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LCP反应性共混酯交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崇福 马敬红 +2 位作者 杨胜林 潘利华 梁伯润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1 HNMR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与液晶共聚酯 (LCP)在少量扩链剂双 (2 唑啉 )BOZ存在下反应性共混的酯交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设反应性共混的酯交换反应是二级可逆 ,则在 2 70、2 80、2 90℃下的酯交换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1.5... 采用1 HNMR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与液晶共聚酯 (LCP)在少量扩链剂双 (2 唑啉 )BOZ存在下反应性共混的酯交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设反应性共混的酯交换反应是二级可逆 ,则在 2 70、2 80、2 90℃下的酯交换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1.5 5×10 - 2 、2 .2 0× 10 - 2 、3 .0 1× 10 - 2 (min- 1 ) ,均比不含扩链剂的体系的酯交换速率快 ;取得酯交换的活化能为 84.4(kJ·mol- 1 )较一般的PET/LCP的酯交换反应活化能低 ,这些均表明BOZ的加入对于PET/LCP的酯交换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LCP反应性共混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溶晶共聚酯 酯交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胺催化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熔融酯交换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秦吉臣 谢小莉 +1 位作者 曹贤武 瞿金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5-950,共6页
研究了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分别以三正丁胺、氢氧化四丁基铵和氯化四丁基铵为催化剂时的酯交换反应动力学。在不考虑催化机理的情况下,根据酯交换反应官能团模型推导出以苯酚摩尔浓度表示的积分型速率方程,采用HPLC分析反应混合物中苯酚... 研究了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分别以三正丁胺、氢氧化四丁基铵和氯化四丁基铵为催化剂时的酯交换反应动力学。在不考虑催化机理的情况下,根据酯交换反应官能团模型推导出以苯酚摩尔浓度表示的积分型速率方程,采用HPLC分析反应混合物中苯酚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求出了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求解分子种类模型得到了反应过程中各种低聚物摩尔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结果与HPLC分析相符。由一个双酚A分子与一个碳酸二苯酯分子结合形成的低聚物在反应初始阶段以非常快的速率形成,然后又很快减少直至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胺 双酚A 碳酸二苯酯 熔融酯交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梨醇杂质对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聚合的影响
3
作者 范期程 王亚宁 +2 位作者 郭明法 乌婧 王华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0,53,共8页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PIC)是一类理想的可替代传统双酚A型聚碳酸酯(BPA-PC)的生物基聚碳酸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异山梨醇(IS)中的痕量杂质会干扰聚合反应,导致产物分子量低、易黄变,产业化应用受到严重制约。探究杂质对PIC聚合...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PIC)是一类理想的可替代传统双酚A型聚碳酸酯(BPA-PC)的生物基聚碳酸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异山梨醇(IS)中的痕量杂质会干扰聚合反应,导致产物分子量低、易黄变,产业化应用受到严重制约。探究杂质对PIC聚合的影响可为其性能优化提供思路。以异山梨醇和碳酸二苯酯(DPC)作为原料,乙酰丙酮锂作为催化剂,通过熔融酯交换缩聚法成功制备了PIC,黏均分子量(Mη)达40180,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可高达174℃。通过反向添加法结合碳酸酯交换反应动力学探究了山梨醇杂质对PIC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醇的存在会显著降低PIC的聚合反应速率(k′)和分子量,山梨醇含量为异山梨醇及杂质物质的量总量的1%时,Mη降低了22042。并且随着山梨醇含量的增多,PIC由淡黄色逐渐变成棕黑色。此外,山梨醇的增多会使PIC的T g以及热稳定性出现轻微的下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山梨醇 山梨醇 聚碳酸酯 酯交换动力学 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多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过程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4
作者 邢海娜 姜宏艳 +1 位作者 吕志明 袁德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2-706,共5页
针对生物柴油生产过程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特点,以原料切换为研究对象,进行控制系统设计。首先应用酯交换动力学模型建立机理模型,然后对酯交换过程的3个因子进行中心复合旋转设计(CCRD)来优化酯交换过程,进而得出原料切换时系统的最优参... 针对生物柴油生产过程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特点,以原料切换为研究对象,进行控制系统设计。首先应用酯交换动力学模型建立机理模型,然后对酯交换过程的3个因子进行中心复合旋转设计(CCRD)来优化酯交换过程,进而得出原料切换时系统的最优参数,最后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MPC)设计出主动适应原料变化的控制器。经仿真研究得出,本文设计的主动适应原料变化的预测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改善酯交换器的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酯交换动力学模型 CCRD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