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5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剂施用下的土壤降酸培肥效果——基于中国酸性土壤改良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明润廷 万方 +4 位作者 那立苹 吴海程 王薇 谭文峰 伍玉鹏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0-410,共11页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中国酸性土壤的降酸培肥效果,对127篇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明确了酸性土壤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酸度、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剂在极强酸性土壤(pH≤4.5)中的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中国酸性土壤的降酸培肥效果,对127篇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明确了酸性土壤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酸度、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剂在极强酸性土壤(pH≤4.5)中的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土壤pH增幅达14.39%,土壤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的削减率分别为68.61%和69.90%。改良剂本身的pH和碱度是影响改良剂降酸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以石灰类改良剂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土壤pH增加18%,交换性酸减少75.81%。改良剂本身的养分含量和施用量是影响改良剂培肥土壤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机肥类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速效氮、有效磷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别为60.16%和135.30%),生物质炭类改良剂对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的提升效果最好(达75.52%和76.02%)。施用改良剂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效果,其中以生物质炭类改良剂的增产效果最好(达78.23%)。综上,对于强酸性土壤建议施用石灰、高碱度生物质炭等高pH、高碱度改良剂;对于酸性且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建议施用高碱度有机肥、生物质炭等改良剂;对于酸性且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建议施用生物质炭、矿物类改良剂;而对于弱酸性土壤,建议施用普通有机肥。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无机类和有机类改良剂的配合施用研究,以此获得较好的酸性土壤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改良 改良剂 土壤肥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改良剂配施对酸性土壤养分、酶活性及辣椒养分吸收的影响
2
作者 赵瑶瑶 彭雄 +5 位作者 周金燕 陈琳娜 曹红亮 胡红青 夏文建 林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8,共11页
为探究哈茨木霉菌(H)与白云石(S)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以辣椒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哈茨木霉菌用量水平为0、3和6 g/盆,白云石用量水平为0、3和6 g/kg),共设置9组处理:H_(0)S_(0)、H_(3)S_(0)、H_(6)S_... 为探究哈茨木霉菌(H)与白云石(S)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以辣椒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哈茨木霉菌用量水平为0、3和6 g/盆,白云石用量水平为0、3和6 g/kg),共设置9组处理:H_(0)S_(0)、H_(3)S_(0)、H_(6)S_(0)、H_(0)S_(3)、H_(3)S_(3)、H_(6)S_(3)、H_(0)S_(6)、H_(3)S_(6)、H_(6)S_(6),研究了2种改良剂配施对酸性土壤养分、酶活性及辣椒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哈茨木霉菌与白云石配施显著提高土壤pH,高量配施处理(H_(6)S_(6))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配施处理提高土壤碱解氮的含量,高量菌剂与白云石配施(H_(6)S_(3)、H_(6)S_(6))显著提高有效磷的含量;高量白云石与高量菌剂配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H_(6)S_(6)处理较对照处理(H_(0)S_(0))全氮含量增加213.50%、脲酶活性提高61.97%;辣椒养分吸收方面,H_(3)S_(3)处理的辣椒果实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较对照处理显著提高32.32%和292.37%。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与白云石配施可有效改善酸性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辣椒对养分的吸收,其中H_(6)S_(6)处理在综合效益上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哈茨木霉菌 白云石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仁 龙巧玲 +4 位作者 王力敏 胡红青 谭文峰 伍玉鹏 林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共11页
我国土壤酸化问题普遍,对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作为一种酸性土壤改良材料,近年来生物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效果及机制研究较少。本文从降低酸度、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征、促进作物生长3个方面... 我国土壤酸化问题普遍,对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作为一种酸性土壤改良材料,近年来生物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效果及机制研究较少。本文从降低酸度、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征、促进作物生长3个方面,综述了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生物炭降低土壤酸度的机制包括生物炭的碱性物质与H^(+)结合、含氧官能团与土壤交换性A1^(3+)发生酯化、吸附及络合等。施用生物炭能够改变土壤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进而调控微生物生长;施用生物炭可以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提高根际微生物群落丰度,从而调控根系发育。最后对生物炭改良酸性土壤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缓解土壤酸化、促进酸性土壤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酸性土壤改良 土壤微生物 铝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酸土改良剂对酸性土壤酸碱性、肥力及上海青生长的影响评价
4
作者 明润廷 那立苹 +4 位作者 万方 吴海程 王薇 伍玉鹏 谭文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7,共10页
为了强化蚯蚓粪酸土改良性能,通过物理混合和蚯蚓堆肥2种方式在蚯蚓粪(vermicompost,V)中加入高碱度物质牡蛎壳粉(oyster shell powder,M)及生物炭粉(biochar,B),制备蚯蚓粪酸土改良剂B+M+V和BMV,并通过盆栽试验对比B+M+V、BMV与生石灰(... 为了强化蚯蚓粪酸土改良性能,通过物理混合和蚯蚓堆肥2种方式在蚯蚓粪(vermicompost,V)中加入高碱度物质牡蛎壳粉(oyster shell powder,M)及生物炭粉(biochar,B),制备蚯蚓粪酸土改良剂B+M+V和BMV,并通过盆栽试验对比B+M+V、BMV与生石灰(quicklime powder,L)、牡蛎壳粉(M)、生物炭(B)、蚯蚓粪(V)等改良剂的施用效果。结果显示:L和M施用下土壤降酸效果最为明显,土壤pH分别提升3.18和2.81个单位,土壤酸碱缓冲容量(soil aicd-base buffering capacity,pHBC)增幅分别为196.81%和236.97%;B+M+V和BMV施用下土壤降酸效果次之,土壤pH分别提升1.35和1.49个单位,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增幅分别为124.97%和104.07%;B和V施用下土壤降酸效果最弱。施用V、B+M+V和BMV均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其中B+M+V和BMV施用后土壤有机质分别提升197.53%和222.51%,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CEC值。施用B+M+V和BMV时上海青株高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L、M和B处理,并显著提高了上海青吸收N、P和K的累积量。主成分分析评价显示,L和M的降酸能力最强,V、B+M+V和BMV培肥效果最好,B+M+V、BMV施用下上海青的生长状况最好,而B+M+V和BMV在综合改良效果中表现最优。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2种蚯蚓粪酸土改良剂有效结合了纯蚯蚓粪培肥土壤和高碱度物质强降酸能力的优点,能够在酸性土壤改良中发挥优异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改良 改良剂 蚯蚓粪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酸性土壤区油菜耐酸高产技术与综合利用模式
5
作者 冉文昊 徐芳森 +4 位作者 史仕军 孙明珠 戴志刚 张洁 丁广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酸性土壤产能低是制约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土壤酸化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亟需提高油菜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实现油菜耐酸高产。为提高油菜产能,实现油菜产业绿色发展,本文提出了5项酸性土壤区提高油菜... 酸性土壤产能低是制约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土壤酸化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亟需提高油菜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实现油菜耐酸高产。为提高油菜产能,实现油菜产业绿色发展,本文提出了5项酸性土壤区提高油菜产能的技术措施,包括筛选耐酸油菜品种、研制耐酸促生种子丸粒化配方、研发耐酸高产配方肥、配施有机肥、使用酸性土壤调理剂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弱酸性土壤、中等酸性土壤和强酸性土壤,提出了区域性油菜耐酸高产技术与综合利用模式,以达到缓解土壤酸化、增加油菜籽粒产量、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阐述了油菜高产抗逆的栽培管理措施,并针对我国农田酸化的趋势,提出了未来酸性土壤区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旨在为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酸性土壤 耐酸高产 种子丸粒化 配方肥 土壤调理剂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分析评估无机改良剂对酸性农田土壤pH的影响
6
作者 韩天富 柳开楼 +1 位作者 赵彦锋 陈杰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无机改良剂是改善土壤酸化的重要措施,然而该措施对酸性土壤pH的影响程度及关键的驱动因素目前仍不清晰。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量化施用无机改良剂对pH的影响,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了影响pH对无机改良剂响应强弱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 无机改良剂是改善土壤酸化的重要措施,然而该措施对酸性土壤pH的影响程度及关键的驱动因素目前仍不清晰。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量化施用无机改良剂对pH的影响,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了影响pH对无机改良剂响应强弱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与未施无机改良剂相比,施用无机改良剂显著增加pH(增幅为13.0%),增加的幅度受到气候、土壤属性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石灰类改良剂对pH提升的效果优于非石灰类无机改良剂,石灰类改良剂与石膏配合施用的提升效果最好。土壤pH的增加效果随着无机改良剂施用量(换算CaO当量)和施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年均温度小于10℃、年降雨量在800~1600 mm时pH增幅最高。随着初始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施用无机改良剂对土壤pH增加效果逐渐减弱。在种植水稻或者水田情况下,pH增幅最低;在单施有机肥情况下,施用无机改良剂对土壤pH增加效果较强。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无机改良剂用量、作物类型、初始土壤pH和持续时间是影响pH对无机改良剂响应强弱的关键驱动因素,管理因素占比最大(54.8%);其次是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分别占32.2%和13.0%。因此,施用无机改良剂在改善土壤pH时,除了优先考虑用量和作物种类以外,应综合考虑土壤属性和气候因素的差异特征,并结合种植制度和施肥类型针对性地优化无机改良剂施用,进而达到改良土壤酸化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改良剂 酸性土壤 PH Meta分析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超省 孔勇 江兴清 《农技服务》 2025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改良酸性土壤提供参考,以特贝钙、磷酸钙镁肥和硅钙钾镁肥3种土壤调理剂开展田间试验,筛选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较好且适宜马铃薯生产使用的土壤调理剂。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能有效降低土壤中铝、锰等酸性离子溶解度,有效缓解土壤酸度,... 为改良酸性土壤提供参考,以特贝钙、磷酸钙镁肥和硅钙钾镁肥3种土壤调理剂开展田间试验,筛选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较好且适宜马铃薯生产使用的土壤调理剂。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能有效降低土壤中铝、锰等酸性离子溶解度,有效缓解土壤酸度,有效促进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具有较好的改良增产效果,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72 g/kg,全氮含量为2.99 mg/kg,有效磷含量为37.17 mg/kg,速效钾含量为82.71 m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21.83 cmol/kg。该处理下马铃薯经济性状最好,株高、茎粗、单株薯重分别为84.7 cm、1.18 cm、518.3 g,且马铃薯产量最高,为1 735.59 kg/667m^(2),较常规施肥增产12.11%。在酸性土壤的马铃薯生产上可优先选择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酸性土壤 改良 马铃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土壤施用含聚合磷肥料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赵蕾蕾 舒艺周 +2 位作者 漆增连 周凌翔 吴加香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70,共9页
为探究酸性土壤玉米种植过程中“磷固定”问题的解决途径,施用利用聚磷酸铵(APP)制备的3种不同聚合磷占比的玉米专用复合肥料(P1、P2、P3处理),分别以不施肥(CK)、传统施肥(FP)和施用利用磷酸-铵制备的玉米专用肥料(MAP)处理为对照,通... 为探究酸性土壤玉米种植过程中“磷固定”问题的解决途径,施用利用聚磷酸铵(APP)制备的3种不同聚合磷占比的玉米专用复合肥料(P1、P2、P3处理),分别以不施肥(CK)、传统施肥(FP)和施用利用磷酸-铵制备的玉米专用肥料(MAP)处理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磷素变化、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P1~P3处理产量平均提高了14.6%、根际土壤pH值提高0.37%~1.94%、吐丝期P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46.5%;与MAP处理相比,吐丝期P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约提高50.2%;与P1和P3处理相比,P2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2.3%和6.2%、地上部全磷含量及磷素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15.7%~42.3%和24.5%~67.5%。本试验条件下,在酸性土壤中施用含聚合磷的复合肥料,能够提高根际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磷含量,促进玉米对磷素的吸收,显著提升玉米生长发育性状,提高产量。且在聚合磷复合肥料处理之间,P2处理在磷肥偏生产力、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结果上最优。这表明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含聚合磷的玉米专用肥(APP占比40%),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促进玉米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聚合磷 肥料 玉米 生长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矿山废水灌溉对稻田土壤铁碳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响应
9
作者 刘健 牛少勋 +5 位作者 黄恩惠 刘振聪 李晓飞 吴小莲 柯常栋 包艳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54-2663,共10页
以广东大宝山矿区酸性矿山废水(AMD)长期灌溉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铁形态及铁碳结合特征分析,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AMD灌溉铁输入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响应.结果表明:(1)AMD灌溉导致稻田土壤酸化,铁硫元... 以广东大宝山矿区酸性矿山废水(AMD)长期灌溉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铁形态及铁碳结合特征分析,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AMD灌溉铁输入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响应.结果表明:(1)AMD灌溉导致稻田土壤酸化,铁硫元素及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土壤总有机碳(TOC)与总铁(TFe)、铁结合态有机碳(OCFe)呈极显著正相关.(2)AMD灌溉导致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降低,AMD污染土壤Geobacter相对丰度下降,形成了以耐酸的铁硫代谢菌Thiobacillus和Sulfurifustis等为主要优势属的微生物群落结构.(3)RDA分析表明影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络合态铁(Fep)、TOC和TFe.研究显示,AMD灌溉引入的铁有利于稻田土壤有机碳的保存,同时AMD灌溉导致稻田土壤形成了与污染程度、铁碳形态及含量紧密相关联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酸性矿山废水 微生物群落结构 活性铁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土壤改良与开发利用: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
10
作者 何雪莲 段明宇 韦超前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123-128,共6页
酸性土壤是全球广泛分布的一种土壤类型,其pH值通常低于5.5,导致土壤中氮(N)、磷(P)等养分的缺乏。此外,低pH值、铝(Al)胁迫和磷(P)低利用率是限制酸性土壤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因此,酸... 酸性土壤是全球广泛分布的一种土壤类型,其pH值通常低于5.5,导致土壤中氮(N)、磷(P)等养分的缺乏。此外,低pH值、铝(Al)胁迫和磷(P)低利用率是限制酸性土壤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因此,酸性土壤的改良和开发利用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酸性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包括增施有机肥或生物炭等有机改良剂、施用含钙类肥料或无机改良剂以中和土壤酸度,以及采取合理的耕作方法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养分供应、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减轻铁(Fe)、锰(Mn)、铝(Al)及重金属等有毒元素的危害,并促进作物的优质高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施用改良剂可能导致二次污染,因此必须谨慎使用。同时,合理的开发利用策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进行农业生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障碍因子 改良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性改良剂对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及葡萄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彭小博 曹雄军 +4 位作者 宋雅琴 梁晓文 史行健 庾志勇 何建军 《南方园艺》 2025年第4期18-21,共4页
本研究采用相同用量下,比较4种土壤酸化改良剂(生石灰、牡蛎壳粉+熟牛粪、良田葆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和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其中以生石灰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在施用4种酸性土壤改良剂+菇渣后,土壤的pH值由4.... 本研究采用相同用量下,比较4种土壤酸化改良剂(生石灰、牡蛎壳粉+熟牛粪、良田葆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和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其中以生石灰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在施用4种酸性土壤改良剂+菇渣后,土壤的pH值由4.51(土壤酸化改良剂处理之前)分别提升到5.26(生石灰)、5.13(牡蛎壳粉+熟牛粪)、5.45(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和5.34(硅钙钾镁肥),可见,4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均能改良土壤酸化。与生石灰处理相比,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和硅钙钾镁肥处理后土壤的交换性铝含量分别下降了13.5%和12%。牡蛎壳粉+熟牛粪、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处理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施用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和硅钙钾镁肥处理后土壤中的交换性镁离子含量显著上升。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处理后葡萄果实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酸化改良剂处理。因此,良田葆土壤调理剂处理不仅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具有最好的改良土壤酸化的效果,还降低了土壤中的可交换性铝离子,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离子的含量,除此之外,还显著提高了葡萄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土壤酸化 土壤酸性改良剂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比较
12
作者 白颂华 倪进庄 +4 位作者 潘浩亮 邵玉静 楼玲 顾万帆 朱生花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85-1388,共4页
以不施土壤调理剂为对照,比较2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对设施蔬菜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后,可改善青菜农艺性状,提高青菜生物产量,增加青菜种植效益;同时可提升土壤pH值,缓解土壤的酸化程度。在增加蔬菜产量和效益方面,施... 以不施土壤调理剂为对照,比较2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对设施蔬菜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后,可改善青菜农艺性状,提高青菜生物产量,增加青菜种植效益;同时可提升土壤pH值,缓解土壤的酸化程度。在增加蔬菜产量和效益方面,施用土沃宝土壤调理剂,其增产、增效效果相对较好,较对照增产17.9%,综合效益增加13020.3元·hm^(-2),施用田师傅土壤调理剂的增产、增效效果也不错,较对照增产12.8%,增加效益9061.2元·hm^(-2);在改良土壤酸碱度方面,施用田师傅土壤调理剂的酸性改良效果更佳,土壤pH值较对照提升0.5,土壤交换性酸含量降低48.1%。试验结果还表明,在设施蔬菜上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防控青菜根肿病发生也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调理剂 设施蔬菜 土壤改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铅赋存形态及其钝化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刘辽源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为明确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铅(Pb)赋存形态及其钝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受Pb污染弱酸性耕地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添加石灰粉、白云石粉、牡蛎壳粉、泥炭土、硅钙镁钾肥等5种调理剂,监测了试验后60d土壤中5种赋存形态Pb含量... 为明确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铅(Pb)赋存形态及其钝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受Pb污染弱酸性耕地土壤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添加石灰粉、白云石粉、牡蛎壳粉、泥炭土、硅钙镁钾肥等5种调理剂,监测了试验后60d土壤中5种赋存形态Pb含量与土壤pH的变化,分析其钝化土壤中Pb污染的效果。结果显示,土壤中5种赋存形态Pb以可还原态、残渣态Pb为主,其后依次为弱酸提取态、可氧化态和水溶态Pb。添加石灰粉、白云石粉、牡蛎壳粉、泥炭土、硅钙镁钾肥试验后60d,与CK相比,土壤pH分别提高了1.81、1.49、1.17、0.48和0.60个单位(P<0.05);水溶态分布系数分别显著降低了92.5%、92.5%、90.0%、57.5%和37.5%,弱酸提取态Pb分布系数分别降低了87.2%、73.7%、77.3%、26.7%和44.9%,可氧化态Pb分布系数分别提高了7.63%、7.90%、17.2%、40.1%和31.9%;而可还原态和残渣态Pb分布系数除了泥炭土与CK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pH与其钝化效果具有抛物线型变化关系,相关系数(r)为0.9735(P<0.01)。5种调理剂具有降低土壤中有效态Pb,并提高潜在有效态和不可利用态Pb的作用;钝化土壤中Pb污染的效果分别为87.2%、73.6%、77.3%、26.7%和44.9%。应用这5种调理剂及适宜施用量,钝化修复酸性土壤中Pb污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值得在进一步大田试验验证后进行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酸性土壤 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性 钝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12种人工林功能性状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14
作者 叶浩然 邓子豪 +2 位作者 郑桂芬 邹秉璋 王思荣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土壤磷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不同树种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亚热带地区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亚热带地区常见的12个树种,测量每个树种地上和地下的6个功能性状,以及每个样方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 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是土壤磷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不同树种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亚热带地区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选择亚热带地区常见的12个树种,测量每个树种地上和地下的6个功能性状,以及每个样方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评估了12种人工林功能性状与土壤磷酸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种人工林比叶面积的变化范围为5.6~9.4 m^(2)·kg^(-1);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87.73~486.39 mg·g^(-1);叶片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2.01%;叶片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0.13%;根直径的变化范围为0.41~0.73 mm;比根长的变化范围为19.89~57.14 mm。每个样方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范围为42.3~212.0 umol·g^(-1)·h^(-1),其中米老排(212.0±46.9)umol·g^(-1)·h^(-1)最高,石栎(42.3±8.4)umol·g^(-1)·h^(-1)最低。12种人工林功能性状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树种的比叶面积和根直径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而叶干物质含量和比根长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树种的功能性状可以通过植物不同的养分获取策略,从而影响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树种 土壤 酸性磷酸酶 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酸宝配施中化复合肥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15
作者 何斌 买庆华 《河南农业》 2025年第5期29-30,共2页
根据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的安排,西平县安排了退化耕地综合治理修复产品克酸宝+中化复合肥的试验示范,以验证该产品对酸化耕地的治理和改良修复效果,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 根据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的安排,西平县安排了退化耕地综合治理修复产品克酸宝+中化复合肥的试验示范,以验证该产品对酸化耕地的治理和改良修复效果,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安排在西平县杨庄乡仪北村德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田,土壤类型为黄褐土,土体无明显障碍层,土壤pH为4.8,地势平坦、整齐、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具有代表性,前茬作物为小麦,平均产量为60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改良效果 土壤类型 复合肥 杨庄乡 平均产量 西平县 黄褐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料对广西酸性红壤区尾巨桉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谭大聪 梁晨 +5 位作者 林汉权 卢思敏 孟鑫 覃萌柳 陈春明 钟铭隆 《桉树科技》 2025年第2期10-16,共7页
为探究不同类型肥料对广西酸性红壤区桉树连作林地的桉树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复合肥(CK)、有机-无机复混肥+调酸剂(M1)、有机-无机复混肥(M2)、生物有机肥(M3)对尾巨桉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2处理显著促进尾... 为探究不同类型肥料对广西酸性红壤区桉树连作林地的桉树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复合肥(CK)、有机-无机复混肥+调酸剂(M1)、有机-无机复混肥(M2)、生物有机肥(M3)对尾巨桉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2处理显著促进尾巨桉生长,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较CK分别提高2.81 m、2.82 cm和0.035 m3;M2处理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增加量均高于M3处理;在0~20 cm土层中,M1、M2、M3处理的土壤pH值均显著高于CK。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够提升桉树林地的土壤肥力并降低土壤酸性,对促进桉树生长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红壤 有机-无机复混肥 桉树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土壤条件下纳米ZnO对普通卷甲虫回避行为的影响
17
作者 王智 张予菲 刘念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49-51,61,共4页
[目的]探究酸性条件下纳米ZnO对普通卷甲虫(Armadilidium vulgare)回避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自然土壤系统中的土壤和普通卷甲虫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土壤pH为4~5和>5~6及纳米ZnO浓度为250、500、750、1000 mg/kg 2个变量,探究普通卷... [目的]探究酸性条件下纳米ZnO对普通卷甲虫(Armadilidium vulgare)回避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自然土壤系统中的土壤和普通卷甲虫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土壤pH为4~5和>5~6及纳米ZnO浓度为250、500、750、1000 mg/kg 2个变量,探究普通卷甲虫的回避行为。[结果]能够引起普通卷甲虫回避行为的试验条件为5<pH≤6且纳米ZnO浓度为750 mg/kg以及pH 4~5且纳米ZnO浓度为500 mg/kg。在相同pH条件下,纳米ZnO浓度越高,普通卷甲虫的回避率越高;在相同的纳米ZnO浓度下,随着pH的降低,普通卷甲虫的回避率越高。[结论]土壤酸度和纳米ZnO对普通卷甲虫的回避行为有显著影响。普通卷甲虫可作为土壤污染监测的指示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卷甲虫 土壤监测 回避行为 纳米ZNO 回避率 酸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生物炭施用影响聚乳酸微塑料污染的酸性土壤质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晓燕 曹凯博 +1 位作者 王强 汪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6-873,共8页
为研究生物炭对可生物降解塑料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聚乳酸微塑料(PLA-MPs)为研究对象,开展半年的土壤培养实验,分析施用鸡粪生物炭对PLA-MPs污染的酸性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LA-MPs污染导致土壤pH升高,造成氮、磷、钾等养分... 为研究生物炭对可生物降解塑料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聚乳酸微塑料(PLA-MPs)为研究对象,开展半年的土壤培养实验,分析施用鸡粪生物炭对PLA-MPs污染的酸性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LA-MPs污染导致土壤pH升高,造成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影响土壤碳周转;施用鸡粪生物炭使PLA-MPs污染的酸性土壤变成碱性,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培养结束时,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61.08%和6.10倍,无机氮锐减64.31%;PLA-MPs和生物炭协同作用下,土壤净全碳变化量与PLA-MPs污染土壤的净碳变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生物炭的施用可减缓PLA-MPs污染造成的磷和钾养分流失,生物炭和PLA-MPs协同影响土壤全碳周转和氮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微塑料 生物炭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酸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和根系对沂蒙山区三种森林恢复方式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包金美 陈法霖 +7 位作者 杨龙超 刘波 王欣丽 张弛 张静 刘艺萱 张全艳 王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94-5306,共13页
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可反映不同底物供应下土壤磷转化状况。以人工恢复的引进种黑松人工林和本地种栓皮栎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凋落物添加去除和根系去除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可反映不同底物供应下土壤磷转化状况。以人工恢复的引进种黑松人工林和本地种栓皮栎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凋落物添加去除和根系去除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森林恢复方式下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最大反应速度(V_(max))均为双倍凋落物>对照>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无输入;(2)改变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酸性磷酸酶的半饱和常数(K_(m))和催化效率(V_(max)/K_(m))影响不大;(3)酸性磷酸酶活性受速效磷含量的反馈调节;土壤氮可利用性和含水量显著影响酸性磷酸酶活性。改变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引进种黑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磷转化能力影响最大,天然次生林次之,本地种栓皮栎人工林最稳定。根系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大于凋落物。其结果可为暖温带森林恢复,应对气候变化和森林防火、收集凋落物等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恢复 人工恢复 凋落物 根系 土壤酸性磷酸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特性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海洋 夏昊 +5 位作者 李红霞 廖小鹏 胡蓉花 姬小明 杨晓朋 李慧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9,共11页
【目的】探究生物炭和土壤改良剂配施对峡江烟区酸性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配施4种土壤改良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肥、甲壳素、海藻甲壳素精钾)对土壤pH、养分、酶活性以及烤... 【目的】探究生物炭和土壤改良剂配施对峡江烟区酸性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配施4种土壤改良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肥、甲壳素、海藻甲壳素精钾)对土壤pH、养分、酶活性以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生物炭与4种土壤改良剂配施均提高了土壤pH,增幅分别为4.09%~10.76%、2.13%~9.25%、0.69%~5.79%和1.04%~12.02%;配施海藻甲壳素精钾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增幅最大,分别增加17.35%~21.19%和28.46%~40.80%。各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配施甲壳素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增幅为20.57%~31.16%。配施海藻甲壳素精钾可显著提高烤烟最大叶面积,增幅为7.01%~17.71%;且该处理烤烟的物理特性指数、化学可用性指数以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均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6.25%、39.65%和56.15%;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较对照分别提高8.49%、15.99%、14.32%、10.36%和6.89%。【结论】4种土壤改良剂均可改善土壤性状。其中,生物炭与海藻甲壳素精钾配施可明显改善酸性植烟土壤,有效促进烟叶生长,提高烟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效果优于生物炭配施其他土壤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改良剂 酸性土壤 烤烟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