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铁催化氯乙酸的酯化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开毅 蔡春林 +1 位作者 潘春跃 俞善信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3-265,共3页
考察了氯化铁催化剂在氯乙酸的酯化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氯化铁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醇的酯化率可达70%以上.不同的醇酯化时,酯化率的大小顺序是:高碳醇>低碳醇,伯醇>仲醇>叔醇.计算了酯化反应的活化能,并对氯化铁的... 考察了氯化铁催化剂在氯乙酸的酯化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氯化铁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醇的酯化率可达70%以上.不同的醇酯化时,酯化率的大小顺序是:高碳醇>低碳醇,伯醇>仲醇>叔醇.计算了酯化反应的活化能,并对氯化铁的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铁 催化 合成 氯乙酸 酯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酯化作用对木薯麦芽糊精吸湿性及表面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茂强 金征宇 张燕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8,共4页
对四种类型麦芽糊精:木薯麦芽糊精(CMD)、木薯交联麦芽糊精(CCMD)、木薯酯化麦芽糊精(COMD)、木薯交联酯化麦芽糊精(CCOMD)的吸湿性及表面活性进行了研究。四种糊精的吸湿性随着DE值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受温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交... 对四种类型麦芽糊精:木薯麦芽糊精(CMD)、木薯交联麦芽糊精(CCMD)、木薯酯化麦芽糊精(COMD)、木薯交联酯化麦芽糊精(CCOMD)的吸湿性及表面活性进行了研究。四种糊精的吸湿性随着DE值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受温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交联和酯化作用都可以降低CMD的吸湿性,降幅分别为26.5%和12.1%,两者协同作用降幅为33.7%。四种麦芽糊精的表面活性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进行了评估。当浓度为5%时,CMD、CCMD、COMD、CCOMD溶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67.24mN/m、64.61mN/m、52.93mN/m和52.21mN/m。酯化作用比交联作用更能有效降低木薯麦芽糊精的表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作用 酯化作用 吸湿性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的酯化处理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亚巍 宁莉萍 +3 位作者 杨永前 王燕高 逯新辉 陈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2-576,612,共6页
采用乙酸酐溶液对桦木粉进行酯化处理后热压制得HDPE/桦木粉木塑复合材料。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酯化处理前后的木纤维表面官能团,借助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测试软件处理前后的... 采用乙酸酐溶液对桦木粉进行酯化处理后热压制得HDPE/桦木粉木塑复合材料。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酯化处理前后的木纤维表面官能团,借助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测试软件处理前后的木材的解剖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从而得出最佳的处理工艺,并分析酯化反应程度与木塑复合材料力学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制木纤维的酯化反应程度可以有效改善木纤维表面的疏水性,改变纤维形态和微观形貌,从而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酯化处理木粉后,反应生成的乙酰基部分取代了纤维表面的羟基,降低了木纤维表面极性,而且木纤维的长度和壁厚有所增大;酯化处理后的木纤维表面平整光滑,且复合材料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酯化作用 力学性能 解剖性质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松香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巩育军 薛元英 +1 位作者 庞重军 姚晓青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14-18,共5页
研究了在微波辐射下松香与乙醇、丁醇、戊醇的酯化反应,探索了催化剂及用量、醇酸配比(n醇:n松香)、微波功率、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的最佳用量约为松香质量的27%~30%;(2)三种醇参加松香酯化... 研究了在微波辐射下松香与乙醇、丁醇、戊醇的酯化反应,探索了催化剂及用量、醇酸配比(n醇:n松香)、微波功率、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的最佳用量约为松香质量的27%~30%;(2)三种醇参加松香酯化反应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空间效应,其顺序为:CH3CH2OH>CH3(CH2)2CH2OH>CH3(CH2)3CH2OH;(3)随着醇的碳链的增长,松香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间延长、最佳微波功率增大、最佳醇酸配比降低;(4)酸值、酯化率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表征说明目标产物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松香 酯化作用 对甲苯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芳基-1,4-二氢-4-氧-6-甲基哒嗪-3-羧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1
5
作者 花冬梅 袁光耀 陈万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1-82,共2页
为探索哒嗪酮羧酸酯的简便合成方法 ,通过亚磷酸二烷基酯与 1-芳基 - 1,4 -二氢- 4 -氧 - 6 -甲基哒嗪 - 3-羧酸 (摩尔比为 2∶ 1)在 12 0~ 130℃下共热 4 h,得到 7个收率 6 3%~85%的哒嗪酸烷基酯。
关键词 哒嗪3-羧酸 亚磷酸二烷基 酯化作用 合成 芳基二氢氧甲基 哒唪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丁酸纤维素的非均相合成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彩结 张容丽 +2 位作者 姜玉 廖兵 庞浩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0-42,45,共4页
醋酸丁酸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涂料工业的添加剂,由于纤维素具有分子内与分子间强氢键作用以及纤维素纤维的局部规整的结晶序列等特征,工业上的合成方法一般都在有机酸以及酸酐中进行的。本文是在丁酸/乙酸/丁酸酐反应体系中,添加一... 醋酸丁酸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涂料工业的添加剂,由于纤维素具有分子内与分子间强氢键作用以及纤维素纤维的局部规整的结晶序列等特征,工业上的合成方法一般都在有机酸以及酸酐中进行的。本文是在丁酸/乙酸/丁酸酐反应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下合成出从高丁酯含量到低丁酯含量的醋酸丁酸纤维素(CAB),研究混和有机酸组成(不同比例的丁酸/乙酸)、酯化反应时间以及CAB的丁酯和乙酯含量、产品对热性能及溶解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添加剂 纤维素 纤维素醋酸丁酸 酯化作用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的合成和超分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公瑞煜 李建蓉 +3 位作者 张化锋 王洛礼 乔学亮 官文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9-382,共4页
 以聚氧乙烯甲基烯丙基二醚(APEO n)、顺丁烯二酸酐(MAn)、苯乙烯(St)等为共聚单体,采用不同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并以PEO n单酯化得酯化产物,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组成、添加量等对水泥粒子分散性能的影响...  以聚氧乙烯甲基烯丙基二醚(APEO n)、顺丁烯二酸酐(MAn)、苯乙烯(St)等为共聚单体,采用不同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并以PEO n单酯化得酯化产物,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组成、添加量等对水泥粒子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散剂的性能受端基效应、酯化作用、接枝链的长度和密度的影响,当接枝链长度为30时,分散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 酯化作用 超分散剂: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管仕斌 俞善信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5年第10期61-63,共3页
硫酸铁铵是一种催化剂和氧化剂.介绍了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在酯化反应、缩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关键词 硫酸铁铵 酯化作用 缩合反应 化作用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安全水稻材料根系细胞壁果胶对镉的响应特征
9
作者 杨釜 余海英 +2 位作者 黄化刚 李芹 李廷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4-711,共8页
【目的】研究镉(Cd)处理下水稻根系细胞壁果胶对Cd胁迫的响应,进一步深化Cd安全水稻材料根系细胞壁Cd的固持机制。【方法】以Cd安全水稻材料D62B为研究对象,普通材料Luhui17为对照进行水培试验。设4个Cd质量浓度处理:0 mg/L(CK)、0.5 mg... 【目的】研究镉(Cd)处理下水稻根系细胞壁果胶对Cd胁迫的响应,进一步深化Cd安全水稻材料根系细胞壁Cd的固持机制。【方法】以Cd安全水稻材料D62B为研究对象,普通材料Luhui17为对照进行水培试验。设4个Cd质量浓度处理:0 mg/L(CK)、0.5 mg/L(Cd0.5)、1.0 mg/L(Cd1)、2.0 mg/L(Cd2)。在水稻分蘖期采集根系样品,分析细胞壁多糖中果胶、半纤维1、半纤维2以及残渣部分的Cd含量,测定果胶糖醛酸含量、果胶酯化度、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根系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以及细胞壁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而分析根系细胞壁果胶对Cd的响应特征。【结果】1)Cd胁迫下,D62B和Luhui17根系细胞壁果胶合成增加,根系细胞壁低酯化和高酯化果胶糖醛酸含量均表现为D62B高于Luhui17。Cd处理下D62B根系细胞壁低酯化和高酯化果胶糖醛酸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21%~71.82%和22.10%~64.27%,Luhui17分别增加了24.14%~137.86%和13.12%~41.26%。2)Cd1、Cd2处理下D62B和Luhui17根系细胞壁果胶酯化度和PME活性较CK处理均升高;相同Cd处理下D62B根系细胞壁PME活性显著高于Luhui17。3)Cd诱导两类水稻材料根系H_(2)O_(2)积累、影响细胞壁POD活性;Cd胁迫下,D62B根系H_(2)O_(2)含量和细胞壁POD活性较Luhui17更低,PME对果胶去甲酯化作用更强。【结论】Cd胁迫下,Cd安全水稻材料D62B根系细胞壁中低酯化和高酯化果胶合成能力均强于普通材料,且具有更高的PME活性,进而可提供更多的Cd结合位点,表现出较强的Cd结合能力,有利于D62B根系滞留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安全水稻材料 细胞壁 果胶 去甲酯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mon sugar as model for many-sided natural product modification. From D-fructose via Dtagatose to 2-C-chlorodifluoro-methylated D-arabinopyranos-5-ulose derivatives
10
作者 MiethchenR TewsS ShawAK RottgerS ReinkeH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6-306,共1页
Starting with 3,4-O- [(R)-2,2,2-trichloroethylidene]-1,2-O-isopropylidene- beta-D- tagatopyranose 2 obtained from 1,2-O-isopropylidene-beta-D-fructopyranose 1 by a non-classical one-step acetalization with chloral/DC~... Starting with 3,4-O- [(R)-2,2,2-trichloroethylidene]-1,2-O-isopropylidene- beta-D- tagatopyranose 2 obtained from 1,2-O-isopropylidene-beta-D-fructopyranose 1 by a non-classical one-step acetalization with chloral/DC~, the fluoroalkylated glyeosyl donors 15 and 17 were synthesised in 3~4 steps. By this sequence, one stereogenic center was inverted, one new chiral center was introduced, and one stereogenic center, for the time being eliminated, was later re-introduced. The glycals 11 and 12, key intermediates of the synthesis sequence, were accessible from triflate precursors (e. g., 10) by treatment with DBU. Corresponding halogeno-(6,7), tosyl-(5, 8), or mesyl-(9) precursors were unsuitable. The stereaselective introduction of a chlorodifluoromethyl group was realised by dithionite-mediated CF2C1Br-addition to the glycal double bond. Subsequently, either the chlorodifluoromethylated glyeosyl bromide (13) or the corresponding pyraneses (14 and 16) were isolated. The latter were still acetylated to the 1-O-acetyl derivatives 15 and 17, respectively. An x-ray analysis is given for the 5-O-tosylate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塔格糖 差向异构化 酯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α-蒎烯直接催化酯化高选择性地合成乙酸正龙脑酯的研究-催化剂与反应机理初探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森树 符圣和 +2 位作者 郑康成 李玉光 詹必增 《分子催化》 CSCD 1994年第1期50-57,共8页
本文提出了新的硼酸类催化剂体系HB,用该体系对α-蒎烯与无水乙酸相互作用直接合成乙酸正龙脑酯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反应得到两种系列产物-酯化产物和异构化产物,酯化产物主要是乙酸正龙脑酯,葑醇酯和松油酯,异构化产物主要是莰... 本文提出了新的硼酸类催化剂体系HB,用该体系对α-蒎烯与无水乙酸相互作用直接合成乙酸正龙脑酯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反应得到两种系列产物-酯化产物和异构化产物,酯化产物主要是乙酸正龙脑酯,葑醇酯和松油酯,异构化产物主要是莰烯、烯和松油烯等,总酯化产率为50%以上,其中乙酸正龙脑酯为20%以上,是至今从α-蒎烯直接合成乙酸正龙脑酯的最好结果。通过对产物的 ̄1HNMK图谱分析及动力学考察,确证反应主产物是正龙脑酯而不是异龙脑酯。文章对H_2SO_4、HClO_4、多聚磷酸(PPA)和杂多酸(12-磷钨酸)等催化剂进行了实验考察、对比和评述,表明了自制的HB催化剂体系具有高选择性合成乙酸正龙脑酯的显著优点,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龙脑 乙酸 硼酸 酯化作用 酸催化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