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QLE/CA3/SREBP1c途径研究绞股蓝皂苷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
1
作者 孙小扉 宋囡 +5 位作者 曹媛 杨莹 朱敬轩 高浩 王嘉鑫 贾连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693,共7页
研究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s)改善肝脏脂质沉积情况,进而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并探究其潜在的机制。将12只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model,Mod)、GPs组,6只C57BL/6... 研究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s)改善肝脏脂质沉积情况,进而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并探究其潜在的机制。将12只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model,Mod)、GPs组,6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Con)。正常饲料喂养Con组,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饲12周。绞GPs组按2.97 g/(kg·d)灌胃,Con组和Mod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质沉积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小鼠肝脏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角鲨烯环氧化酶(squalene epoxidase,SQLE)、碳酸酐酶Ⅲ(carbonic anhydraseⅢ,CA3)、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l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l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AC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硬脂酰CoA去饱和酶l(stearoyl-CoA desaturase-1,SCD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Mod组TG、TC、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细胞存在大量脂肪空泡,且肝脏脂质沉积情况明显;TG、FFA含量上升(P<0.01);SQLE、CA3、SREBP1c、ACC、FASN、SCD1蛋白与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Mod组相比,GPs组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形态趋于正常且脂滴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减轻;TG、FFA含量显著下降(P<0.01);SQLE、CA3、SREBP1c、ACC、FASN、SCD1蛋白与mRNA表达下降(P<0.05或P<0.01)。由此可见,GPs可以通过SQLE/CA3/SREBP1c途径,抑制脂肪酸合成,减少脂质蓄积,从而改善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皂苷 SQLE-CA3轴 脂肪酸合成 肝脏脂质沉积 酒精性脂肪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铜、锌、钙、镁、铁与超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联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智航 罗米扬 +7 位作者 戴文 姚珍珍 欧阳思思 徐宁安 周海湘 李雄伟 钟燕 罗家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4,共9页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超重肥胖儿童中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6~17岁超重肥胖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与NAFLD的关联...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超重肥胖儿童中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6~17岁超重肥胖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与NAFLD的关联,为超重肥胖儿童NAFLD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超重肥胖儿童的相关资料,采集受试者凌晨空腹血并检测血糖、血脂、微量元素等指标。将超重肥胖儿童分为单纯超重肥胖组(n=400)和NAFLD组(n=202);根据ALT水平,将NAFLD组划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组2个亚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全血铜、锌、钙、镁、铁与NAFLD、NAFL和NASH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602名研究对象,其中73.6%为男性,年龄为10(9,1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9(22.7,27.4)kg/m~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NAFLD组的年龄、BMI、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于单纯超重肥胖组;NAFL组的年龄、BMI、DBP、SBP、ALT、AST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组,HDL低于单纯超重肥胖组;NASH组的年龄、BMI、DBP、SBP、TG、LDL、ALT、AST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组,HDL低于单纯超重肥胖组(均P<0.017)。根据各微量元素水平划分为四分位组,在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血压、TG、HDL、LDL后,与最低分位组相比,铁元素最高分位组NAFLD的OR值为1.79(95%CI 1.07~3.00),铜、锌、钙、镁元素与NAFLD均不存在关联。NAFLD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铁元素最高分位组NAFL的OR值为2.21(95%CI 1.26~3.88),未发现铁与NASH以及铜、锌、钙、镁与NAFL或NASH之间的关联。结论:铁水平过高增加超重肥胖儿童NAFLD(更有可能是NAFL)的患病风险,而铜、锌、钙、镁等与超重肥胖儿童NAFLD的患病风险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肥胖 儿童 酒精性脂肪肝病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调节脂质积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鹏帅 朱峰 +1 位作者 郑丽红 王海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66,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作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患病原因,已经对全球的公共健康卫生与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脂质积累在NAFLD疾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作为慢性肝病最主要的患病原因,已经对全球的公共健康卫生与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脂质积累在NAFLD疾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作为脂质代谢调节关键分子,能够改善NAFLD所造成的脂质积累。本文阐述了AMPK相关分子改善脂质积累并治疗NAFLD的具体作用机制,同时列举了目前AMPK相关实验和治疗研究的药物。证明了AMPK相关药物用于改善脂肪积累、治疗NAFLD的潜力,为后续对于AMPK相关治疗NAFLD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AMPK 脂质代谢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温脾消导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松林 韦柳婷 +6 位作者 覃雁 黄萱 谢兰芳 毕若娴 梁馨允 梁菲 黄贵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03-1413,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通过实验验证研究温脾消导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SIRT1-FoxO1-自噬通路的改变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通过实验验证研究温脾消导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SIRT1-FoxO1-自噬通路的改变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温脾消导方治疗NAFLD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通过R4.2.2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用温脾消导方低(7.43 g/kg)、中(14.85g/kg)、高(29.70 g/kg)剂量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干预8周。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动物体内药效验证和机制探讨。结果: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表明,温脾消导方可能通过槲皮素、甲基庚烯酮、木犀草素和山奈酚等关键成分和STAT3、JUN、MYC、ESR1等核心靶点治疗NAFLD;KEGG富集分析显示温脾消导方可能通过调控AGE-RAGE、IL-17、FoxO和TNF信号通路等治疗NAFLD。动物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温脾消导方低、中、高剂量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够减轻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脂滴积累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LDL-C、AST和ALT的含量(P<0.05),升高HDL-C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肝脏中Ac-FoxO1、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升高FoxO1、LC3Ⅱ/LC3Ⅰ、SIRT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温脾消导方能够显著改善NAFLD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脏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FoxO1-自噬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脾消导方 酒精性脂肪肝病 SIRT1-FoxO1-自噬通路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KLF16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质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蔡冠军 崔心远 +1 位作者 李文毅 彭文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92,共11页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KLF16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表达改变以及其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小鼠构建NAFLD的动物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ND)和高脂饮食组(HFD);油酸诱导小鼠肝脏原代细胞构建NAFLD细胞模...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KLF16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表达改变以及其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小鼠构建NAFLD的动物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ND)和高脂饮食组(HFD);油酸诱导小鼠肝脏原代细胞构建NAFLD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油酸诱导组(O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AFLD动物和细胞模型中KLF16的表达变化。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腺相关病毒(AAV)和细胞瞬时转染siRNA构建KLF16敲减的体内外模型。油红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HE)等方法检测KLF16敲减前后细胞NAFLD模型中脂质沉积的变化;RT-qPCR方法检测KLF16敲减前后细胞和动物NAFLD模型中脂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LF16敲减前后细胞NAFLD模型中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结果】KLF16在HFD组和OA组表达水平上调,KLF16敲低后OA组脂质沉积加重,肝细胞内TC水平组间无变化(P>0.05),TG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P<0.001)。同时引发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改变,KLF16表达改变也引发OA组中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改变。【结论】转录因子KLF16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佩尔样因子16 内质网应激 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质代谢 腺相关 基因敲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科学内涵
6
作者 阮博文 周晓玲 +5 位作者 覃凤传 磨奕玲 刘琳 孙东琪 孙素红 陈轩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99-3507,共9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及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目前NAFL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AFLD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张介宾认为阳动而散,故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及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目前NAFL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AFLD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张介宾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基于此可以认为“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是NAFLD的主要病机。因此,本文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从理论依据、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联系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阐述“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NAFLD发病的科学内涵。深入微观层面探讨运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NAFLD的治疗,以恢复线粒体功能(阳气或气),消除肝脏内生产物(阴邪),为本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线粒体功能障碍 阳化气、阴成形 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 阳气 阴邪 扶阳抑阴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儿童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早期肾功能状况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胡 傅君芬 +3 位作者 陈雪峰 黄轲 吴蔚 梁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1-387,共7页
目的:评估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儿的早期肾功能状况,探讨肥胖儿童NAFLD与早期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方法:386例肥胖儿童,根据诊断标准分成NAFLD组及单纯性肥胖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生化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各项检... 目的:评估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儿的早期肾功能状况,探讨肥胖儿童NAFLD与早期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方法:386例肥胖儿童,根据诊断标准分成NAFLD组及单纯性肥胖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生化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各项检查,比较各组儿童临床、生化各项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对其中10岁以上234例肥胖儿童,根据诊断标准细分为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组(NAFLD+MS)、NAFLD组及单纯肥胖组,进行临床、生化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各项检查,比较各组儿童临床、生化各项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并检测其相关性。结果:总体NAFLD患儿、10岁以上的NAFLD+MS、NAFLD患儿,其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单纯肥胖儿童,并且尿微量白蛋白同收缩压、甘油三脂、餐后2h血糖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NAFLD及NAFLD合并MS患儿存在着早期的肾功能损害,并且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在患儿早期肾功能损害及慢性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提示肥胖儿童NAFLD的出现不仅是发生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标志,而且也可能是慢性肾病发生的早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肥胖症 脂肪肝 肾功能不全 酒精性脂肪肝病 代谢综合征 慢性肾 早期肾功能损害 尿微量白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肝轴浅谈腹部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玮 李华南 +3 位作者 赵娜 海兴华 董桦 王金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57-1859,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逐渐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率不断增高且逐渐低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依托于中医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的腹部推拿,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上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但既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逐渐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率不断增高且逐渐低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依托于中医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的腹部推拿,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上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但既往研究偏重于临床,作用机制研究还需进一步挖掘与探索。而"肠-肝轴"学说的提出则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故该文拟以"肠-肝轴"为切入点,提出利用腹部推拿调"肠"以达到"治肝"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推拿 酒精性脂肪肝病 肠-肝轴 细胞骨架 肠道黏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2型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亚杰 靳爽 +1 位作者 姜宁 田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2型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塞来昔布组。造模结束前1周行胰岛素耐量试验,造模结束时(共12周)取血清...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2型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塞来昔布组。造模结束前1周行胰岛素耐量试验,造模结束时(共12周)取血清、肝脏组织及附睾脂肪组织。检测血清葡萄糖、胰岛素等相关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和脂肪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肝脏和附睾脂肪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葡萄糖、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肝内甘油三酯、肝内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塞来昔布治疗后,上述生化指标较模型组均有显著下降。模型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胰岛素耐量试验显示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应用塞来昔布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较模型组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肝指数较模型+塞来昔布组显著升高,而模型组大鼠附睾脂肪组织质量及其相对质量(EAW/BW)显著少于模型+塞来昔布组。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细胞脂肪变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塞来昔布治疗后模型+塞来昔布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减轻,同时附睾脂肪组织脂肪细胞面积较模型组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中肝组织和脂肪组织COX-2相对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模型+塞来昔布组。结论塞来昔布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组织和脂肪组织的COX-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酒精性脂肪肝病 胰岛素抵抗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部分出租车司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丽萍 刘佑琴 +1 位作者 吴晓光 汤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出租车司机 危险因素 北京市 脂肪性肝炎 单纯性脂肪肝 理综合征 脂肪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庞淑珍 吴爱华 蔡中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慢性肝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肝功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彭璇 黄德斌 +1 位作者 严米娅 彭世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4-870,共7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β-氧化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HFD组、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干预组(LDG、MDG及HDG)及阳性药物熊去氧胆酸钠治疗组(PDT)。HFD 8...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β-氧化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HFD组、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干预组(LDG、MDG及HDG)及阳性药物熊去氧胆酸钠治疗组(PDT)。HFD 8周后成功复制NAFLD模型,之后用相应药物治疗,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处死大鼠各半,收集肝脏做切片HE染色,同时检测其肝功能和血脂指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脏脂酰Co A合成酶1(Co ASH1)、肉毒碱脂酰转移酶I(CATI)及脂酰Co A氧化酶1(ACOX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肝脏HE染色除HDG组有改善外,PDT组、LDG组及MDG组的脂肪肝浸润现象没有改善;治疗8周后,PDT组与LDG组仍有少量脂肪颗粒聚集,而MDG组和HDG组则看不到脂滴浸润现象;治疗4周后,PDT组、LDG组、MDG组及HDG组与HFD组相比,肝功能指标AST、ALT、AKP以及血脂指标TC、TG、LDLC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治疗4周后,4个治疗组HDL-C均明显升高,8周后几乎恢复到CON组的水平;治疗4周后4个治疗组肝脏组织的Co ASH1、CACTI及ACOX1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5),治疗8周后改善更为明显,同时MDG组与HDG组表达要高于PDT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通过调节大鼠β-氧化相关的酶改善脂肪代谢对NAFLD大鼠的肝损伤,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酰辅酶A合成酶1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I 脂酰辅酶A氧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景贤 李慧 +1 位作者 邓晓兰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8期950-956,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相关性疾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是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位常见肝病,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症状并存,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相关性疾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是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位常见肝病,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症状并存,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引起慢性肝病及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遗传基础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等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遗传变异 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熊果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福玲 陈月琴 +1 位作者 赵美 刘腊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5-651,共7页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作用,研究其对NAFLD治疗的分子学机制。随机挑选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果酸组(5、10、20μg/mL...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作用,研究其对NAFLD治疗的分子学机制。随机挑选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果酸组(5、10、20μg/mL)。正常组给予3.5%葡萄糖,模型组给予3.5%果糖96 h,诱导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向3.5%果糖的培养液中分别给予相应低、中、高浓度的熊果酸液作为给药组,每天进行1次换液,连续96 h。收集幼鱼,检测幼鱼体重、体长以及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以反映幼鱼的肥瘦程度,进行整体油红O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脂质变性情况和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试剂盒检测斑马鱼体脂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肝组织mTOR/SREBP-1c/ACC1/Fasn 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肝脏脂质沉积程度严重,斑马鱼体内TG、TC及mTOR、SREBP-1c、ACC1、Fasn mRNA的表达量均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斑马鱼肝脏脂质沉积减少,斑马鱼体内TG、TC及的mTOR、SREBP-1c、ACC1和Fasn 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P<0.01),说明熊果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质代谢有关,进而抑制肝脏脂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熊果酸 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海燕 李珏宏 +3 位作者 李昌平 钟晓琳 康敏 蔡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饮食喂养,干预组高脂饮食饲养10周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目的:探讨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饮食喂养,干预组高脂饮食饲养10周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腹腔注射4周,分别于10、14周处死各组大鼠,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测定血管紧张素浓度;检测NF-KB蛋白、肝脏AT1R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病理结果提示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并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加重,10、14周大鼠肝脏可见气球样变及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和小叶内炎症、腺泡内散在点灶状坏死,部分可见点灶状坏死成片,门管区轻中度炎症。14周大鼠出现胶原纤维生成。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可见NF-КB明显活化,而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其表达随之增多;干预组表达低于同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放免法结果提示模型组、干预组血管紧张素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增多;干预组血管紧张素浓度低于同时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RT-PCR法显示:AT1Rm RNA表达量在模型组中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且均明显高于同时间段正常组;干预组表达低于同时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结论:NAFLD肝组织随着疾病程度加重,NF-КB活性增强,抑制其活性可降低NAFLD大鼠肝组织AT1R m 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NF—KB 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 肝纤维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曼玲 张姮 +3 位作者 徐丹 范彦 吴杰 黄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脂联素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NAFLD患者30例(NAFLD组)及非NAFLD的其他疾病患者30例(对照组)。计算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比较...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脂联素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NAFLD患者30例(NAFLD组)及非NAFLD的其他疾病患者30例(对照组)。计算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脂联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脂联素在两组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AFLD组患者BMI、ALT、GGT、TG、FINS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血清AST、FBG、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患者肝活检标本中脂联素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定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脏脂肪变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洁 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7-832,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不干预可能演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细胞癌。目前评估NAFLD肝脏脂肪变性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是肝活检病理,但有创性限制了其成为大面积筛查的手段。近年来磁共振成像相关检查被...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不干预可能演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细胞癌。目前评估NAFLD肝脏脂肪变性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是肝活检病理,但有创性限制了其成为大面积筛查的手段。近年来磁共振成像相关检查被作为仅次于肝活检的金标准,但仍存在无法大规模应用的缺点。超声具有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对身体无伤害等优势,有望成为评估NAFLD的重要检查手段。本文总结了受控衰减参数、声衰减成像、超声肝/肾强度比与肝衰减率、背向散射技术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衰减成像 受控衰减参数 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肪变性 定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木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幼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方芳 郭新铭 +1 位作者 钟北龙 蒋小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0-526,共7页
目的探索香叶木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幼鼠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目的探索香叶木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幼鼠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labeling, TUNEL)染色分析肝脏组织病变及细胞凋亡。蛋白印记检测p-AMPKα1,AMPKα1,CPT-1,PPAR-α,SREBP-1c,FAS,p-P38,P38,p-AKT,AKT,p-AKT,AKT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大鼠TC, TG, 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P〈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香叶木素(10, 20, 50 mg/kg)组大鼠TC, TG, 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上升(P〈0.01)。香叶木素可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组织病变。高脂饮食组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高于对照组(P〈0.01)。香叶木素(10, 20, 50 mg/kg)组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高脂饮食组大鼠p-AMPKα1,CPT-1和PPAR-α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香叶木素(20, 50 mg/kg)组大鼠p-AMPKα1,CPT-1和PPAR-α表达升高(P〈0.01)。高脂饮食组大鼠SREBP-1c和FAS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香叶木素(10, 20, 50 mg/kg)组大鼠SREBP-1c和FAS表达下降(P〈0.01)。而且,高脂饮食组大鼠IL-6, 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香叶木素(20, 50 mg/kg)组大鼠IL-6, IL-1β和TNF-α水平下降(P〈0.01)。另外,香叶木素可逆转compound C对AMPK通路的抑制作用。结论香叶木素激活AMPK通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幼鼠脂质代谢异常,肝脏组织病变,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 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代谢 肝损伤 AMPK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谱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传政 黄飞舟 +2 位作者 严文广 刘怀政 汪长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1-748,共8页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谱特征。方法:采用lncRNA-m RNA基因芯片检测单纯性胆囊结石伴或不伴NAFLD患者的肝组织样本,获得lncRNA差异性表达谱。进一步使用生...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谱特征。方法:采用lncRNA-m RNA基因芯片检测单纯性胆囊结石伴或不伴NAFLD患者的肝组织样本,获得lncRNA差异性表达谱。进一步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表达的基因予以分析。结果:与正常样本相比,NAFLD肝样本内共有1 735个lncRNAs和1 485个mRNAs异常表达,其中535个lncRNAs和760个mRNAs上调,1 200个lncRNAs和725个mRNAs下调。结论:与正常肝组织相比,NAFLD组织中lncRNA表达谱明显异常,这些lncRNAs可能在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酒精性脂肪肝病 表达谱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B超联合肝功能及Ⅲ型前胶原肽对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小花 傅君芬 +2 位作者 黄轲 王春林 梁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21-1126,共6页
目的评价肝脏B超联合血清指标在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69例肥胖儿童按诊断标准分为单纯肥胖儿童组(SOC)和NAFLD组。NAFLD儿童根据有无肝功能受损分成NAFLD-1组(B超示脂肪肝,肝功能正常)和NAFLD-2组(B超示脂... 目的评价肝脏B超联合血清指标在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69例肥胖儿童按诊断标准分为单纯肥胖儿童组(SOC)和NAFLD组。NAFLD儿童根据有无肝功能受损分成NAFLD-1组(B超示脂肪肝,肝功能正常)和NAFLD-2组(B超示脂肪肝,同时伴肝功能异常);再根据B超影像学结果分成轻度脂肪肝组和中重度脂肪肝组。另设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各组患儿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肝脏B超、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检查,并比较各组间体质指数(BMI)、腰臀比、血压、血脂、肝功能、血糖、胰岛素、肝纤维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对单纯肥胖组和肥胖伴NAFLD组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血清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SOC组与NAFLD-1组间ALT、AST、TG、HA、PCⅢ、空腹胰岛素(FINS)、2 h胰岛素、WB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1组与NAFLD-2组比ALT、PC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ALT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11,P为0。通过ROC曲线决策分析,ALT、AST、PCⅢ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88、0.80、0.70。结论同时检查肝脏B超及血清指标ALT、AST、PCⅢ,不但可反映肝脏的炎症程度,也反映了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肥胖儿童NAFLD严重分层最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超声 肝功能 Ⅲ型前胶原肽 酒精性脂肪肝病 肥胖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