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薯酸浆中淀粉絮凝菌的筛选、絮凝条件优化与絮凝成分分析
1
作者 侯颖 李毅昊 +3 位作者 李海阳 赵仕达 李阳 孟祥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结果表明,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分离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HS2、沙克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HS3、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HS4和弯曲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curvatus)HS5等五种乳酸菌,其中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具有最高的淀粉絮凝能力。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菌株HS1絮凝淀粉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44 h和发酵液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其对红薯淀粉的实际絮凝率为64.1%±1.87%。通过絮凝活性分布及加热、添加金属离子和酶处理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S1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且该成分的絮凝活性对温度、蛋白酶和金属离子比较敏感,因此推测其为某种胞外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酸浆 植物乳植杆菌 淀粉絮凝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花形态特征与小孢子发育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学超 陈露露 +2 位作者 杜可玉 李勇鹏 赵凌侠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652,共6页
许多重要蔬菜和水果隶属于茄科(Solanaceae),植物花发育是物种延续和产品形成关键决定因子。茄科毛酸浆(Physalispubescens)是药食同源半野生浆果,目前其花发育研究不多。为了从不同视角了解茄科植物花发育,本研究采用比较生物学方法从... 许多重要蔬菜和水果隶属于茄科(Solanaceae),植物花发育是物种延续和产品形成关键决定因子。茄科毛酸浆(Physalispubescens)是药食同源半野生浆果,目前其花发育研究不多。为了从不同视角了解茄科植物花发育,本研究采用比较生物学方法从花的形态特征和解剖学层面解析了毛酸浆(P.pubescens)和茄科模式植物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 cerasiforme)花器特征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结果显示,开花后毛酸浆花萼迅速生长包被果实、花瓣有紫色斑纹、花药顶颈可育及背部开裂散粉特征与番茄花萼生长缓慢、黄色花瓣、花药顶颈不育及腹缝开裂散粉方式截然不同,展示了茄科植物遗传多样性。毛酸浆小孢子发育,在“四分体”之前迟于番茄,而“四分体”之后期却快于番茄。特别是番茄药隔组织在“四分体”时期开始向药室异常内突,并在花粉成熟期占据药室近1/2空间,而未在毛酸浆中观察到。该研究为开发茄科新的模式植物和从不同视角理解庞大茄科植物花发育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樱桃番茄 小孢子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毛酸浆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研究
3
作者 刘峻蓉 杨普秋 +1 位作者 汪新月 李瑞 《云南农业》 2025年第5期87-89,共3页
通过试验比较分析毛酸浆品种红菇娘和寿禾大黄菇娘生育期、果实性状、抗逆性及产量等特征特性,旨在为昆明地区毛酸浆科学种植与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寿禾大黄菇娘综合表现更优,适合在昆明地区推广种植;红菇娘在设施环境内栽... 通过试验比较分析毛酸浆品种红菇娘和寿禾大黄菇娘生育期、果实性状、抗逆性及产量等特征特性,旨在为昆明地区毛酸浆科学种植与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寿禾大黄菇娘综合表现更优,适合在昆明地区推广种植;红菇娘在设施环境内栽培自然授粉困难,需重视昆虫授粉并进一步探索其授粉模式。昆明地区种植毛酸浆有气候、土壤优势及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栽培技术 果实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毛酸浆红枣复合饮料配方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啸峰 陈凤莲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3期12-16,共5页
以毛酸浆和红枣为主要原料,开发毛酸浆饮品新配方,为毛酸浆红枣复合饮料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考虑产品的色泽、香气和风味等影响因子,将毛酸浆、红枣、红糖、稳定添加剂配制成具有独特风味的健康饮料。将毛酸浆与红枣分别经过干燥... 以毛酸浆和红枣为主要原料,开发毛酸浆饮品新配方,为毛酸浆红枣复合饮料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考虑产品的色泽、香气和风味等影响因子,将毛酸浆、红枣、红糖、稳定添加剂配制成具有独特风味的健康饮料。将毛酸浆与红枣分别经过干燥粉碎处理,水提得到的粉料与红糖、稳定剂进行复合配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出毛酸浆红枣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毛酸浆与红枣配比10∶4,料液比1∶6,红糖添加量6.0%,稳定剂添加量0.05%CMC+0.05%黄原胶。结果表明,在所得出的最佳工艺下可制作出酸甜适度、口感柔和、色泽亮黄、口感清爽香甜的毛酸浆红枣复合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饮料 酸浆 红枣 配方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萃取毛酸浆叶黄素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翁霞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79-286,共8页
目的:研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毛酸浆叶黄素工艺,并探讨毛酸浆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硫酸铵质量分数、乙醇质量分数、样液质量分数对毛酸浆叶黄素相比、分配系数及萃取率的影响;以萃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 目的:研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毛酸浆叶黄素工艺,并探讨毛酸浆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硫酸铵质量分数、乙醇质量分数、样液质量分数对毛酸浆叶黄素相比、分配系数及萃取率的影响;以萃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优化毛酸浆叶黄素的萃取工艺,并通过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评价叶黄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硫酸铵质量分数12.1%,乙醇质量分数33.6%,样液质量分数11.4%,在此条件下,叶黄素萃取率为84.58%。当浓度在1.0~15.0 mg/mL范围时,毛酸浆叶黄素对DPPH自由基的IC_(50)值为3.26 mg/mL,清除率最高可达95.32%;对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为1.31 mg/mL,清除率最高可达89.12%,表明双水相萃取技术能制备出较强抗氧化活性的毛酸浆叶黄素。结论:该研究为毛酸浆叶黄素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叶黄素 酸浆 工艺优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传统酸浆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菌种性能测定
6
作者 吴鹏宇 单乾铜 +5 位作者 娄娅娟 屈智杰 田一立 郭家旭 罗建成 张愈甜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40,共11页
为了了解洛阳传统酸浆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并获取其中乳酸菌菌种资源,采用稀释涂布法从9份洛阳传统绿豆酸浆中分离乳酸菌,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系统评估其生长特性、耐受性、体外抗氧化活性、产酸性能及安全性。... 为了了解洛阳传统酸浆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并获取其中乳酸菌菌种资源,采用稀释涂布法从9份洛阳传统绿豆酸浆中分离乳酸菌,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系统评估其生长特性、耐受性、体外抗氧化活性、产酸性能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得到24株乳酸菌,包括10个属,12个种。其中发酵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分离株的数量最多一共7株,其次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5株和副干酪乳酸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2株。对分离到菌株的生长曲线、耐渗透压、耐胆盐、耐酸、耐胃肠液、产酸能力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10株性能优异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和溶血性检测,发现多数菌株携带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具备溶血性特征。最终筛选出性能优异,抗性基因携带少且溶血性安全的短乳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L62、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L64、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L82,这3株菌可开发成酸浆发酵直投式菌剂,具有较高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乳酸菌 分离鉴定 耐受性 体外抗氧化活性 发酵特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酸浆储藏病原菌分离鉴定和采后保鲜研究
7
作者 张珉畅 张艳新 +2 位作者 郝佳楠 秦建春 林敏娟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1期1-5,11,共6页
以天然产物百里酚和毛酸浆为试材,利用百里酚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特性,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研究百里酚对毛酸浆采后果实保鲜作用,从而为毛酸浆保鲜提供了新的安全绿色的保鲜方法。结果表明,从毛酸浆的自... 以天然产物百里酚和毛酸浆为试材,利用百里酚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特性,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研究百里酚对毛酸浆采后果实保鲜作用,从而为毛酸浆保鲜提供了新的安全绿色的保鲜方法。结果表明,从毛酸浆的自然腐烂组织中提取分离出3种病原菌,分别为Botrytis californica、Cladosporium pseudochalastosporoides和Periconia celtidis。通过体外触杀试验发现,百里酚对3种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100μg/m L时,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77%、99.78%、100%。因此设计了添加百里酚的壳聚糖复合膜作为抗菌材料用于毛酸浆的采后保鲜。结果表明,百里酚壳聚糖膜能够有效抑制毛酸浆病原菌的生长,从而降低毛酸浆的腐烂率和失重率,百里酚壳聚糖复合膜处理的毛酸浆在保存14 d后腐烂率分别降低了56.06%、70.32%和36.90%。失重率降低了42.64%、28.18%和27.34%。营养成分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对毛酸浆的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有一定的保持作用。因此,含百里酚的壳聚糖复合膜可以有效延缓毛酸浆果实的腐败和营养成分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致病菌 采后贮藏 保鲜效果 百里酚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酸浆山葡萄复合果醋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功能性评价
8
作者 张运运 刘一鸣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9-118,125,共11页
以酸浆与山葡萄为原料,制备酸浆山葡萄复合果醋(PVCV),以总酸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PVCV发酵工艺条件,并通过动物试验探讨PVCV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水平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醋酸发酵工艺条件... 以酸浆与山葡萄为原料,制备酸浆山葡萄复合果醋(PVCV),以总酸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PVCV发酵工艺条件,并通过动物试验探讨PVCV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水平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乙醇体积分数7%、醋酸菌接种量8%(以酸浆汁和山葡萄汁混合液总质量为基准)、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9 d,在此条件下PVCV总酸含量为(5.25±0.58)g/100 mL,感官评分为87.66±1.23。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灌胃不同剂量PVCV对高脂饮食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和脂肪指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增强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酶(GSH)和总抗氧化酶(T-AOC)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肠道菌群结果显示,PVCV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在预防高脂血症方面具有潜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山葡萄 发酵工艺 复合果醋 血脂水平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酸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功昊 习秋香 宗宪春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1期90-92,共3页
毛酸浆是茄科酸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毛酸浆原产自美洲,现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毛酸浆化学成分丰富,主要成分包括类黄酮类、多糖类、甾体类化合物、生物碱、油脂类化合物等。其生物活性主要有抗氧化、抗炎、... 毛酸浆是茄科酸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毛酸浆原产自美洲,现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毛酸浆化学成分丰富,主要成分包括类黄酮类、多糖类、甾体类化合物、生物碱、油脂类化合物等。其生物活性主要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从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综述了毛酸浆植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毛酸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假酸浆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10
作者 郭万金 孙浩 +1 位作者 曹雏清 赵立军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为去除染料废水中的刚果红(CR)分子,以假酸浆、聚丙烯酰胺(PAM)和改性石墨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一种复合材料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加入量、吸附时间、... 为去除染料废水中的刚果红(CR)分子,以假酸浆、聚丙烯酰胺(PAM)和改性石墨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一种复合材料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加入量、吸附时间、温度和溶液浓度对其吸附CR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研究了吸附过程,并分析了重复利用性。材料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表面粗糙不均且存在大量活性位点和多种官能团,有明显的褶皱,比表面积较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H是影响复合材料对CR的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复合材料对CR的吸附性能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好,碱性条件下较差;当溶液pH=7时,CR去除率可达89.6%;初始溶液浓度为80 mg/L时,随吸附剂投入量增加,CR去除率由76.5%提高至86.6%;当初始溶液浓度为100 mg/L及复合材料投入量为100 mg时,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826 min,CR去除率为84.5%;复合材料对CR的吸附属于放热过程,在303~323 K温度范围内,复合材料对CR的吸附性能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CR的吸附符合伪1级动力学模型。等温线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反应更加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吸附过程主要发生在复合材料的非均相吸附位点上,且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CR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过程。重复利用性分析研究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所制备复合材料吸附剂对刚果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为制备去除染料废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聚丙烯酰胺 改性石墨 吸附性能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传统绿豆酸浆工艺优化及发酵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璇 李中雨 +2 位作者 舒林焱 吴影 古绍彬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5,共10页
用绿豆酸浆制成的浆面条是洛阳的传统特色小吃,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绿豆酸浆的最佳加工工艺,并对其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有机酸等物质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5,微生物接种量3.2×10^(5) CFU/mL,25℃发酵24 h... 用绿豆酸浆制成的浆面条是洛阳的传统特色小吃,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绿豆酸浆的最佳加工工艺,并对其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有机酸等物质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5,微生物接种量3.2×10^(5) CFU/mL,25℃发酵24 h的条件下,得到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分别为36.7 g/L和1.21%,感官评分为83.9的绿豆酸浆产品。在发酵过程中,淀粉含量在发酵9 h后逐渐下降,还原糖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幅度较小。发酵24 h时,绿豆酸浆pH下降到4.3,总酸含量为13.62 g/L,乳酸是绿豆酸浆中主要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至1718.56 mg/100 mL,甘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富马酸、琥珀酸和酒石酸3种有机酸,谷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等氨基酸对绿豆酸浆品质影响较大,发酵24 h时游离氨基酸综合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酸浆 加工工艺 发酵 氨基酸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酸浆多糖酸奶工艺
12
作者 张筠 许能 +3 位作者 于文杰 吕歌 宋月 杨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4,共6页
以酸浆多糖、纯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入发酵菌粉进行发酵,研制一款具有独特酸浆香气且营养丰富的酸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出酸奶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当酸浆多糖添加量为2.... 以酸浆多糖、纯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入发酵菌粉进行发酵,研制一款具有独特酸浆香气且营养丰富的酸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出酸奶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当酸浆多糖添加量为2.2%,木糖醇添加量为4.9%,菌粉添加量为0.15%,发酵时间为8 h时,参照此条件制作的酸浆多糖酸奶组织均匀,润滑细腻且香气浓郁,感官评分为87.17分,与预测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多糖 酸奶 模糊数学评价法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酸浆中Withaphysalins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13
作者 周咏梅 石贤明 +1 位作者 马磊 张思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研究小酸浆Physalis minima L.的活性成分。小酸浆的地上部分经乙醇提取,氯仿萃取,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粗分,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RP-18等色谱柱分离,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小酸浆中分离鉴定了5个... 研究小酸浆Physalis minima L.的活性成分。小酸浆的地上部分经乙醇提取,氯仿萃取,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粗分,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RP-18等色谱柱分离,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小酸浆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Withaphysalin P(Ⅰ)、14,18-di-O-acetylwithaphysalin C(Ⅱ)、Withaphysalin Q(Ⅲ)、Withaphysalin型化合物1(Ⅳ)、Withaphysalin型化合物2(Ⅴ)。化合物Ⅳ、Ⅴ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Withaphysalin T、Withaphysalin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化学成分 Withaphysalins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传统酸浆的制作工艺、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毅昊 赵仕达 +3 位作者 李海阳 李阳 徐建强 侯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88-396,共9页
酸浆是豆类或薯类等农作物加工过程中,自然发酵形成的一种乳白色、酸性浆状产物。在我国使用酸浆加工农产品已经拥有数百年的历史,主要用于红薯淀粉、绿豆淀粉的加工和酸浆豆腐的制作等;也有一些地区用酸浆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如北... 酸浆是豆类或薯类等农作物加工过程中,自然发酵形成的一种乳白色、酸性浆状产物。在我国使用酸浆加工农产品已经拥有数百年的历史,主要用于红薯淀粉、绿豆淀粉的加工和酸浆豆腐的制作等;也有一些地区用酸浆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如北京豆汁、洛阳浆面条和西北地区浆水面等。目前对于酸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酸浆的微生物多样性组成、酸浆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本文主要从常用酸浆的制作工艺、应用和酸浆的研究进展等展开论述,并对酸浆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乳酸菌 制作工艺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浆条件对酸浆豆腐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壮 丁青芝 +5 位作者 戴意强 王喆 刘振田 陈小阳 虞利俊 夏秀东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为探究点浆时豆乳温度、点浆后蹲脑温度和蹲脑时间对酸浆豆腐品质的影响,提高酸浆豆腐品质,本研究利用质构分析、SDS-PAGE和低场核磁等技术分析了豆腐品质、豆乳中蛋白凝固过程、大豆蛋白各亚基含量和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点... 为探究点浆时豆乳温度、点浆后蹲脑温度和蹲脑时间对酸浆豆腐品质的影响,提高酸浆豆腐品质,本研究利用质构分析、SDS-PAGE和低场核磁等技术分析了豆腐品质、豆乳中蛋白凝固过程、大豆蛋白各亚基含量和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点浆时豆乳温度对豆乳沉淀中蛋白和大豆蛋白各亚基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豆腐品质和水分分布有较大影响。当点浆时豆乳温度为75℃时,豆腐的硬度最小,而其弹性、得率、含水量、保水性、感官得分和T 21弛豫时间最大。蹲脑温度和蹲脑时间对豆腐品质、豆乳沉淀中蛋白含量和大豆蛋白各亚基含量影响显著,当蹲脑温度75℃和蹲脑时间20 min时,豆腐硬度最小为15.80 N,而弹性、得率、含水量、保水性和T 21弛豫时间最佳,分别为5.15 mm、241.3%、76.36%、65.68%、43.29 ms,且豆腐品质豆乳沉淀中蛋白含量最佳。当点浆时豆乳温度为75℃、蹲脑温度为75℃和蹲脑时间20 min时,豆腐品质和感官得分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豆腐 品质 凝固过程 低场核磁 质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和Na_(2)SO_(4)对毛酸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佳慧 宗宪春 汪雨欣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2期4-8,共5页
研究以毛酸浆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0、50、100、150和200 mmol/L)和Na_(2)SO_(4)(0、50、100、150和200 mmol/L)的盐溶液对毛酸浆种子分别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的两种盐溶液对毛酸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并计算出毛酸浆种... 研究以毛酸浆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0、50、100、150和200 mmol/L)和Na_(2)SO_(4)(0、50、100、150和200 mmol/L)的盐溶液对毛酸浆种子分别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的两种盐溶液对毛酸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并计算出毛酸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测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两种盐溶液对毛酸浆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对叶片中的生理生化指标也均有显著影响,且当盐溶液浓度增大时,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抑制效果更强。Na_(2)SO_(4)的盐溶液的抑制作用比NaCl盐溶液的抑制效果强。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丙二醛(MDA)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组都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基本相同,均表现为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盐胁迫 萌发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Physalis minima o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in DOCA-salts hypertensive rat models
17
作者 Nur PERMATASARI Dian NUGRAHENNY Saifurrohma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3-33,共1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Physalis minima o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in the DOCA-salts hypertensive rats.METHODS To produce hypertension,male rats were induced DOCA at dose of 10mg·k...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Physalis minima o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in the DOCA-salts hypertensive rats.METHODS To produce hypertension,male rats were induced DOCA at dose of 10mg·kg-1 ip.twice weekly and 0.9% NaCl in drinking water ad libitum for six weeks.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Physalis minima were given at dose of 500,1500 and 2500mg·kg-1,respectively for 4weeks.After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schedule,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evaluated using animal blood pressure analyzer.The serum nitric oxide levels was measured using the ELISA methods.SOD activity and MDA level were determin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Endothelial dysfunction was determined by acetylcholine-induced vasorelaxation studies on isolated rat aortas.RESULTS The extract decrease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ignificantly(P<0.001)in hypertensive rats.In addition,the extract also suppressed the production of MDA and restored SOD activity to normal level.There was a reduced relaxation response to acetylcholine in isolated aortic rings and serum NO level from hypertensive rats that were reversed by extract.CONCLUSION Physalis minima can lower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rats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due to the decrease of stress oxid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alis MINIMA blood pressure ENDOTHELIAL cell 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anolic extract of ceplukan leaf(Physalis minima L.)attenuates ventricular fibrosis through inhibition of TNF-α in ovariectomized rats
18
作者 LestariBAYU PermatasariNUR SaifurRohmanMOHAMMAD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5-66,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eplukan leaf(Physalis minima L),which contain phytoestrogen physalin and withanolides,toward ventricular TNF-αlevel and fibrosis in ovariectomized rats.METHODS Wistar rats div...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eplukan leaf(Physalis minima L),which contain phytoestrogen physalin and withanolides,toward ventricular TNF-αlevel and fibrosis in ovariectomized rats.METHODS Wistar rats divided into six groups(K1:normal;K2:5 weeks ovariectomy(OVX);K3:9weeks ovariectomy(OVX),K4,K5,and K5:9weeks OVX+4 weeks ceplukan leaf's methanolic extract dose 500,1500,and 2500 mg·kg-1,respectively.TNF-αlevel measured with ELISA method.Fibrosis measured as blue color percentage in 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RESULT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prolonged hypoestrogen increase ventricular fibrosis(P<0.05).Ceplukan leaf treatment also resulted in a decreased ventricular fibrosis and TNF-αlevel in dose dependent manner compared with those of without treatment group(P<0.05).Furthermore,the TNF-αlevel normalized in rat treated with 2500mg·kg-1 Physalis minima L(P<0.05).Reduction of fibros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NF-αlevel(P<0.05,r= 0.873).CONCLUSION Methanolic extract of ceplukan leaf decrease ventricular fibrosis through inhibition of ventricular TNF-αin ovariectomized rats.Duration of hypoestrogen increase ventricular fib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alis MINIMA L VENTRICULAR TNF-Α FIBR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酸浆多糖对牛肉丸加工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谢宇欣 徐乾达 +3 位作者 陈南 马秋越 高颖 曾维才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探究假酸浆多糖对牛肉丸加工品质的影响。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假酸浆多糖,采用化学与仪器分析法测定不同添加量假酸浆多糖对牛肉丸蒸煮损失、解冻损失、持水性、颜色、硬度、咀嚼性和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假酸浆多糖添加量的增加(0.... 探究假酸浆多糖对牛肉丸加工品质的影响。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假酸浆多糖,采用化学与仪器分析法测定不同添加量假酸浆多糖对牛肉丸蒸煮损失、解冻损失、持水性、颜色、硬度、咀嚼性和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假酸浆多糖添加量的增加(0.00%~0.15%)可降低牛肉丸的蒸煮损失率(27.42%降至22.11%)和解冻损失率(2.45%降至1.36%),增强持水性(8.68%增至11.50%),提高亮度值(62.10增至64.60)和白度值(57.97增至60.57),降低红度值(4.37降至3.87),同时降低牛肉丸的硬度(1046.61 g降至802.53 g)、咀嚼性(687.79 g降至523.57 g)和凝胶强度(5608.30 g·mm降至3683.36 g·mm),使牛肉丸在加工过程中呈现出良好的品质。上述结果表明,假酸浆多糖对牛肉丸的加工品质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丸 酸浆多糖 加工损失 持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假酸浆子胶二元复合物的制备及在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景成童 涂安 +4 位作者 赵春昊 董琪 王亚潇 郭鹏 董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8,共8页
玉米醇溶蛋白(Zein)因其独特的自组装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功能性组分的荷载与递送。但由于其疏水性强,单一Zein基Pickering乳液的界面稳定性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采用合适的多糖构建复合体系是改善其乳液稳定性的有效策略。本文采... 玉米醇溶蛋白(Zein)因其独特的自组装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功能性组分的荷载与递送。但由于其疏水性强,单一Zein基Pickering乳液的界面稳定性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采用合适的多糖构建复合体系是改善其乳液稳定性的有效策略。本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不同蛋白-多糖比例的假酸浆子胶(NPG)与Zein复合颗粒(NZPs),对其理化性质、结构及乳液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PG比例越大时,NZPs的表面润湿性越强,同时蛋白和多糖在静电作用力下形成的复合颗粒粒径尺寸越小且趋于均匀分布。NZPs的内源荧光光谱中对应特征峰的峰强分别与Zein和NPG的含量呈正比,NPG的复合影响了Zein中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中峰位的移动以及新峰的生成表明蛋白-多糖中存在氢键作用以及新的化学键生成。NZPs基Pickering乳液的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在Zein:NPG=1:1时二者均达到最大,形成的乳液体系结构最强。乳析指数(CI)结果显示,在不同pH和加热处理下,NZPs基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普遍高于单一的Zein或NPG乳液。本研究为开发新型玉米醇溶蛋白-多糖复合体系及其高效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酸浆子胶 复合颗粒 表征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