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杏仁过敏原苦杏仁球蛋白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洁琼 高淑霞 +2 位作者 生威 张燕 王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3-177,共5页
提取中国甜杏仁过敏原蛋白苦杏仁球蛋白,分别制备兔和鼠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表明:对甜杏仁中苦杏仁球蛋白的检测限为(6.36±1.02)μg/L;对中国苦杏仁及美国大杏仁中苦杏仁球蛋白的检测限分别为(12... 提取中国甜杏仁过敏原蛋白苦杏仁球蛋白,分别制备兔和鼠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表明:对甜杏仁中苦杏仁球蛋白的检测限为(6.36±1.02)μg/L;对中国苦杏仁及美国大杏仁中苦杏仁球蛋白的检测限分别为(12.11±1.70)μg/L和(18.95±1.52)μg/L,且与常见的14种植物性蛋白没有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将该方法用于法式小面包、饼干和脱脂牛乳中杏仁过敏原的检测,苦杏仁球蛋白的添加回收率为78.94%~125.15%,且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 苦杏仁球蛋白 夹心免疫吸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核抗体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夏勇 李齐光 +1 位作者 唐希才 邱志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49-2451,共3页
目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eent assay,IF)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临床疑似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并进行相关性及对比分析。方法:IF法按说明书操作,在荧光显微镜... 目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eent assay,IF)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临床疑似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并进行相关性及对比分析。方法:IF法按说明书操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的荧光核型为阳性;ELISA法按说明书操作,浓度≥18U/mL为阳性,12~18U/mL为可疑,≤12U/mL为阴性。结果:检测临床疑似自身免疫患者血清138份,IF法阳性50份,阴性88份,阳性率36.23%,ELISA法阳性78份,阴性60份,阳性率56.52%。经卡方检验P<0.01。其中IF法样本血清稀释倍数与ELISA法检测浓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99。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差异有显著性,ELISA法敏感度明显高于IF法。同时,IF法样本血清抗核抗体血清稀释倍数与ELISA法的浓度呈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 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JPG3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尹东 陈红根 +4 位作者 许雪萍 衣方誉 姜唯声 曾小军 王腊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26-726,678,共2页
关键词 单克隆 JPG3夹心免疫吸附试验 血吸虫病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方法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4
作者 夏勇 吴学诗 张美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88-1590,共3页
目的:建立临床适用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探讨EGF在临床常见肿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GF单抗包被酶标板,兔抗EGF多抗为二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酶标抗体建立夹... 目的:建立临床适用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探讨EGF在临床常见肿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GF单抗包被酶标板,兔抗EGF多抗为二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酶标抗体建立夹心法ELISA检测临床常见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EGF含量。结果:建立的EGF酶联免疫吸附法最小检测限达15.6ng/L,批内精密度为8.7%,批间精密度为11.6%,平均回收率为94.7%,符合临床检测要求。血清EGF含量在31名正常人为(1.305±0.382)ng/mL,24名乳腺癌病人术前值为(0.729±0.347)ng/mL,术后为(0.711±0.332)ng/mL,17名结直肠癌病人术前为(0.678±0.311)ng/mL,术后为(0.658±0.298)ng/mL,19名胃癌病人术前为(0.598±0.224)ng/mL,术后为(0.614±0.257)ng/mL。各肿瘤组患者血清EG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建立了适用于临床检测的EGF酶联免疫检测方法,肿瘤患者血清中EGF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探讨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心免疫吸附试验 人表皮生长因子 建立 免疫检测方 血清EGF ELISA检测 免疫吸附 健康对照组 factor 含量变化规律 肿瘤患者 辣根过氧化物 病人术前 临床常见 临床检测 批间精密度 平均回收率 体检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詹文辉 《福建畜牧兽医》 2013年第4期36-37,共2页
用酶标记物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有间接ELISA、阻断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三种方法。目前该技术在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 用酶标记物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有间接ELISA、阻断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三种方法。目前该技术在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细小病毒病等动物疫病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试验 夹心ELISA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间接ELISA 阻断ELISA 原因 猪圆环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与PCR法对检测牛I型疱疹病毒结果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张光磊 魏田田 +1 位作者 高月 梁云坤 《吉林畜牧兽医》 2021年第2期7-7,共1页
目的:为了建立一套标准的对牛I型疱疹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体系(Sandwich ELISA)。方法:该试验基于超免疫兔和豚鼠的抗体血清中和纯化后的牛I型疱疹病毒。牛I型疱疹病毒的浓度和纯度采取聚乙二醇沉淀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进行测定... 目的:为了建立一套标准的对牛I型疱疹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体系(Sandwich ELISA)。方法:该试验基于超免疫兔和豚鼠的抗体血清中和纯化后的牛I型疱疹病毒。牛I型疱疹病毒的浓度和纯度采取聚乙二醇沉淀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进行测定。抗体通过提取高纯度的IgG用弗氏佐剂进行收集。结果:通过滴定法测得最佳抗体稀释浓度为1:4000,与之相反的结合物稀释浓度为1:2000。通过95个临床样本,与传统的PCR检测比较,Sandwich-ELISA检测法展现出91.9%的敏感度和93.1%的特异性并表现出显著的阳性反应。结论:这些结果表明该ELISA法能够有效地检测BHV-1病毒并且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心免疫吸附试验 PCR检测 牛I型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相思子毒素 被引量:13
7
作者 穆晞惠 童朝阳 +3 位作者 郝兰群 许秀玲 刘冰 沈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3-764,766,共3页
目的:建立相思子毒素(abrin)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为abrin临床诊断、中毒治疗、法医学鉴定等应用领域提供技术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来检测微量abrin。结果:该法检测abrin线性范围为0.25~125μg/L,线性回归方程为Y... 目的:建立相思子毒素(abrin)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为abrin临床诊断、中毒治疗、法医学鉴定等应用领域提供技术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来检测微量abrin。结果:该法检测abrin线性范围为0.25~125μg/L,线性回归方程为Y=0.51015X+0.4153(r=0.9880,n=10,P<0.0001),检测下限为0.25μg/L。不同浓度蓖麻毒素(ricin)、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检测结果基本无干扰。该法能用于abrin毒素污染水样、土样、食品、血液等模拟样品的分析,相对标准差为3.52%~4.86%,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brin,将多克隆抗体的强富集能力和单克隆抗体(mAb)的特异性结合起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适用于各种微量abrin样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子毒素 夹心 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ELISA检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秦雪 陶瑕 +6 位作者 陈志坚 蒋杰球 徐明辉 李若林 李泰阶 林发全 李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异同。方法抽取确诊或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125例,同时采用IIFA法和ELISA法检测ANA82例,抗ds-DNA抗体检测57例,其中14例同时检...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异同。方法抽取确诊或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125例,同时采用IIFA法和ELISA法检测ANA82例,抗ds-DNA抗体检测57例,其中14例同时检测ANA和抗ds-DNA抗体。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者采用免疫印迹法复查抗可溶性核抗原(ENA)。结果82例ANA阳性率IIFA法与ELISA法分别为87.8%和73.1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7例血清中抗ds-DNA抗体检测阳性率IIFA法与ELISA法分别为77.19%和71.9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cutoff值时两种方法符合率比较,ANA、抗ds-DNA抗体检测结果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法对一些稀有核型ANA检测符合率较低,而抗ds-DNA抗体的符合率在不同核型上没有差异。ANA检测以1:100为cutoff滴度,抗ds-DNA抗体以弱阳性为cutoff值时,两种方法可获得较高的符合率,但在检测滴度1:100ANA、弱阳性抗ds-DNA抗体时两种方法存在明显的不一致。结论IIFA法检测总ANA、抗ds-DNA抗体的敏感性均高于ELISA法,IIFA法作为ANA的筛查方法,阳性标本再进行ELISA法检测,可在获得荧光核型信息同时观察抗体滴度的变化情况,并且更快捷经济。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学原理的实验互相佐证,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DNA 免疫吸附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人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钙粘蛋白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洁 何杨 +3 位作者 杨剑锋 左斌 杨炳华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2-566,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钙粘蛋白(sVE-cadherin)浓度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原核表达的人VE-cadherin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棋盘格滴定法筛...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钙粘蛋白(sVE-cadherin)浓度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原核表达的人VE-cadherin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棋盘格滴定法筛选出最佳双抗体组合,其中检测抗体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建立检测人血浆sVE-cadherin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采用该法检测28名健康体检者和60例肿瘤患者的血浆sVE-cadherin浓度。结果:经筛选共获得6株单克隆抗体,通过筛查配对,成功建立检测人血浆可溶性VE-cadherin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的检测限为24.7 pg/ml,批内变异系数(CV)为4.1%-7.7%,批间CV为8.7%-10.8%,平均回收率为96.7%。用该法检测28名健康体检者血浆VE-cadherin浓度为262.1±11.75 pg/ml,而用该方法检测24例白血病患者血浆VE-cadherin浓度为173.9±17.98 pg/ml,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14例胃癌患者血浆VE-cadherin浓度为311.7±25.24 pg/ml(P>0.05),11例肺癌患者血浆VEcadherin浓度为206.8±25.01 pg/ml,均低于正常人(P<0.05),11例其他肿瘤(9例乳腺癌,1例胶质瘤,1例肝癌)患者血浆VE-cadherin浓度为310.7±11.82 pg/ml(P>0.05)。结论: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可用于人血浆中可溶性VE-cadherin含量的检测,并可作为肿瘤诊断的一种新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单克隆 夹心 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轮状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10
作者 侯美如 侯喜林 +3 位作者 高俊峰 刘振格 王杰 杨明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9-23,共5页
用差速离心法纯化的牛轮状病毒(BRV)分别免疫鼠和兔,制备了鼠抗BRV和兔抗BRV超免疫血清,并用层析方法进行了纯化,建立了检测BR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双抗体夹心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兔抗BRV IgG包被浓度为10μg.mL-1,鼠抗BRV Ig... 用差速离心法纯化的牛轮状病毒(BRV)分别免疫鼠和兔,制备了鼠抗BRV和兔抗BRV超免疫血清,并用层析方法进行了纯化,建立了检测BR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双抗体夹心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兔抗BRV IgG包被浓度为10μg.mL-1,鼠抗BRV IgG工作浓度为5μg.mL-1,样品反应时间60 min,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5 000,以OD450 nm≥0.432作为阳性判定标准。该方法的板间、板内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10%,最低检测浓度为1.41μg.mL-1,并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冠状病毒(BC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等病原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与BRV RT-PCR方法同时检测40份临床粪便样品,符合率达到95%。结果表明,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BR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夹心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耀 陈曦 +4 位作者 武汉良 卫星 张国庆 张淑霞 刘胜男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2,113,共5页
为建立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快速、灵敏、特异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以Ara h 1鼠源单抗(mAb)为捕获抗体,以Ara h 1兔源多抗(pAb)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等检测... 为建立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快速、灵敏、特异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以Ara h 1鼠源单抗(mAb)为捕获抗体,以Ara h 1兔源多抗(pAb)为检测抗体,通过棋盘法优化抗体工作浓度建立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等检测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mAb和pAb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0稀释和1∶8000稀释;ELISA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4~256 ng/mL,检测限为4.16 ng/mL;样品添加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85.9%~94.5%,且该方法与其他常见致敏蛋白无交叉反应;并能在4℃条件下避光密封保存90 d内保持检测结果稳定。说明所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灵敏特异、准确稳定,能够用于花生致敏蛋白Ara h 1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ra h 1蛋白 夹心 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2种方法的比较
12
作者 陈新瑞 蒋姣伏 +1 位作者 曾胥 秦立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3-714,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夹心 免疫吸附试验 诊断 初筛试验 AIDS HIV 常规方 凝聚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琨莹 郭世杰 +7 位作者 袁若森 潘东 张春 陈晓旭 衣延明 杨阳 郑柏松 姜春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5-1323,共9页
目的:建立可快速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糖蛋白抗原水平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验证其特异性、线性、准确性和精密性。方法:采用抗VZV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ZV糖蛋白抗原水平。优化抗体组合、抗体工作浓度... 目的:建立可快速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糖蛋白抗原水平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验证其特异性、线性、准确性和精密性。方法:采用抗VZV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ZV糖蛋白抗原水平。优化抗体组合、抗体工作浓度、包被条件、封闭条件、酶标抗体反应条件和显色条件,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准确性及精密性验证。结果:捕获抗体VZV-mAb-03和酶标抗体VZV-mAb-HRP-02的组合为最优双抗组合,其最适浓度分别为450.0和0.1μg·L^-1,最适包被条件为0.05 mol·L^-1 Tris-HCl(pH值为8.7±0.1)在4℃条件下包被过夜(18 h),最适封闭条件为1%牛血清白蛋白(BSA)在37℃条件下封闭2 h,最适样品稀释液为磷酸盐吐温缓冲液(PBST),抗原夹心与酶标抗体最适反应条件均为37℃、1 h,最适显色条件为37℃、15 min。经验证,该方法与其他人用疫苗及辅料成分无交叉反应;线性范围为500~2600 PFU·mL^-1,回归系数(R2)>0.95;批内回收率82.2%~115.7%,变异系数(CV)<10.2%;批间回收率80.5%~118.6%,板内CV<17.4%,板间CV<14.9%。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检测双抗体夹心的VZV糖蛋白抗原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符合定量检测需要,可用于VZV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抗原水平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糖蛋白 夹心 免疫吸附试验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云龙 赵素华 +8 位作者 陈英玉 李玉林 刘旺根 王继创 王国强 孙新城 董彩文 程蕾 李恒思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5,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人血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 5)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初步研究PDCD 5蛋白在血清中含量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用抗PDCD 5多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高碘酸钠法标记PDCD 5单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以PDCD 5重...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人血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 5)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初步研究PDCD 5蛋白在血清中含量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用抗PDCD 5多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高碘酸钠法标记PDCD 5单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以PDCD 5重组蛋白为标准蛋白绘制标准曲线,以特异性、稳定性和灵敏度对ELISA方法进行评价。检测81份癌症患者及21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探讨血清PDCD 5蛋白与癌症、免疫缺陷病的相关性。经双扩散试验检测标记后的抗体和酶都具有生物学活性,初步建立了检测人血清PDCD 5蛋白的定量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灵敏度达0.5ng/mL。临床检测应用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PDCD 5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癌症患者血清PDCD 5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含量(P<0.05),各种癌症患者之间PDCD 5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人血清PDCD5的定量ELISA方法,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 夹心免疫吸附试验 癌症 免疫缺陷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钢 杨毅宁 +2 位作者 粟秀初 冯幼启 代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87-889,共3页
为了探讨脑脊液(CSF)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单纯疮疹病毒性脑炎(病脑组)、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7例隐球菌... 为了探讨脑脊液(CSF)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单纯疮疹病毒性脑炎(病脑组)、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组)患者和2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肿瘤的外科腰麻患者(对照组)CSF中的S-100B蛋白和NSE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3组CNS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P<0.01);脑脊液NSE含量病脑组最高,与化脑组和隐脑组相比差异有著性意义(P<0.05和P<0.01),隐脑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态检测发现,脑脊液S-100B蛋白和NSE含量随3组CNS炎症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表明,3组CNS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和NS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与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含量测定 CSF NSE CN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裂期胚胎sHLA-G抗原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琼 庄广伦 +5 位作者 周灿权 姚书忠 梁晓燕 李洁 徐艳文 方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卵裂期胚胎培养液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抗原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发光WesternBlot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和HLA-I类抗原的表达情况;应用双抗... 【目的】通过对卵裂期胚胎培养液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抗原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发光WesternBlot了解卵裂期胚胎sHLA-G和HLA-I类抗原的表达情况;应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了解卵裂期胚胎培养液中sHLA-I类抗原的表达量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关系。【结果】①胚胎培养液中以sHLA-G抗原为主,其它sHLA-I类抗原量极少或不存在,因此用培养液中sHLA-I类抗原的量来估计培养液中sHLA-G的含量是可行的。②卵裂期胚胎培养液中1级胚胎sHLA-I类抗原的绝对吸光度(A)值为0.077±0.006;2级胚胎为0.064±0.002;3级胚胎为0.043±0.00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胚胎种植率与胚胎sHLA-I类抗原绝对A值的相关系数为0.426,P=0.004。它们的表达量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有关。【结论】卵裂期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量与胚胎发育和种植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裂期 胚胎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原G 胚胎发育 胚泡种植 夹心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检测方法在脱毒马铃薯种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检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丽 聂峰杰 +5 位作者 张国辉 巩檑 石磊 陈虞超 甘晓燕 宋玉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9-124,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适用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方法,为脱毒马铃薯生产提供更为有效和准确的病毒检测技术指导。应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RT-PCR)、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3种方法,对脱毒马... 为进一步明确适用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方法,为脱毒马铃薯生产提供更为有效和准确的病毒检测技术指导。应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RT-PCR)、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3种方法,对脱毒马铃薯生产中的马铃薯X病毒(PVX)、S病毒(PVS)进行检测,在不同品种及不同繁育等级的种薯中分别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RT-PCR对马铃薯原原种中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种方法;3种方法对一级种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无显著差异。RTPCR非常适用于原原种病毒的检测;ELISA方法对原种及一级种大样本抽检更为适用,而GICA因成本高,更适宜一级种小样本的快速抽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聚合式反应 夹心免疫吸附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马铃薯 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S病毒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p53抗体在喉癌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旋 周建荣 +2 位作者 冯明亮 张耀东 薛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抗p53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p53抗体在喉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组共计99例血清样本中的抗p53抗体,即术前31例,术后第10天样本25例,术后第17天样本23例。术后10 d及17 d样本均来自于术前组术后患... 目的: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抗p53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p53抗体在喉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组共计99例血清样本中的抗p53抗体,即术前31例,术后第10天样本25例,术后第17天样本23例。术后10 d及17 d样本均来自于术前组术后患者。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在31例喉癌患者血清中1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45.2%;在手术治疗后10 d样本中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16%;在手术后17 d及正常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结论:抗p53抗体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喉癌标记分子,也可以作为判断喉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喉癌 免疫吸附夹心 肿瘤标记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免疫检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全有 吴祖建 +1 位作者 夏志松 谢联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5,共8页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MMLRa V)是从发生桑花叶卷叶病的桑树植株中分离的一种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病毒,推测其外壳蛋白的分子质量约59 k D。以感染MMLRa V的桑树叶片的c DNA为模...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MMLRa V)是从发生桑花叶卷叶病的桑树植株中分离的一种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病毒,推测其外壳蛋白的分子质量约59 k D。以感染MMLRa V的桑树叶片的c DNA为模板,采用RT-PCR获得编码该病毒外壳蛋白C端38 k D的核苷酸序列片段,暂命名为CP38。将CP38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GEX-4T-CP38,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经1 mmol/L IPTG诱导,使融合蛋白GST-CP38高效表达。通过SDS-PAGE胶回收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其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MMLRa V的多克隆抗血清,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2 048,Western blot检测其能够与MMLRa V发生特异性反应。用制备的抗血清对感病桑树叶片粗汁液煮沸后离心获得的上清液进行间接ELISA检测,MMLRa V的检出率达到84%,可以应用于大田病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血清 免疫吸附试验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有斐 李培锋 +3 位作者 李成应 关红 哈斯苏荣 李金莲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NK)静脉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纳豆激酶在家兔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2α(min)为(...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NK)静脉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纳豆激酶在家兔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2α(min)为(21.36±2.081);消除相半衰期T1/2β(min)为(108.9±8.265);中心室分布容积Vd(L)为(0.255±0.022);周边室分布容积V1(L)为(0.089±0.005);药物总清除率CL(L/min)为(0.0018±0.0004);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510(mg/Lmin)为(4300.5±185.2);AUC0-∞(mg/Lmin)为(4413.2±18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 家兔 体内药代动力学 夹心免疫吸附 溶血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