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酿造酱油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特征挥发性组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肖昭竞 李根容 +2 位作者 肖瑞琪 胡华 朱永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和内标物定量方法,对酿造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筛选二者的特征挥发性组分并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特征挥发性组分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酿造酱油中特征组分以醇类、酚...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和内标物定量方法,对酿造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筛选二者的特征挥发性组分并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特征挥发性组分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酿造酱油中特征组分以醇类、酚类、酸酯类以及呋喃类和吡咯类杂环小分子化合物为主,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特征组分则以吡嗪类杂环小分子化合物为主。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酱油风味分析评价工作及建立基于挥发性风味组分的酿造酱油和非酿造酱油鉴别检验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酱油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挥发性风味组分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检测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的3-氯-1,2-丙二醇及其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邢晓平 曹玉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5,共4页
运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研究了水解植物蛋白液中3-氯-1,2-丙二醇(3-MCPD)含量的测定。探索了3-MCPD检测的最佳电泳条件。以328μm的铜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电极电位为+0.65V(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检测池缓冲液为0.0... 运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研究了水解植物蛋白液中3-氯-1,2-丙二醇(3-MCPD)含量的测定。探索了3-MCPD检测的最佳电泳条件。以328μm的铜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电极电位为+0.65V(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检测池缓冲液为0.05mol/L氢氧化钠,运行缓冲液为30mmol/L硼砂(pH9.24)时,3-MCPD能被很好地分离。3-MCPD的线性范围为6.6~200mg/L,检测限为0.22mg/L。研究了水解缓冲液的pH值、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等因素对3-MCPD水解反应的影响,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检测水解反应过程中3-MCPD的含量。结果表明,在pH8.0的水解缓冲液中,将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前体于90℃条件下恒温加热1h,能有效地控制3-MCPD的含量在1.0mg/kg以下,从而达到我国食品安全允许的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 3-氯-1 2-丙二醇 水解植物蛋白调味 水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在蚝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韩硕 郑姣姣 李永歌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文章介绍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在蚝油中的应用基础,通过试验证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应用于蚝油可以明显提升蚝油的品质,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在蚝油配方中的最适添加量,感官品评得出最优风味、口感配方:软水61.... 文章介绍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在蚝油中的应用基础,通过试验证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应用于蚝油可以明显提升蚝油的品质,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在蚝油配方中的最适添加量,感官品评得出最优风味、口感配方:软水61.28%,蚝汁10.0%,食用盐8.0%,白砂糖8.0%,酿造酱油5.0%,味精3.5%,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3.0%,HVP粉1.2%,三氯蔗糖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植物蛋白调味 蚝油 应用 感官品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酸水解液生产技术概述 被引量:4
4
作者 白广联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15,43,共8页
本文对植物蛋白酸水解波的生产、精制、质量及在酱油生产上的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地介绍。
关键词 植物蛋白 水解 酱油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酸水解植物蛋白液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立新 李永歌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5,共3页
研究了影响酸水解植物蛋白液色泽的因素,同时考察了不同加工条件对酸水解植物蛋白液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初步试验的基础上,以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的吸光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考察各加工条件对酸水解植物蛋白... 研究了影响酸水解植物蛋白液色泽的因素,同时考察了不同加工条件对酸水解植物蛋白液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初步试验的基础上,以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的吸光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考察各加工条件对酸水解植物蛋白液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能够显著影响酸水解植物蛋白液色泽,搅拌速度、搅拌时间也对酸水解植物蛋白液色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植物蛋白 加工工艺 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及其生产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均志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47-53,共7页
本文对采用水解植物蛋白法生产调味液的原理、原料、工艺条件对产物的影响,以及为改善品质所采取的方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指出了该工艺及产品的特点。
关键词 水解 植物蛋白 调味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存条件对酸水解玉米蛋白调味液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苗苗 杨雪娟 +2 位作者 郑姣姣 李永歌 刘晓晨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8-161,共4页
以酸水解玉米蛋白调味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吸光度为动态监测指标,同时结合酸水解玉米蛋白调味粉的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探讨了温度及pH值对酸水解玉米蛋白调味液储存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及pH值对酸水解玉... 以酸水解玉米蛋白调味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吸光度为动态监测指标,同时结合酸水解玉米蛋白调味粉的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探讨了温度及pH值对酸水解玉米蛋白调味液储存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及pH值对酸水解玉米蛋白调味液储存过程有影响,当储存温度≤40℃、pH值在5.0~6.0之间时,酸水解玉米蛋白调味液质量指标较好,其喷雾干燥后的产品感官品质较高。该研究为酸水解玉米蛋白调味液储存条件的优化提供了工业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玉米蛋白调味 储存条件 动态监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植物蛋白(HVP)的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镇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17,共4页
本文报告了水解植物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当前国内HVP的生产现状,研究了一些工艺因素对水解效率的影响。提出提高出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佳工艺条件,认为各因素对水解效率影响大小顺序为分解时间>盐酸浓度>液固比。最佳的分解... 本文报告了水解植物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当前国内HVP的生产现状,研究了一些工艺因素对水解效率的影响。提出提高出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佳工艺条件,认为各因素对水解效率影响大小顺序为分解时间>盐酸浓度>液固比。最佳的分解时间为18—22hr,盐酸浓度为16%—18%,液固比为1.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植物蛋白 水解 调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水解调味液”及其生产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均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7,共4页
关键词 水解 调味 原料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氨基酸的分离及其显色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黎景丽 文一彪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2,共7页
研究酸解植物蛋白液中酸性氨基酸 ,碱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分离方法及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纸上显色法 。
关键词 氨基 分离 显色法 水解植物蛋白 种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的指标体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继平 《现代农村科技》 2011年第19期60-60,共1页
酱油是一种营养丰富、色泽和风味独特的咸味调味品,我国人均年消费3kg左右,日本12kg左右。酱油按照生产工艺可以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酿造酱油是利用曲霉菌、酵母菌、细菌的生化作用,使蛋白质分解、淀粉糖化、酒精发酵、酸化及... 酱油是一种营养丰富、色泽和风味独特的咸味调味品,我国人均年消费3kg左右,日本12kg左右。酱油按照生产工艺可以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酿造酱油是利用曲霉菌、酵母菌、细菌的生化作用,使蛋白质分解、淀粉糖化、酒精发酵、酸化及各种中间体的相互反应,形成独特的色、香、味、体。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 指标体系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鉴别 咸味调味 蛋白质分解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的氧化值测定及其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世奇 肖昭竞 +4 位作者 胡华 李根容 王友建 杨彦 朱永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3,120,共4页
根据酿造酱油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AHVPS)中挥发性组分含量的差异,提出了一种测定酱油中挥发性还原性组分的方法,即氧化值法,并将氧化值定义为100 mL酱油样品蒸馏液所消耗的0.002 mol/L KMnO4的体积(mL)数。经过分析发现,高盐稀态法... 根据酿造酱油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AHVPS)中挥发性组分含量的差异,提出了一种测定酱油中挥发性还原性组分的方法,即氧化值法,并将氧化值定义为100 mL酱油样品蒸馏液所消耗的0.002 mol/L KMnO4的体积(mL)数。经过分析发现,高盐稀态法酿造酱油、低盐固态法酿造酱油及AHVPS的氧化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高盐稀态法酿造酱油的氧化值最高,AHVPS的氧化值最低。结果提示酱油的氧化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酿造属性,可作为反映酱油样品质一个指标,并有可能通过测定氧化值来判断某一酱油是否为酿造酱油。所建立的酱油氧化值测定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特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酱油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相对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酱油先学看标签
13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5-95,共1页
据统计,目前国内酱油的消费量每年达500万吨,仅酱油的品种就有上百种。酱油渐欲迷人眼,眼花缭乱中我们如何选择呢?看制造工艺,酿造酱油为首选:从制造工艺,可以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2大类。在国家标准中酱油分为酿造酱油(GB18... 据统计,目前国内酱油的消费量每年达500万吨,仅酱油的品种就有上百种。酱油渐欲迷人眼,眼花缭乱中我们如何选择呢?看制造工艺,酿造酱油为首选:从制造工艺,可以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2大类。在国家标准中酱油分为酿造酱油(GB18186)、配制酱油(SB10336)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HVP,SB10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酱油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标签 制造工艺 配制酱油 国家标准 消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分析-碳同位素比值质谱法在酿造酱油掺假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谭梦茹 林宏 +5 位作者 沈崇钰 吴斌 张睿 丁涛 费晓庆 杨功俊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4-340,共7页
为了加强对酱油的品质监管,采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EA-IRMS)对国内酱油掺假情况进行了研究。基于来自国内各地区、各种类的86个纯正酿造酱油的碳同位素比值(δ13 C值)数据库,提出了纯正酿造酱油中氨基酸δ13 C值应不大于-21.50... 为了加强对酱油的品质监管,采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EA-IRMS)对国内酱油掺假情况进行了研究。基于来自国内各地区、各种类的86个纯正酿造酱油的碳同位素比值(δ13 C值)数据库,提出了纯正酿造酱油中氨基酸δ13 C值应不大于-21.50‰。依据这个判定准则,对58个日常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其中15个酿造酱油样品被掺入了酸水解蛋白调味液。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元素分析-碳同位素比值质谱法能够评估酱油的品质,可以作为酿造酱油品质保障和掺假鉴定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酱油 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EA-IRMS) 掺假 水解蛋白调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