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价值
1
作者 殷慧佳 李学坤 +1 位作者 闫瑞芳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60例,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60例,分别测量两组的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对比分析其差异,比较各参数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效能,并分析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MTRasym[(3.70±0.94)%]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2.35±0.60)%](t=8.89,P<0.05);前列腺癌组ADC值[(0.93±0.15)×10^(-3) mm^(2)/s]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1.32±0.22)×10^(-3) mm^(2)/s](t=-11.01,P<0.05)。MTRasym、ADC值及两者联合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914、0.966。MTRasym、ADC值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优于MTRasym、ADC值单独的诊断效能(Z=3.125、2.776,P<0.05)。MTRasym值与ADC值呈负相关(r=-0.469,P<0.001)。结论酰胺质子转移与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均有较高的效能,两序列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2
作者 刘锦 王虹 +3 位作者 朱小飞 崔武勋 陈昂 王玉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3D APT)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20年2月—2023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高分化组28例,中低分... 目的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3D APT)和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20年2月—2023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4例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高分化组28例,中低分化组36例。术前采集MRI序列,包括小视野高分辨T2WI、rFOV DWI及3D APT。2名医师逐层勾画肿瘤实性部分,提取其表观扩散系数(rADC)及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值。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参数(MTRasym+rADC)诊断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单一及联合参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中低分化组MTRasym平均值[(2.93±0.61)%]高于高分化组[(1.74±0.63)%](t=-7.60,P<0.001),rADC平均值[(0.98±0.17)×10^(-3) mm^(2)/s]低于高分化组[(1.19±0.18)×10^(-3) mm^(2)/s](t=4.50,P<0.001)。与MTRasym及rADC相比,联合参数模型鉴别直肠腺癌组织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94,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6、0.96。结论3D APT和rFOV DWI有助于鉴别直肠腺癌的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腺癌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正常人右肾三维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田刚 王霞 +3 位作者 赵娜 卜超群 岳修正 韩月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MI)对正常中国人右肾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西安高新医院2021年9月—2022年2月11~80岁健康志愿者182例,按照年龄每10岁为1组,共分7组;按照性别分为男、女2组;按照...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MI)对正常中国人右肾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西安高新医院2021年9月—2022年2月11~80岁健康志愿者182例,按照年龄每10岁为1组,共分7组;按照性别分为男、女2组;按照BMI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采用间歇性屏气方式行右肾轴位3D-APTw成像。分析APTw值与年龄及BMI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BMI组及不同性别间APT值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131例进行分析。APT值与年龄呈弱正相关(r=0.325,P<0.001)。各年龄段APT值组间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6,P=0.003),11~20岁年龄组APT值[(1.853±0.357)%]低于41~50岁组[(2.387±0.432)%]、51~60岁组[(2.336±0.451)%,P<0.05]。男性APT值[1.980(2.320,1.820)%]低于女性[2.284(2.586,1.825)%;Z=2.301,P=0.021]。APT值与BMI呈极弱正相关(r=0.181,P=0.039)。各BMI组间AP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5,P=0.024),消瘦组APT值低于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P<0.05)。结论右肾APT值与年龄和BMI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男性APT值低于女性。在3D-APTw的临床应用中,应考虑到年龄、性别及BMI因素对APT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肾脏 酰胺质子转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4
作者 张刚 贺俊景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5-1110,1117,共7页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测试、血常规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及3.0T MRI扫描。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各脑区的APT值并评估其一致性,比较两组间各脑区的APT值差异,探讨多脑区APT值与肺功能、血液指标及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者间对多脑区APT值的测量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OPD组脑区APT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双侧苍白球(t=2.490、2.168)、右侧丘脑(t=2.754)、壳核(t=2.137)、颞叶灰质(t=3.533)和枕叶灰质(t=2.345)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脑区APT值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390~-0.084),其中双侧苍白球的相关性较强(r=-0.390、-0.370,P<0.05);COPD组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多脑区APT值呈负相关的趋势(r=-0.339~-0.010,P均>0.05),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与多脑区APT值呈正相关的趋势(r=0.084~0.587)。结论 APTw作为一种新型的MRI技术,在检测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非侵入性监测疾病进展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孟醒 田士峰 +3 位作者 马长军 林良杰 宋清伟 刘爱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采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分析宫颈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分型及盆腔淋巴结转移(LNM)情况,评估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生物学行为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2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术后病理证... 目的采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分析宫颈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分型及盆腔淋巴结转移(LNM)情况,评估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生物学行为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2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7例宫颈癌,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CSC)64例、宫颈腺癌(CA)23例;将含有分化程度信息的50例CSC分为低分化组36例和高/中分化组14例,含有盆腔淋巴结信息的65例患者分为LNM组14例和无LNM组51例。2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分别测量各组酰胺质子转移(APT)值,分析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APT值评估CSC病理分级、CSC和CA鉴别及预测宫颈癌盆腔LNM的诊断效能。结果低分化组CSC的APT值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0,P<0.05),APT值诊断CSC低分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70,阈值为2.33%,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54、0.963);CSC组的APT值低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5),APT值诊断CA的曲线下面积为0.645,阈值为2.68%,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61、0.869);LNM组的APT值高于无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9,P<0.05),曲线下面积为0.795,阈值为2.88%,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48、0.956)。结论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能预测CSC的病理分级,区分CSC和CA,可有效预测宫颈癌盆腔LNM,对宫颈癌的生物学评估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分化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定量磁化率成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侯鹏飞 韩雪 +3 位作者 王红 琚超 张福兰 郝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 探讨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和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对帕金森病(PD)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PD的患者38例作为PD组,另招募同时期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例作为对照(HC)组... 目的 探讨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和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对帕金森病(PD)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PD的患者38例作为PD组,另招募同时期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例作为对照(HC)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QSM和APT序列扫描,利用后处理软件获取所有受试者黑质区域的磁化率值(MSV)及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MTRasym),利用Logistic回归建模两种参数联合诊断时的预测概率,采用ROC曲线比较分析单一成像技术及两种成像技术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比HC组,PD组双侧黑质的平均MSV值升高,平均MTRasym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运动症状受影响较重侧黑质的MSV值高于受影响较轻侧(P<0.001),运动症状受影响较重侧黑质的MTRasym值低于受影响较轻侧(P<0.05)。使用双侧黑质MSV和MTRasym的平均值,APT、QSM以及QSM联合AP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873、0.897,使用运动症状受影响较重侧黑质的MSV和MTRasym值,QSM联合AP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结论 QSM和APT对PD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与单独使用QSM或APT相比,QSM联合APT对PD的诊断效能更高,能够为PD的准确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佟雅涵 邵志清 +1 位作者 李开 石磊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731-1733,共3页
神经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1-2],其特征包括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于病理活检,这种方法虽然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具有侵入性,可能对患者造成创伤,且成本较高。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 神经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1-2],其特征包括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于病理活检,这种方法虽然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具有侵入性,可能对患者造成创伤,且成本较高。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MRI)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技术,为肿瘤的术前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的无创性选择。APT能够非侵入性地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和多肽[3],因此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重要价值。APT成像技术在颅内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已经日趋成熟,并逐渐被临床医师所熟悉和应用,为医师提供了常规影像学检查之外的更全面的肿瘤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功能成像 颅内胶质瘤 颅内恶性肿瘤 病理活检 临床医师 酰胺质子转移 神经胶质瘤 无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可较好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半暗带
8
作者 赵子晴 徐红卫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评估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价值,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11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3T MRI常规序列、动脉自旋... 目的评估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价值,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11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3T MRI常规序列、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及APT检查。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及动脉自旋标记测量核心梗死区(IC)、缺血半暗带区(IP)及对侧正常白质区(CNAWM)的APT值,并分析差异。患者入院第1天由神经内科医生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3月后电话随访患者预后情况,评估患者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应用评分衡量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24,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n=34,mRS≥2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计算两组IC和CNAWM区域的APT值,并计算IC和对侧CNAWM信号强度的差异(ΔAPT);绘制ROC曲线,计算基于ΔAPT值的AUC;分析ΔAPT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PT可以用于区分患者IC、IP、CNAWM区(P<0.05)。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IC区域的APT值、ΔAP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其余临床资料以及CNAWM区域的A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APT能较好预测患者预后(AUC=0.732,截断值为1.00,95%CI:0.605~0.860)。ΔAPT与患者入院第1天的NIHSS评分存在相关性(r=0.569,P<0.001)。结论APT可以用来更精确定义患者的缺血半暗带并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改良Rankin评分量表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磁共振成像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梗死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帅 李春媚 +1 位作者 宋国栋 陈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3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用于缺血性脑梗死分期的可行性。方法5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24 h 者15例、24~72 h 者9例、>72~240 h 者12例、>240 h 者14例),接受头颅 APT 磁共振成像检查,计算酰胺质子的不对称...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用于缺血性脑梗死分期的可行性。方法5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24 h 者15例、24~72 h 者9例、>72~240 h 者12例、>240 h 者14例),接受头颅 APT 磁共振成像检查,计算酰胺质子的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结果发病时间<24 h、24~72 h、>72~240 h、>240 h 脑梗死患者的 MTRasym 分别为-0.9±0.6、-0.2±0.6、0.2±0.5、0.9±0.7;发病时间<24 h、24~72 h 脑梗死患者的 MTRasym 相比,P <0.01;发病时间<24 h、>72~240 h 脑梗死患者的 MTRasym 相比,P >0.05;发病时间<24 h、>240 h 脑梗死患者的 MTRasym 相比,P <0.01;发病时间24~72 h 、>72~240 h 脑梗死患者的 MTRasym 相比,P <0.01;发病时间24~72 h、>240 h 脑梗死患者的 MTRasym 相比,P <0.01;发病时间>72~240 h、>240 h脑梗死患者的 MTRasym 相比,P <0.01。结论发病时间不同脑梗死患者的 MTRasym 不同,APT 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于缺血性脑梗死的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 PH 脑梗死 缺血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和扩散峰度成像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士峰 孟醒 +5 位作者 朱雯 李烨 王楠 林良杰 王家正 刘爱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和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评估子宫内膜癌(EC)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EC,其中有LVSI者15例,无LVSI者31例...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和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评估子宫内膜癌(EC)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EC,其中有LVSI者15例,无LVSI者31例,术前MR扫描序列包括APTw和扩散峰度成像,经后处理获得APT、平均扩散峰度(MK)和平均扩散系数(MD)图。由2位医师分别测量两组的APT、MK和MD值,检验2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单独及联合评估LVSI的效能,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2位医师测量各参数的一致性良好(ICC>0.75)。有、无LVSIEC的APT、MK和MD值分别为(2.970±0.501)%、(2.534±0.363)%,0.753(0.650,0.775)、0.655(0.484,0.708),和(0.884±0.201)μm^(2)/ms、(0.848±0.207)μm^(2)/ms,有LVSIEC的APT、MK值高于无LVSI者(Z/t=3.367、-2.355,P<0.05),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MK、APT+MK值评估LVSI的AUC分别为0.781、0.716、0.852,两者联合后的AUC高于MK单独的AUC(Z/t=1.998,P=0.046)。结论APTw和扩散峰度成像均可有效评估EC的LVSI,联合应用可提升评估效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绚 赖灿 马晓辉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可以通过水信号变化来检测水中游离原蛋白、多肽酰胺质子和水质子的化学交换特征,从中反映组织中蛋白质和p H的变化。临床近年来已开展如脑肿瘤、多发性硬化... 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可以通过水信号变化来检测水中游离原蛋白、多肽酰胺质子和水质子的化学交换特征,从中反映组织中蛋白质和p H的变化。临床近年来已开展如脑肿瘤、多发性硬化、肝性脑病及子宫颈癌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是一种无辐射且无损伤的磁共振分子成像新技术。该研究对APT技术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小儿腹部肿瘤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质子转移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颅脑基底节层面酰胺质子转移成像检查的可重复性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帅 李春媚 +1 位作者 宋国栋 陈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颅脑基底节层面测量酰胺质子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的可重复性。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3.0 T Achieva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8通道线圈,对11例健康志愿者在不同时间(7~30天内)进行两次酰胺质子转移成像。扫描...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颅脑基底节层面测量酰胺质子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的可重复性。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3.0 T Achieva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8通道线圈,对11例健康志愿者在不同时间(7~30天内)进行两次酰胺质子转移成像。扫描完成后APT的图像分析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IDL)的内部开发软件进行处理。由1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仔细划定颅脑基底节层面的目标区域,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法评价测量者自身的一致性,评价测量者自身的一致性,利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2次扫描基底节层面4个感兴趣区(ROI)的MTRasym值进行比较。检验前先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分析。结果 2次扫描颅脑不同层面的两次测量得到MTRasym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评估分析两次测量可重复性良好。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测量酰胺质子不对称磁化转移率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可进一步用于颅脑基底节层面各病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颅脑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原理及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国栋 陈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576-1578,共3页
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新型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成像技术,通过对组织内游离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的酰胺质子进行敏感检测,已经在临床多种疾病中证... 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新型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成像技术,通过对组织内游离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的酰胺质子进行敏感检测,已经在临床多种疾病中证明了其应用价值。本文拟对APT技术原理进行回顾,并对其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质子转移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鉴别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孟醒 陈丽华 +2 位作者 沈智威 宋清伟 刘爱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4-265,270,共3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为上皮组织来源。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一种息肉样赘生物,是子宫内膜的良性病变,主要附着于宫腔内壁。在常规MRI的T2WI图像中,EC多呈等...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为上皮组织来源。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一种息肉样赘生物,是子宫内膜的良性病变,主要附着于宫腔内壁。在常规MRI的T2WI图像中,EC多呈等或稍高信号,EP多呈稍低或等信号,两者信号相似,难以鉴别,常需要通过增强扫描进行诊断[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息肉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高级别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攀 丁伟伟 +4 位作者 王爱军 马艳 李健 徐梦莹 陈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985,共5页
目的采用酰胺质子转移(APT)和3D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成像,分析APT信号强度和相对脑血流量(rCBF)在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020年7月30日—2021年6月22... 目的采用酰胺质子转移(APT)和3D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成像,分析APT信号强度和相对脑血流量(rCBF)在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及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020年7月30日—2021年6月22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胶质瘤(n=23)、低级别胶质瘤(n=1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n=4)及肺癌单发脑转移瘤(n=5),于术前行常规MR序列、APT序列及3D ASL序列检查,分析不同脑肿瘤间APT信号强度及rCBF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性成分在APT序列(3.5 ppm)上与正常脑白质相比表现为高信号,在3D ASL图像较正常脑实质表现为高灌注;高级别胶质瘤APT信号强度(3.02±0.66)高于低级别胶质瘤(1.20±0.42,P<0.05),稍低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51±0.42,P>0.05),明显低于肺癌单发脑转移瘤(4.56±0.25,P<0.05);高级别胶质瘤的rCBF(4.63±1.54)高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25±0.63)和低级别胶质瘤(2.15±0.73,P均<0.05),稍高于肺癌单发脑转移瘤(2.93±1.20,P>0.05)。结论APT成像和3D ASL成像有助于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肺癌单发脑转移瘤及低级别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3D动脉自旋标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序列联合动态对比增强MRI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绪论 刘爱连 +5 位作者 李烨 田士峰 王家正 林良杰 沈智威 张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7-952,956,共7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序列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EC)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7月疑诊EC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3.0T MR盆腔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EC的35例患...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序列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EC)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7月疑诊EC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3.0T MR盆腔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EC的35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风险组14例和低风险组21例。由2位观察者分别测量病灶APT序列的APT值、DCE-MRI的容积转移分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以及血浆容积分数(Vp)。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2位观察者对各参数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诊断效能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APT值与有差异DCE-MRI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2位观察者测量两组病灶APT、K^(trans)、K_(ep)、Ve及Vp值的一致性很好(ICC=0.948、0.966、0.976、0.950、0.914)。高风险组的APT、K^(trans)值大于低风险组(t=3.433、2.322,P=0.002、0.028);诊断高风险组APT、K^(trans)的阈值分别为2.60%及353.40×10^(-3)/min,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及0.71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4%及81.0%、64.3%及76.2%。APT联合K^(trans)后AUC为0.840;联合后AUC与APT和K^(trans)单一参数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4、1.315,P均>0.05)。APT值与K^(trans)值无相关性(r=0.151,P=0.388)。结论APT序列及DCE-MRI的定量参数能够有效地进行子宫内膜癌的术前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磁共振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迪 王笑男 +3 位作者 高平 张祎 李春媚 陈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9月—2022年1月在北京医院接受治疗的AD患者29例、MCI患者19例和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头部3D APT... 目的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9月—2022年1月在北京医院接受治疗的AD患者29例、MCI患者19例和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头部3D APT磁共振成像,计算双侧额叶灰质和海马的3.5 ppm处酰胺质子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比较不同脑区3组间MTR;(3.5 ppm)的差异,对有差异的脑区进行两两比较(Bonferroni校正)。分析双侧额叶灰质和海马的MTR;(3.5 ppm)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对组间有差异的APT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其对AD的诊断效能。结果左侧额叶灰质MTR;(3.5 ppm)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8,P=0.02),右侧额叶灰质和双侧海马3组间MTR;(3.5 p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0.49、0.50,P均>0.05),AD组患者左侧额叶灰质MTR;(3.5 ppm)高于MCI组(F=4.18,P=0.02)。右侧海马MTR;(3.5 ppm)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36,P=0.03)。左侧额叶灰质MTR;(3.5 ppm)对AD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70。结论APT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AD患者左侧额叶灰质MTR;(3.5 ppm)升高,右侧海马MTR;(3.5 ppm)与MMSE评分具有相关性,提示APT磁共振成像技术可能成为AD诊断和监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分层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园 侯孟岩 +3 位作者 周芳 王雪佳 任继鹏 李振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0-605,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早期子宫内膜癌(EC)风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MRI检查的早期EC患者58例,分析其IVIM/APTWI图... 目的探讨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早期子宫内膜癌(EC)风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MRI检查的早期EC患者58例,分析其IVIM/APTWI图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风险组12例、中风险组18例、低风险组28例,分别测量3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以及水信号在3.5 ppm处的非对称磁化转移比[MTR_(asym)(3.5 ppm)值],分析不同组间各参数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Spearman检验评价各参数对EC的诊断效能及与EC风险分层的相关性。结果除D^(*)外,3组ADC、D、f和MTR_(asym)(3.5 pp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风险组的ADC和D值显著高于中风险组,MTR_(asym)(3.5 ppm)值显著低于中风险组(P均<0.01);低风险组的ADC和D值显著高于高风险组,f和MTR_(asym)(3.5 ppm)值显著低于高风险组(P均<0.01);中风险组的D值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0.021)。低风险组与中风险组相比,D、MTR_(asym)(3.5 ppm)和ADC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782和0.746;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相比,D、MTR_(asym)(3.5 ppm)、ADC和f值的AUC分别为0.908、0.833、0.789和0.732;中风险组与高风险组相比,D的AUC为0.736。D、ADC分别与风险分层呈负相关(r=−0.635、−0.452,P<0.001),MTR_(asym)(3.5 ppm)和f值分别与风险分层呈正相关(r=0.506、0.342,P<0.001)。结论APTWI和IVIM对早期EC的风险分层效能相似,MTR_(asym)(3.5 ppm)、D值等参数有潜力成为早期EC危险分层的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病理学 外科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成人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雨希 孙洪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0,154,共4页
MRI通过高分辨率显示组织解剖和功能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诸多功能MRI技术中,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APT)作为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技术的分支,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肿瘤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分子分型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钧豪 苏一飞 +2 位作者 成睿 王春红 吉宏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65-768,共4页
胶质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诊断除手术病理外多依据磁共振检查。传统磁共振检查以图像形式呈递信息,以肿瘤强化范围及瘤周水肿为主要描述对象,基于人眼识别及临床经验对肿瘤性质进行判断。在不强化胶质瘤及治疗... 胶质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诊断除手术病理外多依据磁共振检查。传统磁共振检查以图像形式呈递信息,以肿瘤强化范围及瘤周水肿为主要描述对象,基于人眼识别及临床经验对肿瘤性质进行判断。在不强化胶质瘤及治疗相关改变的鉴别方面受很大程度的限制。酰胺质子转移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兴的体内分子自体显像技术将传统解剖成像延伸到活体代谢成像、pH成像和其他亚型,拓展了磁振分子成像的新领域,提供了疾病诊断、治疗甚至预防的新手段。目前该技术尚处研究中,现就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的基本原理、常用定量方法、在胶质瘤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的不足及展望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定量技术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治疗相关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