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棘混合油对小鼠慢性酒精肝损伤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王芳 张滨 +6 位作者 张鑫 赵普润 李博文 霍乃蕊 祁曣槿 秦旭巍 郭建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9,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特定脂肪酸比例的沙棘混合油对小鼠慢性酒精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沙棘混合油,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为1∶1.41∶1.48。...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特定脂肪酸比例的沙棘混合油对小鼠慢性酒精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沙棘混合油,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为1∶1.41∶1.48。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乙醇模型(AC)组、混合油高剂量干预(HM)组(750 mg/kg bw)、混合油中剂量干预(MM)组(600 mg/kg bw)和混合油低剂量干预(LM)组(450 mg/kg bw),采用递增乙醇浓度灌胃方式造模6周后,测定肝功能、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等18个生化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取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与AC组相比,三个剂量沙棘混合油干预均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酒精摄入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降低肝功能标志物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降低肝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及肝指数水平,降低肝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MPO)等氧化应激标志物及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了肝脏和粪便中总胆汁酸(TBA)水平;提高了肝脏高密度脂蛋白(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其中MM组效果最好,HM组次之。肠道微生物组分析表明,慢性酒精暴露能降低小鼠肠道微生物β多样性,改变微生物组成与功能。沙棘混合油干预增加了菌群β多样性,在科水平上提高了Akkermansia、Ruminococcaceae等菌群丰度,降低了志贺氏菌病等功能丰度。[结论]SFA∶MUFA∶PUFA比例为1∶1.41∶1.48的沙棘混合油可以通过减缓抗氧化水平、炎症因子以及调节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等多种方式有效缓解小鼠慢性酒精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饱和度脂肪酸配制 沙棘混合油 慢性酒精肝损伤 肠道菌群 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裴凌鹏 崔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mg/kg)以及番茄红素低、中、高剂量组(10、15、20mg/kg)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mg/kg)以及番茄红素低、中、高剂量组(10、15、20mg/kg)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大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MDA含量以及组织病理系数。结果:番茄红素各剂量组均能升高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血清与肝组织SOD、GSH-Px活性(P<0.01),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1)和血清与肝组织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结论:番茄红素对酒精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酒精肝损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A6对减轻小鼠慢性酒精肝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龙 徐畅 +3 位作者 马京升 刘治麟 金君华 赵亮 《中国奶牛》 2016年第11期51-56,共6页
本试验通过给雄性7周龄ICR小鼠灌胃50%乙醇,造成慢性酒精肝损伤模型,处理组灌胃不同浓度的动物双歧杆菌A6菌悬液(低剂量组1.0×10~8CFU/mL,高剂量组1.0×10~10CFU/mL)。12周后,通过观察小鼠表观特征,测量小鼠血清中ALT、AST... 本试验通过给雄性7周龄ICR小鼠灌胃50%乙醇,造成慢性酒精肝损伤模型,处理组灌胃不同浓度的动物双歧杆菌A6菌悬液(低剂量组1.0×10~8CFU/mL,高剂量组1.0×10~10CFU/mL)。12周后,通过观察小鼠表观特征,测量小鼠血清中ALT、AST、TC、TG、HDL-C、LDL-C、肝脏中ALT、AST、MDA、GSH、GSH-Px等指标,评价不同浓度动物双歧杆菌A6在改善慢性酒精肝损伤方面的能力。结果显示,动物双歧杆菌A6低剂量组能维持小鼠体重持续增长,料重比较酒精损伤组升高;显著降低小鼠血清TG水平(P〈0.05);肝脏重量、肾脏重量显著高于酒精损伤组(P〈0.05);小鼠血清AST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和酒精损伤组,血清L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能维持小鼠体重持续增长;料重比较酒精损伤组升高;肝脏重量显著高于酒精损伤组(P〈0.05);肝脏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酒精损伤组(P〉0.05),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酒精损伤组(P〈0.05)。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A6具有一定减轻慢性酒精肝损伤的作用,为益生菌的功能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肝损伤 动物双歧杆菌A6 功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枞菌多糖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超微病理结构及ADH2、ALDH2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云霞 陶明煊 +2 位作者 程光宇 邢佳 陆文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5-199,共5页
目的:从小鼠肝脏超微病理结构及酒精代谢相关酶乙醇脱氢酶2(alcohol dehydrogenase 2,ADH2)、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的m RNA表达方面研究鸡枞菌多糖(refined polysaccharides from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RPTA... 目的:从小鼠肝脏超微病理结构及酒精代谢相关酶乙醇脱氢酶2(alcohol dehydrogenase 2,ADH2)、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的m RNA表达方面研究鸡枞菌多糖(refined polysaccharides from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RPTA)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d))、RPTA各剂量组(1 00、200、400 mg/(kg·d)),连续灌胃30 d,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第31天,给予50%乙醇(12 m L/kg)建立动物急性肝损伤模型。12 h后处死,取小鼠肝脏分别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PCR)法检测肝脏ADH2和ALDH2的m RNA表达。结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细胞核呈不规则形态,局部核膜凹陷严重,线粒体严重变形,线粒体嵴模糊,内质网严重肿胀,核糖体脱落;而RPTA小鼠肝细胞内上述病变有所改善,尤以高剂量组最佳。Real time-PCR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ADH2和ALDH2的m RNA表达量降低,而RPTA组随着剂量的增加ADH2和ALDH2 m RNA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RPTA可以上调ADH2和ALDH2 m RNA的表达,具有改善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状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枞菌多糖 酒精损伤 超微病理结构 乙醇脱氢酶2 乙醛脱氢酶2 m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蕨麻对实验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罗慧英 黄亚红 +1 位作者 朱丽娟 王丽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探讨藏药蕨麻对实验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蕨麻组,50%酒精灌胃复制实验性酒精肝损伤模型,蕨麻每日2次(50、100、200g/kg),酒精每日1次(10mL/kg),连续4周。小鼠最后1... 目的:探讨藏药蕨麻对实验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蕨麻组,50%酒精灌胃复制实验性酒精肝损伤模型,蕨麻每日2次(50、100、200g/kg),酒精每日1次(10mL/kg),连续4周。小鼠最后1次给药4h后,称重,眶静脉丛取血,离心取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指标[AST、ALT、碱性磷酸酶(ALP)];摘取肝脏称重,计算肝脏指数;剪取适量肝脏制成匀浆,检测肝脏组织中TG、TC、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剩余肝脏10%甲醛固定后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小鼠酒精肝损伤后肝脏指数、AST、ALT、ALP明显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TG、TC、MDA、LPO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SOD、GSH-Px、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检测发现肝脏组织出现炎性浸润和脂肪空泡。蕨麻可明显改善这些现象,表现为降低肝脏指数和肝功指标(P<0.05),减少肝脏组织中TG、TC、MDA、LPO含量(P<0.05),增强SOD、GSH-Px和CAT活性(P<0.05),减少肝脏组织炎性浸润和脂肪空泡的产生。其中大剂量蕨麻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蕨麻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增强对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能力,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起到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酒精损伤 功能 脂质过氧化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庄绣线菊水浸液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红微 赵丽芹 +2 位作者 张田田 沈明浩 李沐灵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6-169,共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土庄绣线菊水浸液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5组。采用一次酒精灌胃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建模后,测定各小鼠肝组织谷胱甘肽(GSH)与... 本试验旨在研究土庄绣线菊水浸液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5组。采用一次酒精灌胃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建模后,测定各小鼠肝组织谷胱甘肽(GSH)与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移酶(ALT)的活性,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土庄绣线菊水浸液能够明显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引起的AST和ALT活性的升高,能有效保持肝脏中GSH含量和明显降低MDA含量,说明土庄绣线菊水浸液对乙醇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酒精引起的肝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庄绣线菊 酒精损伤 小鼠模型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果山楂总黄酮对实验性酒精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莹 江海燕 丁国强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2期2293-2293,2311,共2页
目的:观察大果山楂总黄酮对实验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TC、TG、ALT、AST、SOD、MDA含量,以研究大果山楂总黄酮的药理学效应。结果:大果山楂总黄酮能减轻酒精所致的肝细胞... 目的:观察大果山楂总黄酮对实验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TC、TG、ALT、AST、SOD、MDA含量,以研究大果山楂总黄酮的药理学效应。结果:大果山楂总黄酮能减轻酒精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及抑制肝脏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血液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结论:大果山楂总黄酮对实验性酒精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山楂总黄酮 酒精损伤 酒精模型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脂酸与红枣总三萜酸对小鼠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蔡天娇 王瑞珍 +3 位作者 魏君慧 薛媛 雷宏杰 徐怀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1-195,共5页
为研究白桦脂酸与红枣总三萜酸对小鼠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白酒灌胃小鼠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及相关生化指标,并取肝脏制作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测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白桦脂酸与红枣总三萜... 为研究白桦脂酸与红枣总三萜酸对小鼠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白酒灌胃小鼠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及相关生化指标,并取肝脏制作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测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白桦脂酸与红枣总三萜酸均可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以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同时使肝脏丙二醛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也得到明显改善。白桦脂酸和红枣总三萜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脂酸 红枣 总三萜酸 酒精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慢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婷婷 戴映笛 +4 位作者 舒昉 高敏 王子璇 刘洋 王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8-396,共9页
本研究以灵芝菌丝体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灵芝菌丝体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灵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通过Sevage法及透析法去除蛋白和小分子,获得初步纯化灵芝菌丝体多糖(SGP)。动物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 本研究以灵芝菌丝体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灵芝菌丝体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灵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通过Sevage法及透析法去除蛋白和小分子,获得初步纯化灵芝菌丝体多糖(SGP)。动物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给药低、中、高组(125、250、500 mg/kg·bw),除空白组外,各组按照0.1 mL/10 g·bw剂量灌胃56°北京红星二锅头,建立慢性酒精肝损伤模型。第15 d开始,各给药组造模4 h后,分别灌胃水飞蓟宾(200 mg/kg·bw)和不同剂量的SGP溶液,连续2周后,解剖。采用试剂盒法测定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小鼠的肝脏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多糖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9℃、提取时间2.5 h和液料比85:1(m L/g),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3.44%。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GP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SGP中、高剂量组肝脏和血清中的CAT、SOD和GSH-PX活力显著上升(P<0.05),SGP高剂量组ALT、AST活力及MDA、TC、TG、IL-6、IL-1β、TNF-α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SGP可明显改善肝脏受损情况。说明,SGP可以通过改善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水平,脂质代谢水平并降低小鼠肝脏细胞炎症因子含量,进而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 多糖 响应面 酒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复合植物饮料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漆正方 李东海 +7 位作者 孙宜春 杨小生 杨娟 张容榕 王瑜 潘雄 张朝举 李立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7,共7页
本实验以刺梨复合植物饮料(Rosa roxburghii Tratt Compound Plant Beverage,RTCPB)为材料,研究了RTCPB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通过53%的食用酒精灌胃诱导雄性ICR小鼠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连续给药21 d,通过测定小鼠肝脏指... 本实验以刺梨复合植物饮料(Rosa roxburghii Tratt Compound Plant Beverage,RTCPB)为材料,研究了RTCPB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通过53%的食用酒精灌胃诱导雄性ICR小鼠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连续给药21 d,通过测定小鼠肝脏指数、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的含量、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及肝组织切片病理情况等生理生化指标来评价RTCPB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组和RTCPB给药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RTCPB给药组最大降幅为11.78%,RTCPB高剂量组血清中AST、ALT和TG水平分别显著降低50.70%、40.43%、24.64%;肝组织中CAT、SOD、GSH-Px活性分别显著增加33.14%、24.87%、135.04%,MDA含量显著降低29.90%,且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RTCPB给药组小鼠肝损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RTCPB高剂量组效果最佳。所以,RTCPB对酒精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复合植物饮料(RTCPB) 急性酒精肝损伤 保护作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平紫芝β-葡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林标声 王金平 +3 位作者 王武昌 陈彤 林炜明 沈绍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5-195,共11页
以武平紫芝的活性单糖β-葡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关联研究探讨灵芝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将180只清洁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空白组(水空白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空白组)、模型组(水模型组、... 以武平紫芝的活性单糖β-葡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关联研究探讨灵芝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将180只清洁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空白组(水空白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空白组)、模型组(水模型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模型组)、实验组(200 mg/kg紫芝β-葡聚糖)和阳性对照组(300 mg/kg联苯双酯)。连续灌胃处理一周后,检测各组的血清、肝组织的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切片,并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及代谢产物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灌胃200 mg/kg紫芝β-葡聚糖可改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紫芝β-葡聚糖实验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丙二醛、乙醇脱氢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显著增高(P<0.05)。小鼠肝脏病理学分析证实,紫芝β-葡聚糖可显著改善肝细胞、肝小叶病变,对肝脏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紫芝β-葡聚糖改善了小鼠的肠道菌群及物质代谢,具体表现为,与模型组相比,紫芝β-葡聚糖实验组Firmicutes/Bacteroidota比值升高,Firmicutes的GCA-900066575、Roseburia等有益菌群相对丰度明显升高,Bacteroidota的Bacteroides使得胆固醇、DHA乙酯、油酸甲酯等脂类及类脂分子及Firmicutes的Lactobacillus使得丙酸等物质代谢的改变从而改善了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因此,灵芝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组成调节氨基酸代谢、脂类及类脂分子代谢和丙酸代谢,从而发挥保肝护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平紫芝 Β-葡聚糖 急性酒精损伤 肠道菌群 肠道代谢物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椇果梗多糖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善效应研究
12
作者 张玉超 朱思洁 +6 位作者 刘良禹 贺莎莎 朱映梦 马思瑶 孔甜甜 王金亮 刘旭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5-193,共9页
酒精性肝损伤是我国最主要的肝性损伤类型之一,寻找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途径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究枳椇果梗多糖(Hovenia dulcis fruit peduncle polysaccharides,HDPs)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善效应及其机制。雄性C57BL/6小鼠连... 酒精性肝损伤是我国最主要的肝性损伤类型之一,寻找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途径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究枳椇果梗多糖(Hovenia dulcis fruit peduncle polysaccharides,HDPs)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善效应及其机制。雄性C57BL/6小鼠连续灌胃食用酒精15 d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实验分为4组(n=20),包括对照组、11.4μL酒精组、114μL酒精组和HDPs(100 mg/kg)+114μL酒精组。采用血清生化、组织病理学、酶联免疫吸附剂检测和代谢组学技术,评估HDPs对血脂、肝功能、炎症因子和胆汁酸代谢及相关基因(cyp7a1、fxr和fgf15)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HDPs显著降低了酒精暴露小鼠血脂水平,减轻了酒精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损伤和糖原消耗;还降低了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并改善了酒精暴露小鼠的胆汁酸代谢紊乱。结果表明,HDPs作为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改善效应,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血脂、抗炎和胆汁酸代谢途径实现。研究为枳椇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果梗多糖 急性酒精肝损伤 代谢组学 胆汁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eber-DeCarli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阮天音 王四园 +4 位作者 李旭涛 张昊 彭渊 刘成海 陶艳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目的 分析Lieber-DeCarli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特点。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18只,随机分成酒精饲料组10只和对照组8只。酒精饲料组喂养Lieber-DeCarli酒精饲料,先以10~57.3 mL/L递增量的95%酒精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再以57.3 mL... 目的 分析Lieber-DeCarli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特点。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18只,随机分成酒精饲料组10只和对照组8只。酒精饲料组喂养Lieber-DeCarli酒精饲料,先以10~57.3 mL/L递增量的95%酒精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再以57.3 mL/L 95%酒精饲料喂养2周,共3周;对照组同时喂养对照饲料。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和肝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测定小鼠肝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用qRT-PCR验证IL-6、TNF-α、TGF-β1基因表达。苏木素-伊红(HE)、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使用F4/80抗体检测巨噬细胞的表达变化。RNA-seq分析两组肝组织差异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再以q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酒精饲料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TC、TG、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GSH、T-SOD含量显著下降(P<0.05);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与TGF-β1水平上升,以qRT-PCR验证结果相一致(P<0.05)。肝小叶结构破坏,呈现大泡脂肪变性、微泡性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性;肝组织中脂滴显著增多,巨噬细胞表达增加。以|log2FC|>1且q<0.05为筛选条件,获得2063个差异基因,其中1236个基因上调,827个基因下调。主要在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视黄醇代谢等通路富集(P<0.05)。qRT-PCR验证其中显著上调(Mmp12、Gstm3、Cyp2a22等)与下调(Serpina1e、Acmsd、Mup3d等)的差异基因各10个,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酒精性肝损伤主要病理机制涉及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谷胱甘肽代谢、视黄醇代谢等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损伤 Lieber-DeCarli模型 基因表达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复方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姝琪 李志恒 +2 位作者 李华爽 柳志诚 刘永刚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7,共9页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化,饮酒人数逐年升高,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疾病患者数逐年增长且趋于年轻化,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发展造成威胁。肝脏作为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具有生物转化的作用,承担着维持生命的...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化,饮酒人数逐年升高,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疾病患者数逐年增长且趋于年轻化,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发展造成威胁。肝脏作为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具有生物转化的作用,承担着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因此,亟需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适合开发利用的药物来针对性治疗酒精性肝损伤,从而减轻此类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相关文献,从中药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复方3个方面对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报道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临床应用及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中药活性成分 中药复方 酒精损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蛋白肽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活性肽筛选
15
作者 章秀莉 陈雅婧 +8 位作者 郑志鸿 曹文红 秦小明 林海生 陈忠琴 郑惠娜 朱国萍 夏小雨 高加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8-207,共10页
为了探讨牡蛎蛋白肽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保护作用并筛选出具有解酒护肝潜能的活性肽,提取牡蛎蛋白并制备牡蛎蛋白肽,对其进行水解度、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急性ALD小鼠为模型,检测小鼠... 为了探讨牡蛎蛋白肽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保护作用并筛选出具有解酒护肝潜能的活性肽,提取牡蛎蛋白并制备牡蛎蛋白肽,对其进行水解度、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急性ALD小鼠为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肝脏病理学检查,以评价各组样品对急性ALD的改善作用,进一步对具有显著抗肝损伤活性的组分进行质谱鉴定与筛选。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样品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肝脏中MDA和TG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脏中ADH、ALDH、SOD和GSH活力则明显提高,肝脏的病理状态也得到显著改善,其中A-2 h组和N-4 h组效果最佳。进一步通过质谱鉴定发现A-2 h组含有1536条肽段,N-4 h组含有1782条肽段,对其进行活性预测、筛选后得到10条活性较高的牡蛎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FAPPR、RFFYR、FPGQR与ADH具有强烈的结合能力,具备一定解酒护肝活性潜能。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其ADH激活活性,结果显示,这3条肽段均表现出一定的ADH激活活性。综上,本研究筛选得到3条具有解酒护肝活性潜能的活性肽,为开发牡蛎ALD治疗药物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急性酒精损伤 活性肽 乙醇脱氢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与植物乳植杆菌Ali.Plateau.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16
作者 金国策 郑泽江 +7 位作者 吴机伶 孙莲 左一帆 李啸 谈亚丽 黄蓉 贺海波 邹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为了探究葛根(Pueraria thomsonii Benth)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Ali.Plateau.Lp.Ⅷ(AP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 【目的】为了探究葛根(Pueraria thomsonii Benth)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Ali.Plateau.Lp.Ⅷ(AP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用,对比两者联用和单独使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联用组可显著延长小鼠的攀附时间、爬杆时间与旷场中心活动距离,增强小鼠运动协调性和空间探索能力;联用组小鼠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显著降低,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显著提高;同时,谷丙转氨酶(AST)活性、谷草转氨酶(ALT)活性、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肝损伤程度显著改善。【结论】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用有协同增效预防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植物乳植杆菌 急性酒精损伤 乙醇代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酒糟活性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冯晓焕 罗毅皓 +2 位作者 冯声宝 孙万成 李善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2-100,共9页
为研究不同的青稞酒糟(highland barley distiller’s grains,HBDG)活性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小鼠的影响,该文以HBDG粉为原料提取HBDG多肽和HBDG多酚,通过连续灌胃52°天佑德白酒14 d,诱导C57BL/6 J小... 为研究不同的青稞酒糟(highland barley distiller’s grains,HBDG)活性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小鼠的影响,该文以HBDG粉为原料提取HBDG多肽和HBDG多酚,通过连续灌胃52°天佑德白酒14 d,诱导C57BL/6 J小鼠建立ALI小鼠模型。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翻正消失时长和恢复时长;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病理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分析小鼠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基于非靶代谢组学检测肝脏代谢物变化。结果表明,HBDG多肽和HBDG多酚干预显著减少小鼠翻正恢复时长(P<0.05),改善由于长期饮酒导致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脂肪空泡化现象。与对照组相比,HBDG多肽实验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显著降低(30.83%,44.35%)(P<0.05),肝脏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显著升高(56.23%,49.96%)(P<0.05);此时,HBDG多酚实验组AST和TG水平显著降低(29.08%,33.87%)(P<0.05),肝脏ALDH和SOD水平升高(12.80%,11.21%)。且相比较HBDG多酚组,HBDG多肽处理下ALDH和SOD水平显著升高(38.73%,34.87%),所以HBDG多肽对机体的解酒作用和抗氧化作用高于HBDG多酚,具有显著差异(P<0.05)。肝脏代谢组学分析显示,HBDG多肽可能通过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上调前列腺素F2α等肝脏代谢物含量改善小鼠酒精肝损伤;HBDG多酚处理可能通过影响亚油酸代谢途径上调13-OxoODE和8(R)-Hydroperoxylinoleic acid以及影响硫胺素代谢上调硫胺素含量,缓解小鼠酒精肝损伤。综上所述,HBDG多肽和HBDG多酚通过加速酒精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和调节肝脏代谢途径有效改善ALI,且HBDG多肽效果优于HBDG多酚。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的解酒护肝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糟 多肽 多酚 酒精损伤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植物乳植杆菌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18
作者 夏苏宁 乌日娜 +5 位作者 李彤 杨海鑫 安飞宇 薛瑞霞 武俊瑞 迮晓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6,114,共17页
植物乳植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益生菌。为研究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16株植物乳植杆菌,评估其降解乙醇能力以及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的影响,初步筛选出8株酒精代谢速率高、可降低肝脏氧化应激... 植物乳植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益生菌。为研究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16株植物乳植杆菌,评估其降解乙醇能力以及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的影响,初步筛选出8株酒精代谢速率高、可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的植物乳植杆菌。进一步测定这8株植物乳植杆菌的抗氧化、耐酸、耐胆盐能力,筛选出一株能力优良的植物乳植杆菌FS5-5。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植物乳植杆菌FS5-5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FS5-5具有较高的酒精代谢速率,同时表现出较高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分别达到35.99 U/mL和162.11 U/mL。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中、高剂量FS5-5显著延长小鼠醉酒时间、缩短醒酒时间,并降低血清乙醇浓度(P<0.05)。此外,高剂量FS5-5(1×10^(9) CFU/mL)组可显著减轻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降低肝脏丙二醛浓度、降低甘油三酯浓度、提高谷胱甘肽含量,同时,可降低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肝脏的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炎症损伤(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肝脏中总胆固醇含量。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通过调节肝脏中Nrf2、Cyp2e1、NF-κB、Tlr4基因表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减轻氧化应激和脂质蓄积,从而对酒精性肝损伤产生辅助保护作用。希望研究可为开发对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酒精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9
作者 肖淼 李雨馨 +3 位作者 刘凯会 生庆海 赵文 周良付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70-379,共10页
目的:探究熊果酸对酒精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ICR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高剂量组(80 mg/kg),熊果酸中剂量组(40 mg/kg),熊果酸低剂量组(20 mg/kg),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lutam... 目的:探究熊果酸对酒精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ICR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高剂量组(80 mg/kg),熊果酸中剂量组(40 mg/kg),熊果酸低剂量组(20 mg/kg),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的活力,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分析肝脏病理学的变化,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炎症通路蛋白的表达以及肝脏代谢组学,探究熊果酸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血清中的ALT和AST的活力,TC和TG的水平,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熊果酸组肝脏中的GSH-Px、SOD的活力显著升高(P<0.01或P<0.05),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熊果酸组炎症通路中TLR4,MyD88,NF-κB和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肝脏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对照组、模型组和熊果酸组之间19种差异代谢物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熊果酸的作用下,19种差异代谢物的水平趋于正常,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亚油酸代谢、乙醚脂质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熊果酸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和减轻炎症损伤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急性酒精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 脂质代谢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通路探究食疗方对酒精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
20
作者 张高传 李文丽 +4 位作者 刘红宁 杨雯娜 吴志杰 黄佳乐 徐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5-1034,共10页
目的探究食疗方对酒精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与TLR4通路的关系。方法按葛根:茯苓:砂仁:陈皮:党参:干姜=15∶15∶10∶10∶10∶6制备食疗方水提液。7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12)、模型组(n=18)、护肝片组(0.35 g·... 目的探究食疗方对酒精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与TLR4通路的关系。方法按葛根:茯苓:砂仁:陈皮:党参:干姜=15∶15∶10∶10∶10∶6制备食疗方水提液。7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12)、模型组(n=18)、护肝片组(0.35 g·kg^(-1),n=12)、食疗方低、中、高剂量组(2、6、18 g·kg^(-1),n=12)。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均采用梯度酒精灌胃法诱导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食疗方、护肝片干预10周,观察大鼠体重和饮水量变化,测定大鼠全血血常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D-乳酸(D-lactic acid,D-L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和回肠的病理改变,油红染色观察肝脏脂肪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回肠紧密连接组分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食疗方组白细胞(WBC)、淋巴细胞计数(LYC)、TC、ALT、AST、LPS、D-LA、TNF-α、IL-6水平下降,IL-10上升,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和红色脂滴减少,肠绒毛结构完整、排列密集,回肠occludin蛋白表达增多,肝脏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减少。结论自拟食疗方对酒精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以及上调回肠occludin蛋白表达、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进入肝脏激活TLR4/MyD88/NF-κB通路、减少对肝脏的二次打击有关。该食疗方可作为潜在的抗酒精性肝损伤中医药食养药物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损伤 食疗 LPS/TLR4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