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rulog-s纤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常数测定
1
作者 付强 张静怡 +4 位作者 胡健力 余硕 包斌 戴秋云 吴文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8-1479,共2页
Hirulog-s为军事医学科学院通过对水蛭素结构改造获得的一种新型合成水蛭肽,其序列为:(D)-FPRP-GK(Stearic acid)-GG-QGDFEPIPEDA-YDE-NH2,Hirulog-s半衰期达到T1/2=212.2±58.4min.水蛭素具有间接促进尿激酶诱导的纤溶作用,... Hirulog-s为军事医学科学院通过对水蛭素结构改造获得的一种新型合成水蛭肽,其序列为:(D)-FPRP-GK(Stearic acid)-GG-QGDFEPIPEDA-YDE-NH2,Hirulog-s半衰期达到T1/2=212.2±58.4min.水蛭素具有间接促进尿激酶诱导的纤溶作用,为考察新型水蛭肽Hirulog-s影响纤溶因子亲和性的程度,本文基于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pro-uPA)和纤溶酶原(plg)的相互活化作用研究Hirulog-s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体现出来的纤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ulog-s 合成水蛭肽 纤溶作用 酶促反应动力学 催化常数 米氏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育银鲫肝微粒体体外恩诺沙星N-脱乙基酶酶促反应动力学初步研究
2
作者 贾娴 房文红 +1 位作者 胡晓 汪开毓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建立了异育银鲫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F)的酶促反应体系,应用RP-HPLC法检测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F),以间接反映恩诺沙星N-脱乙基酶的活性。采用二氯甲烷提取、正已烷去脂提取有效成分,样品回收率... 建立了异育银鲫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F)的酶促反应体系,应用RP-HPLC法检测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F),以间接反映恩诺沙星N-脱乙基酶的活性。采用二氯甲烷提取、正已烷去脂提取有效成分,样品回收率均大于81.4%,含CF或EF的肝微粒体样品能在4℃下稳定至少72 h,日内变异系数不超过3.51%,日间变异系数不超过3.71%,EF和CF准确度分别小于8.1%、6.5%,检测限(信超比为3)分别为0.15μmol/L、0.3μmol/L。恩诺沙星在银鲫肝微粒体中代谢符合一级消除方程C=140e-0.072t,消除速率常数(K)为0.072/h,消除半衰期(T1/2)为9.627 h。用Origin Lab软件的Hyperbl模型进行拟和,以方程y=P1.x/(P2+x)表示米氏常数Vmax、Km两者的关系,求得Vmax为0.2602±0.0147nmol/mg.min,Km为53.8985±10.2257μmol/L,内在清除率(Clint)约为0.0048 mL/(min.mg)。恩诺沙星消除率和环丙沙星转化率的研究结果提示,恩诺沙星在银鲫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以N-脱乙基反应为主,提示可能还通过其它途径生成另外代谢产物。而酶动力学研究数据(Vmax,Clint值)表明,恩诺沙星N-脱乙基酶与底物结合力不强,酶促反应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据此,笔者推测恩诺沙星在银鲫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度较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肝微粒体 酶促反应动力学 恩诺沙星N-脱乙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脲酶酶促反应对3种有机氮肥施用的响应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佳旺 徐嘉 +5 位作者 于航 罗慧 沈菊培 陈超 白鑫 岳中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3-1042,共10页
土壤脲酶(URE)是催化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酶类,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能够反映土壤氮素转化的方向和强度,研究不同形式有机氮肥施用后的土壤脲酶酶促反应过程,对于维持农田土壤氮素的供应有积极意义。通过为期60 d的小麦盆栽试... 土壤脲酶(URE)是催化土壤氮素转化的重要酶类,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能够反映土壤氮素转化的方向和强度,研究不同形式有机氮肥施用后的土壤脲酶酶促反应过程,对于维持农田土壤氮素的供应有积极意义。通过为期60 d的小麦盆栽试验,测定尿素(UR)、猪粪(PM)和白星花金龟子虫粪(BM)施用后土壤脲酶活性在不同温度和底物浓度下的变化,运用公式计算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并分析其与土壤碳氮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对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升温及其与氮肥的交互作用仅对土壤URE活性、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参数ΔG有显著影响(P<0.05)。随温度升高,3种氮肥处理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都显著增加(P<0.05),在35℃或45℃达到峰值。在各温度下,UR施用后土壤脲酶酶促米氏常数(K_m)显著增加(P<0.05),BM施用后无显著变化,PM在不同温度下无规律性变化;3种氮肥施用后土壤脲酶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与米氏常数的比值(V_(max)/K_m)不变或显著降低(P<0.05);除UR施用35℃、PM施用35℃和45℃以及BM施用5℃和45℃外,土壤脲酶V_(max)均显著升高(P<0.05)。UR和BM施用后酶促反应活化能(E_(a))、热力学参数ΔH显著降低和ΔS显著增加(P<0.05),而PM施用后无显著变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后土壤URE活性及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与土壤碳氮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3种氮肥处理对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可以利用土壤脲酶酶促反应参数来指示氮肥施用后的土壤氮素变化;与UR和PM相比,BM能够维持土壤脲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提高反应自发程度,更有利于土壤氮素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 反应力学参数 尿素 猪粪 金龟子虫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浆脂肪氧合酶测定方法的优化及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夏宁 王晓琪 +5 位作者 严文冰 章智华 郭爽 杨文君 赵雪 石彦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9-775,共7页
本文以前人所确定的大豆中LOX酶活力测定方法为基础,对生豆浆中LOX活力测定方法进行稳定性方面的优化,研究热处理过程、不同浓度豆浆对LOX活力的影响,并确定LOX的最大反应速率、米氏速率常数和不同金属离子抑制剂及激活剂等酶反应动力... 本文以前人所确定的大豆中LOX酶活力测定方法为基础,对生豆浆中LOX活力测定方法进行稳定性方面的优化,研究热处理过程、不同浓度豆浆对LOX活力的影响,并确定LOX的最大反应速率、米氏速率常数和不同金属离子抑制剂及激活剂等酶反应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待测样品稀释300倍时,LOX活力值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且结果稳定;对10个不同地域大豆进行制浆,在300倍稀释倍数下测定不同加热温度的豆浆发现,LOX活力在40℃时最高,当加热至80℃时完全失活,故选择对LOX测定方法进行样品稀释300倍,加热至40℃的优化处理。优化后的方法较其它已报到方法相比,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出不同豆种所制豆浆中LOX活力值,且试验结果重复性好,稳定性高。通过对LOX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确定了LOX酶促反应最大反应速率V_(max)=1. 99ΔA·min^(-1),R^2=0. 942 8,米氏速率常数K_m=452. 49μmol·L^(-1);金属离子中,钙离子、镁离子对LOX起抑制作用,当锌离子在浓度为0. 002 mol·L^(-1)时,对LOX起抑制作用,而当锌离子浓度大于0. 004 mol·L^(-1)时,则对LOX起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浆 大豆脂肪氧合(LOX) 酶促反应动力学 抑制剂 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围垦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传红 卢明星 +2 位作者 范弟武 程虎 韩建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2-530,共9页
【目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是揭示土壤养分转化的重要手段。探究围垦对土壤磷素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湿地养分转化效率及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洪泽湖河湖交汇区(光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杨树Populus和稻田)和... 【目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是揭示土壤养分转化的重要手段。探究围垦对土壤磷素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湿地养分转化效率及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洪泽湖河湖交汇区(光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杨树Populus和稻田)和崇明东滩湿地(光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和麦田)等不同覆被或土地利用方式的8种土壤,以碱性磷酸酶(ALP)为例,研究湿地围垦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ALP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结合冗余分析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洪泽湖湿地,无论是光滩自然演变为芦苇湿地,还是围垦芦苇湿地为杨树人工林或稻田,ALP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增大,Vmax增加13.0%~313.4%,Km增加21.0%~50.8%。但酶的催化效率(Vmax/Km)在自然演替过程中下降25.0%,人为围垦利用后增大2.3倍。对崇明东滩湿地而言,光滩演变为芦苇湿地后,Vmax和Km分别增大7.0和6.2倍,Vmax/Km增大11.1%;芦苇湿地转变为麦田后,Vmax、Km和Vmax/Km分别减少54.8%、47.0%和13.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Vmax/Km与全氮(洪泽湖)和有机碳(崇明东滩)为正相关关系。【结论】光滩自然演变为芦苇湿地过程中,尽管ALP的总量增加,但酶与底物亲和力下降。围垦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管理方式可能对ALP的Vmax/Km产生显著影响。无论自然覆被还是围垦后的土地利用类型,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碳质量分数有利于ALP催化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湿地 围垦 碱性磷酸 酶促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添加对林地土壤脲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卢艺 李瑞瑞 +1 位作者 胡菲 万福绪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3,共6页
为探讨不同施N量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V_(max)、K_m)的影响,以南京林业大学科研教学基地6年生墨西哥柏人工林(Cupressus lusitanica Mill.)为研究对象,设置N0(CK)、N1(24 kg/hm^2)、N2(48 kg/hm^2)、N3(72 kg/hm^2)、N4(96 kg/hm... 为探讨不同施N量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V_(max)、K_m)的影响,以南京林业大学科研教学基地6年生墨西哥柏人工林(Cupressus lusitanica Mill.)为研究对象,设置N0(CK)、N1(24 kg/hm^2)、N2(48 kg/hm^2)、N3(72 kg/hm^2)、N4(96 kg/hm^2)、N5(120 kg/hm^2) 6个不同施N量处理,对其林地土壤进行了1年氮添加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样地相比,土壤有机碳(SOC)随氮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在N4水平时达到最大值(19.06 mg/g)。氮添加对土壤C/N也产生显著影响。但氮添加并未对土壤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N/p产生显著影响(P> 0.05)。(2)与对照样地相比,脲酶绝对活性(Ure)、单位有机碳脲酶活性(Ure/SOC)及V_(max)随N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并在N3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但在N4、N5水平下,Ure、Ure/SOC及V_(max)显著低于N3水平。K_m随施N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并在N5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1.195 g/L)。(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Ure、Ure/SOC和V_(max)与TN,Tp,N/p呈正相关关系;但K_m与TN,Tp,N/p呈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氮添加通过改变森林土壤的环境因子,影响了土壤中脲酶活性及脲酶动力学参数,进而影响土壤氮素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添加 土壤养分状况 土壤脲活性 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 单位有机碳脲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举办酶动力学学习班
7
作者 魏茂元 《中国医院管理》 1983年第12期45-,共1页
为了适应临床生化检验工作的需要,促进东北三省酶试剂的研制和酶法分析技术的开展,更好地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服务,由黑龙江省医学检验中心、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和辽宁省临床检验学会联合举办的酶动力学学习班,于1983年10月18日在哈尔... 为了适应临床生化检验工作的需要,促进东北三省酶试剂的研制和酶法分析技术的开展,更好地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服务,由黑龙江省医学检验中心、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和辽宁省临床检验学会联合举办的酶动力学学习班,于1983年10月18日在哈尔滨市开班,为期2周。学员来自东北三省的医科高等院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动力学 临床生化检验 法分析 试剂 科研单位 医学检验 酶促反应动力学 技术水平 检验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3糖基水解酶的纯化及其反应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睿哲 徐龙权 +1 位作者 宋建国 鱼红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6-714,共9页
人参皂苷Rb3是三七茎叶皂苷的主要成分。为了充分利用廉价的三七茎叶皂苷,该研究以微生物Aspergillus sp.P90r菌为对象,综合运用生物转化的方法,经过提取、分离纯化和酶活力测定等步骤,最终以确定酶反应途径的方式得到了所产的特异性人... 人参皂苷Rb3是三七茎叶皂苷的主要成分。为了充分利用廉价的三七茎叶皂苷,该研究以微生物Aspergillus sp.P90r菌为对象,综合运用生物转化的方法,经过提取、分离纯化和酶活力测定等步骤,最终以确定酶反应途径的方式得到了所产的特异性人参皂苷Rb3糖基水解酶的相关性质和动力学等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酶比Absidia sp.GRB3-X8r菌产酶活力高15%~25%,SDS-PAGE电泳结果测得分子量约为65.6 ku,纯化后酶蛋白的含量为0.237 mg·mL^-1,蛋白比活力可达到169 U·mg^-1,纯化倍数为13.70,回收率为9.39%。人参皂苷Rb3糖基水解酶在pH=5.0的偏酸性环境下酶活力很高,最适反应条件:pH=3.0~5.0,温度45℃,其中在pH=4.0~6.0范围内相对稳定。该酶在20 min时进入混合级反应,酶反应米氏常数K m值为8.77 mmol·L-1,V max为57.44 mmol·L-1·h-1,在60 min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V max趋于稳定,为66.63 mmol·L-1·h-1。通过对酶的催化特性研究表明,该酶先水解Rb3的20-O-木糖基,其次水解3-O-葡萄糖基,最终催化反应产物中有F2和C-K生成。综上结果,微生物Aspergillus sp.P90r菌酶具有能水解人参皂苷Rb3木糖基和葡萄糖基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3 人参皂苷Rb3糖基水解 学性质 分离纯化 酶促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沈金玉 黄家音 李晓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5,共5页
研究了芦荟多酚氧化酶的基本性质。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 10nm处测定芦荟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研究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以及酶浓度对其活性的影响,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芦荟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 研究了芦荟多酚氧化酶的基本性质。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 10nm处测定芦荟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研究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以及酶浓度对其活性的影响,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芦荟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为4 0℃,最适pH值为6 5 ,其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所描述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0 2 8mol/L ,Vmax=2 32×10 -2 U/min。文中还研究了利用蛋白酶抑制褐变的方法,以芦荟多酚氧化酶液(mL)∶木瓜蛋白酶(mL ,浓度0 5mg/mL) =5∶1的比例向芦荟多酚氧化酶粗酶液中添加木瓜蛋白酶,在5 5℃、pH5 7条件下,水解10min可较好地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芦荟的酶促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特性 多酚氧化 反应动力学方程 酶促反应动力学 木瓜蛋白 褐变 分光光度法 最适PH值 动力学参数 基本性质 邻苯二酚 底物浓度 最适温度 米氏方程 抑制褐变 活性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酶酶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作为 黄晓玮 张克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455-460,共6页
综述了各种来源的植酸酶温度和pH稳定性、酶活调节因子、酶促反应动力学等酶学特性研究现状。
关键词 植酸 温度 pH稳定性 酶促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青霉素酶的性质及分型研究
11
作者 盛勤 陈知本 陈小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对七株临床分离之金黄色葡萄球菌82052、82062、82143、85053、90002、90012和S-75的胞外青霉素酶进行了纯化,测定其分子量及等电点,发现在七种不同的酶中表现出很高的均一性。根据相对水解活性及... 对七株临床分离之金黄色葡萄球菌82052、82062、82143、85053、90002、90012和S-75的胞外青霉素酶进行了纯化,测定其分子量及等电点,发现在七种不同的酶中表现出很高的均一性。根据相对水解活性及酶动力学特性研究(包括米氏常数Km、转换数Kcat和相对水解率REH),与RichmondA-D型酶相比较,得出酶的初步分型。其中82052、82062、85053类似于RichmondA型酶,82143、90002类似RichmondD型酶,而S-75和90012分别对应于RichmondC和B型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胞外青霉素 酶促反应动力学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贝桥 张园园 +3 位作者 庄远杯 魏爱红 李榕娣 张声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26-2030,共5页
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指标,采用体外抑制模型方法评价葫芦茶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来源和小鼠小肠来源)的抑制作用。经酶促动力学... 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指标,采用体外抑制模型方法评价葫芦茶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来源和小鼠小肠来源)的抑制作用。经酶促动力学与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探讨抑制作用最强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机制,以期为葫芦茶有效提取物在医学、食品及化工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葫芦茶不同溶剂提取物抑制酵母、小鼠小肠来源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弱均为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其中,葫芦茶正丁醇提取物对酵母菌源α-葡萄糖苷酶和小鼠小肠源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IC 50分别为13.08±1.23和221.21±3.75μg/mL)显著强于其他提取物和阳性对照阿卡波糖(P<0.05)。动力学研究表明,葫芦茶正丁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以上结果表明葫芦茶醇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是挖掘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物质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茶 Α-葡萄糖苷 酶促反应动力学 竞争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钙/硅胶/羧甲基壳聚糖复合微球固定化柚苷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晓婷 陈晓艺 +4 位作者 李苗 王淑婧 王添誉 李佥 李宪臻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1,共9页
柚苷酶可对柑橘类水果中的柚皮苷等苦味物质进行水解,从而实现果汁的脱苦或普鲁宁等医药中间体的制备。作者采用滴入法制备具有环境友好且易获得特性的海藻酸钙/硅胶/羧甲基壳聚糖复合微球,以此作为载体,用于柚苷酶的固定化研究。结果表... 柚苷酶可对柑橘类水果中的柚皮苷等苦味物质进行水解,从而实现果汁的脱苦或普鲁宁等医药中间体的制备。作者采用滴入法制备具有环境友好且易获得特性的海藻酸钙/硅胶/羧甲基壳聚糖复合微球,以此作为载体,用于柚苷酶的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硅胶/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1.0∶1.5、交联时间2.0 h、固定化温度25℃、偶联时间4 h、给酶量465.6 U/mL的实验条件下,复合微球固定化柚苷酶的比活力、载酶率和酶活力回收率分别可达203.33 U/g、36.80%和62.15%。同时,相比游离柚苷酶,该复合微球固定化柚苷酶对pH和温度变化均显示出更好的稳定性,且更易操作和储藏。此外,海藻酸钙/硅胶/羧甲基壳聚糖复合微球固定化柚苷酶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拓宽柚苷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柚苷 复合微球 柚皮苷 果汁脱苦 学性质 酶促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抽提玉米芯半纤维素结构变化及对酶解行为影响
14
作者 周明春 滕超 +3 位作者 李良军 张小涵 范光森 张珺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09-214,共6页
为提高富含木聚糖的农业废弃物再利用-高效制备低聚木糖,该研究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水热预处理结合乙醇分级沉淀获得不同组分半纤维素,并利用分子质量测定、糖基结构及红外表征了半纤维素组分的基本特征,研究了半纤维素结构变化及对酶... 为提高富含木聚糖的农业废弃物再利用-高效制备低聚木糖,该研究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水热预处理结合乙醇分级沉淀获得不同组分半纤维素,并利用分子质量测定、糖基结构及红外表征了半纤维素组分的基本特征,研究了半纤维素结构变化及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利用3倍体积的乙醇分离半纤维素时,木聚糖的得率达到最大为48.67%,醇沉获得的各木聚糖组分由木糖、葡萄糖、甘露糖等组成;分支度(木糖/阿拉伯糖)为6.61~16.10,木聚糖的沉淀主要受到木聚糖的分子质量和分支度2个因素的影响。以不同组分进行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分子质量分布系数较小同时分支度最小的组分,其K m及V max分别为(5.43±0.31)mg/mL和(154.9±2.33)U/mg,表现出的催化适应性明显高于其他组分,此结果显示分子质量及分支度可能是影响酶解效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水热预处理 半纤维素 木聚糖 分支度 分子质量 酶促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垫状卷柏和夏枯草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晏英 王丹 +5 位作者 张雄 彭明友 鄢小燕 徐冉 李毅 杨小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5期35-42,共8页
采用体外抑制模型方法评价垫状卷柏和夏枯草不同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经酶促动力学与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探讨抑制作用最强提取物(高活性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机制,同时探讨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体外抑制模型方法评价垫状卷柏和夏枯草不同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经酶促动力学与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探讨抑制作用最强提取物(高活性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机制,同时探讨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垫状卷柏植物95%乙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夏枯草水提物的大孔树脂70%乙醇洗脱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IC _(50)分别为8.17μg/mL和2.05μg/mL)显著强于其他提取物和阳性对照阿卡波糖。动力学研究表明,垫状卷柏和夏枯草高活性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混合I型竞争性抑制。两者单用或联合用药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用抑制浓度的分数之值(SFIC)及等效剂量分析方法评价联合用药的作用性质,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时其SFIC值均小于或等于1,表明两者组合物对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本研究首次报道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中药组合物,明确垫状卷柏和夏枯草高活性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合理开发垫状卷柏和夏枯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状卷柏 夏枯草 Α-葡萄糖苷 酶促反应动力学 竞争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甲酸脱氢酶辅因子特异性改造及应用
16
作者 胡力元 刘璐瑶 +2 位作者 白仲虎 杨艳坤 金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9-16,共8页
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hydrogenase,FDH,EC 1.2.1.2)在发酵工业中常被应用于酶法辅因子再生系统。为了改造巴斯德毕赤酵母甲酸脱氢酶(FDH from Komagataella phaffii,Kph FDH)的辅因子特异性并应用于体外NADPH辅因子再生系统,研究基于... 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hydrogenase,FDH,EC 1.2.1.2)在发酵工业中常被应用于酶法辅因子再生系统。为了改造巴斯德毕赤酵母甲酸脱氢酶(FDH from Komagataella phaffii,Kph FDH)的辅因子特异性并应用于体外NADPH辅因子再生系统,研究基于多序列比对和文献调研的结果,确定了D195、Y196为突变位点,构建了16个突变体,并表征了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比酶活力和酶促反应动力学。得到最优的NADP+特异性突变体为Kph FDH D195Q/Y196R,其对NADP+的催化效率(k_(cat)/K_(m))为1.967 L/(mmol·s),催化特异性比率[(k_(cat)/K_(m)NADP+)/(k_(cat)/K_(m)NAD+)]为36.426;以NADP+作为辅因子时,对甲酸的催化效率(k_(cat)/K_(m))为0.020 L/(mmol·s)。最后成功将该突变体应用于苯丙酮酸还原胺化反应中的NADPH再生,200 min内几乎完全反应。该研究填补了毕赤酵母FDH辅因子特异性改造方面的研究空白,为发酵工业中NADPH辅因子再生系统应用提供了一种工具酶,同时也为进一步改造该酶的辅因子特异性提供了一种出发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因子再生系统 巴斯德毕赤酵母 甲酸脱氢 酶促反应动力学 还原胺化反应 NADPH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