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梨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及其分子机理
被引量:34
- 1
-
-
作者
徐义流
张绍铃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出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651 3027092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1062)
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10307012)。
-
文摘
综述了梨(Pyrus)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研究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梨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雌蕊自交不亲和基因(S基因)的表达特性与克隆,S基因蛋白产物(S糖蛋白)的分离、特性鉴定,S糖蛋白的晶体结构与功能,梨S基因型的确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梨自交不亲和性研究中尚待阐明的问题。
-
关键词
配子体型
自交不亲和性
分子机理
梨
S基因
S糖蛋白
-
Keywords
Pear
Self-incompatibility
S-gene
S-glycoprotein
Molecular mechanism
-
分类号
S661.2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植物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红艳
翟赛亚
徐明磊
-
机构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
出处
《南方园艺》
2015年第3期76-78,共3页
-
文摘
自交不亲和性(SI)常见于雌雄同株植物,是显花植物特有的一种自我识别能力和防止近亲繁殖增加变异的遗传机制,根据遗传控制方式可分为配子体型(GSI)和孢子体型(SSI),但由于对GSI的认识仍局限于雌蕊方面,仅了解SI反应两端的结果,对其复杂的反应过程尚未明确,如植物通过什么机制使雌雄S基因共同进化。此外,高等植物SI反应的信号系统仅揭示最初导致花粉管停止生长的原因,而导致花粉管死亡的机理尚属于空白。因此,今后应该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分析亲和突变体材料与自交不亲和材料的成熟花粉及其花柱蛋白表达谱,并利用MA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蛋白,从中选出候选差异基因,进而揭示SI的作用机理。
-
关键词
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GSI)
S-核酸酶
Ub/26S蛋白酶体途径
信号级联反应
-
分类号
Q944.46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甜樱桃品种S基因型研究概况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艾呈祥
张力思
刘庆忠
-
机构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
-
关键词
S基因型
樱桃品种
复等位基因
自交不亲和
基因座
配子体型
植物种群
甜樱桃
-
分类号
S662.5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二倍体马铃薯中SCF^(SLF)复合体的组分分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高蒙
李富婷
魏湛林
张赛行
白如仟
尚轶
马玲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5,共9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J0090)
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ysdyjs2020085)。
-
文摘
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SI)广泛存在于开花植物中,是防止近交促进杂交的一种途径,可有效维持物种的基因型多样性。车前科、茄科、蔷薇科等植物中的自交不亲和类型属于典型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game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GSI)。在GSI植物的杂交过程中,花粉管中的SCF^(SLF)复合体(Skp1/Cullin1/F-box)作为E3泛素连接酶,参与了花粉对异我型S-核糖核酸酶(S-RNase)的降解过程,是维持杂交亲和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通过整理GSI植物SCF^(SLF)复合体的研究进展,借助同源比对、进化树及蛋白序列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二倍体马铃薯中SCF^(SLF)复合体的各个组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各组分基因的表达量和蛋白互作情况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马铃薯花粉管中的SCF^(SLF)复合体可能是由Soltu.DM.06G001040,Soltu.DM.11G004330,Soltu.DM.06G022320以及相应的SLF蛋白组成的。
-
关键词
SCF^(SLF)复合体
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
马铃薯
-
Keywords
SCF^(SLF)complex
game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
Solanum tuberosum
-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