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TEM和AFM方法研究猪皮胶原纤维在酶作用下精细结构的变化
1
作者 王英梅 李志强 +2 位作者 陈敏 程海明 廖隆理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3-40,共8页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 猪皮纤维 精细结构 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建欣 《中国动物保健》 2006年第11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植酸盐 酶作用 动物日粮 消化能力 植物性饲料 动物体内 蛋白质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黄保肝胶囊对小鼠保肝降酶作用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杨莉娟 王张 +1 位作者 熊玉霞 孟宪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4年第4期188-188,共1页
关键词 丹黄保肝胶囊 小鼠 保肝降酶作用 谷丙转氨 ALT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茵陈注射液对大鼠退黄降酶作用实验
4
作者 李惠敏 张苏刚 +2 位作者 魏振满 张新全 蔡光明 《抗感染药学》 1999年第3期2-4,共3页
复方茵陈注射液为302医院研制的复方中药静脉滴注用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降酶之功效,适用于急性重症黄疸肝炎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可用于无名热症的治疗。为进一步验证其退黄降酶药效作用,对实验性肝损伤大鼠用复方茵陈注射液... 复方茵陈注射液为302医院研制的复方中药静脉滴注用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降酶之功效,适用于急性重症黄疸肝炎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可用于无名热症的治疗。为进一步验证其退黄降酶药效作用,对实验性肝损伤大鼠用复方茵陈注射液治疗,观察其退黄降酶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茵陈注射液 酶作用 药物治疗 大鼠 退黄 谷丙转氨 新生儿高胆红素 实验性肝损伤 给药时间 不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作用比铰
5
作者 凌保东 王浴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2年第Z1期5-6,共2页
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比较了青霉烷砜(Cp45899)与邻氯青霉素((MCIPC)对12种标准β—内酰胺酶和9种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内酰胺 青霉烷砜 酶作用 耐药菌 邻氯青霉素 抑制作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三代头孢菌素 阴沟杆菌 质粒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作用体系下呕吐毒素的高效降解
6
作者 施妍 张玉磊 +2 位作者 徐炜 张文立 沐万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目的挖掘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降解酶,应用双酶体系实现呕吐毒素的高效降解。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筛选潜在DON降解酶AKR18A2,在大肠杆菌E... 目的挖掘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降解酶,应用双酶体系实现呕吐毒素的高效降解。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筛选潜在DON降解酶AKR18A2,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21(DE3)中进行重组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经镍亲和层析纯化并鉴定AKR18A2的酶学性质,构建德沃斯氏菌(Devosiasp.)来源的DON降解酶QDDH和AKR18A2双酶作用体系,实现DON的高效降解。结果来自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的呕吐毒素降解酶(AKR18A2)由343个氨基酸组成。该酶属于醛酮还原酶超家族,45℃和pH7.0为最适反应条件。AKR18A2可在24h内降解15.42%DON,而双酶(QDDH和AKR18A2)协同作用4h后对DON的降解率可提高至98.02%。结论本研究鉴定了一种新型DON降解酶AKR18A2,并首次创新建立双酶联用体系进一步实现DON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 法降解 醛酮还原 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坤宁对大鼠D—GalN肝损伤的保肝降酶作用
7
作者 李金蓉 张贵容 +1 位作者 雷克安 刘玉川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5年第Z1期19-19,共1页
乾坤宁为新中成药,大鼠连续3日灌服剂量为0.6g/kg和1.2g/kg时,对D—GalN(ip 500g/kg)急性肝损伤模型的转氨酶SGPT和SGOT的升高,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降酶作用分别为58~74%和54~65%;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用半充量作表。
关键词 肝损伤 乾坤宁 D—Gal 保肝降酶作用 大鼠 工业研究 损伤模型 肝脏病理 中成药 组织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抗菌与抑酶作用
8
作者 杨新云 方治平 王浴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年第4期41-41,共1页
本研究对AMX/SBT 1:1、2:1、4:1和AMX单用进行体内、外抗菌活性药效学评价。不同配比AMX/SBT对200株临床分离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菌活性较AMX单用强2~128倍.以2:1为最佳。AMX与SBT联合对质粒介导的标准产酶株均优于各单药;对... 本研究对AMX/SBT 1:1、2:1、4:1和AMX单用进行体内、外抗菌活性药效学评价。不同配比AMX/SBT对200株临床分离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菌活性较AMX单用强2~128倍.以2:1为最佳。AMX与SBT联合对质粒介导的标准产酶株均优于各单药;对TEM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菌活性强于SHV型酶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巴坦钠 β-内酰胺 阿莫西林 单用 抗菌活性 单药 性药 SHV型 质粒介导 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些药物具有保肝降酶作用
9
作者 李禹东 《求医问药》 2011年第9期20-21,共2页
乙肝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联合用药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将治疗乙肝比作一场反侵略战争的话,那么进行抗病毒治疗就是在一线作战,进行保肝降酶治疗就是后勤支援,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就是增加兵源和进行宣传鼓动,进行抗肝纤维化... 乙肝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联合用药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将治疗乙肝比作一场反侵略战争的话,那么进行抗病毒治疗就是在一线作战,进行保肝降酶治疗就是后勤支援,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就是增加兵源和进行宣传鼓动,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则是重建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肝降酶作用 联合用药治疗 抗肝纤维化治疗 药物 免疫调节治疗 乙肝患者 抗病毒治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探究小粒黑豆对糖脂代谢相关酶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张彦 党玉婷 +3 位作者 井波鑫 张寒 苏晓萌 柴希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162-170,共9页
为了评价小黑豆在辅助预防糖脂代谢紊乱方面应用的可能性,测定小黑豆中异黄酮的含量,并体外测定小黑豆对α-淀粉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将小黑豆异黄酮主成分黄豆黄苷与以上酶的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 为了评价小黑豆在辅助预防糖脂代谢紊乱方面应用的可能性,测定小黑豆中异黄酮的含量,并体外测定小黑豆对α-淀粉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将小黑豆异黄酮主成分黄豆黄苷与以上酶的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小黑豆中异黄酮含量在60~80 mg CAE/g之间,体外试验发现小黑豆对α-淀粉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均有抑制作用。黄豆黄苷与胰脂肪酶中1LPA和1LPB、α-淀粉酶中3BAI和5U3A、乙酰胆碱酯酶中6U3P、酪氨酸酶中6Q0D靶蛋白均有良好的结合作用。由此可知小黑豆对多种糖脂代谢相关酶均有抑制作用。其辅助预防作用的主成分可能为异黄酮成分中的黄豆黄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豆 活性成分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黑豆成分、体外抗氧化及酶抑制作用对比
11
作者 党玉婷 张彦 +2 位作者 井波鑫 苏晓萌 柴希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7,195,共8页
目的:挑选黑豆药用与食用的适宜品种。方法:测定了9种黑豆的总酚酸、总黄酮、缩合单宁、总花色苷、总多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并对黑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对α-淀粉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挑选黑豆药用与食用的适宜品种。方法:测定了9种黑豆的总酚酸、总黄酮、缩合单宁、总花色苷、总多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并对黑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对α-淀粉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总酚酸、总黄酮、缩合单宁、总花色苷含量为马料豆>小黑豆>黑豆;总多糖含量为小黑豆>黑豆>马料豆;总蛋白含量为马料豆>黑豆>小黑豆;抗氧化活性为马料豆>小黑豆>黑豆。体外试验发现,小黑豆与黑豆对多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强度各不相同。结论:不同品种黑豆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功能存在差异。黑豆更适合食用,马料豆和小黑豆药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活性成分 抗氧化作用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破壁酶在黑木耳多糖提取中作用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立娟 于国萍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0,共3页
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破璧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复合酶的添加量为1 .75 % ,反应80min ;蛋白酶的添加量为2 % ,反应60min。黑木耳多糖的提取率为1 6 .83 %。另外,复合酶作用的最适pH5 ,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6。
关键词 细胞破壁 作用条件 多糖提取 黑木耳多糖 正交实验 添加量 酶作用 单因素 复合 提取率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相互作用蛋白1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及转移机制研究
13
作者 范琼 葛洪洲 +1 位作者 朱晓宁 王志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1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相互作用蛋白1(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terminal,interacting protein 1,DNTTIP1)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侵袭及转移机制。方法选... 目的探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相互作用蛋白1(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terminal,interacting protein 1,DNTTIP1)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侵袭及转移机制。方法选用人鼻咽癌细胞系(HK1)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细胞转入含有DNTTIP1基因的载体,对照组转入空白载体。采用Trizol法提取细胞中的总RNA,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DNTTIP1在观察组HK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43 vs.1.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66,P<0.05)。观察组中HK1细胞迁移及侵袭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K1细胞中的p-ERK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0.64±0.13 vs.1.26±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1,P<0.05)。ERK+3'-UTR+DNTTIP1组中ERK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ERK+3'-UTR组(1.71±0.21 vs.1.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2,P<0.05)。结论DNTTIP1通过ERK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侵袭及转移,该通路对鼻咽癌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医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Nasopharyngeal Neoplasms) 细胞迁移(Cell Migration Assays) 氧核苷酸转移末端相互作用蛋白1(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 Terminalm Interacting Protein 1) ERK信号通路(ERK signaling pathway) 侵袭(inva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F4对黄曲霉毒素B_1的酶解作用及其降解产物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文明 杨文华 +2 位作者 李海星 刘晓华 曹郁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6,共6页
施氏假单胞菌F4能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研究了F4的AFB1降解活性、降解动力学以及蛋白酶K和SDS对其降解性能的影响。F4细胞悬液与毒素共培养72 h后降解率达80.03%;蛋白酶K处理对降解率没有影响,SDS处理的细胞悬液... 施氏假单胞菌F4能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研究了F4的AFB1降解活性、降解动力学以及蛋白酶K和SDS对其降解性能的影响。F4细胞悬液与毒素共培养72 h后降解率达80.03%;蛋白酶K处理对降解率没有影响,SDS处理的细胞悬液基本丧失了降解活性。不同时间点的降解液上清液仍能有效降解残留AFB1,其中以60 h的降解液上清液活性较好,与残留AFB1继续作用48 h后降解率达84.30%;而经蛋白酶K处理后降解率仅为45.42%。低浓度AFB1诱导对菌体的降解活性没有影响。上述结果提示,F4通过胞内酶作用降解AFB1。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分析表明,F4可将AFB1酶解为至少2种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施氏假单胞菌F4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豆豉、黄大豆及黑大豆体内外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喜珍 刘海燕 +2 位作者 郑来丽 李永生 田平芳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57-559,共3页
为比较豆类及其发酵品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以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小鼠复制糖尿病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自来水,黄大豆组、黑大豆组、淡豆豉组(均18.5g生药/kg·d)连续灌胃56d,取血清和主动脉弓测定糖化终末产物。体外试验将牛血清白... 为比较豆类及其发酵品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以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小鼠复制糖尿病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自来水,黄大豆组、黑大豆组、淡豆豉组(均18.5g生药/kg·d)连续灌胃56d,取血清和主动脉弓测定糖化终末产物。体外试验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D-葡萄糖体外孵育,与此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淡豆豉、黄大豆和黑大豆提取物,糖化系统建立90d时,测定各反应体系荧光值。结果表明,各组豆类主动脉糖化终末产物明显降低(p<0.05,p<0.01);除黑大豆组外血清糖化终末产物明显降低(p<0.01)。豆类体外能明显抑制非酶糖化反应的最低浓度在1~100mg/ml之间,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在同等浓度下,淡豆豉的抑制作用强于两种大豆,而两种大豆之间无明显区别。本研究豆类具有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其中发酵品淡豆豉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大豆 黑大豆 淡豆豉 糖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及其有效成分体外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平芳 葛喜珍 谭天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1-64,共4页
为探讨豆浆的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及其有效成分,将20g/L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80mmol/LD-葡萄糖体外孵育,与此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豆浆、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素,糖化系统建立90d时,测定各反应体系荧光值。结果表明,100mg/ml豆浆和0.1mg/m... 为探讨豆浆的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及其有效成分,将20g/L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80mmol/LD-葡萄糖体外孵育,与此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豆浆、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素,糖化系统建立90d时,测定各反应体系荧光值。结果表明,100mg/ml豆浆和0.1mg/ml大豆异黄酮体外能明显抑制非酶糖化反应,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等浓度豆浆比较,大豆异黄酮抑制作用明显较强。1μg/ml染料木素能明显抑制牛血清蛋白的非酶糖化作用,且与阳性对照氨基胍无明显差异。该研究表明豆浆具有抗蛋白非酶糖化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与大豆异黄酮有关,大豆异黄酮中的有效成分与染料木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浆 大豆异黄酮 染料木素 糖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汁对鲜豆浆酶解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惠华 高孔荣 张少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9-12,共4页
利用菠萝汁对鲜豆浆进行酶解。测定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pH8.0,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的条件下,菠萝蛋白酶能使豆浆中大分子量(Mr1096478)的蛋白组份降解成5种分子量为7,586,83176、190,546、319,890、524,807的小分子蛋... 利用菠萝汁对鲜豆浆进行酶解。测定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pH8.0,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的条件下,菠萝蛋白酶能使豆浆中大分子量(Mr1096478)的蛋白组份降解成5种分子量为7,586,83176、190,546、319,890、524,807的小分子蛋白质和多肽类分子,其等电点也由pH5.9、6.0变为pH5.3、5.5。酶解后的游离氨基酸在种类和数量上没有变化,产物是多肽或小分子量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汁 豆浆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解协同作用提取红枣渣膳食纤维及其促消化作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孟凡 岳丽 +2 位作者 敬思群 王德萍 纵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5-212,共8页
以新疆骏枣去多糖后枣渣为原料,利用超声-酶解协同作用提取红枣渣不溶性膳食纤维,并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分析法对红枣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以提取的红枣渣膳食纤维为基料,制备高膳食纤维食用粉,考察其促消化作用... 以新疆骏枣去多糖后枣渣为原料,利用超声-酶解协同作用提取红枣渣不溶性膳食纤维,并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分析法对红枣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以提取的红枣渣膳食纤维为基料,制备高膳食纤维食用粉,考察其促消化作用。结果表明:超声-酶法协同作用提取红枣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5%,料液比1∶10 g/mL,超声时间35 min,超声温度70℃,在此最优条件下红枣渣膳食纤维提取率可达69.31%±0.91%。红枣渣膳食纤维中总膳食纤维含量在26.5%左右,其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达21.7%,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4.8%;红枣渣膳食纤维食用粉中剂量(2.7 g/kg)组和高剂量(5.3 g/kg)组给药对小鼠有促进消化和排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渣 膳食纤维 超声-解协同作用 工艺优化 促消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协同作用提高葛根饮料稳定性和口感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红岩 王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5-128,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双酶协同水解生产葛根饮料的工艺条件进行考察,以期提高葛根饮料的稳定性和口感。从酶促反应的时间、温度、pH值等方面来确定生产工艺的最佳技术参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0min,温度60℃,pH5.5。双酶水解体系具有...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双酶协同水解生产葛根饮料的工艺条件进行考察,以期提高葛根饮料的稳定性和口感。从酶促反应的时间、温度、pH值等方面来确定生产工艺的最佳技术参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0min,温度60℃,pH5.5。双酶水解体系具有反应温度低、时间短、酶促反应效率高的优点,应用此法可很好地解决葛根饮料加工过程中稳定性差和口感不良的问题,同时增加葛根饮料中还原糖的含量,使其色泽微黄澄清,且口感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协同作用 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蚕豆蛋白酶解物的制备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洁 陈思佳 +2 位作者 高哲 丁轲 韩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32,共5页
以蚕豆为原料,通过碱溶酸沉法得到蚕豆蛋白,再通过酶解制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蚕豆蛋白酶解物。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与水解度为指标,考察蛋白酶种类、酶解温度、酶解pH、料液比、加酶量与酶解时间对蚕豆蛋白酶解的影响,在此... 以蚕豆为原料,通过碱溶酸沉法得到蚕豆蛋白,再通过酶解制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蚕豆蛋白酶解物。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与水解度为指标,考察蛋白酶种类、酶解温度、酶解pH、料液比、加酶量与酶解时间对蚕豆蛋白酶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蚕豆蛋白制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酶解物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以碱性蛋白酶为最适用酶、酶解温度50℃、酶解pH 8.5、酶解时间4.3 h、料液比1∶10、加酶量14 000 U/g,在此条件下酶解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38.58±0.87)%,蛋白水解度为2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蛋白 α-葡萄糖苷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