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首乌抗性淀粉-玉米醇溶蛋白负载酯蟾毒配基纳米粒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1
作者 韦利芬 王海燕 +6 位作者 任涛 李昕瑜 阮婧华 辛加敏 查鑫 王聪 谭荣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4期121-123,共3页
为了改善酯蟾毒配基的成药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本文通过反溶剂法制备了负载酯蟾毒配基的何首乌抗性淀粉-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进行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优化后的制备工艺为pH值为4,搅拌速度为... 为了改善酯蟾毒配基的成药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本文通过反溶剂法制备了负载酯蟾毒配基的何首乌抗性淀粉-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进行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优化后的制备工艺为pH值为4,搅拌速度为400 r·min^(-1),何首乌抗性淀粉和玉米醇溶蛋白比例为1∶1,玉米醇溶蛋白和酯蟾毒配基比例为1∶1,制备的纳米粒包封率为8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蟾毒配基 何首乌抗性淀粉 反溶剂法 纳米粒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蟾麝救心滴丸中蟾酥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含量 被引量:3
2
作者 段陈平 吉爱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09-911,共3页
目的建立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蟾麝救心滴丸中蟾酥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的含量,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0→25min,56∶44;26→44min,0∶100;45→50min,56∶44,V... 目的建立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蟾麝救心滴丸中蟾酥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的含量,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0→25min,56∶44;26→44min,0∶100;45→50min,56∶44,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96nm,柱温为35℃。结果华蟾酥毒基在0.2118-2.118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值为1.2%(n=6);酯蟾毒配基在0.2012-2.012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7%,RSD值为1.7%(n=6)。结论RP-HPLC法简便可行、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蟾麝救心滴丸中蟾酥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救心滴丸 酯蟾毒配基 RP—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测定蕲龙胶囊中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晓霞 李萍 吴菲 《中国药物警戒》 2011年第12期709-711,共3页
目的建立蕲龙胶囊中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luna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96 nm。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 目的建立蕲龙胶囊中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luna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96 nm。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华蟾酥毒基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RSD=0.55%,n=6);酯蟾毒配基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RSD=0.67%,n=6)。结论本方法定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龙胶囊 酯蟾毒配基 RP—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救心金丸中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翔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9期65-67,共3页
目的:建立救心金丸中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救心金丸蟾酥中的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Agilent HC-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二氢钾(47:53);流... 目的:建立救心金丸中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救心金丸蟾酥中的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Agilent HC-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二氢钾(47:53);流速:1 mL/分;柱温:25℃;检测波长:296nm。结果:华蟾酥毒基在0.177 6μg-0.532 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12%,RSD为1.31%,其含量为0.923mg/g;酯蟾毒配基在0.103 2μg-0.309 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1.03%,并测得酯蟾毒配基的含量为0.522mg/g。确定酯蟾毒配基每10粒含量不得低于0.156 6mg。结论:此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救心金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心金丸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酯蟾毒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蟾酥中的3种蟾毒内酯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吉华 王静蓉 余伯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6-188,共3页
建立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药材蟾酥中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和蟾毒灵含量的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乙腈-0.1mol/L醋酸缓冲液(pH3.2)(体积比为50∶5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在299nm波长下检测。华蟾酥毒基、酯蟾毒... 建立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药材蟾酥中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和蟾毒灵含量的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乙腈-0.1mol/L醋酸缓冲液(pH3.2)(体积比为50∶5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在299nm波长下检测。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和蟾毒灵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0.875μg(r=0.9990)、0.25-0.875μg(r=0.9991)和0.15-0.525μg(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100.0%和98.0%,结果表明所建方法简便可靠。对不同来源的10批样品中的3种蟾毒内酯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或批次的蟾酥药材中3种蟾毒内酯总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酯蟾毒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干蟾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旭 汪坤 王楠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优选干蟾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干蟾皮,以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总量为考察指标,运用响应面法的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8.64%,液料比... 目的:优选干蟾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干蟾皮,以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总量为考察指标,运用响应面法的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8.64%,液料比为12∶1,提取时间为1.49 h,在该优化条件下,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的总量为2.24 mg。结论:该优化工艺简便、预测性良好,可以为干蟾皮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酯蟾毒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蟾皮凝胶剂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7
作者 闾红燕 黄绳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0期29-33,共5页
目的建立冻干蟾皮凝胶剂质量标准和初步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含量,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 目的建立冻干蟾皮凝胶剂质量标准和初步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含量,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48︰52);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96nm;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S180腹水型实体瘤小鼠进行初步抑瘤药效学研究。结果硅胶G薄层板上,在与对照品色谱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斑点大小适中,分离度良好。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分别在0.056~4.48μg/mL,0.256~10.24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7、0.9996)。加样回收率(n=6)为100.27%、101.68%,相对标准偏差为1.56%、1.67%。初步药效学结果显示冻干蟾皮凝胶剂不同剂量组均有显著抗肿瘤作用,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佳,抑瘤率为48.03%。结论建立了冻干蟾皮凝胶剂质量标准,初步药效学表明冻干蟾皮凝胶剂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皮凝胶剂 质量标准 抗肿瘤 酯蟾毒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