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PDSC法监测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的高温氧化安定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卞森 费逸伟 +3 位作者 姚婷 杨宏伟 姜会泽 郭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69,共5页
选用癸二酸二异辛酯(DIOS)航空润滑油基础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高温氧化加速模拟装置,结合理化性能检测和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评定,重点考察了高温作用下油样性能及其氧化安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作用温度在180~250℃范围... 选用癸二酸二异辛酯(DIOS)航空润滑油基础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高温氧化加速模拟装置,结合理化性能检测和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评定,重点考察了高温作用下油样性能及其氧化安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作用温度在180~250℃范围,油样的运动黏度.ν40由10.99 mm2/s下降到10.59 mm2/s,衰减值为0.40mm2/s,而当作用温度超过250℃后,油样的黏度和酸值都急剧下降,至300℃时黏度值为8.78mm2/s,衰减幅度达到20.62%;酸值由250℃时的1.16mg KOH/g增大至300℃时的12.44mg KOH/g;说明高温,尤其是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热点温度是导致油品品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利用PDSC获取实验油样的起始氧化温度(IOT)和氧化诱导期(OIT),IOT和OIT的变化趋势进一步验证了温度越高,油样的氧化安定性越差;同时,利用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了油品氧化的反应活化能及动力参数,与IOT和OIT值评价油品氧化安定性的结果相符,表明从动力学角度评价油样的氧化安定性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 高温 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 氧化安定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热氧化衰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费逸伟 郭峰 +2 位作者 郝敬团 姚婷 杨宏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79,91,共7页
对不同温度和反应条件下的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DHS)基础油理化指标进行考察,并采用GC/MS现代分析手段测定油样结构组成,探讨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的热氧化衰变规律,从分子水平揭示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衰变后颜色、黏度和酸值变化... 对不同温度和反应条件下的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DHS)基础油理化指标进行考察,并采用GC/MS现代分析手段测定油样结构组成,探讨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的热氧化衰变规律,从分子水平揭示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衰变后颜色、黏度和酸值变化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氧气和抗氧剂N-苯基-α-萘胺(NPAN)对DHS黏度高温衰变影响较小,这是因为油品分子链在高温作用下既发生裂解使黏度低,也会相互聚合使黏度增大;氧气的存在会与自由基生成醇、醛和酸等含氧化合物,使油样酸值急剧增大,添加NPAN后极大地抑制了酸值升高,油样酸值的突变温度升高,表明NPAN在酯类基础油中发挥了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基础油 航空润滑油 热氧化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作用下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的组分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费逸伟 彭兴隆 +2 位作者 姚婷 郭峰 杨宏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4-1449,共6页
用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油样模拟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在高温下进行氧化裂解反应,考察了油样的酸值变化,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了DIOA的结构组成随工作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工作温度为100℃时,DIOA油样中已有小分子的单酯和... 用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油样模拟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在高温下进行氧化裂解反应,考察了油样的酸值变化,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了DIOA的结构组成随工作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工作温度为100℃时,DIOA油样中已有小分子的单酯和双酯产生,随工作温度的升高,酯含量不断增加;当工作温度为170℃时,油样中有小分子的酮、酸等化合物生成,油样呈淡黄色;当工作温度为300℃时,油样中酮和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605%和0.020%,酸值(每g油样消耗KOH的质量)高达12.597 mg/g,油样呈深黄色,且出现胶质状沉淀。该方法可用于分析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和主滑油性能变化,以确定合理的换油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己二酸二异辛酯 高温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氧化衰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费逸伟 郭峰 +3 位作者 姚婷 郝敬团 彭兴隆 程治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2 12,12,共6页
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油基础油在发动机内的高温工况,对反应油样的黏度和结构组成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温度≤200℃,PAO的性能和黏度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在300℃的极高温度时,黏度从原来的17.940... 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油基础油在发动机内的高温工况,对反应油样的黏度和结构组成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温度≤200℃,PAO的性能和黏度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在300℃的极高温度时,黏度从原来的17.940 mm2/s下降到8.279 mm2/s,降幅高达53.9%;结合GC/MS分析,300℃油样中检测到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烯烃,其相对含量高达22.11%。这些信息揭示了高温主要促使PAO发生链裂解和脱氢的热化学反应。该研究成果为PAO的热氧化安定性和衰变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航空润滑油基础油 高温裂解 热安定性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蚀抑制剂在酯类合成航空润滑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谢凤 费逸伟 +1 位作者 刘芳 胡利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7,60,共3页
详细分析了酯类合成航空润滑油的腐蚀性能,探讨了腐蚀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酯类合成航空润滑油中的应用技术。
关键词 酯类合成航空润滑油 腐蚀抑制剂 腐蚀性能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高温抗氧剂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唐红金 梁宇翔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7,共7页
以N-烷基苯基-1-萘胺、烷基化二苯胺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130~180℃、反应时间为5~10h的条件下,合成了低聚物抗氧剂。采用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等分析方法对合成低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204℃氧化与腐蚀安定性... 以N-烷基苯基-1-萘胺、烷基化二苯胺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130~180℃、反应时间为5~10h的条件下,合成了低聚物抗氧剂。采用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等分析方法对合成低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204℃氧化与腐蚀安定性评定,多元醇酯润滑油氧化前后总酸值变化为0.945mgKOH/g,40℃运动黏度变化率为10.025%,沉积物含量为2.537mg/(100mL),与常规抗氧剂相比,合成抗氧剂显著提高了多元醇酯润滑油的高温抗氧化、抗腐蚀性能,满足AS-5780A国际民用航空发动机油规范和MIL—PRF-23699F美国海军航空发动机油规范要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多元醇酯航空润滑油高温抗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氧化安定性 航空润滑油 多元醇酯 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基础油热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葛龙龙 梁宇翔 贺景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93,共6页
选用新戊二醇二庚酸酯作为模型化合物,模拟酯类航空基础油高温条件下的热氧化、分解、聚合等过程。通过分子模拟计算模型化合物分子的各个键能,检测其氧化、裂解、聚合产物的组分,油品酸值、黏度等物化性能的变化,分析其氧化机理,对研... 选用新戊二醇二庚酸酯作为模型化合物,模拟酯类航空基础油高温条件下的热氧化、分解、聚合等过程。通过分子模拟计算模型化合物分子的各个键能,检测其氧化、裂解、聚合产物的组分,油品酸值、黏度等物化性能的变化,分析其氧化机理,对研究酯类润滑油的热氧化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油 液相结焦 酯类基础油 高温氧化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磷酸自催化的含磷季戊四醇酯润滑油的合成和性能
8
作者 曹毅 马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1,共7页
以季戊四醇与亚磷酸、脂肪酸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工艺制备了含磷季戊四醇酯,利用FTIR、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高温稳定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酯化反应在170~185℃下,无催化剂的体系反应效果与硫酸催化反应... 以季戊四醇与亚磷酸、脂肪酸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工艺制备了含磷季戊四醇酯,利用FTIR、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高温稳定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酯化反应在170~185℃下,无催化剂的体系反应效果与硫酸催化反应体系接近且优于氧化亚锡体系,说明亚磷酸在反应体系中既作底物,同时又起到了催化作用;第二步酯化反应在220~230℃下,无催化剂的亚磷酸体系与表现最佳催化效果的氧化亚锡体系的反应效果相当,进一步说明亚磷酸具有良好的自催化能力。与未进行亚磷酸改性的季戊四醇酯(典型的MIL-PRF-23699规范基础油)相比,含磷季戊四醇酯润滑油的分解温度提升约76℃,HPDSC氧化温度提升约25℃,表明亚磷酸改性可很好地提升季戊四醇酯润滑油的高温性能,使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得到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性能 季戊四醇酯 酯化反应 亚磷酸 基础油 航空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轴承模拟试验装置的航空润滑油高温氧化安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坤 费逸伟 +1 位作者 姜旭峰 郭忠烈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3-138,共6页
为评定某型酯类航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能,采用轴承模拟试验装置模拟超高温度工况(200℃以上),对该型酯类润滑油进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高温氧化试验,对氧化后的油样黏度进行了测定,使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 为评定某型酯类航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能,采用轴承模拟试验装置模拟超高温度工况(200℃以上),对该型酯类润滑油进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高温氧化试验,对氧化后的油样黏度进行了测定,使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氧化后油样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PDSC获得氧化后油样的起始氧化温度。结果表明:高温氧化后该型酯类油的黏度明显下降,远低于产品初始值,而随模拟温度的升高,其黏度先增后减,但总体变化幅度很小;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化合物分子量都高于原润滑油分子量;油样氧化产物主要为癸二酸二异辛酯基础油分子断裂后所产生的单酯、双酯类化合物。通过热分析发现,极高的氧化温度(200℃以上)下抗氧剂的消耗以及不安定化合产物的产生,会导致油样的氧化安定性能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模拟试验装置 酯类航空润滑油 成分分析 高温氧化安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克娟 王振军 翟云世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24-26,共3页
用腐蚀和氧化安定性试验研究了航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对国内的酯类航空润滑油及俄罗斯相同等级产品的氧化安定性进行了对比评定。
关键词 氧化安定性 航空润滑油 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合成基础油结构变化与黏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卞森 费逸伟 +3 位作者 姚婷 姜会泽 杨宏伟 陈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579,共4页
采用高温氧化模拟加速装置,模拟聚α-烯烃(PAO)和癸二酸二异辛酯(DIOS)航空润滑基础油的高温作业环境,考察了PAO和DIOS基础油高温作用下的黏度变化,评价了PAO和DIOS高温实验油样的热氧化安定性,并采用GC/MS和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高温... 采用高温氧化模拟加速装置,模拟聚α-烯烃(PAO)和癸二酸二异辛酯(DIOS)航空润滑基础油的高温作业环境,考察了PAO和DIOS基础油高温作用下的黏度变化,评价了PAO和DIOS高温实验油样的热氧化安定性,并采用GC/MS和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高温下实验油样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从180℃升至300℃,PAO油样黏度衰减了9.688 mm^2/s,降幅较大(53.9%),DIOS油样的黏度衰减了1.415 mm^2/s,降幅较小(12.8%);PAO实验油样的起始氧化温度(IOT)下降了11.87℃,DIOS实验油样的IOT下降了6.24℃。表征结果显示,PAO是排列整齐的梳状多侧链结构,含较多的叔碳原子,易发生剧烈的热裂解反应,生成小分子化合物,油样黏度降低;DIOS是双酯结构,热分解较困难,其高温产物主要由烯烃、不饱和酯及饱和酯组成,且相对含量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基础油 黏度 聚Α-烯烃 癸二酸二异辛酯 热氧化安定性 航空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极压抗磨剂在磨损条件下的膜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3,共3页
本文选择了磷酸三甲酚酯(TCP)、硫代磷酸三苯酯(TPPT)和2—巯苯并噻唑(MBT)三种酯类润滑油常用的极压抗磨剂进行四球磨损试验,并用俄歇电子能谱(AFS)对磨损试验后得到的磨斑进行表面膜的表层和深层剥离分析,试验发现磨斑上的表面膜的组... 本文选择了磷酸三甲酚酯(TCP)、硫代磷酸三苯酯(TPPT)和2—巯苯并噻唑(MBT)三种酯类润滑油常用的极压抗磨剂进行四球磨损试验,并用俄歇电子能谱(AFS)对磨损试验后得到的磨斑进行表面膜的表层和深层剥离分析,试验发现磨斑上的表面膜的组成和厚度与四球试验得到的润滑性能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P 酯类 膜分析 抗磨剂 磨损 润滑油 航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盐化合物的抗氧作用机理
13
作者 姚俊兵 董浚修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6,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评价全氟丁酸钠在酯类油中的抗氧性能。试验表明,全氟丁酸钠与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DODPA)具有良好的抗氧协同作用。利用质量色谱(MC)分析油品氧化前后DODPA的变化,以确定其抗氧机理。
关键词 抗氧剂 碱金属盐 酯类 航空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酚衍生物的环氧化改性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天娇 陈晓伟 《润滑与密封》 2025年第9期200-205,共6页
采用腰果酚为原料,经过酚羟基酯化和烯键环氧化的合成路线,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环氧腰果酚乙酸酯(ECA)润滑基础油;采用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分析手段表征其结构,并初步研究其理化性能、热稳定性、抗氧性、极压抗磨性和抗腐蚀性能。结... 采用腰果酚为原料,经过酚羟基酯化和烯键环氧化的合成路线,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环氧腰果酚乙酸酯(ECA)润滑基础油;采用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分析手段表征其结构,并初步研究其理化性能、热稳定性、抗氧性、极压抗磨性和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ECA具有较好的低温黏度、较低的倾点与酸值,较高的热分解温度以及良好的极压抗磨性、抗氧性和抗腐蚀性。与市场上常见的矿物型基础油500N和合成烃PAO10相比,ECA亦表现出更好的综合性能。绿色ECA酯类油具有替代传统矿物基基础油的潜力,为制备高效、环保的润滑油基础油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衍生物 腰果壳油 环氧化 酯类基础油 绿色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