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并行急...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介入策略不同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抽吸组)46例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联合组)44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指数≥70%比例,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心脏超声指标以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联合组术后ST段回落≥70%、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3级、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3级比例显著高于抽吸组,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显著低于抽吸组(P<0.05);抽吸组术后1周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联合组[(52.5±6.2)%vs(58.3±6.4)%,P<0.05],联合组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抽吸组[(44.1±3.9)mm vs(51.9±2.5)mm,P<0.05];联合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抽吸组(20.5%vs 37.0%,P<0.05)。结论在应用抽吸导管的基础上配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有效降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出血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6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探究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出血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6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观察组采用静脉给药注射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 w时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中枢性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β,S100β)];溶栓后24 h血管再通情况;溶栓后48 h内脑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 w时,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NSE、S100β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24 h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48 h内观察组脑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促使血管再通,减少脑出血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 )及其可溶性受体 ( su PAR )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34例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的浓度 ,同时观察其中6例 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 )及其可溶性受体 ( su PAR )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34例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的浓度 ,同时观察其中6例 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u- PA及 su PAR的浓度变化。结果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进展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期 MM患者 ( P <0 .0 1) ,而稳定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6例 MM患者化疗后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低于化疗前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 ( P<0 .0 5)。骨髓涂片瘤细胞比例 >2 0 %的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高于瘤细胞比例≤ 2 0 % M M患者 ( P<0 .0 5;P<0 .0 1)。M M患者血浆 u- PA及su PA R水平均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球蛋白呈正相关 ,而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升高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其水平可作为临床分期、判断疗效、了解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介入策略不同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抽吸组)46例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联合组)44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指数≥70%比例,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心脏超声指标以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联合组术后ST段回落≥70%、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3级、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3级比例显著高于抽吸组,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显著低于抽吸组(P<0.05);抽吸组术后1周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联合组[(52.5±6.2)%vs(58.3±6.4)%,P<0.05],联合组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抽吸组[(44.1±3.9)mm vs(51.9±2.5)mm,P<0.05];联合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抽吸组(20.5%vs 37.0%,P<0.05)。结论在应用抽吸导管的基础上配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有效降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文摘目的:探究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出血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6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观察组采用静脉给药注射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 w时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中枢性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β,S100β)];溶栓后24 h血管再通情况;溶栓后48 h内脑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 w时,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NSE、S100β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24 h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48 h内观察组脑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促使血管再通,减少脑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