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时碳交易的配用电系统两阶段低碳优化
1
作者 曾国钧 伍广斌 +3 位作者 黄文歆 张军 张勇军 成润婷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针对配用电系统低碳运行潜力挖掘不足、产消者主动减排意愿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时碳交易的配用电系统两阶段低碳优化方法。构建配用电系统低碳优化运行框架,海量分散的产消者参与内部碳交易,配电网运营商参与外部碳市场平衡内部供需... 针对配用电系统低碳运行潜力挖掘不足、产消者主动减排意愿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时碳交易的配用电系统两阶段低碳优化方法。构建配用电系统低碳优化运行框架,海量分散的产消者参与内部碳交易,配电网运营商参与外部碳市场平衡内部供需,通过对内自治和对外运营两阶段激励各主体主动减排;从动态用电碳排放强度层面出发,设计引导产消者低碳用电的分时碳交易机制,将其与外部碳交易构成双层碳交易机制;构建电碳耦合视角下配电网运营商和产消者的优化决策模型,提出一种两阶段优化方法以求取各产消者的最优用电策略和配电网运营商的最优交易策略。基于某实际馈线构建一个配用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同时降低系统碳排放,实现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时碳交易 配用电系统 低碳优化 产消者集群 网运营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等值的直流配用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军六 王金浩 +2 位作者 常潇 赵军 郭宇刚 《电力工程技术》 2020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当前普遍采用的直流负荷供电方案有2种:交流配用电系统的直流化和新建直流配用电系统。针对2种供电方案,文中提出基于网络等值的直流配用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与传统故障模式后果分析(FMEA)法相比,该方法避免配用电系统故障状态重复、... 当前普遍采用的直流负荷供电方案有2种:交流配用电系统的直流化和新建直流配用电系统。针对2种供电方案,文中提出基于网络等值的直流配用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与传统故障模式后果分析(FMEA)法相比,该方法避免配用电系统故障状态重复、繁琐的枚举过程,在提升可靠性评估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确保可靠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IEEE-RBTS测试系统的算例研究结果表明,直流配用电系统的可靠性远高于交流系统的直流化改造。因此,面对快速增长的直流负荷,建议新建直流配用电系统为直流负荷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用电系统 网络等值 配用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辐射型配用电系统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种分布式资源的配用电系统运行可靠性研究评述及展望 被引量:27
3
作者 程林 万宇翔 +1 位作者 齐宁 田立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91-207,共17页
现代配用电系统可观可控能力大大提升,大量分散接入的柔性负荷、储能装置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分布式资源具备柔性调控能力。配用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为在运行阶段有效提升可靠性水平,需要对系统运行风险进行辨识和平... 现代配用电系统可观可控能力大大提升,大量分散接入的柔性负荷、储能装置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分布式资源具备柔性调控能力。配用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为在运行阶段有效提升可靠性水平,需要对系统运行风险进行辨识和平抑。文中针对含多种分布式资源的配用电系统运行可靠性研究展开了深入分析与总结,综述归纳了现有配用电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与提升技术两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分析了运行可靠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提炼了现代配用电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研究内涵及主要研究路线。针对配用电系统中典型的新设备、新负荷、新形态以及支撑平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总结,给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思路方向,以期使运行可靠性评估与提升契合当前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用电系统 运行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提升 分布式资源 可再生能源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
4
作者 王守相 袁宇波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共1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比例光伏、风电等直流型分布式电源陆续接入配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等直流用户日益增长,配电网的源荷储直流特征愈发明显。为应对配电网的直流化趋势,传统交流配用电系统须增加转换环节进行衔接,降低...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比例光伏、风电等直流型分布式电源陆续接入配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等直流用户日益增长,配电网的源荷储直流特征愈发明显。为应对配电网的直流化趋势,传统交流配用电系统须增加转换环节进行衔接,降低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及整体效率。在此背景下,构建高效、低耗、可靠的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是实现直流型源荷灵活接入和高效匹配,提供安全、灵活、高效供电服务的重要途径。面对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应用场景不明晰、电力电子化程度高、控制与保护复杂等新问题,亟须开展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规划与评估、优化运行与保护控制、关键装备及系统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配用电系统 能质量 低压直流 新型 控制与保护 分布式 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配用电系统的新使命和新挑战 被引量:77
5
作者 马钊 张恒旭 +3 位作者 赵浩然 王梦雪 孙媛媛 孙凯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931-6944,共14页
在“30/60”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传统配电网正逐渐演变为以新能源为主体、融合新能源-配电网-负荷-储能的有源(主动)配用电系统,呈现出不断变化着的新的体系形态。面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提升,配电系统正面... 在“30/60”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传统配电网正逐渐演变为以新能源为主体、融合新能源-配电网-负荷-储能的有源(主动)配用电系统,呈现出不断变化着的新的体系形态。面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提升,配电系统正面临着组态模式颠覆、企业转型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巨大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回顾配电系统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当前配用电系统的“一低、两峰、三高、多随机因素”的特点;从配电网的初心和基本任务出发,根据双碳目标、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的要求,结合当下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模块化的新时代技术特征和配用电设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从传统配电网向数字化主动配用电系统转化,进而建设综合能源体系下的新型配用电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代对配用电系统的五大基本要求和新使命,并结合这五大维度发展目标,总结了新型配用电系统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提出并展望了未来应该关注的技术方向,给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配用电系统 数字化主动配系统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赋能低压配用电系统精益化运行的关键技术与算法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晟源 章天晗 +3 位作者 林振智 崔雪原 李家桥 杨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7-199,共13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合理高效地分析电力数据可以赋能电网业务以提升其工作成效。同时,智能采集装置提供了海量计量数据,为数据赋能低压配用电系统精益化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更好地总结低压配用电系统精益化运行的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合理高效地分析电力数据可以赋能电网业务以提升其工作成效。同时,智能采集装置提供了海量计量数据,为数据赋能低压配用电系统精益化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更好地总结低压配用电系统精益化运行的研究成果和启迪思路,根据现有业务将低压配用电系统精益化运行主要分为计量采集设备质量评估与计量数据异常监测、用户相位关系识别与三相不平衡治理、低压台区户变关系和拓扑关系识别、用户异常用电和窃电行为检测、客户侧用电服务评价5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数据赋能低压配用电系统精益化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及算法,并给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配用电系统 数据赋能 精益化运行 异常监测 相位识别 三相不平衡治理 拓扑识别 检测 服务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直流配用电系统运行控制策略与示范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宇明 郭佩乾 +3 位作者 袁志昌 刘国伟 童亦斌 廖贵膑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2,共10页
作为新型配电系统中一个环节,建筑直流配用电系统在实现“双碳”为目标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链中具备重要的发展意义。现阶段低压建筑直流配用电系统的研究仍围绕系统架构设计方面展开,面向建筑直流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方面系统性的研... 作为新型配电系统中一个环节,建筑直流配用电系统在实现“双碳”为目标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链中具备重要的发展意义。现阶段低压建筑直流配用电系统的研究仍围绕系统架构设计方面展开,面向建筑直流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方面系统性的研究较浅。针对该领域,系统性总结了低压直流建筑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典型组网架构以及所适用的运行控制策略。围绕“扁平化、分布式”供电特点和未来“弱中心化”控制应用的需求,探讨了适用于直流化改造的建筑系统和未来新建直流建筑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案,以实现多样化的直流设备接入系统灵活性且运行稳定性。以深圳市“低碳城未来大厦”示范工程为案例,对日常运行控制模式及试运行结果开展了分析。最后,对未来低压建筑直流配用电系统换流变换设备市场化应用的发展路径以及现阶段换流变换设备的控制策略应对方案开展了讨论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用电系统 集中式组网架构 分布式组网架构 低碳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配用电系统的网络攻击检测与保护控制技术:发展与挑战 被引量:4
8
作者 曾嵘 李勇 +2 位作者 曹一家 谢李为 邵霞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25-141,共17页
先进信息技术在智能配用电系统(Smart power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SPDUS)中的广泛应用,加深了系统信息侧与电力物理侧的耦合程度,智能配用电系统已逐渐转变为信息-物理空间高度融合、信息资源与物理资源相互结合与协调... 先进信息技术在智能配用电系统(Smart power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SPDUS)中的广泛应用,加深了系统信息侧与电力物理侧的耦合程度,智能配用电系统已逐渐转变为信息-物理空间高度融合、信息资源与物理资源相互结合与协调的智能配用电信息物理系统(Smart power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cyber physical system,SPDU-CPS)。本文重点从面向SPDU-CPS的网络攻击入侵检测、网络攻击防御保护以及自愈控制三个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挑战进行总结、梳理。在网络攻击入侵检测方面,总结了基于偏差类、基于特征类以及混合类网络攻击检测方法的检测思路及实施路径;在网络攻击防御保护方面,总结了提升信息网络防御能力的信息侧保护方法、基于资源优化配置和数据校正保护的物理侧保护方法以及融合两侧信息及保护功能的信息物理协同保护方法;在自愈控制方面,对传统电力物理侧自愈控制以及基于信息物理协同的自愈控制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最后,结合SPDU-CPS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用电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 网络攻击入侵检测 网络攻击防御保护 自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联配用电系统多模式减排调控策略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静 杨鹏程 +1 位作者 韦巍 蔡宏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2-60,共9页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是比较成熟且成本可控的减碳方案。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大量分布式电源(DG)的广泛接入给配电网调控带来巨大挑战。为了缓解调控压力、优化DG出力以节能减排,将低压侧改为直流配电便于DG高效接入,并设计低压分散式-中...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是比较成熟且成本可控的减碳方案。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大量分布式电源(DG)的广泛接入给配电网调控带来巨大挑战。为了缓解调控压力、优化DG出力以节能减排,将低压侧改为直流配电便于DG高效接入,并设计低压分散式-中压集中式的分层调控与多模式减排控制框架:针对接入低压直流侧的DG,提出计及度电碳排放的分散式功率优化与减排控制,DG不需要通信便可优化其出力从而减小直流系统碳排放量;针对中低压间的交直流换流器,提出多模式控制,可使直流系统实现定功率上送、最优减排以及定额碳排放等功能,并实现无缝切换。综合调控系统仅需采集交直流换流器的信息便可获知所有DG碳排放以及出力等全局信息,便于系统级的统筹减排与优化运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为大量DG接入下的高效减排调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配用电系统 自适应减排 分布式发 碳中和 低压直流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农网配用电系统的结线方式
10
作者 郭蕾 《农村电气化》 1999年第8期39-39,共1页
1农村负荷的特点(1)负荷季节性强。农忙季节负荷大,并要求可靠供电;抗旱季节负荷峰值大,昼夜不息;农闲季节,除一些地方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及日常照明外,负荷则很小,某些线路有时甚至处于空载状态。(2)负荷小而分散,农村... 1农村负荷的特点(1)负荷季节性强。农忙季节负荷大,并要求可靠供电;抗旱季节负荷峰值大,昼夜不息;农闲季节,除一些地方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及日常照明外,负荷则很小,某些线路有时甚至处于空载状态。(2)负荷小而分散,农村负荷远比城市负荷的密度小,而且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配用电系统 结线方式
全文增补中
含分布式电源的多电压等级交直流混合配用电测试系统 被引量:10
11
作者 程林 田立亭 +2 位作者 葛贤军 刘满君 黄仁乐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71,共12页
交直流混合的配电网络为分布式电源及新型负荷的广泛接入提供条件,是未来配电网形态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考虑分布式光伏、风电、电化学储能、交直流负荷的接入,考虑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变压器、故障电流限制器等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 交直流混合的配电网络为分布式电源及新型负荷的广泛接入提供条件,是未来配电网形态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考虑分布式光伏、风电、电化学储能、交直流负荷的接入,考虑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变压器、故障电流限制器等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建立交直流混合的配用电测试系统,并依据设备的控制模式,给出系统典型的运行方式。所建立的测试系统具有一定适用性,可为交直流混合的配用电系统的稳态计算和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系统 子变压器 直流变压器 分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NET的配用电物联网监控系统通信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3
12
作者 韩永霞 薛宏利 +2 位作者 孙宇嫣 蔡泽祥 李立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103,共6页
为了有效分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用电监控系统通信网络性能,提出了基于OPNET的配用电物联网监控系统通信模型和仿真平台的建立方法。根据物联网典型的3层结构,结合配用电系统实际架构,构建“三层两网”配用电物联网监控系统模型。在配... 为了有效分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用电监控系统通信网络性能,提出了基于OPNET的配用电物联网监控系统通信模型和仿真平台的建立方法。根据物联网典型的3层结构,结合配用电系统实际架构,构建“三层两网”配用电物联网监控系统模型。在配用电物联网监控系统建模需求分析基础上,通过OPNET Modeler建立配用电物联网监控系统通信模型,构建符合实际运行特点的通信仿真平台,实现配用电物联网监控系统网络性能多场景仿真。所提出的基于OPNET的配用电物联网监控系统通信建模与仿真方法,为配用电物联网监控系统通信网络性能提供定量分析工具,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与配用电运行控制领域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IoT) 配用电系统 监控系统 通信网络 OP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网架结构规划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向龙 刘友波 +2 位作者 尹航 刘俊勇 袁晓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3-1294,共12页
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s transformer,PET)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变电设备,能够实现交直流系统灵活组网、功率路由和电能质量管理等功能,为增强配用电系统的调控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发展方案... 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s transformer,PET)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变电设备,能够实现交直流系统灵活组网、功率路由和电能质量管理等功能,为增强配用电系统的调控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发展方案。因此,基于含PET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结构形态特性,提出了一种网架结构规划方法。首先以待规划设备的接入类型、电压等级、地理位置以及功率特性为匹配特征对规划区域内的源荷储设备进行最优交直流分区;再以系统投资、运行经济性最优为目标,考虑PET的端口约束、分区转供路径等约束建立网架结构优化模型,并将模型简化为主次网架双层模型迭代求解。对实际的工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既解决了末端源荷储设备的最优集成,也解决了PET的选址定容和供电子区的多端互联问题;同时,与传统交流配用电系统相比,采用所提方法得到的含PET分层系统结构网架复杂度低,既可实现局部环节中源荷储的互补协调,也顾及了电能在系统范围内的平衡和互济,进而从规划配置的角度证明了PET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交直流混合系统 配用电系统 网架结构规划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配电、用电远程通信技术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伟 朱尤智 曹辉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7-29,共3页
针对智能配电、用电系统的远程通信需求,以典型的配电、用电用户需求模型为对象,对SDH/MSTP、工业以太网交换机、EPON技术、GPRS/CDMA技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推导出各种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 针对智能配电、用电系统的远程通信需求,以典型的配电、用电用户需求模型为对象,对SDH/MSTP、工业以太网交换机、EPON技术、GPRS/CDMA技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推导出各种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适合于用户分散的低密度地区接入网建设;SDH/MSTP适合接入容量大、业务要求高的大客户的多业务综合接入;EPON技术具有灵活的组网能力和经济适用能力,非常适合智能配用电系统对通信接入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用电系统 通信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5
作者 李霞林 王成山 彭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共2页
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由于可高效灵活接纳光伏、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装置,为电动汽车、数据中心及LED照明等直流型负荷提供高效可靠供电,亦可实现多交流馈线的柔性互联和交直流系统互联功率的灵活转供,将成为以... 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由于可高效灵活接纳光伏、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装置,为电动汽车、数据中心及LED照明等直流型负荷提供高效可靠供电,亦可实现多交流馈线的柔性互联和交直流系统互联功率的灵活转供,将成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流配用电系统具有低惯量、弱阻尼特性,且高比例随机波动性新能源、不确定冲击性直流负荷等的接入,均使得直流配用电系统的稳定机理及控制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用电系统 LED照明 柔性互联 柔性直流 新型 直流负荷 低压直流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6
作者 曾嵘 屈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6790-6790,共1页
随着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直流负荷不断增加、储能应用日益广泛,传统交流配用电系统中交直流能量变换损耗高、配用电变换灵活性差、配用电环节匹配性低的问题日益凸显;此外,随着用户对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等要求不断提高,传统交流配用... 随着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直流负荷不断增加、储能应用日益广泛,传统交流配用电系统中交直流能量变换损耗高、配用电变换灵活性差、配用电环节匹配性低的问题日益凸显;此外,随着用户对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等要求不断提高,传统交流配用电系统面临新的挑战。直流配用电系统因具有功率调配灵活、效率高、供电容量大、电能质量好、可提供无功补偿等优点,适于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直流负荷灵活接入,是配用电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用电系统 分布式 主编 直流负荷 能质量 储能装置 可靠性 能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台区在县域通信网中的典型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亚静 薄博 +2 位作者 肖艳江 杨鹏飞 陈旭 《农村电气化》 2013年第8期37-38,共2页
为了提高农村电网智能化水平,满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需要,根据国家电网农〔2011〕1800号《关于加强县域电力通信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和部署,结合通信网络建设与覆盖,各县域公司积极加强对配电线路监测、智能台区以及用电营业服务... 为了提高农村电网智能化水平,满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需要,根据国家电网农〔2011〕1800号《关于加强县域电力通信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和部署,结合通信网络建设与覆盖,各县域公司积极加强对配电线路监测、智能台区以及用电营业服务等业务的实用化建设,逐步提升配用电系统的管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网建设 智能化 典型应用 县域 配用电系统 通信网络建设 农村 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直柔”技术 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波 韩本超 管海峰 《农村电工》 2022年第11期29-29,共1页
1新型建筑配用电系统的关键技术未来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电结构下,新型建筑配用电应具备4项新技术--光、储、直、柔。其中,“光”和“储”分别指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储能,“直”指建筑配电形式从传统的交流配电改为低压直流配电,“柔”... 1新型建筑配用电系统的关键技术未来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电结构下,新型建筑配用电应具备4项新技术--光、储、直、柔。其中,“光”和“储”分别指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储能,“直”指建筑配电形式从传统的交流配电改为低压直流配电,“柔”则是指建筑用电设备应具备可中断、可调节的能力,使建筑用电需求从刚性转变为柔性。笔者现从“光、储、直、柔”4个方面介绍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分布式储能 设备 配用电系统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结构 直流配 交流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