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烧协同共沉淀法制备Sm掺杂Cu-Ce高抗硫性CO氧化催化剂
1
作者 章亮 李亚娇 +4 位作者 王娜 谢会东 杨凯悦 杨厂 葛成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092,共12页
Cu-Ce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CO氧化活性被广泛研究,但在水蒸气、硫共存气氛下极易失活。本工作采用Sm掺杂和三种方法(燃烧法、共沉淀法、酸溶液协同共沉淀法)制备具有高抗硫性Ce-Cu-Sm CO氧化催化剂,借助XRD、 TEM、N_(2)吸附-脱附、 XPS... Cu-Ce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CO氧化活性被广泛研究,但在水蒸气、硫共存气氛下极易失活。本工作采用Sm掺杂和三种方法(燃烧法、共沉淀法、酸溶液协同共沉淀法)制备具有高抗硫性Ce-Cu-Sm CO氧化催化剂,借助XRD、 TEM、N_(2)吸附-脱附、 XPS、 H_(2)-TPR、CO-TPD等方法探究Sm掺杂和酸溶液协同共沉淀法提高催化剂抗硫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在1%CO、10%H2O和0.01%SO_(2)共存下,20Ce-5Cu-4Sm-CG(酸溶液协同共沉淀)催化剂在220℃,空速60000 mL/(g·h)下,可以保持220 min的100%CO氧化效率,280 min下降至70%,比共沉淀法制备的20Ce-5Cu-4Sm-C和20Ce-5Cu-C分别提升了1.3倍、2.5倍。表征分析表明,Sm掺杂一定程度上增大了Ce O_(2)晶粒的尺寸,降低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但其增大了催化剂表面Ce^(3+)、Cu^(+)、氧原子的浓度、Oα比例和CeO_(2)晶格中氧空位的数量,整体上提升了催化剂含硫气氛下氧化CO的能力。酸溶液燃烧协同共沉淀法不仅提高了上述五类有益于氧化CO的指标,而且酸溶液与Sm离子在燃烧中形成配位络合物,进入CeO_(2)晶格中形成固溶体,使催化剂粒度更加均匀,比表面积更大,消除了Sm掺杂给表面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能力。综上,酸溶液燃烧协同共沉淀法制备的20Ce-5Cu-4Sm具有良好的抗硫性能,提高了非贵金属氧化物CO氧化催化剂在含硫气氛中的工程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Cu Sm掺杂 酸溶液燃烧协同共沉淀法 含硫气氛 CO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燃烧法制备纳米硼酸铝及其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霍慧琴 闫玉芳 +3 位作者 李晓芳 田苗苗 储刚 姜恒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13-2917,共5页
以九水硝酸铝、硼酸、甘氨酸、尿素为原料,通过溶液燃烧法制备了纳米硼酸铝。分别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手段,对产物前驱体及最终产物作表征,探讨了燃烧剂种类、煅烧温度、煅烧时间... 以九水硝酸铝、硼酸、甘氨酸、尿素为原料,通过溶液燃烧法制备了纳米硼酸铝。分别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手段,对产物前驱体及最终产物作表征,探讨了燃烧剂种类、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原料配比等工艺参数对产物物相、形态、粒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甘氨酸为燃烧剂,n(硝酸铝)∶n(甘氨酸)=3∶5,煅烧温度为1200℃,煅烧时间为4 h时,可合成结晶度较好、规则的纳米硼酸铝(Al18B4O33)颗粒,其平均粒径在8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燃烧 纳米硼 甘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燃烧法制备Mg_2B_2O_5亚微米棒 被引量:2
3
作者 贾涵月 霍慧琴 +3 位作者 闫玉芳 李晓芳 田苗苗 储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21-2324,共4页
以六水硝酸镁、硼酸、甘氨酸、尿素为原料,运用溶液燃烧法合成了Mg2B2O5亚微米棒。利用XRD,SEM,TGDTA表征手段对产物及产物前驱体进行表征。讨论了不同温度、燃烧剂、Mg∶B比例和煅烧时间对产物的物相、形貌的影响。确定合成Mg2B2O5亚... 以六水硝酸镁、硼酸、甘氨酸、尿素为原料,运用溶液燃烧法合成了Mg2B2O5亚微米棒。利用XRD,SEM,TGDTA表征手段对产物及产物前驱体进行表征。讨论了不同温度、燃烧剂、Mg∶B比例和煅烧时间对产物的物相、形貌的影响。确定合成Mg2B2O5亚微米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甘氨酸做燃烧剂、Mg∶B=1∶1、在900℃煅烧4 h,得到的产物呈棒状,直径分布在200~400 nm之间,长径比分布在3~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燃烧 Mg2B2O5亚微米棒 甘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氧化剂比值对溶液燃烧法合成BiVO_4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欣 李家科 +3 位作者 程凯 赵学国 黄丽群 王艳香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83,共5页
以Bi(NO_3)_3·5H_2O和NH_4VO_3为氧化剂,蔗糖(C_(12)H_(22)O_(11))为还原剂和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单斜白钨矿型Bi VO_4粉体。采用XRD、SEM、BET和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合成粉体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燃料/... 以Bi(NO_3)_3·5H_2O和NH_4VO_3为氧化剂,蔗糖(C_(12)H_(22)O_(11))为还原剂和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单斜白钨矿型Bi VO_4粉体。采用XRD、SEM、BET和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合成粉体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燃料/氧化剂比值(φ值)对产物形貌和光催化性能影响显著。当φ=2.5时,合成Bi VO_4粉体平均粒径400 nm,且具有较佳的光催化性能,在高压汞灯照射240 min,对亚甲蓝溶液(10 mg/L)的降解率为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燃烧 Φ值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味剂溶液及其酸碱性对黄颡鱼的诱引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葵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0,共4页
用经典的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迷宫法试验研究了甜味物质糖苷S的水溶液对黄颡鱼觅食行为的诱引作用。结果 :0 .0 0 0 3%~ 0 .0 0 0 5 %浓度糖苷S的中性水溶液对黄颡鱼诱引作用与空白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 1)。 0 .0 0 0 5 %... 用经典的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迷宫法试验研究了甜味物质糖苷S的水溶液对黄颡鱼觅食行为的诱引作用。结果 :0 .0 0 0 3%~ 0 .0 0 0 5 %浓度糖苷S的中性水溶液对黄颡鱼诱引作用与空白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 1)。 0 .0 0 0 5 %浓度酸性的糖苷S水溶液对黄颡鱼引诱活性更强 ,比相同浓度的中性溶液的活性高 ,差异极显著 (P <0 .0 1)。碱性溶液比中性溶液效果差 (P <0 .0 5 )。试验表明 0 .0 0 0 5 %浓度的糖苷S溶液与氢离子对黄颡鱼的诱引作用有协同性。碱性的糖苷S水溶液对黄颡鱼的行为有轻微的驱避作用。试验中发现黄颡鱼有强烈的畏光性 ,趋向行为在 19:0 0时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PH值 诱食 协同作用 迷宫 甜味剂溶液 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钴酸铜的制备以及对高氯酸铵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宗学 仝玉萍 +3 位作者 陈莉芬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0-513,共4页
采用盐助溶液燃烧法,以硝酸铜和硝酸钴为原料,尿素为燃烧剂,KCl为反应惰性盐制备尖晶石型纳米钴酸铜。采用XRD、FT-IR、Raman和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完美的晶体结构,分散性较好,粒径约为50nm... 采用盐助溶液燃烧法,以硝酸铜和硝酸钴为原料,尿素为燃烧剂,KCl为反应惰性盐制备尖晶石型纳米钴酸铜。采用XRD、FT-IR、Raman和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完美的晶体结构,分散性较好,粒径约为50nm。利用热分析法考察了纳米钴酸铜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显示纳米钴酸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添加2%的纳米钴酸铜热分解温度降低136℃,催化效果优于单一组分的纳米金属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钴 盐助溶液燃烧 高氯 催化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锶铕系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机理 被引量:8
7
作者 顾玉芬 靳正国 程志捷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28,共4页
20世纪发现和发展起来的铝酸锶铕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新型能源和节能材料.综合评述了铝酸锶铕系发光材料的光学性能,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了系统描述,同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这种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锶铕 长余辉发光材料 制备方 发光机理 高温固相 溶胶-凝胶 共沉淀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燃料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比对La_(0.8)Sr_(0.2)Co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伟 罗来涛 闵雯雯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93-1098,共6页
以D,L-丙氨酸为有机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8Sr0.2CoO3催化剂,研究了有机燃料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比(φ)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甲烷燃烧活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La0.8Sr0.2... 以D,L-丙氨酸为有机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8Sr0.2CoO3催化剂,研究了有机燃料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比(φ)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甲烷燃烧活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La0.8Sr0.2CoO3催化剂具有钙钛矿型结构,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随φ的不同而变化,当φ=1.52时所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甲烷转化率达到50%和100%时的反应温度分别为460,540℃。该催化剂的平均晶粒度(12.32nm)较小,晶格畸变率(4.66×10-3)和比表面积(21.40m2/g)较大,表面和氧空穴处的化学吸附氧更容易移动,表观活化能(62.54kJ/mol)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燃料 氧化剂 化学计量比 溶液燃烧 D L-丙氨 镧-锶-钴复合氧化物 钙钛矿型结构 甲烷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Al2O4:Eu粉末样品的制备及晶体结构和光谱特性研究
9
作者 刘碧蕊 伏振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6-179,共4页
为了研究浓度效应对Sr1-xAl2O4∶xEu晶体粉末光谱和色度特性的影响,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Sr1-xAl2O4∶xEu晶体粉末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激发发光(XEL)手段,对粉末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光谱特性进行表征,研究浓度... 为了研究浓度效应对Sr1-xAl2O4∶xEu晶体粉末光谱和色度特性的影响,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Sr1-xAl2O4∶xEu晶体粉末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激发发光(XEL)手段,对粉末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光谱特性进行表征,研究浓度效应对样品光谱和CIE色度特性的影响。XRD检测表明,溶液-燃烧法制备的Sr1-xAl2O4∶xEu晶体粉末具有α单斜晶相结构。在X射线激发下,晶体粉末呈现Eu^2+绿色荧光和Eu3+红色荧光发射。随着Eu掺杂浓度的增加,晶体粉末的527nm绿色荧光发射强度逐渐增强,在摩尔浓度为x=0.016时达到最大,而后开始淬灭衰减;而616nm的红色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在x=0.300时仍未出现淬灭效应。采用CIE 1931标准色度理论,计算了不同掺杂浓度样品的(x,y)色度坐标,结果显示晶体粉末的色调从绿色区域经黄绿和黄橙色区域逐步过渡到橙红色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Eu晶体粉末 溶液-燃烧 X射线激发 光谱及色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