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东湖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的深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郑利 徐小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5-251,共7页
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是硫化物的生成、氧化和扩散等综合作用的反映,有机物的供给、硫酸盐的还原等因素都能影响其分布特征. 本文对武汉东湖三个污染程度不同站点的AVS深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VS含量在一定深度沉积物... 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是硫化物的生成、氧化和扩散等综合作用的反映,有机物的供给、硫酸盐的还原等因素都能影响其分布特征. 本文对武汉东湖三个污染程度不同站点的AVS深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VS含量在一定深度沉积物中具有最大值,东湖沉积物中AVS的深度分布具有两种不同的模式,I站和II站AVS浓度峰在5cm左右的表层沉积物中,且AVS还原层深度较狭窄,而III站AVS浓度峰处于10-20cm深度范围,沉积物中有机质负荷的差异是导致这种分布特征的重要原因. 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对AVS的深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高有机质负荷导致AVS浓度峰向表层迁移,且AVS还原层分布于较狭窄的深度范围. 对方涛等对流-扩散模型的应用表明,该模型在高有机质负荷沉积物中(I、II站)AVS深度分布的应用较为理想,然而低有机质负荷沉积物中(III站)不能准确反映AVS的深度分布特征,说明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东湖 沉积物 挥发性化物 avs 分布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景春 严重玲 胡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2-818,共7页
水体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AVS)是总硫含量中活性最高的部分 ,是沉积物中有毒重金属的重要结合形态 ,它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从而作为沉积物中有毒重金属环境污染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十多年来水... 水体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AVS)是总硫含量中活性最高的部分 ,是沉积物中有毒重金属的重要结合形态 ,它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从而作为沉积物中有毒重金属环境污染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十多年来水体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AVS)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 AVS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 AVS含量时空变化的规律 ;同时就目前“同时可提取重金属”(SEM)与 AVS摩尔浓度比值和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毒性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挥发性化物 avs 水体沉积物 同时可提取重金属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湾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和重金属含量分布及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施玉珍 张际标 +3 位作者 李雪英 柯盛 孙省利 陈春亮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66-471,共6页
测定了湛江湾海域2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酸可挥发性硫(AVS)、同步浸提重金属(SEM)、TOC含量和Eh值,对AVS、SEM含量的平面分布及AVS与SEM、TOC含量、Eh值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范围为0.004~0.547μm... 测定了湛江湾海域2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酸可挥发性硫(AVS)、同步浸提重金属(SEM)、TOC含量和Eh值,对AVS、SEM含量的平面分布及AVS与SEM、TOC含量、Eh值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范围为0.004~0.547μmol/g,平均值为0.155μmol/g,SEM含量范围为2.10~4.27μmol/g,平均值为3.32μmol/g,相对其他海域湛江湾海域沉积物表现出AVS含量较低,SEM含量较高的特征.AVS与SEM含量平面分布较一致,湾顶的含量都较高,含量均值分别为0.361和3.52μmol/g,特呈岛以南到湾口呈逐渐减小的明显趋势.调查海域沉积物AVS与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Eh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高有机质含量、低氧化还原电位沉积环境有利于AVS的生成.20个站位CSEM5-CAVS的差值均为0<(CSEM5-CAVS)<5,说明该海域可能存在重金属的中等毒性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湛江湾 沉积物 可挥发性(avs)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养殖海区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的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霍文毅 李全生 马锡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AVS)的含量对控制重金属在沉积物 /间隙水中的分配和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方面有重要意义 ,也是海洋养殖业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改正目前《海洋监测规范》中沉积物酸可挥发硫化物的测定方法基础上 ,建立了一... 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AVS)的含量对控制重金属在沉积物 /间隙水中的分配和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方面有重要意义 ,也是海洋养殖业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改正目前《海洋监测规范》中沉积物酸可挥发硫化物的测定方法基础上 ,建立了一套简单易行的仪器装置和分析程序。讨论了N2 流量、反应时间、酸强度、硫总量 4个方面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给出了胶州湾海区沉积物中AVS的定量数据。表明胶州湾养殖海区沉积物中AVS的含量显著高于非养殖海区和其它海湾沉积物中AVS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养殖区 沉积物 可挥发性 avs 重金属 化学活性 生物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氨基酸美拉德反应在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赵景丽 赵改名 +3 位作者 柳艳霞 田玮 张建威 胡东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3-26,共4页
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分析葡萄糖分别与蛋氨酸、半胱氨酸在金华火腿成熟条件下的反应产物。结果表明: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参与的美拉德反应分别有10种和7种挥发性产物属于金华火腿的风味物质。其中含硫化合物... 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分析葡萄糖分别与蛋氨酸、半胱氨酸在金华火腿成熟条件下的反应产物。结果表明: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参与的美拉德反应分别有10种和7种挥发性产物属于金华火腿的风味物质。其中含硫化合物主要由蛋氨酸反应产生,表明含硫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金华火腿独特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火腿 氨基 美拉德反应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挥发性产物 蛋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滨岸带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垂直分布及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栋 王东启 +4 位作者 陈振楼 孙月娣 毕春娟 李九发 许世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对上海市滨岸带(北起浏河口,南至杭州湾的金丝娘桥)18个柱状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质量分数及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AVS)为0.38-317.60 mg/kg,底层沉积物中w(AVS)平均值最高,是表层和中层的2倍左... 对上海市滨岸带(北起浏河口,南至杭州湾的金丝娘桥)18个柱状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质量分数及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AVS)为0.38-317.60 mg/kg,底层沉积物中w(AVS)平均值最高,是表层和中层的2倍左右.各采样点沉积物中底层w(AVS)空间变化差异最大,表层w(AVS)变化较小.人类活动干扰(滨岸带围垦、工业排污和生活排污和畜禽养殖等)显著改变了潮滩原有的自然环境特征〔w(有机碳)、含水率、粒度组成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等〕,可能成为控制上海市滨岸带沉积物中w(AVS)空间变化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化物(avs) 沉积物 垂直分布 空间变化 上海市滨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力 王小静 刘季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是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毒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但AVS易随氧化还原环境变化,所以对分析测试要求较高。以往AVS的测定方法较为费时费力,无法用于常规监测,或不适用于测定AVS含量偏低的沉积物样品。本研究在现有分析...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是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毒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但AVS易随氧化还原环境变化,所以对分析测试要求较高。以往AVS的测定方法较为费时费力,无法用于常规监测,或不适用于测定AVS含量偏低的沉积物样品。本研究在现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个扩散法和亚甲基蓝比色法联用的分析方法,使其适用于测定AVS含量偏低的海洋和湖泊沉积物样品。通过对回收率、空白、重复性的实验显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大批量样品的测试。应用该方法对渤海湾和莱州湾上百个沉积物样品的分析发现,AVS含量低于0.6μmol/g(DW)的样品量达到75%。因我国近岸海域有机碳含量偏低,AVS的含量也可能偏低,所以该方法对我国近岸海洋沉积物中AVS的分析测试有普适性。该分析方法的建立为我国应用AVS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毒性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可挥发性化物(avs)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盐沼湿地酸挥发性硫化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永杰 郑祥民 +3 位作者 周立旻 翟立群 钱鹏 吴永红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以长江河口典型潮间带(崇明东滩湿地)不同地貌单元植被根际柱样沉积物(0~33 cm)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江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环境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的时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根际沉积物中AVS含量存在... 以长江河口典型潮间带(崇明东滩湿地)不同地貌单元植被根际柱样沉积物(0~33 cm)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江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环境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的时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根际沉积物中AVS含量存在显著季节变化,表现为:互花米草大于海三棱藨草和芦苇。各采样点根际沉积物中AVS含量垂向变化为:高潮滩芦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中潮滩互花米草与海三棱藨草,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在地面下约20 cm处显著增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中AVS含量与<16μm的颗粒物、有机碳含量及含水率之间不存在简单的正相关关系。根际沉积物中AVS含量的时空变化可能受潮汐、植被生长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时空变化特征反映了长江河口潮滩复杂多变的氧化还原条件。与芦苇和海三棱藨草相比,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对沉积物中硫酸盐异化还原有显著影响,其可能改变了潮滩湿地生态系统原有的氧化-还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挥发性化物(avs) 互花米草 长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海岸带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与重金属生物毒效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尹希杰 杨群慧 +1 位作者 王虎 陈光谦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10,共9页
对珠江口淇澳岛附近2个站(QA-2、QA-5)柱状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VS在2个站沉积物中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3.44~13.13μmol/g和11.67~15.39μmol/g。QA-2站沉积物中... 对珠江口淇澳岛附近2个站(QA-2、QA-5)柱状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VS在2个站沉积物中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3.44~13.13μmol/g和11.67~15.39μmol/g。QA-2站沉积物中AVS的质量摩尔浓度随深度增加,QA-5站AVS的质量摩尔浓度垂直剖面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不同沉积环境对AVS质量摩尔浓度分布特征的影响。2个站的SEM的质量摩尔浓度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上都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这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增加导致了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累积。QA-2站表层沉积物(0~5 cm)SEM/AVS>1,表明可能存在重金属的生物毒效应;同时,SEM中Cu和Cd的质量摩尔浓度超过了它们的重金属浓度阈值(TEL),有可能产生重金属毒性作用;QA-2站5 cm以下和QA-5站沉积柱中SEM/AVS<1,不存在重金属的生物毒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挥发性化物(avs) 同步提取重金属(SEM) 生物毒效性 珠江口淇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中酸可挥发性硫与重金属的结合特性
10
作者 何品晶 肖正 +1 位作者 邵立明 秦振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79-1483,共5页
酸可挥发性硫(AVS)对于控制重金属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分配和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迁移性有重要意义.填埋场环境与海洋底泥环境相似,因此可以参考沉积物中n(AVS)/n(同步浸提金属,SEM)的测定方法测定填埋层垃圾n(AVS)/n(SEM),发现n(AVS... 酸可挥发性硫(AVS)对于控制重金属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分配和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迁移性有重要意义.填埋场环境与海洋底泥环境相似,因此可以参考沉积物中n(AVS)/n(同步浸提金属,SEM)的测定方法测定填埋层垃圾n(AVS)/n(SEM),发现n(AVS)/n(SEM)<5%.SEM形态分析表明:SEM超出AVS的部分被其他的重金属结合相结合,AVS与Cu,Ni和Zn结合优先于铁氧化物结合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Cd和Pb与AVS结合优先于有机物结合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AVS的存在有利于重金属固定于填埋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可挥发性 同步浸提金属 化学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风江口海域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重金属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程 杨斌 +4 位作者 朱雪菁 钟木凤 杨建文 亢振军 宁志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0-1538,共9页
为了解广西北部湾典型亚热带主要入海河口区——大风江口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毒性生态风险现状,以2018年7月在该区域采集的10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为基础,采用冷扩散法提取样本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s,AVS),并同步提... 为了解广西北部湾典型亚热带主要入海河口区——大风江口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毒性生态风险现状,以2018年7月在该区域采集的10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为基础,采用冷扩散法提取样本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s,AVS),并同步提取重金属(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heavy metals,SEM),采用碘量法测定AVS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同步浸提的Cr、Cu、Zn、Cd、Pb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同步提取的5种重金属含量之和用∑SEM表示),并利用∑SEM AVS比值法和∑SEM-AVS差值法进行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大风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AVS含量范围在0.33~9.30μmol/g之间,平均值为(3.63±2.76)μmol/g,AVS含量呈现由河流向入海河口区域递减的趋势;∑SEM范围在2.12~27.08μmol/g之间,平均值为(7.61±7.32)μmol/g,∑SEM呈由河流向开阔海域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相比于其他海区,大风江口海域沉积物中AVS含量和∑SEM均较高.大风江口海域沉积物中AVS含量与溶出液pH(7.59~8.89)、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 h)(-165~182 mV)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沉积环境中E h和pH越低,越有利于AVS的生成.大风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SEM AVS和∑SEM-AVS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2~15.33和-3.49~22.90μmol/g.研究显示,大风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潜在中等或高的毒性生态风险,应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挥发性化物(avs) 同步提取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生态风险 大风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城市河道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钰 闫雷 +1 位作者 闫璐 翟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6089-6092,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哈尔滨市城市河道沉积物硫污染情况,以哈尔滨三大内河之一——信义沟为例,对其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所在地的气温、酸雨沉降量以及河道水体-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状态对表层沉... 为了深入了解哈尔滨市城市河道沉积物硫污染情况,以哈尔滨三大内河之一——信义沟为例,对其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所在地的气温、酸雨沉降量以及河道水体-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状态对表层沉积物中AVS的累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垂直分布中,沉积物中AVS随深度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表明了信义沟河道各区域沉积物稳定性不同。在这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信义沟沉积物中AVS含量随深度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信义沟沉积物中AVS与有机质呈正相关,说明了对于北方城市河道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对AVS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化物(avs) 信义沟 沉积物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磷脂对Maillard模型体系产生的主要含硫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慧丽 田红玉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85,共5页
本实验研究了三种磷脂对Maillard模型体系产生的主要含硫挥发性产物的影响。分别将三种磷脂加入到L-半胱氨酸与D-核糖组成的Maillard模型体系中,在140℃下加热1h,产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利用GC-MS分析,比较各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硫化合物... 本实验研究了三种磷脂对Maillard模型体系产生的主要含硫挥发性产物的影响。分别将三种磷脂加入到L-半胱氨酸与D-核糖组成的Maillard模型体系中,在140℃下加热1h,产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利用GC-MS分析,比较各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磷脂后的Maillard反应体系能产生更好的肉香味。Maillard反应挥发性产物中酰基噻吩类、杂环硫醇类、噻吩酮类、双环噻吩类、巯基酮类以及部分噁唑类减少。磷脂氧化降解产物与Maillard反应中间体发生反应,形成一些新的挥发性产物,包括部分2-烷基噻吩、烯基噻吩、噻喃以及脂肪硫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llard模型反应 磷脂 挥发性化合物 L-半胱氨 D-核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硫型水库沉积物AVS和SEM空间分布特征及重金属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昊鹏 谢筱婷 +6 位作者 陈思睿 邓莎 陈小强 金业 林琳 汪天祥 许士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2-466,共15页
随着湖库外源性污染的有效控制,沉积物污染特征成为影响湖库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富硫型水库——汤河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水库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重金属总量、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 随着湖库外源性污染的有效控制,沉积物污染特征成为影响湖库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富硫型水库——汤河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水库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重金属总量、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SEM)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沉积物基准法(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SQGs)和AVS与SEM关系法对重金属可能诱发的生态风险和毒性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汤河水库沉积物中AVS含量在0.03~51.75μmol/g之间,并呈现坝前深水区>东支流库区>西支流库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汤河水库沉积物AVS含量与间隙水中SO^(2-)_(4)浓度、沉积物烧失量(LOI)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沉积物间隙水中NO^(-)_(3)浓度和沉积物pH呈现显著负相关。间隙水中SO^(2-)_(4)浓度和沉积物LOI含量是控制AVS产量的重要因素。水库沉积物中ΣSEM变化范围为0.52~2.75μmol/g,呈现出东支流库区>坝前深水区>西支流库区的分布规律。水库沉积物中ΣSEM/AVS和ΣSEM-AVS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6~22.73和-49.18~2.44μmol/g,显示出水库坝前深水区表层0~10 cm沉积物不具有生态风险,而东、西支流库区沉积物中的SEM因为不能完全被AVS所固定而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就单一重金属而言,汤河水库坝前深水区和东西支流中部区域沉积物Ni、Cu、Pb和Zn含量均介于临界效应含量(threshold effects level,TEL)值和可能效应含量(probable effect level,PEL)值之间,可产生低级风险毒性效应,但Ni的毒性效应风险接近中级,今后应予以重点关注。富硫型水库沉积物中容易出现高含量AVS,沉积物间隙水中SO^(2-)_(4)和NO^(-)_(3)的浓度是决定沉积物AVS净产量的重要因素。流域内重金属土壤背景值以及工业、采矿产业排放的废水类型直接影响着诱发生态风险的重金属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挥发性化物 同步提取重金属 生态风险 型水库 沉积物 汤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对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形成的影响
15
作者 张磊 张钟元 +5 位作者 刘天星 吴海虹 李建林 冯蕾 牛丽影 李大婧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60,共10页
为探究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不良风味物质形成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破碎程度(整株和切割)、不同放置温度(4℃和25℃)以及热处理的荠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及其有益前体物S-甲基-L-... 为探究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不良风味物质形成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破碎程度(整株和切割)、不同放置温度(4℃和25℃)以及热处理的荠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及其有益前体物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含量的变化,并推测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新鲜荠菜中主要检测出(Z)-3-己烯醇等醇类物质以及(Z)-3-己烯醛等醛类物质。切割处理与放置温度显著影响荠菜中的主要风味物质,25℃的放置温度与切割处理使得荠菜更易产生二甲基二硫醚,同时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呈显著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物质与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推测出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可能通过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经酶促转化形成。本研究明确了切割处理和放置温度是控制荠菜中二甲基硫醚类物质形成的关键因素,为荠菜风味及营养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挥发性风味物质 二甲基二 S-甲基-L-半胱氨亚砜 二甲基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硫酸盐对武汉南湖表层沉积物磷形态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探 华玉妹 +2 位作者 朱端卫 丁敏 蔡建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6-673,共8页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选取武汉市南湖表层沉积物及相应上覆水,研究了硫酸盐的输入对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盐输入水体后提高了沉积物磷的迁移活性,导致上覆水中总磷(TP)、溶解性正磷酸盐(SRP)含量升高,上升幅度随硫酸盐输入量...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选取武汉市南湖表层沉积物及相应上覆水,研究了硫酸盐的输入对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盐输入水体后提高了沉积物磷的迁移活性,导致上覆水中总磷(TP)、溶解性正磷酸盐(SRP)含量升高,上升幅度随硫酸盐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硫酸盐扩散到沉积物后,先是生成酸可挥发性硫(AVS),进而转变成铬还原硫.硫酸盐输入提高了沉积物pH值,而使Eh降低.沉积物不同磷形态对外源硫酸盐的响应有所差异,二钙磷(Ca2-P)含量随输入硫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含量最高的铁磷(Fe-P)为800mg/kg左右,占总磷的51.4%~56.6%,受硫酸盐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沉积物中含量降低而向上覆水中释放.上覆水中溶解性铁和TP、SRP均呈显著正相关.硫酸盐对沉积物中闭蓄态铁磷(O-Fe-P)也产生显著影响(P<0.05),总体而言是促进其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盐还原 可挥发性(avs) 铬还原 磷形态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和不同形态硫的分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尹希杰 周怀阳 +1 位作者 杨群慧 孙治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9,共9页
对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3个站位(QA-11,QA-9和QA-14)的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还原硫(酸可挥发性硫,黄铁矿和有机硫)、总有机碳(TOC)和孔隙水中SO42-,甲烷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且利用稳态扩散模型计算其中2个站位(QA-9和QA-14)硫酸盐还原通量[1.7... 对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3个站位(QA-11,QA-9和QA-14)的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还原硫(酸可挥发性硫,黄铁矿和有机硫)、总有机碳(TOC)和孔隙水中SO42-,甲烷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且利用稳态扩散模型计算其中2个站位(QA-9和QA-14)硫酸盐还原通量[1.74和1.14 mmol/(m2.d)]和甲烷厌氧氧化通量[0.34和0.29 mmol/(m2.d)]。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潮间带沉积物受到SO42-供给的限制,因此位于潮间带的QA-11站位硫酸盐还原带较浅(约16 cm);在潮下带的QA-9和QA-14站位,随离海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加,硫酸盐还原通量呈现减小的趋势,并且硫酸还原逐渐受到可利用活性有机质的限制;甲烷厌氧氧化对硫酸盐还原的贡献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由19.2%增加至25.5%。三个站位沉积物中按不同形态还原硫含量由大到小列出,它们是有机硫(OS)、黄铁矿(DS)、酸可挥发性硫(AVS)。沉积物中AVS的空间分布与硫酸盐还原通量有正相关性。QA-11和QA-14站位的黄铁矿与AVS硫的含量比值大于3,分别为7.9和3.6,表明两个站位的黄铁矿形成可能受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控制;QA-9站位黄铁矿与AVS硫的含量比值为2.2,暗示AVS向黄铁矿转化受到可利用活性铁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还原 甲烷厌氧氧化 可挥发性 黄铁矿 有机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中半胱氨酸分解产生含硫气体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晋华 聂亚峰 +4 位作者 席淑琪 张建法 杨震 赵宝昌 王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6-361,共6页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测定了水稻土中含硫气体的释放.结果表明,该土壤中有硫化氢(H2S),羰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三种气体释放.当土壤中加入半胱氨酸后,COS和H2S气体的浓度有了明显增加,并有CS2和CH3SH测出,而...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测定了水稻土中含硫气体的释放.结果表明,该土壤中有硫化氢(H2S),羰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三种气体释放.当土壤中加入半胱氨酸后,COS和H2S气体的浓度有了明显增加,并有CS2和CH3SH测出,而DMS的浓度变化不大.这些结果表明半胱氨酸的分解可能是 COS,H2S,CS2和 CH3SH的产生源之一.在好氧(正常大气)条件下,H2S,COS,CS2和CH3SH的释放量低于厌氧(氮气氛围)条件下的释放量,DMS则高于厌氧条件下.这表明水稻土中半胱氨酸分解产生 H2S,COS,CS2和 CH3SH需较强的还原条件,产生这四种气体的微生物需要严格的厌氧条件.产生DMS的微生物则比前者需要高一些的含氧量.在光照条件下,各含硫气体的释放量普遍高于无光照条件下的释放量.释放含硫气体的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的含水率为50%且对土壤的pH值有一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气体 半胱氨 水稻土 释放 分解 PH值 土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AVS归一化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向上 张龙军 吴玉科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0-424,共5页
采集胶州湾河套镇养殖区潮间带高、中、低潮带的沉积物样品 ,将重金属 AVS归一化法应用于粘土质潮间带沉积物研究 ,测定了酸可挥发硫 (AVS)和酸化过程中溶解释放的重金属 (SEM) ,并根据 SEM与 AVS的摩尔浓度关系评价二价重金属 (Cu、Pb... 采集胶州湾河套镇养殖区潮间带高、中、低潮带的沉积物样品 ,将重金属 AVS归一化法应用于粘土质潮间带沉积物研究 ,测定了酸可挥发硫 (AVS)和酸化过程中溶解释放的重金属 (SEM) ,并根据 SEM与 AVS的摩尔浓度关系评价二价重金属 (Cu、Pb、Zn、Cd、Ni)的化学活性和生物可获得性。结果表明 :河套镇养殖区除各潮带表层 0~ 2 cm外 ,SEM/ AVS均小于 1,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小 ,不会对养殖的底栖生物造成影响。 8cm以下 AVS平均含量高潮带 >中潮带 >低潮带 ,在同一潮位 AVS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相同潮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可挥发 测定 潮间带沉积物 重金属分析 avs归一化法 胶州湾河套镇 重金属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吴淞-浏河滨岸带沉积物AVS和SEM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玮玮 王东启 +5 位作者 陈振楼 毕春娟 胡蓓蓓 刘耀龙 李九发 许世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对长江口吴淞-浏河滨岸带37个站位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时可提取态重金属(SEM)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EM在37个站位沉积物中浓度范围为0.20~1.37μmol/g,平均值为0.74μmol/g;AVS的浓度范围为0.20~0... 对长江口吴淞-浏河滨岸带37个站位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时可提取态重金属(SEM)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EM在37个站位沉积物中浓度范围为0.20~1.37μmol/g,平均值为0.74μmol/g;AVS的浓度范围为0.20~0.80μmol/g,平均值为0.23μmol/g;沉积物中AVS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和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SEM分别与TOC和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沉积物中值粒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据SEM/AVS比值评价方法以及美国EPA(SEM-AVS)差值评价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判断表明,除了B2站点无显著生物毒性外,吴淞-浏河滨岸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均处于中等毒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挥发性化物(avs) 同时可提取态重金属(SEM)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