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Ⅰ: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方法 被引量:24
1
作者 董方园 郑山锁 +3 位作者 宋明辰 张艺欣 郑捷 秦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9-166,共8页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等优异性能,被称为"21世纪混凝土"。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等组分,可以配制出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且矿物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CO...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等优异性能,被称为"21世纪混凝土"。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等组分,可以配制出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且矿物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CO2排放量,缓解环境恶化。总结了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化学外加剂 配合比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骨架密实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
2
作者 刘丽华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年第8期57-57,共1页
论述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混合料原材料控制,骨架密实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结合配合比在施工中的实践为依据,然后提出工程合理建议级配,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优化配合比设计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 水泥 砂砾 基层骨架密实结构 配合比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方法的系统比较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庄诗雨 欧阳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99-3510,共12页
对中国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与美国ACI 211.1-1991 R2009《普通混凝土、重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配比选择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并依据两国规范对同一条件下的四组分混凝土分别进行了配比计算。研究表明两国... 对中国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与美国ACI 211.1-1991 R2009《普通混凝土、重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配比选择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并依据两国规范对同一条件下的四组分混凝土分别进行了配比计算。研究表明两国在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方法和结果上有相同之处,也有诸多不同。中美规范对最关键参数水灰比的确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均以混凝土强度与灰水比成线性关系的水灰比定则为配比设计基础。两国规范确定用水量也都同样基于"固定用水量定则"。对于四组分混凝土,与美国规范相比,中国规范计算的水灰比偏大较多,同时中国规范计算的水泥用量偏小。中国JGJ55-2011规范中混凝土强度的富余量比美国规范小,也比JGJ55-2000小,值得工程界注意。这一分析结果与一些文献给出的按新规范计算六组分混凝土水灰比偏小而强度偏大的反例不同,这种情况与JGJ55-2011中矿物掺合料影响系数取值处理粗糙以及总体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科学 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昆林 黄新宇 +2 位作者 胡明文 彭琳娜 张鑫全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为了研究取代率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应变等价性原理并基于Weibull函数分布建立了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并结合分布参数与取代率的函数关系,修正了损伤本构模型,探讨了损伤变量和损... 为了研究取代率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应变等价性原理并基于Weibull函数分布建立了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并结合分布参数与取代率的函数关系,修正了损伤本构模型,探讨了损伤变量和损伤变量发展速率与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构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的相关性较高,模型参数a,b与取代率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分别反映了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混凝土的脆性;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总损伤D由初始损伤DR和荷载损伤DC组成,掺入砖混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造成了初始损伤,总损伤变量随应变增加呈S型单调递增,损伤变量发展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其损伤程度和损伤变量发展速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混再生粗骨料 配合比设计方法 WEIBULL分布 损伤本构关系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