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ABO、RhD配合型输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威 乐爱平 +1 位作者 刘景汉 兰炯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6-920,共5页
目的:通过新生儿ABO、RhD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下简称"配合型输血或同型输血")的病例资料对照回顾性分析,探讨配合型输血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南昌地区2014年1月-2016年10月26例新生儿红细胞配合型输... 目的:通过新生儿ABO、RhD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下简称"配合型输血或同型输血")的病例资料对照回顾性分析,探讨配合型输血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南昌地区2014年1月-2016年10月26例新生儿红细胞配合型输血患者为配合型输血组,根据1∶1配比病例选取26例新生儿同型输血患者为同型输血组,对26例配合型输血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红蛋白水平(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等有效性指标和输血前、后Hb、不规则抗体筛查、间接胆红素(IBiL)值、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输血不良反应等安全性指标与同型输血间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配合型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组间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d)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组间输血前Hb水平、红细胞输注量(ml)、1 d后Hb、Hct、RBC增加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注红细胞1 d后Hb、Hct、RBC均明显升高(P<0.05)。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组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配合型输血组IBiL值较输血前明显下降(P<0.05),输血后均未检出新的不规则抗体,除22名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外DAT亦均呈阴性;12例配合型输血患者输血后1、3、7 d的IBiL值、Hb水平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在新生儿输血治疗中具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型输血 输血 新生儿 病例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Di^b抗体合并抗E抗体的鉴定及配合型血液筛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娜 卫国强 +2 位作者 杨世明 焦琴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3-985,共3页
目的对1例存在抗高频抗原抗体患者血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为其筛选相配合血液。方法使用血型血清学试验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选及鉴定,使用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 目的对1例存在抗高频抗原抗体患者血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为其筛选相配合血液。方法使用血型血清学试验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选及鉴定,使用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存在抗E抗体及抗高频抗原抗体抗Di^b抗体;PCR-SSP结果显示患者Diego基因型为Di^(a+b-);从其直系亲属中挑选相合血液输注,无不良反应,输血后病情缓解。结论对与谱细胞无反应格局的疑难抗体鉴定病例,可将基因分型与血型血清学实验相结合,进行疑难抗体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Dib抗体 抗E抗体 抗体鉴定 配合型血液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寸误差对配合型静压球轴承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潘社卫 金朝铭 +1 位作者 陈卓如 张守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3-56,共4页
建立了考虑尺寸误差作用的配合型静压球轴承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尺寸误差对于球轴承性能的影响,并得到其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 配合型 静压支承球轴承 尺寸误差 设计 液压马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型面数字化加工中的数据处理系统
4
作者 廖月明 朱派龙 +1 位作者 刘丹 赵成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43-348,共6页
针对从自由曲面的实物模型到与之相配的型面在数控和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所需的数学模型,本文系统地推导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新方法,其中包括数据预处理,数学模型的建立。
关键词 配合型 数字化加工 数学模 机械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Salen型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及轴向配位热力学 被引量:6
5
作者 郭莉芹 史秀丽 +2 位作者 阮文娟 张晓红 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95-1201,共7页
采用金属模板法合成了四个新型Salen型单、双核金属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电喷雾质谱(ES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使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滴定法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主体金属镍配合物... 采用金属模板法合成了四个新型Salen型单、双核金属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电喷雾质谱(ES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使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滴定法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主体金属镍配合物与咪唑类含氮小分子的轴向配位反应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主体与咪唑(Im)和N-甲基咪唑(N-MeIm)的配位数是2,而与2-Et-4-MeIm和2-MeIm的配位数是1;轴配体系的热力学数据显示主体与咪唑类配体的平衡常数按K苓(Im)>K苓(N-MeIm)>K苓(2-Et-4-MeIm)>K苓(2-MeIm)顺序依次减小;测得的△rHm苓和△rSm苓数据表明该轴向配位反应为放热、熵增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模板法 Salen配合 合成表征 轴向配位热力学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高T_c挑战——配合物型分子磁体的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斌 杨光明 廖代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分子性铁磁体的研究是自然界向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挑战,设计及合成配合物型分子铁磁体,并增加其维数是目前提高相转变温度Tc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配合 分子铁磁体 铁磁体 设计 高TC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C^N)Pt^(II)Q 型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新 李瑛 蒋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97-1802,共6页
在B3LYP/LANL2DZ水平上优化了三种(C^N)PtIIQ型配合物基态的几何结构,进行了频率计算,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结合极化连续体模型(PCM)计算了目标配合物在CH2Cl2溶液中的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值与文献报道值相似.... 在B3LYP/LANL2DZ水平上优化了三种(C^N)PtIIQ型配合物基态的几何结构,进行了频率计算,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结合极化连续体模型(PCM)计算了目标配合物在CH2Cl2溶液中的电子结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值与文献报道值相似.计算结果表明这三种(C^N)PtIIQ型配合物在可见光区都有强度较大而且宽的吸收峰,它们的最低能量吸收峰的跃迁具有ILCT(配体内部电荷转移)和部分MLCT(金属向配体的电荷转移)的特征,不同于PtIIQ2型配合物在多数情况下表现出的ILCT的跃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Pt^ⅡQ配合 密度泛函理论 极化连续体模 吸收光谱 能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双烯型金属配合物近红外染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茜 郑文伟 +2 位作者 程海峰 门金凤 楚增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2,67,共4页
综述了硫代双烯型金属配合物近红外吸收染料的结构特点,最大吸收波长、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硫代双烯型金属配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硫代双烯型金属配合物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夜视兼容用照明器件方面的研究应用。
关键词 硫代双烯金属配合 近红外吸收 安息香 夜视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双核配合物Cu_2(μ-iOPr)_2/SiO_2的制备与表征及其超临界条件下合成DMC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孔令丽 钟顺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1-706,共6页
采用表面改性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 SiO2 负载的 Cu2(μ-iOPr)2 双核配合物催化剂,用化学分析、IR、TPD-MS 和超临界反应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及 CO2 和 CH3OH 在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和超临界条件下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表面改性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 SiO2 负载的 Cu2(μ-iOPr)2 双核配合物催化剂,用化学分析、IR、TPD-MS 和超临界反应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及 CO2 和 CH3OH 在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和超临界条件下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负载型双核配合物 Cu2(μ-iOPr)2/SiO2中金属离子 Cu2+与载体 SiO2表面 O2-以双齿配位键合,配体以桥基形式连接双金属离子形成双核物种 Cu2(μ-iOPr)2;CO2在催化剂表面存在桥式和异丙氧碳酸酯基两种吸附态,其中异丙氧碳酸酯基吸附态是生成 DMC 的关键物种;CH3OH 在催化剂上只有一种分子吸附态。在适宜的超临界条件(温度 130℃,压力 7.5MPa,催化剂/甲醇=0.05(质量比))下,DMC 的选择性为 100%,甲醇的转化率可达 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负载双核配合 超临界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抗原半相合和血小板型配合的血小板输注疗效
10
作者 陈澍英 邹小立 +4 位作者 林伟 佘妙容 肖露露 叶欣 马琳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947-949,共3页
目的:探讨反复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和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的方法。方法:对6例反复输注血小板无效的患者输注HLA半相合的血小板。结果:除1例因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败血症死亡外,余5例均有效,骨髓达完全缓解,至今仍存活。结论:反... 目的:探讨反复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和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的方法。方法:对6例反复输注血小板无效的患者输注HLA半相合的血小板。结果:除1例因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败血症死亡外,余5例均有效,骨髓达完全缓解,至今仍存活。结论: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做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和淋巴细胞毒试验(LCT)预测输注效果,对LCT阳性的患者采用HLA半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可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HLA抗原 血小板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手性Salen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波谱与结构(英文)
11
作者 钱惠芬 储昭莲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本文报道了2个手性Salen型过渡金属配合物[(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nickel(Ⅱ)](1)和[(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c... 本文报道了2个手性Salen型过渡金属配合物[(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nickel(Ⅱ)](1)和[(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copper(Ⅱ)](2)的合成、波谱与结构表征。它们由(1S,2S)-环己烷-1,2-二胺和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苯甲醛发生席夫碱缩合反应制得的配体分别与Cu(Ⅱ)和Ni(Ⅱ)盐反应而得到。产品经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紫外和圆二色光谱等方法表征,并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中心金属离子Cu(Ⅱ)和Ni(Ⅱ)均为四配位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且在其晶体堆积中观察到一种通过芳环之间弱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二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en配合 席夫碱缩合反应 晶体结构 圆二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移动法测定β型钪-间硝基偶氮氯膦配合物真实组成和稳定常数的研究
12
作者 周执明 莫卫民 +1 位作者 刘文涵 张青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5-627,共3页
本文以适用于MmRn型配合物的平衡移动法公式测定α型和β型钪与间硝基偶氮氯膦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结果表明,α型为单核配合物Sc(CPAmN)2,β型为多核配合物Sc2(CPAmN)6,其表观稳定常数依次为lgβ ′n=11.7和lgβ ′n=38.6。
关键词 间硝基偶氮氯膦 β配合 真实组成 稳定常数 平衡移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心型配合物二茂铁和E5FeE5(E=N,P,As,Sb,Bi)的结构和芳香性
13
作者 许先芳 李志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二茂铁和E5FeE5(E=N,P,As,Sb,B i)的结构和芳香性,计算表明它们分别具有D5h、D5d、D5h、D5h、D5d、D5d对称性的芳香性稳定结构。二茂铁的芳香性主要是因为Fe孤对电子和C-Cσ键的作用,N5FeN5的芳香性主要归因于...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二茂铁和E5FeE5(E=N,P,As,Sb,B i)的结构和芳香性,计算表明它们分别具有D5h、D5d、D5h、D5h、D5d、D5d对称性的芳香性稳定结构。二茂铁的芳香性主要是因为Fe孤对电子和C-Cσ键的作用,N5FeN5的芳香性主要归因于N-Nπ键和Fe孤对电子。P5FeP5和As5FeAs5的芳香性主要归因于各自的P-Fe键、As-Fe键和Fe孤对电子,而对Sb和B i配合物影响最大的主要是Fe孤对电子。表明不仅化学键对芳香性特征有贡献,孤对电子对其芳香性也有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夹心配合 密度泛函理论(DFT) 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条件下负载型配合物Cu2(μ-iOPr)2/SiO2为催化剂合成DMC的反应性能
14
作者 孔令丽 钟顺和 肖秀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86-1587,共2页
采用表面改性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SiO2负载的Cu2(μ-iOPr)2双核配合物催化剂,用超临界反应技术考察了CO2和CH3OH在催化剂上超临界条件下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都有... 采用表面改性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SiO2负载的Cu2(μ-iOPr)2双核配合物催化剂,用超临界反应技术考察了CO2和CH3OH在催化剂上超临界条件下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适宜的超临界条件(温度130℃、压力7.5 MPa,催化剂/甲醇质量比为0.05)下,DMC的选择性为100%,甲醇的转化率可达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负载双核配合 超临界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VSEPR理论判断过渡元素配合物构型探讨
15
作者 王鸿显 赵红坤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应用VSEPR理论判断过渡元素配合物分子构型的方法 ,并对其在八面体场、四面体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结果表明 :在配位数为 4,6,8的配合物中 ,必须将VSEPR理论和其他化学键理论并用 ,才能得到准... 在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应用VSEPR理论判断过渡元素配合物分子构型的方法 ,并对其在八面体场、四面体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结果表明 :在配位数为 4,6,8的配合物中 ,必须将VSEPR理论和其他化学键理论并用 ,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VSEPR理论是化学键理论中的一种近似模型 ,将此理论应用于配合物中 ,是一种新的尝试 ,目的在于应用简单的方法判断复杂的配合物分子构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EPR理论 过渡元素 配合物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末端炔基的Salen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晗 王娜娜 +1 位作者 李悦 阮文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00-2307,共8页
设计合成了新型含有末端炔基的Salen型配体H2Ln及其系列金属配合物MLn(n=1,2;M=Ni,Cu,Mn),并用氢核磁共振(1H NHR)谱、电喷雾质谱(ESI-MS)、元素分析(EA)、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对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设计合成了新型含有末端炔基的Salen型配体H2Ln及其系列金属配合物MLn(n=1,2;M=Ni,Cu,Mn),并用氢核磁共振(1H NHR)谱、电喷雾质谱(ESI-MS)、元素分析(EA)、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对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研究发现,配体除H2L1外均在测试范围内出现特征的亚胺氧化还原峰.镍和铜的配合物均经历了两个单电子的氧化还原过程;锰的配合物均出现由Mn(III)/Mn(II)产生的一对氧化还原峰,该过程为准可逆的单电子过程.H2Ln及MLn的溶液摩尔电导率数据显示,各目标化合物为弱电解质,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en配合 末端炔基 合成与表征 谱学性质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π共轭骨架的Salen-卟啉型同、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谱学性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官耀 闫伟伟 +2 位作者 张晓红 阮文娟 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74-2782,共9页
设计合成了两类具有π共轭骨架的Salen-卟啉型配体及金属配合物.以Salen-卟啉半体及相应的醛为原料,运用金属模板法合成了单核镍和双核镍Salen-卟啉型金属配合物.在单核镍的基础上可得到异双核镍、锌Salen-卟啉型金属配合物.通过核磁共... 设计合成了两类具有π共轭骨架的Salen-卟啉型配体及金属配合物.以Salen-卟啉半体及相应的醛为原料,运用金属模板法合成了单核镍和双核镍Salen-卟啉型金属配合物.在单核镍的基础上可得到异双核镍、锌Salen-卟啉型金属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可见(UV-Vis)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电喷雾质谱(ESI-MS)和荧光光谱等多种谱学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单核镍及异双核镍、锌配合物中,镍离子落入Salen部分的配位空腔,而锌离子则是与卟啉部分形成锌卟啉大环结构。由于卟啉环流效应及分子π共轭结构的影响,导致配体上的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向高场或低场移动.当金属离子与配体配位之后,卟啉部分的紫外-可见光谱的Soret带和Q带均发生显著变化,而荧光则出现猝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en-卟啉配合 π共轭骨架 金属模板法 谱学性质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Salen型配体及其锌(Ⅱ)和镍(Ⅱ)配合物配位前后晶体结构及波谱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游伟 姚成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7-874,共8页
本文报道了一个双N,O-双齿席夫碱配体4,4′,6,6′-四溴-2,2′-(1,2-亚苯基双(次氮基次甲基))双苯酚H2L(由3,5-二溴-2-羟基苯甲醛和1,2-苯二胺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制得)及其单核五配位锌(Ⅱ)和四配位镍(Ⅱ)配合物1和2(分子式分别为[ZnL(H2... 本文报道了一个双N,O-双齿席夫碱配体4,4′,6,6′-四溴-2,2′-(1,2-亚苯基双(次氮基次甲基))双苯酚H2L(由3,5-二溴-2-羟基苯甲醛和1,2-苯二胺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制得)及其单核五配位锌(Ⅱ)和四配位镍(Ⅱ)配合物1和2(分子式分别为[ZnL(H2O)]和[NiL])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波谱表征。对它们在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前后的分子结构和超分子作用力、核磁共振波谱、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溴-2-羟基苯甲醛 1 2-苯二胺 席夫碱缩合反应 Salen配合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结构的Salen型镍、铜、锰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19
作者 王娜娜 郭莉芹 +2 位作者 张晓红 阮文娟 朱志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452,共8页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Salen配体H2L1(N-苯基-N-(2-羟基-5-甲基苯基)-N′-(2,5-二羟基苯基)-4,5-二甲氧基邻苯二胺)和H2L2(N-苯基-N-(2-羟基-5-甲基苯基)-N′-(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4,5-二甲氧基邻苯二胺)及相应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L...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Salen配体H2L1(N-苯基-N-(2-羟基-5-甲基苯基)-N′-(2,5-二羟基苯基)-4,5-二甲氧基邻苯二胺)和H2L2(N-苯基-N-(2-羟基-5-甲基苯基)-N′-(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4,5-二甲氧基邻苯二胺)及相应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Ln(M=Ni、Cu、Mn;n=1、2)。分别采用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两种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探讨了配体结构及中心金属离子对其荧光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氢键的作用使得配体H2L1的荧光强度远低于H2L2;中心金属离子的嵌入对H2L2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并测定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结果表明,镍、铜、锰配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均为准可逆的单电子过程;且在所研究的配体和配合物中,金属锰配合物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en配合 合成与表征 谱学性质 循环伏安法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型酞菁稀土配合物M(Pc)_2电子吸收光谱的离子半径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鲍猛 宋桂兰 +2 位作者 鲁凡丽 柏铭 姜建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03-1207,共5页
系统研究了对称三明治型二层酞菁稀土配合物M(Pc)2在300~800am范围内的电子吸收光谱,首次采用导数光谱对光谱区域内的叠加谱带及肩带进行了分离,并求算了相应吸收的摩尔吸光系数.结果表明,该系列酞菁稀土配合物的Soret带都分裂两个吸收... 系统研究了对称三明治型二层酞菁稀土配合物M(Pc)2在300~800am范围内的电子吸收光谱,首次采用导数光谱对光谱区域内的叠加谱带及肩带进行了分离,并求算了相应吸收的摩尔吸光系数.结果表明,该系列酞菁稀土配合物的Soret带都分裂两个吸收峰,配合物的吸收谱带除位于Soret带低能一侧和酞菁π阴离子自由基吸收高能一侧的吸收以外均随镧系收缩发生蓝移,但Soret带蓝移程度较小,其余谱带吸收波长与稀土离子半径呈现线性关系;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中,叠加谱带相邻两吸收峰的强度比随镧系收缩发生规律性变化,与稀土离子半径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离子半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酞菁稀土配合 电子吸收光谱 离子半径效应 二阶导数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