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2240的四个格链孢酚类衍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谭倪 刘磊 +1 位作者 佘志刚 林永成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人工发酵培养,利用层析技术,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2240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4个格链孢酚类衍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分别是:4-甲氧基-10-乙酸格链孢酚酯(化合物1)、格链孢酚(化合物2)、4-甲氧基格链孢酚(化合物3)、4,10-二甲氧基... 通过人工发酵培养,利用层析技术,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源真菌#2240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4个格链孢酚类衍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分别是:4-甲氧基-10-乙酸格链孢酚酯(化合物1)、格链孢酚(化合物2)、4-甲氧基格链孢酚(化合物3)、4,10-二甲氧基格链孢酚(化合物4).其结构通过谱图分析(包括1H、13C NMR,DEPT,HMQC,HMBC,HREIMS,UV及IR等)和相关文献得以确定.初步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2和3对KB和KBv200癌细胞具有较强活性,IC50值分别为3.17、3.12μg/mL和4.82、4.94μg/mL,化合物1和4对上述两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较弱,IC50值均超过50μg/mL.并且从生源途径角度也初步探索了上述四个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内源真菌 格链孢酚类衍生物 次级代谢产物 抑制活性 生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性涂料中5种酚和酚类衍生物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付建 郭新东 +5 位作者 翁乙斌 冼燕萍 彭莺 陈纪文 黄金凤 卢宇靖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建立了水性涂料中5种酚和酚类衍生物(双酚A、辛基酚、壬基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含量的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的分析方法.样品先加入QuEChERS(PSA+C18+ MgSO4),充分涡旋分散,脱水除杂后,加入... 建立了水性涂料中5种酚和酚类衍生物(双酚A、辛基酚、壬基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含量的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的分析方法.样品先加入QuEChERS(PSA+C18+ MgSO4),充分涡旋分散,脱水除杂后,加入二氯甲烷-乙腈(1:3)提取,采用Waters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提取液,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5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5~1 300μ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方法检出下限(MLOD)为0.4~1.0 mg/kg,在加标水平为1.5~35.0 mg/kg时,水性涂料样品中5种待测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5%~114%,相对标准偏差(n=6)为2.6% ~ 6.5%.该法准确、灵敏,适用于水性涂料中5种酚和酚类衍生物含量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性涂料 酚类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偶氮酚衍生物应用于阴离子识别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芳英 胡美华 +3 位作者 谭晓芳 赵永强 纪昭君 李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15-1418,共4页
设计合成了对硝基苯偶氮酚类化合物,比较了α-萘酚、8-羟基喹啉和苯酚等3类偶氮硝基苯衍生物的吸收光谱及其阴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差异.研究表明,α-萘酚、8-羟基喹啉和苯酚等3个含酚羟基的偶氮硝基苯化合物均可识别阴离子客体,产生显著... 设计合成了对硝基苯偶氮酚类化合物,比较了α-萘酚、8-羟基喹啉和苯酚等3类偶氮硝基苯衍生物的吸收光谱及其阴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差异.研究表明,α-萘酚、8-羟基喹啉和苯酚等3个含酚羟基的偶氮硝基苯化合物均可识别阴离子客体,产生显著的光谱和颜色变化,实现了裸眼检测阴离子.就同一主体分子而言,主-客体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大小依次为AcO->F->H2PO-4>Cl-,与阴离子碱性强弱顺序一致;而不同主体分子对同一阴离子亲和力的大小顺序为:α-萘酚>8-羟基喹啉>苯酚,亲和力的大小与主体分子中电子供体的给电子能力和主体分子共轭体系的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识别 裸眼检测 偶氮酚类衍生物 Α-萘 8-羟基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GC电极对水中15种苯酚衍生物的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崔艳萍 王卫星 +1 位作者 杨昌柱 濮文虹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研究了15种不同取代基苯酚衍生物在纳米金/玻碳(Au/GC)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测试表明:该电极对15种苯酚衍生物的电化学反应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电催化作用;与GC和平面金电极相比,苯酚衍生物的氧化峰电流均有所增加,氧化电位受待测物反应... 研究了15种不同取代基苯酚衍生物在纳米金/玻碳(Au/GC)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测试表明:该电极对15种苯酚衍生物的电化学反应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电催化作用;与GC和平面金电极相比,苯酚衍生物的氧化峰电流均有所增加,氧化电位受待测物反应活性影响较大;水杨酸在Au/GC电极上响应迅速,电流灵敏度是GC电极的1.8倍;该电极可用于多种苯酚衍生物的痕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酚类衍生物 电化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Orbitrap HRMS测定白酒接触塑料制品中21种双酚类及其衍生物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松 赵振宇 +2 位作者 曾稳稳 聂叶 王和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3-269,共7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测定白酒接触塑料制品中21种双酚类及其衍生物的筛查定量方法。迁移后模拟液用甲醇稀释10倍,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测定白酒接触塑料制品中21种双酚类及其衍生物的筛查定量方法。迁移后模拟液用甲醇稀释10倍,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21种目标物在质量浓度范围2.5~5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大于0.9965,方法定量限为6.0~36.3μg/L,回收率为82.3%~106.4%,RSD为0.7%~5.2%之间。该方法种类覆盖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时重复性良好,可为白酒生产过程中此类化合物的风险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其衍生物 白酒 白酒接触塑料制品 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属涂层罐中9种双酚类环氧衍生物的迁移量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灿明 柏建国 +2 位作者 孙丽鹏 白燕楠 刘文博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8年第5期54-58,共5页
为了评估金属涂层罐中双酚类环氧衍生物的迁移风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属涂层罐中9种双酚类环氧衍生物的迁移量。选择水、3%乙酸、10%乙醇、玉米油为食品模拟物;迁移条件:于121℃处理30min后,再于60℃保温10 d;流动相为水–乙腈,... 为了评估金属涂层罐中双酚类环氧衍生物的迁移风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属涂层罐中9种双酚类环氧衍生物的迁移量。选择水、3%乙酸、10%乙醇、玉米油为食品模拟物;迁移条件:于121℃处理30min后,再于60℃保温10 d;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FLD检测器的激发波长为235 nm,发射波长为312 nm。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BADGE)及其衍生物分别在30~10 000μg/L(水、3%乙酸、10%乙醇),30~2 000μg/L (玉米油)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BFDGE)及其衍生物分别在100~10 000(水、3%乙酸、10%乙醇),100~2 000(玉米油)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5 0,检出限为0.03mg/L(BADGE及其衍生物)和0.1mg/L(BFDGE及其衍生物),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7.39%(n=6),加标回收率为80.32%~113.86%。该方法可用于金属涂层罐中9种双酚类环氧衍生物迁移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金属涂层罐 环氧衍生物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黑液中分离小分子酚类化合物作为漆酶的天然介体 被引量:6
7
作者 罗小林 詹怀宇 +1 位作者 付时雨 刘婧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浅述了LMS(漆酶-介体体系)中酶催化介体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从黑液中分离木素小分子酚类衍生物作为漆酶的天然介体,举例说明了漆酶-天然介体体系应用于染料脱色和纸浆生物漂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漆酶-介体体系 天然介体 木素小分子酚类衍生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0-蒽醌-2-磺酰氯用于液相色谱柱前相转移衍生测定水中酚的评价(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冯芳 宇野文二 +2 位作者 后藤正志 张正行 安登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6-492,共7页
一种新的衍生试剂9,10 蒽醌 2 磺酰氯(ASC)首次用于酚类衍生。几种不同极性的酚被用于评价该试剂。为便于考察ASC对酚衍生的机理及优化衍生条件,制备了不同酚的标准衍生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结构确证。衍生过程涉及去质子酚与特丁基铵阴离... 一种新的衍生试剂9,10 蒽醌 2 磺酰氯(ASC)首次用于酚类衍生。几种不同极性的酚被用于评价该试剂。为便于考察ASC对酚衍生的机理及优化衍生条件,制备了不同酚的标准衍生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结构确证。衍生过程涉及去质子酚与特丁基铵阴离子形成离子对后被有机溶剂提取。衍生反应可以在室温下3min内在两相界面上定量完成。衍生产物很稳定,可以分别被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分离(相应地在320nm或256nm波长处检测),其浓度和响应在0 2μmol/L~200μmol/L内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结合采用WatersSep PakPlusC18Cartridge预浓缩,可以检测水中浓度低至10-9mol/L(约0 1μg/L)的酚。上述4种酚在10-9mol/L、10-7mol/L及10-5mol/L等3种浓度水平的加样回收率均大于87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9 10-蒽醌-2-磺酰氯 柱前衍生 固相萃取 酚类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魏巍 《天津药学》 2007年第4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丹参酮 生物化学反应 脂溶性成分 酚类衍生物 乙醚提取物 中药丹参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及其钠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庆 李晓静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44-46,共3页
中药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ae)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研究表明丹参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是丹参中最丰富、结构最具有代表性的丹参酮。其... 中药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ae)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研究表明丹参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是丹参中最丰富、结构最具有代表性的丹参酮。其特点是具有邻醌或对醌结构,此类化合物易被还原为二酚类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药理作用 钠盐 活血化瘀中药 心脑血管疾病 唇形科植物 酚类衍生物 中药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