化硅粉体 被引量:7
5
作者 杜高翔 刘月 +1 位作者 丁浩 郑水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E01期412-415,共4页
对提纯石棉尾矿酸浸渣制备无定型二氧化硅的最优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对石棉尾矿酸浸渣的超细粉碎、酸浸和煅烧等方法进行提纯实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提纯工艺条件为:将酸浸渣... 对提纯石棉尾矿酸浸渣制备无定型二氧化硅的最优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对石棉尾矿酸浸渣的超细粉碎、酸浸和煅烧等方法进行提纯实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提纯工艺条件为:将酸浸渣超细粉碎至d50=2.50μm,d97=11.35μm,用10%盐酸酸浸1h,最后在70000下煅烧0.5h。得到的二氧化硅比表面积为247m^2/g,SiO2〉90%,符合GB10507-89中A类标准要求。石棉尾矿酸浸渣的颗粒形状与石棉尾矿的颗粒形状基本一致,包含块状、针状等颗粒,而经过提纯处理后的酸浸渣则为块状超细颗粒。提纯前酸浸渣的矿物组成为蛇纹石20%,石英8%,滑石6%,非晶质SiO266%;提纯后矿物组成为石英6%,非晶质SiO2 90%,滑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尾 石棉尾浸渣 无定型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电导滴定法测定食醋中游离矿酸和有机酸的含量 被引量:10
6
作者 阮长青 郭德军 侯殿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2-64,共3页
提出了利用电导滴定法定量地测定食醋中游离矿酸和有机酸的含量。本法简捷、快速、准确,对食醋产品质量检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电导滴定 食醋 游离 有机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酸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铁、铜、锌、铅等硫化物矿石中22个元素 被引量:32
7
作者 马生凤 温宏利 +4 位作者 马新荣 王蕾 巩爱华 曹亚平 屈文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72,共8页
本实验应用四酸(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混合溶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了铁矿石、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及多金属矿石样品中Al、Fe、Cu、Pb、Zn、Ca、Mg、K、Na、Sb、Mn、Ti、Li、Be、Cd、Ag、Co、Ni、S... 本实验应用四酸(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混合溶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了铁矿石、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及多金属矿石样品中Al、Fe、Cu、Pb、Zn、Ca、Mg、K、Na、Sb、Mn、Ti、Li、Be、Cd、Ag、Co、Ni、Sr、V、Mo和S 22个元素量。实验确定了方法的分解条件以及测定元素的检出限及干扰条件。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162(多金属贫矿石)和GBW07163(多金属矿石)进行精密度实验,统计数据显示,结果精密度(RSD)和准确度(RE)都小于10%,而且大多数元素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在5%范围内。通过标准物质进行方法验证,非单矿物或精矿的一般硫化物矿石的检测结果基本都在标准值的范围内,符合地质矿产开发的要求。本方法具有同时测定元素多、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等优点,实际使用性强,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铜、锌、铅等硫化物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木红土镍矿高压酸浸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17
8
作者 皮关华 孔凡祥 +2 位作者 贾露萍 王长江 杜建新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4,共4页
叙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红土镍矿的矿物组成特点,以及红土镍矿高压酸浸的工艺原理。在实际生产中控制高压酸浸反应温度245~255℃、反应压力4 300~4 800 kPa、反应时间40~60min,同时根据原矿成分及时调整酸矿比,主金属的浸出率处于较... 叙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红土镍矿的矿物组成特点,以及红土镍矿高压酸浸的工艺原理。在实际生产中控制高压酸浸反应温度245~255℃、反应压力4 300~4 800 kPa、反应时间40~60min,同时根据原矿成分及时调整酸矿比,主金属的浸出率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 高压 酸矿比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铋矿铁酸铋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环丙沙星机理及产物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杨 张永丽 周鹏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3-209,共7页
运用共沉淀低温水热技术制备软铋矿铁酸铋(sillenite bismuth ferrite,S-BFO),构建S-BFO非均相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降解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6.5±0.1)和反应温度为(25&#... 运用共沉淀低温水热技术制备软铋矿铁酸铋(sillenite bismuth ferrite,S-BFO),构建S-BFO非均相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降解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6.5±0.1)和反应温度为(25±1)℃条件下,向反应溶液中加入0.675 mmol/L PMS、1000 mg/L的催化剂,反应60 min后,溶液中84.8%的CIP被去除(初始浓度为5.0 mg/L);在相同反应条件下,S-BFO活化PMS降解CIP效率高于SBFO活化过二硫酸盐(persulfate,PS)。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分别对S-BFO的微观形貌特征和晶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探究了PMS浓度和初始反应pH值对S-BFO活化PMS降解CIP的影响,评估了S-BFO/PMS体系在实际水体条件下处理污染物的应用潜能。通过活性物质淬灭实验,发现体系中对CIP起主要降解作用的活性物质是单线态氧(^(1)O_(2)),而不是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羟基自由基(·OH),并提出了S-BFO活化PMS降解CIP的机理。采用三重四级杆串联液相色谱质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检测到了9种CIP降解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产物,并确定了CIP被氧化去除的主要降解路径是通过羟基加成反应(路径Ⅰ)及脱羧反应(路径Ⅱ)。本研究为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铋 过一硫 环丙沙星 机理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棉尾矿酸浸渣对粉煤灰基发泡地质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秦俊峰 刘泽 +2 位作者 张媛 陈珍珍 王栋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08-513,共6页
本文在碱激发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基础上,在粉煤灰中掺入适量石棉尾矿酸浸渣制备了一种发泡地质聚合物材料,研究了不同掺量下,石棉尾矿酸浸渣对粉煤灰基发泡地质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棉尾矿酸浸渣的掺入明显提高了粉煤灰基发泡... 本文在碱激发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基础上,在粉煤灰中掺入适量石棉尾矿酸浸渣制备了一种发泡地质聚合物材料,研究了不同掺量下,石棉尾矿酸浸渣对粉煤灰基发泡地质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棉尾矿酸浸渣的掺入明显提高了粉煤灰基发泡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在聚合物体系中Si O2/Al2O3=3.7、Na2O/Al2O3=1条件下,石棉尾矿酸浸渣掺量为10%时,聚合物28d抗压强度最高,为1.8MPa,比不掺石棉尾矿酸浸渣的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高了26%。SEM微观形貌分析表明,掺入适量石棉尾矿酸浸渣对发泡地质聚合物物孔结构有优化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形成的地质聚合物为无定形矿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地质聚合物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 石棉尾浸渣 微观形貌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狮子山硫化物矿山酸矿水中微生物功能群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青 邢辉 +4 位作者 何斌 李雪影 陆现彩 陆建军 王睿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7-552,共6页
从安徽铜陵狮子山硫化物矿山酸矿水溪流获得样品,采用YE、Feo、FeSo、FeTo4种选择性培养基,利用overlay分离技术,获得7株细菌菌株。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与目前已分离得到的酸矿水微生物进行了比较。利用分离菌株16S rRNA基... 从安徽铜陵狮子山硫化物矿山酸矿水溪流获得样品,采用YE、Feo、FeSo、FeTo4种选择性培养基,利用overlay分离技术,获得7株细菌菌株。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与目前已分离得到的酸矿水微生物进行了比较。利用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获得的菌株可分为3个功能群:嗜酸性异养菌、嗜酸性自养菌、中度嗜酸性铁氧化细菌。嗜酸性异养菌主要与酸矿水中三价铁的异化还原和寡营养状态的维持有关;嗜酸性自养菌与酸矿水中铁、硫元素的氧化有关,是酸水中的生产者;中度嗜酸性铁氧化细菌能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并产生难溶性的矿物,可实现酸矿水与酸矿水底泥之间铁元素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化物 overlay分离技术 微生物功能群 系统进化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醋中游离矿酸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2
作者 崔丽伟 白静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建立预设终点电位滴定法测定食醋中游离矿酸的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从测量过程各步骤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并量化。测定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度因素有标准溶液的配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和电位滴定的定量重复性。结果表明样品中游离矿酸在(2.356... 建立预设终点电位滴定法测定食醋中游离矿酸的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从测量过程各步骤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并量化。测定结果的主要不确定度因素有标准溶液的配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和电位滴定的定量重复性。结果表明样品中游离矿酸在(2.356×10^(-3)±1.767×10^(-5))mol/L区间内包含真值的概率约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游离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酸浸液除硅以及制备高纯铁红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攀 陈学安 +2 位作者 常新安 肖卫强 王少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1-43,共3页
金川公司尾矿酸浸液中除含有较高含量的铁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杂质硅。以氧化钙为中和剂,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通过正交设计与实验,得出了从该酸浸液中除硅的较佳工艺条件;随后,以氧化镁为中和剂,空气和双氧水为氧化剂,将除硅后滤液在85... 金川公司尾矿酸浸液中除含有较高含量的铁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杂质硅。以氧化钙为中和剂,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通过正交设计与实验,得出了从该酸浸液中除硅的较佳工艺条件;随后,以氧化镁为中和剂,空气和双氧水为氧化剂,将除硅后滤液在85℃搅拌加热,制得针铁矿沉淀;最后将沉淀在800℃煅烧2 h并经过5%稀硝酸洗涤得到了高纯铁红,其主成分质量分数为99.2%,符合HG/T 2574—2009工业氧化铁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液 絮凝 除硅 铁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镍矿酸浸渣硫酸铵焙烧-超声分散-离心分离提纯增白效果与机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文强 郑水林 +3 位作者 孙志明 韩华杰 刘阳钰 狄永浩 《矿业科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64-572,共9页
红土镍矿酸浸渣作为提镍废渣,存量大、白度低、重金属含量高。为实现它在相关领域的回收应用及高值开发,本文通过研究红土镍矿酸浸渣原矿、提纯增白样品和尾渣的化学成分、物相、微观形貌、孔结构以及焙烧过程中的气相,并通过同步热分... 红土镍矿酸浸渣作为提镍废渣,存量大、白度低、重金属含量高。为实现它在相关领域的回收应用及高值开发,本文通过研究红土镍矿酸浸渣原矿、提纯增白样品和尾渣的化学成分、物相、微观形貌、孔结构以及焙烧过程中的气相,并通过同步热分析与红外-质谱(TG-FTIR-MS)联用系统,以及XRD、SEM、EDS等手段对提纯增白机理进行了分析。提纯增白机理为:预先煅烧去除有机杂质并将铁、铝、铬等离子氧化,二段焙烧将金属氧化物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NH4(Al、Fe、Cr)(SO4)2,并在超声波作用下溶于水中经洗涤去除,未参与反应的六方硫镍矿和砷化锗镉还有部分石英经离心沉淀去除。试验结果:红土镍矿酸浸渣白度由56%提升到84%、含铁量由0. 92%下降到0. 2%、比表面积由84 m2/g提升到96 m2/g、回收率达到4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浸渣 焙烧 增白 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酸性矿山排水中霉菌TY6-2的生物矿化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璐 梁文英 +5 位作者 严畅 李健慧 李文琦 陆现彩 李娟 王睿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1-848,共8页
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区采集酸矿水、底泥及尾砂样品,采用YE,Fe,FeT,FeS四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原核微生物17株,真核微生物50株.其中一株霉菌TY6-2经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TY6-2在近中性环境中能够吸附铁离子,吸附率高达... 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区采集酸矿水、底泥及尾砂样品,采用YE,Fe,FeT,FeS四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原核微生物17株,真核微生物50株.其中一株霉菌TY6-2经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TY6-2在近中性环境中能够吸附铁离子,吸附率高达72%,相同条件下吸附效率显著高于分离到的其他霉菌.对TY6-2与培养液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沉淀物进行分析,发现沉淀物主要以三价铁矿物为主.TY6-2活菌生物成矿能力高于灭活处理的死菌,活菌菌体表面有大量矿物颗粒附着,且形态规则.能谱分析表明很可能是黄钠铁钒.研究表明TY6-2的生物吸附和生物成矿特性,对酸矿水的生物修复和铁的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微生物 青霉TY6-2 生物 黄钠铁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醋中游离矿酸测定方法的比较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瑶 黄华 +1 位作者 鲁绯 侯彩云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113,共5页
分别采用电导滴定法及国标法对食醋中游离矿酸进行了测定。对电导滴定法测定食醋中游离矿酸的可行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从准确度和适用性两个方面将其与现行游离矿酸测定方法——试纸法进行了比较。针对现行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分别采用电导滴定法及国标法对食醋中游离矿酸进行了测定。对电导滴定法测定食醋中游离矿酸的可行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从准确度和适用性两个方面将其与现行游离矿酸测定方法——试纸法进行了比较。针对现行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游离 国标法 电导滴定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国标法检测食醋中游离矿酸存在缺陷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瑶 史娜 +1 位作者 高丽华 侯彩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6-329,共4页
针对食醋中游离矿酸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存在的假阳性率较高、显色结果不易判定等缺陷,采用数字图像采集等手段,对试纸的最佳显色时间、最低检出限、适用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针对试纸法的应用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国标法 食醋 游离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酸浸液制备氢氧化铁过程中施威特曼石的形成与转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武名 鲁安怀 +1 位作者 王长秋 张文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1-586,共6页
尾矿酸浸液在制备氢氧化铁的过程中,由于逐渐滴加碱液正好形成了pH值为2.8~3.8的高SO24-、高Fe环境,因而生成了施威特曼石。施威特曼石是一种亚稳定矿物,随着时间的延长和体系状态改变,它可以转变为更稳定的针铁矿(氢氧化铁)。考查了p... 尾矿酸浸液在制备氢氧化铁的过程中,由于逐渐滴加碱液正好形成了pH值为2.8~3.8的高SO24-、高Fe环境,因而生成了施威特曼石。施威特曼石是一种亚稳定矿物,随着时间的延长和体系状态改变,它可以转变为更稳定的针铁矿(氢氧化铁)。考查了pH值、温度及时间对施威特曼石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条件下,在pH值为12的碱溶液中转化36h,施威特曼石可完全转变为Fe(O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液 施威特曼石 氢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酸浸液除锰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褚志鹏 陈学安 +2 位作者 常新安 肖卫强 王少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48,共4页
金川公司尾矿酸浸液中除含有较高含量的铁和镁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杂质锰。应用热力学原理计算并分析了硫酸锰与次氯酸钠反应的活性,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氧化镁为中和剂,通过正交设计与实验,得到了从该酸浸液中除锰的最佳工艺条件,并... 金川公司尾矿酸浸液中除含有较高含量的铁和镁之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杂质锰。应用热力学原理计算并分析了硫酸锰与次氯酸钠反应的活性,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氧化镁为中和剂,通过正交设计与实验,得到了从该酸浸液中除锰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了除锰实验。将除锰滤液进一步除钙以及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了七水硫酸镁,其主含量为98.4%(质量分数),符合HG/T 2680—2009《工业硫酸镁》Ⅰ类一等品质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液 除锰 氧化剂 七水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铁尾矿制酸烧渣制备纳米Fe/SiO_2核壳复合粒子的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正 宣爱国 +2 位作者 吴元欣 何俊 何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22-1326,共5页
With the copper/iron cinder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ferrous ions were obtained through maturing,acid leaching,reducing and purifying processes,and then iron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acting with sodium borohyd... With the copper/iron cinder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ferrous ions were obtained through maturing,acid leaching,reducing and purifying processes,and then iron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acting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in the system of ethanol-water.The nano Fe/SiO2 core-shell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lysis of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OS).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reflectance absorp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RA-IR).The particles were randomly dispersed in paraffin at a mass ratio of 5.5∶4.5 for microwave electromagnetic parameters detection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2.0—18.0 GHz by vector network analyz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s of Si—O and Si—O—Fe bond appearing at 1389 cm-1 and 878 cm-1,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nano iron was successfully coated by SiO2.Through measuring and calculation,the minimal reflection loss was-39.0 dB at 17.2 GHz when the sample thickness was 4.5 mm.So nano Fe/SiO2 core-shell composite particles can be prepared from copper/iron cider to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 Fe/SiO2 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铜铁尾烧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