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度和钙质量分数对复原乳酶凝胶质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军 张兰威 李延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21,共4页
考察了不同酸度、钙质量分数调节后复原乳酶凝胶的质地特性,并对其质地变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处理样品间的差异可以清晰地表现在两个新变量中。酸度、钙质量分数调整可对凝胶的表观黏度和持水力产生很大影响。此外,... 考察了不同酸度、钙质量分数调节后复原乳酶凝胶的质地特性,并对其质地变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处理样品间的差异可以清晰地表现在两个新变量中。酸度、钙质量分数调整可对凝胶的表观黏度和持水力产生很大影响。此外,通过对照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前处理的复原乳样品具有与原料乳相近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乳 酶凝胶 质地 持水力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对酶促大豆蛋白胶凝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笪久香 胡亚云 +2 位作者 栾广忠 严陇兵 辰巳英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1,共7页
为了探究无机盐对大豆蛋白酶促胶凝过程热动力学特性及凝胶强度的影响规律,以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液(Dispersion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4%,m/m)为材料,以木瓜蛋白酶为凝固剂进行酶促胶凝试验,测定不同无机盐种类及浓度下的胶凝... 为了探究无机盐对大豆蛋白酶促胶凝过程热动力学特性及凝胶强度的影响规律,以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液(Dispersion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4%,m/m)为材料,以木瓜蛋白酶为凝固剂进行酶促胶凝试验,测定不同无机盐种类及浓度下的胶凝时间,并通过Arrhenius方程求出反应活化能;以凝胶强度为指标,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以Ca2+浓度、温度及酶添加量为参数的凝胶强度模型。结果表明添加无机盐(Na Cl、KCl、Ca Cl2、Mg Cl2和Mg SO4)可降低酶促DSPI凝胶的活化能,但Arrhenius曲线仍呈线性关系,说明无机盐可加快反应速度,但胶凝反应仍遵循同一机理;显著性检验及响应面分析表明所建凝胶强度模型拟合度较高,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对凝胶强度影响显著(P<0.05),Ca Cl2添加量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凝胶强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Ca Cl2和温度同时较高或较低时,均不利于提高凝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木瓜蛋白 活化能 无机盐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牦牛乳酶促凝胶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燕 梁琪 宋雪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8-1007,共10页
为探究超声牦牛乳的酶促凝胶流变特性,并进一步分析超声后牦牛乳的蛋白疏水性和脂肪球粒径如何影响凝胶网络的形成,本研究以牦牛乳为原料,进行超声处理(时间5 min和10 min,功率300、400和500 W)后,编号为US1(300 W,5 min)、US2(300 W,10... 为探究超声牦牛乳的酶促凝胶流变特性,并进一步分析超声后牦牛乳的蛋白疏水性和脂肪球粒径如何影响凝胶网络的形成,本研究以牦牛乳为原料,进行超声处理(时间5 min和10 min,功率300、400和500 W)后,编号为US1(300 W,5 min)、US2(300 W,10 min)、US3(400 W,5 min)、US4(400 W,10 min)、US5(500 W,5 min)和US6(500 W,10 min),以未处理的牦牛乳作为对照(CK),通过小振幅振荡时间扫描获取凝胶形成的流变信息。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牦牛乳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pH值无显著变化(P>0.05),而均质效率和乳液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超声处理能够增加凝胶的储能模量,使得牦牛乳酶促凝胶的弹性增加。US5和US6的储能模量增幅最多(分别为6824和7189 Pa),但凝胶时间长。与CK相比,超声牦牛乳US1、US2、US3和US4的凝胶时间分别缩短了1.78、3.72、5.75和4.74 min;超声处理在改变乳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同时减小了脂肪球尺寸。与CK相比,US3最大荧光强度显著增加了51.22%(P<0.05),脂肪球粒径分布范围为0.300~4.002μm,集中在1.974μm处。US4最大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了5.31%(P<0.05),脂肪球粒径呈双峰分布,范围为0.131~4.502μm。综上所述,经过不同时间和不同功率的超声处理后,US1~US6乳蛋白表面疏水性和脂肪球尺寸受到影响的程度不同,使得凝胶网络体系存在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凝胶特性。本研究为超声技术在牦牛乳凝胶类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超声处理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固定化α-淀粉酶及其固定床运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司志斌 高春光 +1 位作者 张铁明 赵永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36-37,共2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醋酸为水解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室温下制得包埋α-淀粉酶的二氧化硅凝胶颗粒。模拟固定床的条件,测定了固定化α-淀粉酶的重复使用回收活性及米氏常数,结果表明其重复使用40次后仍保留30%以上的初始活性。
关键词 -法固定化 Α-淀粉 米氏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λ-卡拉胶对减脂乳凝胶结构与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海鑫 罗绪刚 +3 位作者 罗洁 王芳 王鹏杰 任发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7-273,共7页
将λ-卡拉胶加入原料乳中,研究全脂、减脂和低脂(脂肪质量分数3.80%、1.83%、0.48%)牛乳酶凝胶的理化指标、结构及流变特性变化,为开发能替代全脂产品的低脂干酪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加入0.03%λ-卡拉胶后,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乳凝... 将λ-卡拉胶加入原料乳中,研究全脂、减脂和低脂(脂肪质量分数3.80%、1.83%、0.48%)牛乳酶凝胶的理化指标、结构及流变特性变化,为开发能替代全脂产品的低脂干酪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加入0.03%λ-卡拉胶后,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乳凝胶的含水率均显著增加(P<0.05);添加0.03%λ-卡拉胶的减脂实验组得率、蛋白质回收率、脂肪回收率较对照组增加最多,分别为13.56%、1.77%、9.34%;加入0.03%λ-卡拉胶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凝乳时间(G'=1 Pa)显著增加(P<0.05),自发性乳清析出率减小(P<0.05),硬度、弹性显著降低(P<0.05),流变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添加0.03%λ-卡拉胶后的减脂实验组,凝胶理化指标和质构特性与全脂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0.03%λ-卡拉胶具有增加凝胶的蛋白质回收率,软化质地,改善低脂干酪品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卡拉 酶凝胶 理化指标 质构特性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凝胶生物酶反应器的制备及其染液脱色性
6
作者 曹梦杰 张弛 +3 位作者 王淮 杨力 陈培 黄金萍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9,共5页
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反相微乳液法一步制备智能凝胶生物酶反应器。研究发现,该方法制备的智能凝胶生物酶反应器具有多重响应性能;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合成的微凝胶粒子共价固定漆酶将影响微凝胶粒子的粒径,其体积相转变温度将向高温方向移... 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反相微乳液法一步制备智能凝胶生物酶反应器。研究发现,该方法制备的智能凝胶生物酶反应器具有多重响应性能;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合成的微凝胶粒子共价固定漆酶将影响微凝胶粒子的粒径,其体积相转变温度将向高温方向移动,而pH值响应性减弱。凝胶粒子共价包埋固定漆酶有效地抑制了酶蛋白的逸出,逸出量降低近20%。反相微乳液一步法凝胶粒子共价包埋固定漆酶对染液的脱色率可达60%,并且在多次循环使用后依然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脱色 反相微乳液法 智能反应器 一步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影响牛乳蛋白凝胶特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伟军 张兰威 +1 位作者 李延华 张莉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8,共4页
热处理是各种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手段,热处理过程中乳体系的蛋白质会发生变化,影响制品的凝胶特性。介绍了牛乳酸凝胶的模型和酶凝胶的形成阶段,分析了加热过程中蛋白质可能发生的变化,简要阐述了热处理对凝乳效果的影响,... 热处理是各种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手段,热处理过程中乳体系的蛋白质会发生变化,影响制品的凝胶特性。介绍了牛乳酸凝胶的模型和酶凝胶的形成阶段,分析了加热过程中蛋白质可能发生的变化,简要阐述了热处理对凝乳效果的影响,指出热诱乳蛋白聚合物与凝乳的机制密切相关,旨在为乳制品加工中热处理的潜在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热处理 酶凝胶 蛋白质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牦牛肉贮藏过程中优势菌的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岑璐伽 唐善虎 +2 位作者 郝小倩 李雪 邓宇 《肉类研究》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托盘保鲜膜包装的冷却牦牛肉在4℃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直接从样品中提取细菌总的DNA,采用降落PCR扩增16S rDNA的V3可变区序列,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变化的指...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托盘保鲜膜包装的冷却牦牛肉在4℃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直接从样品中提取细菌总的DNA,采用降落PCR扩增16S rDNA的V3可变区序列,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变化的指纹图谱,并对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优势腐败菌为Pseudomonas sp.(假单胞菌)、Lactococcus sp.(乳球菌)、Acinetobacter sp.(不动杆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热死环丝菌)、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um(肠杆菌科细菌),此外还检测到Uncultured Citrobacter sp.(非培养的柠檬酸杆菌)和Staphylococcus sp.(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牦牛肉 微生物 16S RDNA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电脉法(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牙髓炎症中的活性及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瑾 陈新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来源于宿主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牙髓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明胶酶谱法,检测健康和炎症牙髓中MMP-2、MMP-9的表达定位及酶活性。结果MMP-2、MMP-9在正常和炎症牙髓中均有表达,定位于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成纤维细... 目的探讨来源于宿主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牙髓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明胶酶谱法,检测健康和炎症牙髓中MMP-2、MMP-9的表达定位及酶活性。结果MMP-2、MMP-9在正常和炎症牙髓中均有表达,定位于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成纤维细胞,炎症浸润区表达强阳性。明胶酶谱分析,MMP-9酶原在正常和炎症牙髓均被检测到,且炎症组表达高于正常组。结论MMP-9可能参与牙髓组织破坏过程,在炎症牙髓组织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炎 基质金属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包装酱卤鸭翅贮藏过程中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叶可萍 刘佳 +2 位作者 刘梅 李春保 郭成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01-205,共5页
运用传统细菌平板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脉方法研究气调包装酱卤鸭翅15℃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细菌总数计数结果表明,产品生产的卫生条件较好,细菌初始污染菌数较低(小于2(lg(CFU/g))),至贮藏第9天左右产品细... 运用传统细菌平板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脉方法研究气调包装酱卤鸭翅15℃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细菌总数计数结果表明,产品生产的卫生条件较好,细菌初始污染菌数较低(小于2(lg(CFU/g))),至贮藏第9天左右产品细菌总数超过4(lg(CFU/g))。变性梯度凝胶电脉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贮藏初期产品的初始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至贮藏末期,产品中的主要菌群有嗜冷杆菌、莫拉氏菌、链球菌等,其中嗜冷杆菌属成为产品贮藏末期的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鸭翅 气调包装 贮藏 菌群结构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电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菌相变化 被引量:24
11
作者 江芸 高峰 +2 位作者 徐幸莲 叶可萍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PCR-DGGE方法研究真空包装冷却猪肉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表明,乳酸菌生长迅速,在贮藏后期即超过了细菌总数值。DGGE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初期肉中初始菌相较复杂,贮藏末期... 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PCR-DGGE方法研究真空包装冷却猪肉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表明,乳酸菌生长迅速,在贮藏后期即超过了细菌总数值。DGGE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初期肉中初始菌相较复杂,贮藏末期主要是漫游球菌、肉食杆菌、乳杆菌、乳球菌和热死环丝菌成为优势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真空包装 菌相组成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电脉法(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垃圾蚯蚓堆肥中优势菌群研究
12
作者 金春姬 赵萌萌 +2 位作者 杨平 程为波 韩龙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3,106,共7页
对含牛粪、玉米秸秆、废菜叶和废纸的农村垃圾进行堆肥实验,实验分为预堆腐和蚯蚓处理2个阶段。预堆腐以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原液和有机物料腐熟剂(FU)为促腐剂,预堆腐结束后,堆料继续进行蚯蚓处理。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与变性梯... 对含牛粪、玉米秸秆、废菜叶和废纸的农村垃圾进行堆肥实验,实验分为预堆腐和蚯蚓处理2个阶段。预堆腐以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原液和有机物料腐熟剂(FU)为促腐剂,预堆腐结束后,堆料继续进行蚯蚓处理。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联用技术(PCR-DGGE)分析了对照组(CK)及适合蚯蚓生长繁殖的4‰FU和5‰EM组蚯蚓处理前后细菌和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群。结果表明:在4‰FU组、5‰EM组和CK组的细菌群落中均存在且占有优势的种群与藤黄单胞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具有较高的亲缘性;在5‰EM组出现的占优势的真菌种群与轮枝孢属具有较高的亲缘性,在CK组中出现的占优势的真菌种群与镰孢菌属和曲霉属具有较高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垃圾 蚯蚓堆肥 聚合链反应与变性梯度电泳联用(PCR-DGGE) 优势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